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章 另立新君

大晉428年七月二十八日上午,在武進城外宿州廂軍的大營一處帷帳內,宿州州牧張明奇環視了一下齊聚在這裡的多名謀士和將領,臉色很平靜的說道:“本官接到皇帝密旨的事情,已經被十三世家得知,如今兵部太尉竇巖派來的人,就在武進城內,是來勸阻我們宿州廂軍兵進京城的!”

雖然皇帝劉恆後來派人給張明奇又送來了一份召他去蒼龍城覲見的旨意,不過張明奇並不準備以這個名義帶兵去京城,張明奇準備直接公佈皇帝劉恆給他送來的密旨,他們宿州廂軍可是奉旨討逆。

所以對於十三世家得知了密旨的事情,張明奇心中並不在意,甚至張明奇還希望十三世家能因此而除掉皇帝劉恆,那樣的話,張明奇就可以高舉爲皇帝復仇的旗號,奪取蒼龍城,到時候張明奇能選擇的餘地可就多了。

張明奇接着說道:“兵部太尉竇巖爲了不讓我們宿州廂軍去京城,甚至答應讓本官兼任廉州的州牧,還把廉州境內各級文武官員的任命以及廉州的賦稅都交給了本官,另外還給了本官十五個廉州廂軍的編制,而且看樣子,只要我們宿州廂軍按兵不動,本官再向兵部太尉竇巖討要一個州也沒有問題。”

張明奇麾下大將吳瓚這時說道:“主公,這次我們有皇帝給的密旨,絕對是一個天賜良機,萬萬不可放棄進兵京城的機會!”

張明奇麾下另外一位大將周繼陵也說道:“主公,我們去蒼龍城,甚至有奪取整個大晉的機會,絕不可因小利而放棄!”

張明奇的表弟劉豐寶以及幾名謀士,則並沒有出聲說話,他們都是跟着張明奇一起來到武進城的,對張明奇心中所想已經非常清楚。

至於帷帳內,宿州廂軍十五個衛的統領,只是互相看了看,並沒有人說話,這個場合,還沒有他們說話的份。

張明奇聽到手下兩員領兵大將的話,臉上露出了笑容,然後開口說道:“看來大家的意見都一樣,這次說什麼,我們宿州廂軍也要到京城去轉一轉了!”

接着張明奇對謀士唐焱說道:“唐先生,既然十三世家已經得知我們宿州廂軍接到了皇帝密旨的事情,那麼就麻煩唐先生起草一份聲討十三世家的檄文,讓大晉各州郡都瞭解到,我們宿州廂軍是奉旨討逆!”

謀士唐焱馬上恭聲說道:“遵命,主公!”

張明奇隨後對麾下三名領軍大將以及十五個衛的統領說道:“各個衛做好啓程前的最後準備,特別是糧草一定要帶足了,這次我們宿州廂軍去京城,不到萬不得已,絕不能縱兵搶糧!”

劉豐寶問道:“主公,如今我們十五個衛都已經聚在了武進城外,那我們什麼時候啓程趕赴京城?”

張明奇沉吟了一下說道:“各衛將士在武進城這裡休整兩日,後天一大早,我們宿州廂軍就向京城開拔!”

當天晚上,張明奇正與麾下三名領兵大將商量去京城的進軍路線,謀士唐焱突然闖進帷帳內,“主公,剛剛從京城傳來消息,十三世家弒君了!”

張明奇一下子站了起來,一臉激動的對謀士唐焱喊道:“你再說一遍!”

“主公,皇帝已經被十三世家殺掉了,如今消息已經傳遍了整個京城!”

“哈哈!真是天助我也!趕快讓人收購白布,我們宿州廂軍要戴孝討逆!”

此時在蒼龍城的兵部太尉竇巖的府邸,竇巖咬牙切齒的對驃騎將軍蕭素、驃騎將軍李弘和驃騎將軍何光宗說道:“泄露皇帝被殺的人一定要查出來,老夫要把此人碎屍萬段!”

皇帝劉恆是在七月二十四日的一大早被刺殺身亡的,結果當天晚上,蒼龍城內就傳出了十三世家弒君的消息,並且在短短几天時間內,這個消息已經傳遍了整個京城。

驃騎將軍蕭素苦笑說道:“竇太尉,當日守衛皇宮的五千禁軍,直到今天也沒有一人離開過皇宮,宮中的太監和宮女同樣也沒有人離開過,想要查出消息是怎麼透露出去的,根本無從下手!”

旁邊的吏部太尉楊仲沉聲說道:“看來刺殺皇帝的幕後黑手,能量非常之大,我們想要在短時間查出誰是幕後黑手看來是不太容易了,現在當務之急是趕快另立新君,把皇帝被殺的事情平息下去。”

此時十三世家之中的朝廷重臣,都聚在兵部太尉竇巖的府邸。

工部太尉孫明韜點頭說道:“確實應該趕快另立新君,最好從宗室之中,找一個歲數小的,以方便我們十三世家的控制!”

兵部太尉竇巖隨即說道:“我提一個人選,先皇劉辯的四子劉盛,大家認爲如何?”

吏部太尉楊仲點頭說道:“我贊同,劉盛今年剛剛九歲,如果立劉盛爲新君,我們十三個人依然可以擔任顧命大臣,繼續掌控朝堂。”

戶部太尉鄭楷跟着點頭說道:“我也贊同,劉盛怎麼說也是先皇劉辯之子,已故皇帝劉恆的親弟弟,而且劉盛的母親只是出生在普通人家,這樣也不會有外戚能威脅到我們十三世家。”

其餘各世家的朝廷重臣,對立劉盛爲大晉的新皇帝,也沒有什麼異議,於是大晉下一任的皇帝,就被這十三位朝廷重臣這樣決定了。

吏部太尉楊仲對兵部太尉竇巖問道:“竇太尉,宿州州牧張明奇那裡怎麼樣?”

兵部太尉竇巖嘆氣說道:“情況很不妙,老夫派往宿州的人,用飛鴿傳回了書信,宿州州牧張明奇已經在宿州北部重鎮武進城,集結了一百多萬軍隊,而且張明奇對我們十三世家給出的條件,好像並不上心。”

驃騎將軍何光宗隨即說道:“張明奇此人可謂是野心勃勃,如今他掌握着已故皇帝劉恆的密旨,加上皇帝劉恆又被人刺殺,張明奇必定會抓住這次的機會,進兵蒼龍城的,我甚至懷疑皇帝劉恆被刺殺,與張明奇也有着莫大的關係!”

吏部太尉楊仲冷聲說道:“既然張明奇不願意與我們十三世家和平相處,那麼刺殺皇帝劉恆的兇手就是張明奇了,至於張明奇手中的密旨,我們可以視爲矯詔!”

驃騎將軍李弘應聲說道:“楊太尉這個主意好!把刺殺皇帝劉恆的罪名放在張明奇頭上,等於是一石二鳥,既可以讓我們十三世家擺脫弒君的罪名,又可以把宿州廂軍兵進蒼龍城視爲謀反!”

兵部太尉竇巖點頭說道:“如果宿州廂軍執意要進兵京城,那麼也只好如此了,但願張明奇不要太貪婪,不然避免不了一場大戰!”

吏部太尉楊仲又說道:“在宿州廂軍來京城之前,我們最好先把城郊的黔州州牧劉崇、邳州州牧劉垣和欽州州牧劉篤安撫了,最好不要動武,現在我們最大的敵人已經變成了宿州的廂軍。”

兵部太尉竇巖沉吟了片刻說道:“劉崇、劉垣和劉篤,都不是魯莽之人,他們應該明白,現在的情況,一旦讓張明奇入主蒼龍城,說不定大晉王朝就會亡於張明奇之手了。”

在七月二十八日的傍晚,兵部太尉竇巖派自己的侄子竇寵,來到了被禁軍包圍的黔州州牧劉崇、邳州州牧劉垣和欽州州牧劉篤三支軍隊的大營內。

在一個只有竇寵、劉崇、劉垣和劉篤的帷帳內,竇寵沉聲說道:“可能三位州牧大人還不知道,皇上已經在七月二十四日的清晨,被刺客刺殺身亡了!”

“什麼?皇上被刺身亡?你們十三世家是要造反嗎?”黔州州牧劉崇憤怒的大吼道。

欽州州牧劉篤兩步來到竇寵身前,揪着竇寵的衣領,咬牙切齒的說道:“你們十三世家竟然連弒君的事情都做出來了,你們到底要幹什麼?”

邳州州牧劉垣聽了竇寵的話,苦笑着搖了搖頭,只是長長嘆了一口氣,並沒有說什麼。

竇寵聳了聳肩說道:“不管你們信不信,反正皇上被刺身亡,與我們十三世家沒有半點兒關係,按照目前的局勢,皇上被殺對我們十三世家是不利的,我們十三世家沒有理由在這個時候弒君,我們懷疑皇上被殺與宿州州牧張明奇有關。”

竇寵的話讓劉崇、劉垣和劉篤三人陷入了沉默,確實如竇寵所言,現在就把皇帝劉恆殺掉,對十三世家可沒有好處。

竇寵接着說道:“現在宿州州牧張明奇手中掌握着已故皇帝的密旨,而且宿州廂軍即將進兵京城,三位州牧大人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張明奇入主蒼龍城,他還會甘心做大晉的一名臣子嗎?三位州牧大人不要忘了,張明奇幾個月前,還是紅巾軍的匪首!”

黔州州牧劉崇沉聲問道:“你們十三世家是怎麼想的?”

竇寵說道:“我們十三世家準備推舉先皇劉辯的第四子劉盛爲新君,如今張明奇這個大敵將臨,我們十三世家不希望與三位州牧的軍隊自相殘殺,希望三位州牧大人能儘快帶領軍隊返回各州。”

黔州州牧劉崇看了看其他兩位州牧,然後說道:“可否容我們三人商量一下。”

竇寵趕忙說道:“理應如此!”

如今形勢比人強,劉崇、劉垣和劉篤三人知道,如果他們不同意十三世家的要求,那麼禁軍必將對三人的軍隊展開進攻,以消除京城目前不穩定的因素。

最後竇寵與這三位宗室當中的實力派達成了一致,劉崇、劉垣和劉篤三人在參加完新皇的登基大典之後,就會帶着各自的軍隊,離開京城的京郊,分別返回黔州、邳州和欽州。

大晉428年八月一日,年僅九歲的劉盛,就被十三世家推上了大晉的皇位,經過一場簡單而隆重的登基大典,劉盛這個九歲的孩子,成爲了大晉名義上的統治者。

劉盛的親生母親趙氏,則成爲了當朝太后,不過趙太后並沒有垂簾聽政的權利,朝廷的權利落在了兵部太尉竇巖、吏部太尉楊仲、禮部太尉王之煥、刑部太尉趙伯然、工部太尉孫明韜、戶部太尉鄭楷、兵部尚書韓仁吉、吏部尚書吳子豫、戶部尚書張順然、刑部尚書陳斯凱、驃騎將軍蕭素、驃騎將軍李弘和驃騎將軍何光宗,這十三名顧命大臣的手中。

在萬里之遙的魯國都城濛源城的皇宮中,黑蝶指揮使張襄對魯國皇帝姜晟稟告道:“陛下,我們黑蝶在晉國京城的人,爲了給晉國製造出更大的混亂,趁着晉國十三世家囚禁晉國皇帝的機會,直接刺殺了晉國皇帝,如今晉國的局勢已然更加混亂,絕對不會有精力再去理會焦國、荀國、谷國和賴國之事,我們大魯國可以放心的吞併上述四國了!”

皇帝姜晟眉頭皺了一下問道:“沒有留下什麼隱患吧?”

張襄肯定的說道:“陛下放心,晉國人絕對不會懷疑到我們大魯國的頭上。”

皇帝姜晟說道:“如今我們大魯國的八個充當主攻的軍團,以及三個作爲預備隊的軍團,還有一百八十萬輔兵,都已經彙集到了與焦國、荀國、谷國和賴國的邊境上,這個時候朕不希望節外生枝,影響了我們大魯國吞併焦國、荀國、谷國和賴國的計劃。”

張襄趕忙說道:“這次刺殺晉國皇帝,我們黑蝶確實做的有些魯莽,還請陛下責罰。”

皇帝姜晟擺手說道:“不管怎麼樣,能成功刺殺了晉國皇帝,也算是大功一件,對有功之人,一定要給予重賞!”

“是,陛下!”

“對了,焦國、荀國、谷國和賴國有沒有察覺我們大魯國近期調兵的動作?”

“啓稟陛下,根據我們黑蝶佈置在四國境內的人員傳回來的情報,四國應該還沒有察覺我們大魯國已經在邊境聚集了數百萬大軍,四個國家各自邊境的軍隊,依然如常,四國並沒有向邊境有任何增兵的舉動。”

“看來上天也在幫助朕,那麼原定計劃不變,八月八日全面向焦國、荀國、谷國和賴國發起攻擊!”

第四百五十章 糧草不足的西域聯軍第三百八十章 劇毒弩箭又派上用場了第三百六十一章 羣毆也枉然第六百三十五章 皇家密庫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編制第二百二十七章 終於安全了第一百三十一章 猛將楊再興第二百八十九章 聖火教的聖女第一百一十章 強大的遊牧民族第一百零六章 升官了第五百四十一章 入侵的原因第一百四十四章 墜落的帥旗第一百六十八章 再次整編第三百一十六章 聖火教的營救隊伍第一百六十三章 膨脹起來的騎兵隊伍第二百九十八章 滾牀單的正當理由第六百零三章 驍勇冠絕李存孝第四百一十六章 劉基的大補藥第二百零三章 抽瘋的系統第四百二十三章 草草收場第三百零八章 不惜代價的擴軍第四十七章 逃到閻王嶺第二百一十四章 講忠義的師兄弟第四百八十二章 武當山三大高手的襲殺第五百五十二章 不分勝負的初遇第四百八十三章 對峙與抵達第一百七十七章 會盟 上第六百章 心肝疼的方丈們第二十七章 抵達祁縣第二十五章 大晉朝廷的旨意第六百七十五章 又一個隱藏任務第五百二十二章 不服軟的鮮卑公主第二百七十七章 墨溪大戰之再襲第二百二十三章 準備棄城突圍第六百四十九章 隋唐第一好漢第九章 第二位武將第六百六十一章 登基稱帝第二百八十章 墨溪大戰之生擒第二百六十四章 亮個相的墨溪城騎兵第四百七十二章 十三世家的底蘊第二百八十九章 聖火教的聖女第四百三十八章 招安條件達成第四百章 房謀杜斷第六百一十六章 處境艱難的東南廂軍第三百六十二章 巨盾、長木槍和強弩的組合第二百一十章 張楚韜的心思第五百四十六章 吃了虧的東南廂軍第二百五十四章 財大氣粗的高昌人第二百一十四章 講忠義的師兄弟第三百九十八章 捲土又來的聖火教第六十五章 曲陽城外招兵第二百二十九章 父親帶來的大禮第一百七十一章 太守的新女婿第八十七章 進入太守府的刺客第六百二十七章 苛刻的停戰條件第二百五十七章 麻煩好像挺大的第三百零五章 西面來的高昌援軍第三百八十二章 順利解救第五章 系統的掃描功能第四百七十一章 派往京城的軍隊第三百八十章 劇毒弩箭又派上用場了第十六章 開始突圍第五百五十章 殺一儆百第五百九十八章 趕赴北庭都護府第四十八章 閻王嶺出兵第三百二十五章 屍體盾牌第三百七十三章 惱火的大都督第一百三十一章 猛將楊再興第五百七十四章 瓜分盛宴第六十八章 明月樓第三百一十三章 新一輪的整編第一百二十三章 胡人騎兵的軍餉第八十四章 太守的拖字訣第一百六十三章 膨脹起來的騎兵隊伍第十章 入土爲安第四百五十八章 騎兵對戰第九章 第二位武將第六百一十五章 十三世家的誠意第四百六十一章 新的分配方案第四百四十七章 系統軍隊的大禮包第三百六十一章 羣毆也枉然第八十九章 昏迷過去的周蘭琪第四章 老爹回來了第八十二章 張氏三兄弟第五百四十四章 兵不血刃得邳州第三百五十章 黑水臺第六百五十二章 盡收附屬國第一百五十九章 暈倒的右賢王第一百九十二章 同樣損失很慘的守軍第三百三十六章 夜襲之完美開局第一百八十四章 兵臨城下第六百二十章 初戰告捷第五百一十一章 召喚武將的功能恢復了第九十七章 離開滄源城第四百六十八章 宿州廂軍第四百六十二章 破虜軍的困局第二百五十九章 兩份大禮包第六百零二章 全才的王猛第三百零二章 一條密道第六百四十章 巨型投石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