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103伽馬射線顯微鏡

第155章 103伽馬射線顯微鏡

收到愛因斯坦來信的時候,陳慕武正在實驗室裡和他的三個學生一起動手,仿製着那臺從美國通用電器購買來的真空泵。

盧瑟福過完生日之後,在前一段時間密集提出了不少物理理論的陳慕武,終於把他的工作重心從理論放回到了實驗上,着手開始研製電子顯微鏡。

雖然有專利證書在手,但是專利上只是寫着寥寥的幾句原理,實際動手操作之後,陳慕武才終於知道,在實驗室裡搞這麼一臺大傢伙出來,是多麼困難的一件事情。

電子源和電子透鏡都是小事,關鍵是想要製作出一臺放大倍數遠高於光學顯微鏡的電子顯微鏡,對真空環境的要求也非常高。

和長度不足五十釐米的玻璃管,就能夠完成一次電子衍射實驗不同。

電子顯微鏡內的真空腔長度,最少也要在兩米以上。

如果只憑藉着之前那臺通用電氣的真空泵來抽取真空,那麼效率實在是太低。

所以,製作電子顯微鏡的第一步,就是要試試看能不能把真空度提升的速度,再稍微加快一些。

雖然他之前一直牴觸讓奧本海默接觸具體的實驗,但又因爲人手實在是不足,所以才死馬當活馬醫,讓奧本海默、趙忠堯和施汝爲三個人都來實驗室裡幫忙。

趙忠堯和施汝爲最終還是無驚無險地通過了入學考試,進入到劍橋大學三一學院,和陳慕武成爲了校友。

之前他和使徒社裡的瑪格達連學院院長的公子拉姆塞搭上的關係,終究還是沒用上。

如何降低電子顯微鏡真空腔內的真空度是一個問題,而如何讓電子波在幾次放大之後最終成像,又是另外一個問題。

上輩子陳慕武在實驗室裡用的電子顯微鏡,那都是通過CCD感光元件連接到電腦之後成的像,但顯然現在這個年代裡,想要搞出這兩種東西來,很不現實。

所以陳慕武想的是,要麼就像電子衍射實驗那樣,同樣使用照相底片來成像。

或者就乾脆使用熒光屏,讓電子信號和屏上的熒光物質產生作用最終成像。

只是無論選擇這兩種辦法裡的哪一種,都不是十分便捷和高效,只能算是勉強使用。

陳慕武覺得自己當初未免太想當然了一些,認爲既然掌握了原理,又有了大把資金,所以只需要花上一兩個月,就能把電子顯微鏡給研製出來。

但是現在擺在衆人面前的種種困難,直接擊碎了他大腦裡的想法。

陳慕武覺得,想要把這臺電子顯微鏡給製作出來,至少也需要花上一年半載。

雖然這一進展停滯,讓陳慕武有些低氣壓,但是奧本海默卻始終保持着精神亢奮的狀態。

他甚至還反過來給自己的老師打雞血:“陳老師,我覺得不應該因爲這麼一點小小的挫折就感到氣餒。

“據我所知,‘發明大王’愛迪生先生在最終發明出燈泡以前,進行了超過一千次的嘗試,測試了無數種的材料和設計,最終才使用碳絲,成功製造出了第一顆電燈泡……”

爲什麼都已經穿越到了一百年之前,卻還是能聽到這麼有毒的心靈雞湯?

陳慕武有些哭笑不得,奧本海默這個人就不應該待在實驗室裡,而是應該送給企鵝出版社,讓他去給那本雜誌專門撰寫各種心靈雞湯,滋潤一下現在這個年代裡人們冷漠而乾枯的心。

不過,奧本海默在實驗室裡的表現,算是讓陳慕武有些驚訝,雖然他並不像兩位中囯同胞那麼任勞任怨,但也有着很強大的執行力,而且沒在實驗室裡搞破壞,弄出什麼幺蛾子來。

可能當初布萊克特確實沒讀過奧本海默的使用說明書,把他發配去做大量簡單重複的勞動而不是有創造力的實驗,這才導致了他的心懷不滿。

愛因斯坦的來信,是卡皮察從三一學院給陳慕武捎到卡文迪許實驗室裡來的。

“陳,又有你的信!”

“多謝了彼得,你今天怎麼這麼勤快?”

在陳慕武的記憶裡,這應該是卡皮察給他帶來的第一封信,在此之前都是布萊克特的工作。

“其實我也不想給你帶,畢竟伱每次都收到那麼多的來信。只是我剛好看到了這封信的寄件人是愛因斯坦博士,怕耽誤了你的事情,所以纔給你帶了過來。你快看看,這封信裡寫了什麼?”

這封信的到來,尤其是卡皮察提到了愛因斯坦的名號,總算是暫時提振了一下實驗室裡有些低落的士氣。

不論是中囯來的趙忠堯和施汝爲,還是從美國來的奧本海默,人人都知道愛因斯坦的大名,但卻沒人知道陳慕武和愛因斯坦之間的關係。

奧本海默雖然在一旁研究的真空泵,但他的餘光,總會時不時的就瞥向陳慕武,十分好奇那一位全世界最知名的科學家,究竟會在信裡給自己的老師寫些什麼。

“親愛的陳:

“很久都沒有給你寫信,也沒收到你的消息了。

“首先祝賀你在剛剛過去的巴黎奧運會上,取得了四塊金牌的好成績。

“現在我有些慶幸,當初在上海遇到了你,爲物理學界發現了你這樣一個人才。

“我想,如果當時我們沒有在那場講座上見面,可能物理學界就要失去一個天才,而你的國家會多了一個專門的游泳選手。”

讀到這裡,陳慕武覺得愛因斯坦有些自作多情。

雖然他的心中仍然十分尊敬並感激愛因斯坦,但如果說沒有愛因斯坦就沒有陳慕武的今天,他並不是很認可這件事。

即使沒有愛因斯坦的訪華講學,但陳慕武仍然有其他途徑,能參與到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物理學變革當中來。

他完全可以北上清華學校,去考取一九二三年度的庚子留美賠款,然後和謝婉瑩、梁實秋、吳文藻還有孫立人等人一起,在仩海登上約克孫號蒸汽輪船,駛往太平洋對岸的美國留學。

如果不願意去那個充滿歧視的自由國度,只憑借陳家的財產,讓陳慕武去德國留學也是不成問題。

只要他的手裡緊緊攥着大洋或美金,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不兌換德國馬克,那麼他就能在德國舒舒服服地度過一個美好的1923年。

陳慕武不想在愛因斯坦這番恭維話上浪費太多時間,所以他繼續讀起了手裡的這封信。

“我已經讀過了你在這個夏天發表於《物理學年鑑》和英國《自然》期刊上的幾篇有關微觀世界運動規律的論文,說實話,你的這幾篇論文令我很困惑。

“你在《關於量子力學》的這篇論文中指出,你在電子軌道這個問題上,和我提出相對論時,用到了同樣的馬赫哲學原理。

“但我想說的是,這兩者之間,仍然有一些不同。我利用可觀測性原理,否定的都是一些爲了解釋現實現象,而人爲添加的概念,比如說以太、絕對時間、絕對空間和同時性。

“但是你在論文當中,提到因爲不能觀測,所以認爲電子軌道不存在這個有些激進的觀點,我實在是難以認同。

“馬赫那種懷疑一切的哲學觀點,不可能創造出什麼有生命的東西,也許只能消滅有害的蟲豸。

“就連他自己提出來‘因爲原子不能觀測到,所以原子並不存在’的觀點,也已經被近年來湯姆孫爵士和盧瑟夫爵士的實驗們所證實,這根本就是一種謬誤。

“我必須勸告你的一點是,無論我們是否可以觀察到,都存在着一種客觀實在。對一個不依賴於人的觀察的外間世界的信念,是一切科學的基礎。

“至於爲了解釋波函數到底是什麼,你提出來的概率波的這個解釋,我認爲這更是一種無稽之談。

“物理學的最終目標就是發現嚴格確定的因果定律,電子不可能像你表述裡的那樣,既存在於這裡又存在於那裡,在同一時刻分佈於整個空間之中。”

愛因斯坦能在信裡寫出這種話來,完全就是陳慕武預料之中的事情。

他的哲學觀點,讓他不再像年輕時那樣激進,逐漸從一個物理學g命者,轉換成了一位辯護者。

“坦白的說,我並不是一個堅定的無神論者,雖然我不相信一個會管理人間萬事萬物的人格化的上帝,但我始終認爲,支配着宇宙的有待發現的優雅的定律,反映了一種神聖的設計。

“當我拿不準一個理論是否正確時,我就經常問我自己,如果我是上帝的話,我是否會以這種方式去設計世界?

“我想,善良的上帝應該不會創造出美妙而微妙的規則,來確定宇宙中發生的大部分事情,而把少許事情完全留給偶然性和概率。

“如果他真是這麼做的話,我想我們就完全不必再費力尋找所謂的定律了。

“你提出來的量子力學固然令人讚歎,但我的大腦裡始終有一種聲音告訴我,那並不是真實的東西。你在理論裡說了許多,但是一丁點兒也沒有使我們更靠近‘老頭子’的秘密。

“無論如何,我確信天堂裡沒有麻將,祂也不是在擲骰子。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於柏林”

千盼萬盼,陳慕武終於在信的末尾找到了這句話。

原本會出現在給玻恩寫的信中的名言,現在被他截胡到了自己手裡。

陳慕武在心裡打算,一定要好好收藏這封信,等以後把它捐到博物館裡,或者放到以他自己名字命名的博物館裡。

想要在量子力學上徹底說服愛因斯坦,是許多物理學家歷經幾十年時間,都沒有完成的一件事情。

如果你試圖以各種例子來說服他,那麼得到的永遠不會是認同,而是來自愛因斯坦的更激烈的反擊。

所以陳慕武並不打算做這種無用功,去撞這棟名爲愛因斯坦的南牆。

既然這個德國老頭如此反對概率和偶然,那麼不妨就讓他的反對聲音變得更大一些。

此刻正在實驗室裡研製的電子顯微鏡給他帶來的靈感,所以陳慕武把打字紙裝入打字機當中,噼裡啪啦地給愛因斯坦敲起了回信。

“愛因斯坦先生,您好!

“您前幾日的來信已收到,多謝您的祝賀,也同時謝謝您對我在物理學上取得的進展的關心。

“下面我將向您介紹我目前正在從事的工作……”

反正紙和墨帶畫的都不是自己的錢,所以陳慕武肆無忌憚地敲下了一大段廢話,從他證明電子是一種波開始講起,然後講到了自己打算利用電子波比可見光波的波長更短這個特點,來製造出一款分辨率更高的顯微鏡來。

說完了電子顯微鏡,這封信才最終進入到了正題。

“博士,我之所以選用電子,而不是波長更短的電磁波,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伽馬射線來研製分辨率更高的顯微鏡,是因爲目前的光學元件的材質遠遠達不到要求,會使伽馬射線在折射過程中,產生很強烈的散射現象,最終不能聚焦,從而無法達到顯微的要求。

“但假如有一天,我們人類真的能製造出高分辨率的伽馬射線顯微鏡之後,或許那時候,我們就能觀測到很多在可見光顯微鏡下觀測不了的東西,比如說,一個電子的位置。

“伽馬射線的波長越短,測量到的電子位置也就越精確。

“但是,此時就將面臨着更爲嚴峻的一個問題,伽馬射線的波長和能量成反比,波長越短,能量也就越高,高能的伽馬射線,必然會和電子發生名爲‘陳散射’的碰撞,這就會導致電子就會突然接受到很大的動量,

“這也就是說,不能在精確確定電子位置的同時,得到一個電子的準確速度,此時電子的軌道仍然無法確定。”

“相反,如果想要儘量避免電子受到大的動量擾動,則就要使用能量儘可能低的光子去探測電子,但這樣一來,又沒辦法精確測量電子的位置,同樣不能確定電子的軌道。

“當然,人類能否製造出伽馬射線的顯微鏡,還是一個未知數,上述說所的這個實驗,也只不過是一個存在於大腦中的思維實驗。

“但我想,這並不妨礙我們對這個實驗,進行一個定性半定量的誤差估計。

“根據能得到顯微鏡分辨本領的阿貝公式,假設入射光的波長爲λ,電子對透鏡系統半徑的張角爲θ,那麼在電子位置上的觀察誤差爲x~λ/sinθ。

“再根據陳散射當中的動量守恆定律,並假定在散射完成之後,光子的動量p=h/λ大小不變僅改變方向,那麼光子給電子帶來的動量誤差Δp~h/λsinθ。

“把位置誤差和動量誤差兩者相乘,就可以得到ΔxΔp~h。

“這也就是說,不可能在精確測量電子位置的同時,也精確測量到電子的動量。我姑且把這種測不準的關係,命名爲不確定性原理。

“如果把電子換成其他的一種微觀粒子,我想這個不確定性原理依然會存在。

“時間有限,我只能在這封信裡,以這樣一個思想實驗,向您簡單介紹一下我的想法。

“另外還要說明的一點就是,身爲一箇中囯人,我並不是上帝的信徒。

“但是,在這裡,我卻想告訴您另外一句話,在兩千多年前,中囯有一位大哲學家名叫孔夫子,他曾說過一句‘君子有三畏’,其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畏天命。

“無論是上帝也好,天命也罷,我想我們都不應該以一介凡人之軀,去告訴上帝,他究竟應該怎麼做。”

“而關於這個不確定性原理的嚴格推導過程,我將把它整理成論文,並在日後發表於《物理學年鑑》或者《自然》期刊上,敬請您留意。

“至於這個原理究竟對還是不對,就請您多多指教。

“最後祝您工作順利,身體健康,笑口常開。

“您的學生,陳慕武。”

陳慕武的這封信寫得有多謙卑,他在信裡提到的內容就有多勁爆。

不確定性原理,就在這封回信當中,第一次出現在了這個世界上。

當初那個哥廷根大學負責博士畢業實驗考試的維恩教授,曾經因爲海森堡回答不出光學系統的分辨率該如何計算,差點沒能讓這個自負的德國人獲得博士學位。

但海森堡也因此因禍得福,他牢牢記住了分辨率該如何計算,並在某一天靈感迸發,從這個公式裡,推導出了不確定性原理。

既然拋出了這個大殺器,陳慕武就不得不抓緊時間寫一篇論文,在理論上來驗證這個原理的正確性。

這是因爲他在給愛因斯坦回信中拋出來的海森堡的這個思想實驗,在信裡唬唬人當然沒什麼問題,但只要仔細一思考,就能知道它其實並不嚴謹,仍然面臨着許多困難。

首先就是在思想實驗中,假定了電子在測量之前,擁有着確定的位置和動量,這本身就違反了不確定性原理,而且也沒辦法用實驗來進行驗證。

其次就是在這個實驗中運用到的誤差x計算方法,其實是一種統計平均的結果。

而這種統計平均,至少在此處是並不適用的。

雖然陳慕武有超前的知識儲備,但被譽爲擁有人類歷史上最聰明大腦的愛因斯坦,當然也不是吃素的。

如果在信裡給他留下這種把柄,而不去最終解決的話,那麼這些漏洞就會成爲愛因斯坦在反擊時強有力的武器。

所以纔剛在打字機的鍵盤上,敲下此封信上的最後一個標點符號,陳慕武就開始思考,該如何才能寫好這篇論文。

他把最後一張打印紙從打字機上取下來,從頭到尾把這封信通讀一遍,確認裡面沒有拼寫、語法和內容邏輯錯誤之後,才從辦公桌裡摸出來一枚信封,把信紙摺疊好裝了進去。

封好信封,陳慕武又在上面貼了兩枚一便士和一枚半便士的郵票,打算等下班之後找個郵筒,把這封信投寄出去。

他一擡頭,發現卡皮察仍然坐在自己實驗室裡的沙發上,絲毫沒有離開的意思。

“你還有什麼事情嗎,彼得?”

“其實也沒什麼大事,只不過我還是第一次看到你一直說的中囯同胞,就想讓你給我介紹一下,順便和他們打個招呼。”

這當然沒問題,陳慕武立刻向三人互相介紹了彼此。

但在介紹時,他又發現了問題不太對,自己那封回信寫了最少半個小時,他卡皮察就一直待在這裡,顯然不是想要介紹認識這麼簡單。

“彼得,你還有什麼事,都直接說出來吧!”

被戳破心思的卡皮察沒有絲毫害羞:“我還想請教一下趙先生和施先生,兩位會不會做中囯菜?自從喬治離開劍橋大學之後,我已經很久沒有吃到東方的味道了。”

“去去去!他們千里迢迢來到英國,可不是來給你做菜的!你要是真想吃,找個機會我帶你去倫敦。”

陳慕武連說帶笑地把卡皮察給趕了出去,就知道他沒安什麼好心。

葉公超做做飯也就算了,但是這兩位,可絕不能給你做飯吃!

而看到自己老師不但讀完了愛因斯坦的這封信,甚至都已經給他寫好了回信,奧本海默這才忍不住湊了過來。

半個多月時間的相處下來,奧本海默已經得知自己的這位老師,其實並不像第一次見面時那樣嚴肅,而是很儒雅隨和的一個人。

所以他現在才能大膽地開口問道:“陳老師,您和愛因斯坦教授也很熟悉嗎?

“因爲對愛因斯坦教授很好奇,所以我剛剛一直在悄悄觀察您,發現您的表情時而輕鬆,時而又眉頭緊鎖,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

實驗室另一側的趙忠堯和施汝爲也悄悄豎起了耳朵。

“發生了什麼事情?當然是他沒讀懂我最近寫的幾篇論文,所以才寫信向我請教一些問題。

“我雖然在回信裡已經給出了答案,但估計固執的他多半也不會認同我的觀點。

“羅伯特,相比之下,還是你這個學生更讓我省心一些。”

陳慕武靠着這種開玩笑的方式,說出來了一句實話。

奧本海默表面上帶着笑,但他心裡想的卻是,自己這個老師確實儒雅隨和不假,但唯一的缺點就是有的時候會吹牛吹過了頭!

不過他剛纔居然誇我比愛因斯坦還優秀,看來自己真的沒有跟錯導師,一定要在他的手下好好幹下去。

(本章完)

第52章 01一枚小小的楔子第415章 154姍姍來遲的中子第353章 92彼得的新婚禮物第263章 02鮑勃的旅行日記第227章 175愛因斯坦的笑容第409章 148不被化學界承認第67章 16沒頭腦和不高興第229章 177風暴中心的平靜第392章 131又是一年聖誕節第70章 19截胡達人陳漢臣第311章 50陳慕武的老熟人第399章 138小甜甜和牛夫人第192章 140太上老君煉仙丹第210章 158猶太恩公貝爾福第15章 15來自邶大的邀請第318章 57鴨子 氯化碘和溴第170章 118荷蘭物理學中心第402章 141加速器即將竣工第413章 152我們不是朋友嗎?第403章 142另外一種新元素第147章 95克萊因戈登方程第224章 172數學同樣不完備第349章 88愛丁頓的好運氣第2章 02語不驚人死不休第305章 44芝加哥的調音師第43章 43漂亮小姐嫁人了第348章 87如何固定氘原子第228章 176從柏林到哥廷根第275章 14渣男的人生經驗第347章 86激動人心的時刻第306章 45不討喜的美國人第39章 39各懷心思的衆人第118章 66一萬英鎊的賭約第140章 88史上最貴的一餐第207章 155站在巨人肩膀上第183章 131小陳初試賣軍火第226章 174有些開心的羅素第55章 04一語中的盧瑟福第300章 39一臉不快的玻爾第364章 103論英雄錢是好漢第75章 【上架感言】明天凌晨的更新將暫停一第240章 188三位車神齊聚首第301章 40美國物理學世家第83章 31老熟人和新朋友第275章 14渣男的人生經驗第245章 193盧瑟福:我全都要第317章 56被迫推遲的婚期第390章 129東亞人的大英雄第402章 141加速器即將竣工第359章 98一老一小倆狐狸第387章 126比金子還珍貴的第54章 03令人頭痛的論文第31章 31演戲演了個寂寞第339章 78多出一條軌跡來第52章 01一枚小小的楔子第141章 89神奇的中囯幻方第37章 37星光璀璨聽衆席第405章 144光譜中的新譜線第388章 127又是一年諾獎時第78章 26至高榮譽劍橋藍第176章 124第一次陳愛論戰第303章 42羅馬大學費教授第159章 107來者不善的泡利第139章 87漢學家和文物賊第42章 42密歇根湖的嘆息第9章 09目中無人的編輯第9章 09目中無人的編輯第239章 187我不在,你請回吧第137章 85猜出一個方程來第41章 41胡博士雙喜臨門第315章 54查德威克的問題第15章 15來自邶大的邀請第391章 130修道院的外交官第107章 55意料之外的圖像第93章 41世間萬物皆是波第289章 28陳慕武不講武德第363章第292章 31實驗室代理主任第316章 55站着把錢給賺了第234章 182量子力學新形式第335章 74牛爵爺重返劍橋第275章 14渣男的人生經驗第395章 134陳慕武的真面目第243章 191奇怪的滿月禮物第396章 135來自坎京的來信第420章 159陳慕武婚禮請柬第138章 86兩位天使投資人第49章 48溏沽永利制鹼廠第182章 130洛克菲勒基金會第155章 103伽馬射線顯微鏡第260章 208歇斯底里的朗道第203章 151漢臣走馬薦彼得第76章 24玻爾大戰守恆律第185章 133完全背離了初心第229章 177風暴中心的平靜第232章 180一場無形的競賽第395章 134陳慕武的真面目第176章 124第一次陳愛論戰第192章 140太上老君煉仙丹第135章 83假石頭和真石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