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170仁科芳雄的推薦

第222章 170仁科芳雄的推薦

1月28日,皇家學會的幾個會士,對貝爾德實驗室訪問參觀,並實地考察了貝爾德電視系統演示的報道,連同那張攝影記者拍下來的電視成像的照片,全部被刊登在了當天的《泰晤士報》上。

皇家學會的會長盧瑟福,在報紙上稱讚,貝爾德的電視系統是一項偉大的發明。

從丹麥來到英國做客的玻爾教授,也對《泰晤士報》的記者們表示,英國是一個偉大的國家,從珍妮機到蒸汽機,從發電機到電視系統,英國在科學技術方面的發展,始終都處在全世界領先的位置,並且這一領先就是幾百年,至今還無人能夠撼動。

陳慕武也當了一回誇誇黨,對着記者們吹捧起貝爾德的偉大發明,說自己也從當天的參觀中收穫了不少啓發,對自己未來在科學研究上很有幫助。

請來了各個國家的許多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做背書,這下貝爾德發明的電視,想不造成全英國上下的國民轟動都難了。

陳慕武不知道包括上面兩位在內的其他幾位會士,把那個每秒只有五幀的電視吹捧得那麼高,是發自內心,還是故意在記者面前講出來的場面話。

不過他說的卻句句都是事實,貝爾德的這個電視,的確給他提了很重要的兩個醒。

等回到劍橋大學之後,有關電子顯微鏡的那個可以稍微放一放,但是有關給起電機周圍環境絕緣這個,必須要立刻予以落到實處,人命關天,刻不容緩。

無論是趙忠堯當初在設計圖紙時,還是考克羅夫特在覈算建造一個起電機所需要花費的費用的時候,他們誰都沒想到絕緣這件事,因而也就只算了主體部分的材料價格。

畢竟陳慕武用錫罐還有絲綢帶做的那個起電機模型,只能提供千伏左右的“高壓”,而且電荷量又不多。

即使這個起電機模型和人體之間形成通路,所產生的電流,基本上也就和冬天脫毛衣的時候被電了一下那種感覺差不多,肯定不會是觸電時的那種酥麻感。

但是當起電機從模型變成實物,球形電極的尺寸上升到八十釐米,電壓也達到百萬伏特級別的時候,那就完全不一樣了。

而且爲如此高壓的起電機提供絕緣,所需要的開銷一定不菲,估計又要支出一大筆經費。

陳慕武根本不會心疼這筆額外的開支,錢花的越多,相應地,將來製造出來的起電機成品售價也就能跟着水漲船高。

向通用電氣的那幫資本家們學習之後,二十英鎊的成本,他就敢要四千。

如果再加上絕緣的費用,又能狠狠地賺上一筆了。

也是在這張《泰晤士報》出版發行的同一天,開完皇家學會會議,又參觀完電視演示的劍橋大學衆人,終於要從倫敦返回劍橋了。

坐在返程的火車上,陳慕武這次終於能安心地躲在頭等車廂角落裡,做一個不被別人注意到的小透明瞭。

無論是盧瑟福,還是他的好學生玻爾,這兩位都是在各自的實驗室或研究所中掌握絕對話語權的大人物,他們一言九鼎,很少會被別人反駁,所以久而久之就變得十分健談。

再加上師徒情深的兩人,已經有三年沒有相見,彼此之間有說不完的話,從上車伊始就打開了話匣子。

玻爾在理論物理研究所時,在那些物理學青年才俊面前威風凜凜。

可是當他到了盧瑟福身邊,性格立刻就變得很溫順,像只小綿羊一樣。

這足以說明盧瑟福的人格魅力有多大,也能看出在英國求學的那幾年時間裡,玻爾有多尊敬他的老師,並把這種習慣一直延續到了現在。

只是這次清靜下來的陳慕武,仍然躲不開車廂內的煙霧繚繞。

或許是因爲師承盧瑟福,或許是因爲菸草裡的某些成分能夠提神醒腦,在物理學上提供靈感,玻爾同樣也是一杆大煙槍。

現在人在屋檐下的陳慕武只能低頭,不過他在心裡默默告訴自己,等瑞典的學校建好之後,自己首先要做的事就是在校園的各個角落都貼上禁止吸菸的標語,並且把抽菸罰錢這一條,寫到校規校訓裡。

晚上到了劍橋大學,陳慕武婉拒了盧瑟福爲了給玻爾接風洗塵,而在三一學院舉辦的晚宴——反正那裡的飯也不好吃,而規矩又十分繁瑣。

他蹬上自行車,急匆匆趕往了爲了修建粒子加速器,盧瑟福爲他在劍橋郡專門找的另外一處地方。

這輛自行車是之前給愛丁頓改造的時候,陳慕武自己也做了一輛。

他終於擺脫了三年的十一路生涯,加入到劍橋自行車大軍之中。

卡文迪許實驗室,經過幾十年時間的發展,裡面的佈局早已經定型。

一樓有會議室、圖書室、講堂和一個碩大的開放實驗室,二樓和三樓則都是獨立的實驗間,還有各位老師教授的辦公室。

雖然經過計算之得到的結論是,沒必要像陳慕武想象中那樣,建造一個直徑將近二十米,離地面的高度也有十四五米的巨型球形電極,也能產生百萬伏特的電勢。

可是趙忠堯和考克羅夫特給出來的設計圖,整個起電機的高度仍然已經達到了兩米五。

這個高度,肯定是遠遠超過了老舊的卡文迪許實驗室的層高。

在原時空裡,爲了處理越來越老舊的實驗室不能滿足各種更新式、更精密的儀器需要的環境這個矛盾,盧瑟福選擇在會長任期的最後一年,向掛靠在皇家學會旗下的蒙德基金會申請並批准了一筆經費,又在劍橋大學附近選了一塊土地,新建了一個蒙德實驗室,作爲卡文迪許實驗室的分部。

可是因爲種種因素,這個蒙德實驗室已經提前很多年就開始在倫敦選址建造。

將來卡皮察,或許仍然能擔任蒙德實驗室的主任,不過是把辦公地點從劍橋搬到倫敦而已。

可卡文迪許實驗室還能不能建設新的分部,就變成了未知數。

之前他曾經吐槽過小布拉格,說正是他在接手實驗室之後,把這間歷史悠久的實驗室的研究方向,從放射性和核物理轉變成了固體物理,導致了卡文迪許實驗室漸漸喪失了世界物理實驗中心的地位,並最終衰落。

不過那是在英國戰時和戰後經濟衰落不得已而爲之,如果小布拉格不那麼做的話,可能卡文迪許實驗室會衰落得更快。

可是現在看來,似乎罪魁禍首更像是他自己?

不對不對,這怎麼可能!

換個思路,如果加速器項目給卡文迪許實驗室賺到大錢的話,老師好像沒必要再利用職權走後門,從皇家學會撥款,也能獨立把新實驗室給建起來了吧?

對的對的,自己並不是罪魁禍首,而是大大的忠臣!

因爲遠離卡文迪許實驗室,所以在這處爲了加速器準備的新地方,並沒有嚴格執行盧瑟福制定的六點鐘準時收工的規定。

陳慕武到達的時候,房間裡依舊燈火通明。

只是進到裡面之後,就變得空空蕩蕩,除了幾套桌椅,和一塊可移動的黑板,連起電機的影子都看不到。

即使考克羅夫特是工程師出身,但讓他和趙忠堯一起,手搓一個加速器出來,那絕對是癡心妄想。

無論是圓球形金屬電極,還是特定的絕緣玻璃支柱,他們兩個人都搞不定。

但是又有圖紙又有錢,只需要向和卡文迪許實驗室合作的工廠下訂單訂做即可,傻子纔會自己上。

陳慕武向他們提出來了自己的想法,趁着訂製的各部分零件都還在工廠中沒有運到這裡來,要立刻對這間屋子進行絕緣改造。

沒有各種高分子材料的年代,當今主流的絕緣方式,是利用瀝青將雲母片粘合在一起。

粘合的層數越高,絕緣的效果越好。

當然也可以把瀝青,用絕緣效果更好的聚苯乙烯。

只是在1926年,聚苯乙烯只存在於大學、研究所和化工企業的實驗室裡,完全沒有商業化生產的辦法和能力——人人都在尋找這個東西。

德國的巴斯夫工廠,在三十年代才能把生產線搞出來,陳慕武實在是等不及。

他又不能像之前生產有機玻璃一樣,自己繼續手搓聚苯乙烯,時間上同樣來不及。

而且剛上線的產品一定會貴得要死,相比之下,瀝青量大還便宜。

絕緣材料中,另一種雲母片的價格可不低。

歐洲少有云母礦,市面上見到的,基本上都是從非洲的殖民地或者南美洲運來的。

講出絕緣這件事情之後,房間裡的另外兩個人也都意識到了自己的疏忽。

幸虧陳慕武想到了這一點,否則真要是鬧出人命來,第一批嚐到電擊滋味的,很可能是他們自己。

奧本海默還在美國沒回來,採購的事情只能交給考克羅夫特。

在英國本土大量採購這些工業用品,他那個工程師身份,可能還會比奧本海默這種花錢大手大腳的猶太公子哥更方便一些。

其實就算是貴點也無所謂,反正六千英鎊的經費在手,陳慕武根本不差錢。

交代完這一切,他把趙忠堯和考克羅夫特“趕出”了房間,讓他們回去好好休息,過幾天還有很大的工程量要做。

陳慕武也又騎上自行車,回到自己位於三一學院的房間。

他在三一學院的男僕,爲他送來了這幾天去倫敦開會的時候,積攢下來的信件還有電報。

可能是因爲在寒假前後,這些信報裡有關科學交流討論的內容很少,大部分都是國人之間在春節前夕互相問候拜年的信件。

其中也有一封信,是仁科芳雄從荷蘭萊頓寄來的。

他在英文收件地址和姓名之外,還額外用毛筆恭恭敬敬地寫下了“陳漢臣様”四個大字。

中文名字後面接了本的稱謂,屬於是尊敬人了,但又沒完全尊敬。

可是,本人不是爲了脫歐入亞和西方接軌,早在明治年間就已經廢除了農曆改用公曆了嗎?

仁科芳雄爲什麼要給他寄春節賀信?

自己的面子已經這麼大了嗎?

打開之後,陳慕武發現信裡的內容還是老幾樣:

先是稱讚他在物理學上取得的各種成就,是東亞之光云云。

然後又說自己時刻以他爲榜樣,不求追上,也不能再被落得更遠。

看到信的最後,陳慕武也沒見到春節問候語,卻看到了仁科芳雄在結尾處隱藏着的真正目的。

這完全就不是一封賀信,而是一封推薦信!

難怪他要花費那麼長的篇幅把自己捧得老高,還說一些東亞人要同仇敵愾,一起發展,將來制裁歐米鬼畜云云。

在二十年代,仁科芳雄的這套說辭,在中囯還是有很多的支持者。

有不少人認爲俄戰爭中,本人打敗了俄國,是證明東亞人有能力戰勝歐洲的白皮。

兩國人民“同文同種”,更應該聯合起來共同應對歐美。

甚至先總理都曾有過這種看法,不過不一定是出於本心。

他的對手是奉系時,對言論就很激烈。

等到對手換成親英美的曹、吳,就又開始期待聯合本,一同反對英美了。

可是這套說辭騙得了別人,騙不了陳慕武啊!

他本着看樂子的心態,把信看到了最後,結果就又看到了一個更大的樂子。

仁科芳雄向他推薦,說有一位東陵帝國大學物理系的畢業生,想要到歐洲來留學。

自己向這個畢業生推薦了劍橋大學的卡文迪許實驗室,並告知東亞之光陳博士也在這間實驗室當中。

仁科芳雄請求陳慕武能大開方便之門,讓他的同胞能夠順利入學劍橋大學,跟着陳博士一起研究超導體。

推薦自己的同胞,這都是人之常情,沒什麼可笑的。

關鍵是,仁科芳雄推薦的這個人,叫做荒勝文策。

二戰時期,本對原子彈的研發一點都不比美國的曼哈頓計劃晚。

最有名的是本陸軍和理化研究所聯合研發原子彈的“仁”計劃,以學術領頭人仁科芳雄的姓氏首字命名。

除了仁計劃,其實海軍也有他們的原子彈研究小組。

從薩摩藩和長州藩開始,本海軍和陸軍就開始看彼此不順眼。

研發原子彈這種秘密武器,自然也不可能參與到一起。

陸軍和理化研究所聯手開發仁計劃,那麼我們海軍就和京都帝國大學聯手,開發“F”計劃。

而這個F計劃的負責人,正是仁科芳雄給陳慕武推薦的荒勝文策。

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陸軍馬鹿把海軍馬鹿推薦給了自己,這是陳慕武近期見到的一個最大的樂子。

(本章完)

第133章 81僞·菊次郎的夏天第41章 41胡博士雙喜臨門第192章 140太上老君煉仙丹第437章 176樹大招風的考試第277章 16愛因斯坦的野望第439章 178不蒸饅頭爭口氣第220章 168皇家學會又開會第338章 77實事求是卡皮察第176章 124第一次陳愛論戰第105章 53不速之客找上門第339章 78多出一條軌跡來第267章 06一封訂婚宴請柬第283章 22怎麼多出來一個第181章 129肥水不流外人田第398章 137陳慕武再臨康橋第161章 109斯德哥爾摩來電第326章 65鞠躬盡瘁陳主任第242章 190約克公爵的邀請第375章 114愛因斯坦不死心第111章 59索爾維會議開幕第428章 167瑞典王儲的禮金第343章 82人類毀滅的危機第117章 65連錯誤都算不上第331章 70博士論文答辯會第205章 153一曲忠誠的讚歌第139章 87漢學家和文物賊第131章 79陳慕武的窮朋友第52章 01一枚小小的楔子第345章 84實驗助手愛丁頓第67章 16沒頭腦和不高興第50章 49兩種辦法的優劣第72章 21第一張電子照片第423章 162國王的晚宴邀請第228章 176從柏林到哥廷根第302章 41工匠精神卡皮察第66章 15宇宙原子二選一第13章 13普通家庭陳慕武第4章 04順利邁出第一步第261章 209計劃之外的會面第413章 152我們不是朋友嗎?第175章 123我本將心向明月第37章 37星光璀璨聽衆席第407章 146哥本哈根的回電第261章 209計劃之外的會面第351章 90一代新人換舊人第395章 134陳慕武的真面目第429章 168儘快取得新成果第90章 38漫天要價的通用第273章 12蘇波邊境的鬧劇第121章 69博士論文答辯會第136章 84笨手笨腳的舞會第47章 47名叫光子的幽靈第273章 12蘇波邊境的鬧劇第152章 100卡皮察的腦回路第395章 134陳慕武的真面目第37章 37星光璀璨聽衆席第196章 144第三次工業革命第412章 151斯德哥爾摩來電第339章 78多出一條軌跡來第384章 123意料之外的禮物第314章 53不太愉快的會面第214章 162宗師摸魚訓練師第260章 208歇斯底里的朗道第276章 15一件美妙的事情第168章 116瓦倫堡和愛立信第233章 181劍橋車神狄拉克第203章 151漢臣走馬薦彼得第178章 126護犢心切盧瑟福第295章 34大通靈師陳慕武第30章 30宋徽宗的瘦金體第102章 50行星一出天下驚審覈了審覈了第403章 142另外一種新元素第61章 10汽笛一聲腸已斷第26章 26大先生的冷笑話第146章 94緊張的奧本海默第413章 152我們不是朋友嗎?第311章 50陳慕武的老熟人第40章 40拒絕康奈爾邀請第338章 77實事求是卡皮察第380章 119我當你的證婚人第310章 49教皇他有幾個師?第96章 44鉤直餌鹹的回信第174章第164章 112出發斯德哥爾摩第36章 36斐克小夥劍術精第370章 109不速之客闖會場第212章 160一萬美金的支票第356章 95來自聯美的邀請第155章 103伽馬射線顯微鏡第327章 66搬起石頭砸自己第347章 86激動人心的時刻第138章 86兩位天使投資人第207章 155站在巨人肩膀上第406章 145輾轉幾次的電報第260章 208歇斯底里的朗道第255章 203教室內的爭論聲第352章 91我是顧家好男人第119章 67遇事不決相對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