第296章 35您就是梅林再世

第296章 35您就是梅林再世

柯南·道爾在記者發佈會上搞出來了一個大新聞,說早在發現了阿加莎的下落之前,陳慕武就曾經跟他說過,他對這件事情的判斷。

雖然沒有具體說出來所住旅店的名字,但他準確說出了阿加莎住店時所使用的化名。

道爾在發佈會上吹捧陳慕武,說他絕對是掌握了高級通靈術的大通靈師,只不過隱藏的很深,不願意暴露自己身份。

陳慕武根本就想不到,自己想要賊不走空地從道爾那裡騙一筆錢這個願望落空之後,這件事情居然還有後續發展,他就這樣被扣上了一頂大通靈師的帽子。

道爾的這場新聞發佈會結束以後,記者們對他在會上所說的這件極其荒唐的事情,觀感各不相同。

有些人覺得,這是陳慕武和道爾爵士串通好了,要讓道爾利用自己靠着福爾摩斯系列在英國國內外積攢下來的聲望,替陳慕武這個後起之秀造勢。

雖然胡迪尼死了,可是唯靈論的前景仍然不太樂觀,越來越多的打假人士出現,越來越多的受害者哭訴,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了唯靈論是騙人的鬼把戲,使其風評也隨之越來越差。

這種情況下,想要扭轉這個不利局面,就只能展開新一輪的造神運動。

老一輩的道爾有很高的聲望,而新一輩的陳慕武也有很大的名氣。

更關鍵的一點是,陳慕武居然還是個科學從業者。

不知道讓這個物理學界的青年翹楚,轉而投身支持最爲迷信的唯靈論,道爾究竟花了多大的價錢。

陳慕武也真是一點節操都沒有,爲了些錢財,連自己的學術聲譽都可以出賣。

明明是科學界的代表人物,結果現在卻成了一個神棍,這實在是太可悲了。

不過也有些記者覺得,道爾的說法未必不可信。

唯靈論是否是科學還是沒人能夠證實或者證僞,而且誰也不能解釋前幾年在約克郡,兩個小女孩在人像照片中拍到的帶着翅膀的仙女,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這些人更傾向於唯靈論是真實可靠的,現在又出來了一個陳慕武,就更增加了他們堅持這一觀點的信心。

反正不管陳慕武利用通靈術提前預判了阿加莎的動向和化名這件事情是真是假,其中都包含有很大的新聞價值。

在道爾加召開的新聞發佈會結束之後,被各家報社派過來的記者們,爭先恐後地跑出了會議舉辦地點,就像那張在未來會很有名的新聞圖片,“得知珍珠港被偷襲後的美國記者們”。

不過大家的目的地不是回報社,搶在第一時間趕發這條爆炸性消息,而是都不約而同地奔向了道爾家周圍的公共電話亭,向報社方面彙報了他們在發佈會上了解到的情況,請求趕快派人去劍橋,聽聽事件的另一位當事人陳慕武對這件事又有什麼說辭。

於是刊載新聞的報紙還沒有向倫敦居民發售,更別提被火車運到劍橋郡,快人一步的記者們卻先來到了這裡。

作爲一座擁有頂尖學府的學術重鎮,大量的記者出現在劍橋郡從來都不是什麼新鮮事。

他們每次到來,基本上要麼是有哪位教授在學術上取得了驚人的重大發現,要麼就是劍橋大學又培養出了一個在英國政壇中冉冉升起的新星。

但像這種事情發生之前,一般都在報紙上有所徵兆。

而這次因爲在道爾家的新聞發佈會還沒上報紙,記者們一下車就直奔劍橋大學最好的三一學院,一個既能培養科學家又能培養政治家的地方,人們仍不知道這些人爲何會來到劍橋。

聽到三一學院的院監說,學院外面突然多了一批記者,並且都是來採訪自己的時候,當事人陳慕武很吃驚。

他不知道爲什麼會突然來了這麼一批人,他們又是爲什麼而來?

是盧瑟福找來的,要給前不久纔剛做成功的人工核反應實驗造勢?

還是說乒乓球的熱度在英國居然有這麼高,比賽結束了還有人來採訪自己?

摸不着頭腦的陳慕武,最終決定在三一學院的會客室裡,見一見這些遠道而來的記者們。

聽衆人說完來意,他才發現自己的兩個猜測,一個都不對。

誰能想到居然是看起來德高望重的道爾出賣了自己?

關於自己會通靈術這個無稽之談,陳慕武是絕對不會承認的——而且他根本也不會。

從用《莊子》中的故事解釋時間旅行,用盤古開天闢地解釋宇宙大爆炸,用太極圖給玻爾解釋什麼是波粒二象性,還有用陳喬治這個文學形象來扭轉歐美人眼中的國人形象等等這一系列事情。

雖然陳慕武一直都想給西方人營造一種來自東方的神秘力量,但是通靈術這個,他真沒有。

現在這個年代裡,縱然是先進發達的西方,科學和神秘學哪一個對人類的影響更大,還真說不太好。

畢竟十年之前,整個歐洲還有大部分人都信沙皇俄國的那個“嫪毐”拉斯普廷,是真的神秘莫測,無所不能。

陳慕武絕對不想讓自己變成英國的拉斯普廷,所以才拼命在記者面前否認這件事。

他更害怕自己會牆外開花牆裡香,神秘學這件事從歐洲傳回國內,弄不好他就會被國內的各種大大小小旁門左道尊爲無所不能無所不知的祖師,讓那幫宵小打着自己的旗號招搖撞騙。

在工部局和愛因斯坦討論,在邶大講學時提出來了時間旅行那次,陳慕武就已經被這麼搞過一回了,實在不想再來第二次。

於是他現在就只能和這些到訪的記者們拼命解釋,說自己根本不懂什麼通靈術,他只是一個平平無奇的福爾摩斯系列的忠實讀者,很喜歡書中所寫的那種演繹推理法,於是在閒暇之餘喜歡嘗試着進行思考罷了。

也正是因爲這一點,他纔會刻意去結交福爾摩斯的作者柯南·道爾爵士,這次也只不過是向作者本人闡述了一下自己的看法而已,沒想到卻被道爾先生理解錯了意思。

陳慕武十分無奈地向到訪的各位記者先生們解釋這件事,但是看上去他的這些客人們,很難信服陳博士講出去的話。

可即便如此,陳慕武還是堅守住了他的底線,沒有向記者們透露,自己就是企鵝出版社下最暢銷的那一系列書籍陳喬治的作者。

正是因爲阿加莎也是企鵝出版社的簽約作家,陳慕武怕自己揭露了馬甲之後,這件事情很可能從一件神秘學新聞,向桃色新聞那邊發展。

糊弄完這幫從倫敦來的記者,陳慕武越來越覺得這件事情發生的莫名其妙。

等明天報紙上刊登出道爾家的新聞發佈會和自己在劍橋接受採訪的具體內容,指不定還要在英國國內掀起什麼血雨腥風。

時間就是金錢,倫敦艦隊街的各大報社,絕對不會允許這麼爆炸性的新聞晚一分一秒出現在報紙上。

當晚,道爾新聞發佈會的內容就出現在了倫敦幾大報紙的晚間版上面。

而第二天早上的日報,在劍橋郡對陳慕武的採訪也跟着新鮮出爐。 只有很少一部分秉持中立客觀這個理念的報紙的新聞稿上,原文轉述了陳慕武爲自己進行的辯解。

其餘大部分對陳慕武所說的話,基本上都持有一種“反正我基本上是全文轉述了他的說法,信不信由你”的態度。

大家都巴不得在阿加莎失蹤案的熱度漸漸消失之後,陳慕武能炒起來一波新的熱度。

有的報紙編輯部甚至開始按算着,是不是在倫敦辦一場活動,邀請陳慕武來展示一下他那個能通靈的超能力。

大部分報紙的讀者,都把這個當做一種樂子事來看。

陳慕武在科技新聞板塊本來就是一個話題性人物,最近又跨界來到了大衆新聞這邊。

有的人想法則是更進一步,如果真像道爾說的那樣,陳慕武確實會通靈,那麼有沒有一種可能在半個月之前,他說要尋找石油那件事,不是一個譁衆取寵的笑話,反而是一個隱晦的提醒?

有些投機家們甚至動了賭一把的心思,可是勘探石油並不像花一便士買份《每日電訊》報這麼輕鬆,那可都是實打實的英鎊。

且不說應該去哪裡籌集這麼一筆錢,如果沒能取得成果,那這些能夠兌換成黃金的英鎊,不全都打了水漂麼?

沉寂許久的薩克斯·羅默,覺得自己那本被陳喬治打壓了許久的傅滿洲,現在似乎找到了重新擡頭的機會。

在英國最有名的中囯人被指出疑似是個神秘主義者,自己剛好可以藉此話題大做文章,繼續鼓吹那個好像已經被衆人遺忘了的“黃禍論”了。

然而,英國的讀者當中,反應最大的不是羅默,而另有其人。

在報紙上刊發這一系列消息之前,這個人就已經知道了事情的前因後果。

在召開新聞發佈會前,道爾曾經在鬼魂俱樂部的聚會上,向俱樂部的成員們通過氣。

言者無心,聽者有意,在座的有很多人都聽過陳慕武在鬼魂俱樂部當中的講座,也有不少人還和他結識。

陳慕武的老熟人除了一個道爾,還有一個在俱樂部裡初相識,在約克公爵那邊深入瞭解的赫胥黎。

赫胥黎在參加完俱樂部的聚會聽完道爾描述,回家之後又在報紙上看到了陳慕武的表態,讓他想起來不久之前的一段往事。

就是在罷工之後那次在約克公爵家裡的聚會,陳慕武給剛出生的小公主送上了一個汽車安全裝置做禮物。

當天晚上,陳慕武也和自己進行過一段比較深入的交流。

在那次的交流中,他曾經和自己提及,雖說當今的英國國王百年之後,肯定是愛德華王子即位,但是阿爾伯特王子也不是沒有登基加冕爲王的可能。

赫胥黎極其厭惡那個花花公子威爾士親王,是鐵桿的二王子黨,當時聽完陳慕武這一番話,他就已經心馳神往。

雖然後來陳博士一直解釋,自己只不過是認爲愛德華王子不會結婚,沒有子嗣,阿爾伯特王子必然是他的王位繼承人。

可只要想到有這麼一種可能性,能讓約克公爵登上王位,赫胥黎希然很激動。

但現在突然得知,陳慕武有可能是一個靈力極高的大通靈師,他能預測出失蹤的阿加莎在住店時所使用的化名,那憑什麼不能預測出未來的英國國王人選呢?

很有可能陳慕武當晚在宴會上和自己說的,根本就不是什麼推測,而是他通靈後得出的結論。

赫胥黎越想越覺得自己的推測越合理,當天下了班之後,他就從倫敦大學國王學院去了國王十字車站,坐上火車直達劍橋。

從倫敦到劍橋的這段鐵路,只會走一小段大北線這種英國鐵路的主幹線,到了希欽站之後就轉到劍橋支線。

這就導致了這列火車在過了希欽之後,本來不應該有這麼多乘客的。

看穿着打扮,這些人不太像劍橋大學的老師和學生,也不太像是去聖地巡禮的外國遊客。

那就只剩下一種可能,他們也是去劍橋大學找這個突然爆火起來的大通靈師陳慕武的。

記者採訪完,新聞發出後,今天一天陳慕武就接到了數次通知,說有很多根本不認識的人想要登門拜訪。

陳慕武完全能夠判斷出這些人的來意,所以面對院監的通知,他選擇一概不見。

反正粒子加速器的實驗暫時告一段落,量子場論那邊的大家也基本上都回家準備過聖誕節。

於是陳慕武乾脆來了一個閉門不出,就窩在學院房間裡,高掛免見牌——即使院監仍然一次次派人來通知,又有哪些人想要和他見面。

那些通報的人名裡十有八九聽都沒聽過,陳慕武不和他們見面,很正常。

可這赫胥黎是老熟人,總沒有不見的道理。

但他爲什麼會在事情剛一發生就來到劍橋呢?

他是代表鬼魂俱樂部,還是代表約克公爵,亦或是代表他自己?

三一學院的院監,客客氣氣地把赫胥黎從一衆人當中請了進去。

自己的待遇和其他來到劍橋想見陳慕武卻吃了閉門羹的人截然不同,即使出身於一個文化世家,家教優秀,但赫胥黎心中依然還是忍不住地有些得意。

剛一和陳慕武見面,赫胥黎就忍不住上前用雙手拉住對方的手,頗爲激動的說道:“陳博士,我之前只以爲您是一個來自東方的聰明人,現在想想,我當初真是怠慢了您。到了今天我才意識到,您、您簡直就是梅林再世!”

陳慕武一頭霧水。

我?梅林?

我要是梅林的話,那麼誰是亞瑟王?

看看眼前的赫胥黎,再聯想到他和約克公爵的關係……

呃,只能說,兄弟你的腦洞不是一般的大。

可是當今的英國國王正值春秋鼎盛,現在就開始考慮下一任國王是誰,會不會太早了一些?

就算你老兄想要當侯君集,還想拉着約克公爵阿爾伯特王子當李承幹,可是哥們兒也不想謀反啊!

他陳慕武絕對不會當告密的張亮,可是架不住赫胥黎的想法實在哈人。

我先潤了。

(本章完)

第362章 101八千英鎊的賭約第389章 128美國公使哈里森第52章 01一枚小小的楔子第257章 205晚宴上的陌生人第226章 174有些開心的羅素第411章 150反應前後質量差第120章 68物質波的新名字第15章 15來自邶大的邀請第259章 207不一樣的相對論第261章 209計劃之外的會面第112章 60諾貝爾獎的提名第27章 27講學再次出意外第37章 37星光璀璨聽衆席第18章 18一字千金的電報第196章 144第三次工業革命解開了第131章 79陳慕武的窮朋友第337章 76躲清閒的陳主任第406章 145輾轉幾次的電報第52章 01一枚小小的楔子第252章 200青春作伴好還鄉第205章 153一曲忠誠的讚歌第410章 149丘吉爾有苦難言第2章 02語不驚人死不休第222章 170仁科芳雄的推薦第19章 19不速之客張乃燕第128章 76鬱悶的德布羅意第169章 117一年內連升三級第207章 155站在巨人肩膀上第314章 53不太愉快的會面第57章 06陳慕僑左右爲難第33章 33想個搞錢的辦法第355章 94奧地利鄉村教師第107章 55意料之外的圖像第227章 175愛因斯坦的笑容第295章 34大通靈師陳慕武第166章 114夜空爲何是黑的第264章 03震旦之光陳慕武第351章 90一代新人換舊人第374章 113陳慕武拂袖而去第443章 182來自紐約的電報第216章 164只需要二十英鎊第424章 163法國斯特拉斯堡第373章 112反目成仇的公使第60章 09相思相見知何日第52章 01一枚小小的楔子第250章 198盧瑟福作繭自縛第218章 166攀援高手卡皮察第265章 04南開大學的禮物第345章 84實驗助手愛丁頓第271章 10識字不能識一半第131章 79陳慕武的窮朋友第149章 97公使館的大烏龍第411章 150反應前後質量差第28章 28龍潭虎穴孤去闖第224章 172數學同樣不完備第44章 44狗血淋頭的杜安第155章 103伽馬射線顯微鏡第207章 155站在巨人肩膀上第178章 126護犢心切盧瑟福第71章 20枯燥無味的實驗第221章 169人命關天的疏忽第40章 40拒絕康奈爾邀請第378章 117人逢喜事精神爽請假一天第215章 163漢學教授陳慕武第145章 三一首席牧馬人第335章 74牛爵爺重返劍橋第341章 80說曹操,曹操就到第312章 51漢臣獅子大開口第80章 28從哥德堡到丹麥第313章 52陳慕武幫幫場子第84章 32未來之路在何方第323章 62另外一個聰明人第333章 72劍橋大學畢業季第228章 176從柏林到哥廷根第121章 69博士論文答辯會第85章 33二十三年似夢中第101章 49格林尼治天文臺第382章 121人血麪包不能吃第401章 140伊蕾娜悔不當初第207章 155站在巨人肩膀上第153章 101無處不在的幽靈第436章 175選拔考試的前夜第23章 23一個有用的消息第233章 181劍橋車神狄拉克第426章 165奧本海默要移民第170章 118荷蘭物理學中心第8章 08愛因斯坦真愛粉第337章 76躲清閒的陳主任第421章 160數學家大會開幕第255章 203教室內的爭論聲第278章 17蘿蔔保衛蘿蔔坑第273章 12蘇波邊境的鬧劇第416章 155帶正電的正電子第111章 59索爾維會議開幕第216章 164只需要二十英鎊第249章 197熱鬧的三一學院第208章 156老主任錦上添花第22章 22突如其來的變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