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遠洋艦隊

項玉在三月份的時候就已經下令開始備戰了,這個時候南方的第一批小麥已經收割了,徵收上來的糧食已經足夠他發動一場中等規模的戰爭了,而項玉將目標定在了安徽的安慶。

安慶是江北的一個重鎮,這裡以前是清軍的水軍基地,但是因爲這個時候清廷已經徹底的放棄了水軍,所以這裡也就被廢棄了,不過安慶對於中華軍而言卻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好地方,只要拿下它,不僅能夠對南京城的守軍施加更大的壓力,而且還能爲海軍提供一個陸地上的基地和港口。

安慶的守軍並不多,因爲鰲拜採取的防禦措施是以點帶面,在重點城市佈下重兵,然後將城市之間串聯起來,組成一條連貫的防線,而不是將軍隊分散佈置,這主要是因爲小股部隊在面對中華軍的時候實在是太過於危險,中華軍的強大火力很容易很快的吃掉各地的守軍,其他地方的軍隊甚至還來不及支援過來,戰鬥就已經結束了,所以爲了避免這一情況,他選擇了將軍隊集中在一次,這樣的話雖然有些地方的防守不會那麼隱秘,但是卻能夠降低自己這邊的損失,有效的阻斷中華軍的小股部隊的偷襲。

鰲拜將自己的軍隊主要放在江蘇安徽一帶,在湖北的軍隊比較少,這主要是因爲中華軍這邊的海軍實在是太強了,而海路上的運輸也比陸地上更加快捷便利,所以鰲拜知道中華軍不會從內陸地區進軍,因爲中華軍根本就沒有大規模的徵集民夫,而沒有民夫的話,陸地上的軍隊很難組織大規模的作戰。

他將主要的軍隊集中在南京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爲南京城的位置離海不近不遠,屬於長江水道的關鍵位置,即便是清軍沒有水軍,只要遏制住了南京城,中華軍這邊的陸軍便難以繞過南京城向北挺進。

不得不說,鰲拜確實有兩下子。他的推測十分準確,對於中華軍而言,如果不能拿下南京城,那麼項玉是不會冒險向北進軍的。即便是海上的優勢再大,這個險也不值得去冒。

而中華軍進攻安慶府,主要目的還是鰲拜分兵,鰲拜在南京城內集中了二十五萬大軍,這麼多的軍隊使得中華軍基本上不可能對南京發動進攻。而拿下了安慶之後,即便是中華軍不能夠大規模的北上,卻在江北有一個支點,軍隊可以利用這個支點不斷的威脅安徽境內其他的目標,甚至可以向西進軍,配合湖南的軍隊拿下湖北,這些行動都能夠得到海軍的支持,因爲作戰的區域主要集中在長江流域一帶,因此並不存在運輸的問題。

六月初,中華軍集中了三萬大軍進攻安慶。鰲拜派出了五萬軍隊趕來支援,卻被中華軍部署在銅陵北邊的軍隊阻擋住了,這讓項玉感到很奇怪,鰲拜不可能不知道安慶的重要性,卻只派五萬人做出一副增援的樣子,實際上這五萬人根本就來不及救援安慶,還不等他們抵達目的,安慶城就已經被中華軍攻克了,而這批援軍自己也被中華的阻擊部隊打的損失慘重。

而接下來鰲拜的舉動更加令項玉感到奇怪,他不等中華軍進攻。竟然又接連主動的放棄了安徽北部和湖北這兩地,將軍隊撤到了河南,這一舉動跟當初范文程的放棄江南的計策看起來如出一轍,既然後者已經被證明了是一個爛計謀。爲什麼他還要這樣做?

實際上鰲拜自己也是有苦說不出,並不是他想這樣放棄,而是小皇帝在走出了第一波之後就已經開始動第二步了,這個時候將南線的軍隊向北調,將他們放在離京城更近的河南,既可以避免軍隊受到損失。也能夠對朝廷形成一種無形的威懾,畢竟這兩地的軍隊總數也達到了十數萬人,遠比北京的軍隊要多。

當然了,因爲軍隊比較靠近北京,所以鰲拜將自己的親信都安c進去,以免這些軍隊也被小皇帝個奪過去了。

仗還沒打,你自己就跑了,扔下了一大片的土地,哪有這樣的好事,中華軍雖然感到十分不可思議,但是這樣的便宜不要白不要,當然是要收入囊中了。

不過這樣一來,中華軍的節奏就被鰲拜被動的打亂了,這些地方被佔領之後實際上是耗費了中華軍很大的精力去處理的,等到它們都被安置下來,夏天都快過完了,大規模的作戰計劃也泡湯了,鰲拜的軍隊撤離的遠比之前南方的清軍要從容,正是因爲比較從容的離開,所以他們帶走了大量的物資,包括幾乎所有的糧食以及大量的牲畜,這使得中華軍準備的糧食不得不調到這些地方去賑濟百姓,前線的軍隊沒有了糧食,自然也就不能離開駐地發動進攻了。

雖然自己的節奏被對方打亂了,不過這樣的局面對於中華軍而言怎麼都是很賺的,清軍等於是用土地換時間,中國的土地面積就那麼大,放棄的地方小了不頂用,放棄的地方多了清廷失血就會加速,這隻會加快其滅亡。

而趁着這段時間,南方各地的人事安排也差不多都組建完畢了,各地的政府架構已經搭建完畢,而且中華軍將大量的生產設備從臺灣開始向大陸搬遷過來,大陸不僅資源豐富,而且有臺灣不具備的充足的勞動力,可以將工廠的產能擴大很多倍。

這個時候南方的人口普查也已經結束了,經過統計,在南方九省,不包括西藏等地,這個時候一共有一千三百萬人,其中福建的人口最多,福建的人口由於之前的大量轉移,所以達到了四百萬人,不過因爲福建的土地資源並不豐富,所以這些人口之中將有很多會返回其原來的地方。

中華軍這個時候在廣州城、福州城等地建立了大量的工廠,初期的都是一些重工業廠,冶金鍊鋼、製造武器彈藥的工廠居多,而有了充足的武器彈藥,軍隊就能夠再行擴張了。

而這個時候中華軍的總兵力軍隊,已經超過了十五萬了,項玉將這十五萬人分成了三個軍,第一軍五萬人軍長是張三亮,第二軍五萬人,軍長是趙登明,第三軍依然是五萬人,軍長是李雲聰。

而這些還只是陸軍的人數,海軍這個時候也擴張了不少,總人數達到了三萬五千人,其中有一萬人是海軍陸戰隊,海軍陸戰隊的編制是一個師,師長自然就是劉陽了。

海軍這個時候裝備層次不齊,既有傳統的帆船,也有新式的鐵甲艦,這個時候因爲來自海上的威脅幾乎沒有,所以項玉就加速了海軍的轉型,將之前的老舊帆船和木質戰船全部都進行退役轉民用,海軍全部採購鐵甲艦,雖然這個時候只有十八艘戰艦,但是因爲中華軍佔領了南方的大量地區,這裡面有很多的礦產,只要鋼材足夠,各地的造船廠擁有熟練的工人,就能建造大量的戰艦,這個時候的鐵甲艦的建造速度要比後世的艦船快得多,基本上個月的時間就能下水,海試的時間也比較短。

不過海軍戰艦的建造成本相當的高昂,包括鋼材的費用,工人的成本以及艦上的武器裝備,這些都需要花費大量的金錢,不過這個時候因爲各地的富裕勞動力比較多,所以這些戰艦的建造成本算是這一批軍艦之中最低的了。

第249章 遊逛基隆第414章 破城第153章 火炮封鎖帶第224章 商議第122章 兩軍遭遇第344章 海澄攻防戰(七)第172章 發現海盜第316章 接見英國使臣第426章 決戰沙俄(二)第106章 城中決戰第72章 海上大火第287章 再殲援軍第177章 海商第66章 討伐部落第28章 進攻戴帽山第218章 施琅的計較第322章 射擊比賽第130章 陸上阻擊第297章 南京城下第355章 國之隱患第330章 通商口岸第418章 滅清第275章 束手無策?第174章 海盜島第73章 日軍投降第157章 炎黃村暴露了第114章 北方變故第77章 基隆市第176章 起航!第203章 追剿海盜第260章 定海和鎮海第52章 消失的荷蘭人第157章 炎黃村暴露了第29章 不堪一擊第153章 火炮封鎖帶第427章 決戰沙俄(三)第37章 送上門來的機會第34章 海上激戰第111章 拜訪老農第334章 同意出資第333章 家族難關第390章 遠洋艦隊第230章 陷阱第97章 人口計劃第214章 備戰第376章 救是不救?第246章 戰後的巨大影響第303章 大問題第166章 組建情報部門第107章 慘烈廝殺第418章 滅清第131章 傷亡慘重第216章 安定呂宋第196章 西班牙人的反應(三)第94章 安置俘虜第64章 抵達基隆第287章 再殲援軍第333章 焦灼第300章 舟山羣島的建設第162章 籌建安北市第400章 進軍朝鮮第337章 戰果第186章 海灣炮戰(下)第75章 日本公主第63章 臺中對第410章 戰局不順第399章 雅克薩之戰第6章 三桂定策第330章 通商口岸第259章 西班牙人的爭議第183章 西班牙艦隊的覆滅第243章 臺南海戰(二)第148章 華人的村落第401章 置身事外第341章 海澄攻防戰(四)第303章 大問題第150章 炸懵了第394章 退守遼東第115章 大演武第238章 鐵模鑄炮第229章 臺東艦的使命第170章 部落的戰爭(下)第210章 安置第58章 風雲突變第11章 整頓亂軍(一)第83章 抓獲細作第248章 謠言四起第413章 錦州之困第427章 決戰沙俄(三)第304章 新型戰艦第140章 新槍實驗第98章 發展戰略第229章 臺東艦的使命第320章 互相妥協第116章 劉陽奪魁第188章 疏散華人第369章 難以應對第129章 分頭行動第172章 發現海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