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路遇陳永華

荷蘭人這個時候已經將岸上的士兵接了回去,連忙起錨開船,先離開這危險海域再說,荷蘭人一走,海灘上遺留的好幾門火炮就成了明軍的戰利品了,加上之前打掃戰場得到的五百多支燧發槍,明軍這一仗收穫頗豐啊,將這些戰利品都收走,明軍也幫了荷蘭人一個忙,項玉知道荷蘭人還在望着戰場的傷員,於是下令讓士兵將這些傷員清理搬運到一邊去,這才從容撤離。

項玉之所以不處死這些荷蘭人,一是他不想殺俘虜,更何況是傷兵,第二是將這些傷員留給荷蘭人將會成爲他們的一個沉重的負擔,荷蘭人不僅兵力大減,而且還要分派人手去照顧這些傷兵,如此一來他們就再也沒有辦法去襲擾劫掠島上的其他地方了。

這樣也算是項玉爲明軍出了最後的一份力吧,這一仗打到現在,承天府裡面的上萬明軍沒有一人出來支援,明軍內部只顧着權力的爭鬥,底盤的爭奪,項玉不想將自己攪和進去,他決定帶着士兵和一些百姓向北遷徙,北邊暫時還沒有比較強大的勢力,暫時可以提供他發展的時間和空間。

臺灣島上的資源並不是十分豐富,只有有限的黃金、煤、石油和鐵礦,其中石油主要集中在西部靠近臺灣海峽這一帶,在今天的臺中地區就有石油的分佈,而北邊的基隆地區則有比較豐富的鐵礦和煤炭,這個對於項玉的軍隊發展來說意義十分重大,畢竟這個時候的武器鍛造都需要鐵礦和煤炭。

而且臺灣的森林資源豐富,基隆後面的山間遍佈森林,其中不乏一些年歲很久的古木,這些樹木都可以用來製作船隻,發展航運和戰船,一臺北爲依託可以向北發展,進一步佔據琉球羣島,然後藉助航運跟高麗和日本進行貿易。

這個時候由於荷蘭人的不斷四處劫掠襲擊,很多臺灣南部的漢人都在向北邊遷徙,項玉大軍一路北上收編了很多這樣的百姓,他們大多拖家帶口,不僅行動緩慢,而且還很容易遭到土人的襲擊,島上的原住民經過荷蘭人多年的挑撥,對於漢人十分仇視,他們敵視這些外來人,認爲漢人搶走了他們的土地侵犯了他們的神靈,即使漢人被向北遷徙的時候儘量沿着西部靠海這一邊走,這些土人還是會時常出現在漢人遷徙的必經之路進行襲擾,他們不僅搶劫財務,而且還將男人殺死,女人和小孩擄走作爲奴隸。

項玉派出軍隊對這些土人進行了追擊,將他們擄走的婦女孩童救了出來,路上的其他漢人見到明軍紛紛加入隊伍之中,項玉對於這樣的情況自然是十分歡迎的,畢竟這個時候多一個人口,就多一份力量,而且放任他們不管的話路上也十分不安全,這些人可能會有麻煩。

由於大軍中加入了難民,所以軍隊的行軍速度也降低了很多,好在軍隊並沒有什麼作戰任務,並不急着趕路,加上軍糧還暫時充足,雖然多了很多張吃飯的口,但是也還能供應的起。

臺灣南北長度並不長,差不多隻有八百里路左右,項玉他們一天只能走上差不多六十里路,這個時候已經到了七月份了,一天之中正午的時候氣候炎熱,烈日當空,在這種情況下面大隊人馬爲了避免出現中暑的情況,不得不在陰涼地裡面暫時休整,等到下午氣溫稍減之後才能繼續趕路,好在衆人精神都很好,並沒有出現掉隊的情況。

在這些難民之中項玉發現了一個明軍中的大人物——陳永華,陳永華又叫陳近南,是鹿鼎記裡面韋小寶的師父,鹿鼎記中將他描寫的武藝超羣,赤膽忠心,而現實中陳永華確實是身懷武藝,只是是不是如同鹿鼎記裡面寫的那樣就不知道了。

陳永華本來是鄭經的授業老師,鄭經對陳永華也是比較看重的,鄭經放棄金門的時候還沒有忘記帶上他的這個老師,但是由於敗軍對於鄭經的離心離德,加上馮信的出兵威脅,鄭經嚇得連夜逃竄,這一次卻將他這個老師給丟下了,陳永華不敢帶在臺南,他害怕馮信會將他抓去,加上他對明軍的失望,使得陳永華跟着普通漢人一樣向北遷徙,不過這一次他卻遇到了項玉。

說來也是巧合,項玉之前並沒有見過陳永華,因此並不認識他,而陳永華對項玉這個名不見經傳,手中又沒什麼兵力的明軍低級將領也沒什麼印象,所以兩人應該是沒有什麼交集的纔是,可是項玉的軍中的文書何安卻是一直仰慕陳永華的才學,他曾和陳永華一起共事過,因此人士陳永華,這才從人羣中將陳永華給找了出來。

項玉對於陳永華表現得很看重,親自去迎請他隨大軍一起前行,陳永華只是不允,項玉再三邀請,陳永華這才同意,項玉不禁感嘆,這時候古代的文人真是酸。

不過項玉覺得身邊卻是缺少一個給自己出謀劃策的人,雖然不知道這個陳永華靠不靠譜,但是感覺何安很崇拜他的樣子,應該還是有兩把刷子,項玉突然想起了劉備三顧茅廬然後跟諸葛亮分析天下局勢,這纔有了聞名天下的隆中對,既然如此爲何不考校他一番。

這個時候正值正午,太陽十分毒辣的掛在當空,大隊無法繼續前行了,衆人紛紛尋找陰涼的地方休息,項玉請陳永華坐在他的身邊,讓士兵在地上鋪上一張涼蓆,請陳永華坐下,陳永華謙讓一番之後卻之不恭了,項玉隨即也坐了下來,兩人聊了些眼下的熱門話題,氣氛顯得比較融合,項玉發現陳永華一副智珠在握的樣子,顯得十分從容淡定,言談舉止都顯得從容不迫,好像猜透了項玉的心思。

項玉覺得不再拐彎抹角了,於是問道:“先生此番選擇北去,定是有一番計較的,此則與在下的想法倒是一致,可否請問先生以爲當今臺灣之勢如何?”

項玉將一個自己比較關心的問題率先拋了出來,這個時候士兵端上兩碗涼茶,陳永華先不忙着回答,端起茶碗品了一口,讚歎的:“好茶!”

項玉心裡疑惑這就是普通的茶葉,甚至帶一點苦味,是軍中用來預防水土不服而特意煎熬的,每當休息的時候明軍士兵都會將煮好的茶水送到每一個人的手中,一方面是補充水分,另一方面還可以祛毒和預防水土不服。

陳永華放下茶碗,看着遠方,循着他的視線望過去是一片密密麻麻的叢林,穿過叢林就是臺灣海峽了,項玉推測他或許是在眺望大陸,這不禁讓他想到了後世臺灣的一位詩人,余光中,而他的那句“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不由得讓人記憶猶新。

第42章 廈門風雲(一)第34章 海上激戰第159章 中間開花第74章 意外之人第40章 下一步計劃第115章 大演武第153章 火炮封鎖帶第87章 新式子彈第170章 部落的戰爭(下)第13章 改編火器營第237章 城外交戰第117章 安排李雲聰第195章 西班牙人的反應(二)第312章 抵達臺南第98章 發展戰略第10章 臨危受命第170章 部落的戰爭(下)第223章 拔掉澎湖島第25章 炸藥包實驗第124章 日軍逃走第51章 荷蘭人的援軍第287章 再殲援軍第166章 組建情報部門第189章 聖地亞哥堡第384章 廣州激戰第410章 戰局不順第3章 關寧鐵騎第385章 黃雀在後第314章 白塔第165章 俘獲蒂亞戈號第377章 騎兵?奇兵!第44章 廈門風雲(三)第377章 騎兵?奇兵!第183章 西班牙艦隊的覆滅第61章 激戰荷蘭人(二)第312章 抵達臺南第330章 通商口岸第146章 五十兩白銀一個花姑娘第37章 送上門來的機會第339章 海澄攻防戰(二)第175章 邀請加入第42章 廈門風雲(一)第355章 國之隱患第370章 四國鼎立第272章 暗線第295章 天羅地網第142章 準備和談第126章 雲聰獻計第194章 西班牙人的方案(一)第361章 神秘來賓第230章 陷阱帶一百零二章臺中攻城戰第3章 關寧鐵騎第395章 插翅難逃第412章 一戰定蒙第113章 回到基隆第77章 基隆市第409章 定邊之策第59章 明軍內亂第225章 決戰沙俄(一)第298章 猛攻第410章 戰局不順第310章 海登的心思第171章 出兵馬尼拉第301章 移民問題第228章 攻城戰(下)第41章 鄭成功的心思第402章 平定準葛爾(一)第321章 對清計劃第224章 商議第287章 再殲援軍第24章 明軍的出路第120章 價格戰第270章 打到荷蘭人的家門口了第190章 馬尼拉攻防戰第62章 路遇陳永華第274章 難題第205章 海盜的主力第4章 兵臨城下第133章 三面夾擊第154章 陣地危急第261章 夜襲鎮海(一)第75章 日本公主第422章 沙俄退軍第423章 遠征艦隊第315章 價格爭議第132章 火燒連營第428章 決戰沙俄(四)第266章 李雲聰的動作第346章 海澄攻防戰(九)第329章 出城談判第318章 歐洲局勢第386章 平西王亡第405章 平定準葛爾(四)第256章 農業的發展和建設(一)第319章 通商條例第252章 糧食戰略(二)第163章 馬尼拉的情報第429章 對日作戰第184章 海灣炮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