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四章 太后暴斃

就在劉基帶領破虜軍與西域四國聯軍鏖戰之時,在大晉的京城卻發生了一件大事件,大晉王朝的當朝太后,於大晉428年七月六日的晚上,突然毫無徵兆的暴斃了,根據太醫對周太后的診斷,竟然發現周太后是中毒而死的,頓時整個大晉朝廷陷入了一片動盪之中。

七月八日的傍晚,在蒼龍城內兵部太尉竇巖的府邸一間議事廳之中,兵部太尉竇巖、吏部太尉楊仲、禮部太尉王之煥、刑部太尉趙伯然、工部太尉孫明韜、戶部太尉鄭楷、兵部尚書韓仁吉、吏部尚書吳子豫、戶部尚書張順然、刑部尚書陳斯凱、驃騎將軍蕭素、驃騎將軍李弘和驃騎將軍何光宗,這十三位可以代表大晉十三個頂級世家的朝廷重臣,全都聚在這裡,每個人的臉色都顯的非常凝重。

驃騎將軍李弘和驃騎將軍何光宗,前不久剛剛帶領去東南七州平叛的禁軍,以及其他三十四路平叛軍返回了蒼龍城。

紅巾軍接受了大晉朝廷的招安之後,全部退到了宿州境內,改編爲了二十五個宿州的廂軍衛,紅巾軍的首領張明奇,也接任了宿州的州牧之位。

朝廷的各路平叛大軍,看到紅巾軍再無反意,於是歡歡喜喜的返回了蒼龍城,等待朝廷對他們的賞賜。

然而朝廷對各路平叛軍的賞賜還沒有商討出結果,垂簾聽政的太后,就被人給毒死了。

除了禁軍之外的三十四路平叛軍,此時都進入了蒼龍城的城郊,使得蒼龍城的局面,變的更加複雜。

刑部太尉趙伯然沉聲對其他人說道:“太后中毒的特徵太明顯,以至於根本無法遮掩過去,根據目前所掌握的證據,太后很可能是被身邊的一名宮女毒死的,而這名宮女早已服毒自盡,隨着這名宮女的死去,現在所有的線索都斷了。”

兵部太尉竇巖隨即皺眉對刑部太尉趙伯然問道:“那名宮女什麼時候進宮的?她死了,那麼她周邊親近之人有沒有嫌疑?堂堂的一國太后被人給毒死了,我們不能讓真正的幕後真兇逍遙法外!”

刑部太尉趙伯然搖了搖頭說道:“那名宮女從小進宮,如今已經在宮中待了十年有餘,在太后身邊也待了快有三年,她的家人則在幾年前因爲一場瘟疫,全都不在了,從她身上已經找不到任何線索,現在慈恩宮內所有的太監和宮女,都已經被我們刑部的人控制了起來,但是目前沒有從這些太監和宮女的身上,找到任何有價值的線索。”

兵部太尉竇巖嘆了一口氣說道:“刑部一定要盡全力把毒死太后的幕後真兇找出來,別讓人誤會太后的死,與我們十三世家有關。”

吏部太尉楊仲隨後苦笑說道:“現在京城內謠傳,是我們十三世家把太后給毒死的,我已經讓京城的衙役抓捕傳播謠言之人,不過收效甚微,如今這個謠言已經傳遍了整座京城。”

頓了一下吏部太尉楊仲接着說道:“更糟糕的是,這個謠言很多人都相信了,包括我們那位皇上,這兩天皇上可是弄出了不小的動靜。”

兵部太尉竇巖冷哼了一聲說道:“我們那位皇上實在太天真了,以爲憑藉黔州州牧劉崇、邳州州牧劉垣以及欽州州牧劉篤的八、九萬人,就能動搖了我們十三世家的根基,簡直是異想天開!”

這次去東南七州平叛,黔州州牧劉崇帶了四萬軍隊,邳州州牧劉垣帶了三萬軍隊,欽州州牧劉篤也帶了三萬軍隊,不過這十萬軍隊之中,還包括了近三萬名押運糧草的輔兵。

這三位州牧的軍隊,在秦淮城外都損失了一些戰兵,如今三位州牧的兵馬加起來,只有八萬七千人,其中戰兵的數量不足六萬。

驃騎將軍李弘朗聲說道:“這次我與何將軍雖然只帶回來十五萬禁軍精銳,但是我們兩人還帶回了十萬名從東南幾州廂軍以及地方軍之中徵調的精銳,再加上京城原有的三十五萬禁軍精銳,以及新徵召的十萬名禁軍新兵,我們禁軍十六衛依然擁有七十萬的龐大兵力,那三個宗室的幾萬兵馬,別想在京城弄出什麼幺蛾子!”

工部太尉孫明韜突然說道:“聽說皇上好像秘密也掌控了一部分禁軍,如今京城局勢複雜,禁軍千萬別出現什麼差錯。”

驃騎將軍何光宗嘴角微微一撇說道:“各位大人無需擔心,幾名投靠了皇上的禁軍將領,都已經在東南平叛中陣亡了,那幾千已經倒向皇上的禁軍將士,也在平叛中全部英勇戰死,禁軍依然是我們十三世家的禁軍!”

兵部太尉竇巖點頭說道:“這段時間,我們必須加倍小心,如今在京城的城郊,可是還有三十四路平叛軍,這三十四路平叛軍加起來,差不多也有八十萬人,禁軍一定要加強整個京城的防衛,千萬不能大意!”

驃騎將軍蕭素、驃騎將軍李弘和驃騎將軍何光宗紛紛點了點頭,表示禁軍一定會做好整個京城的防衛,絕不會給宵小之徒可乘之機。

禮部太尉王之煥不在意的說道:“蒼龍城外的三十四路平叛軍之中,有九位州牧以及十二位太守的兵馬,都與我們十三世家有關係,也只有那三位宗室會與皇上攪和在一起,有七十萬禁軍在,皇上也翻不了什麼天。”

兵部太尉竇巖說道:“王太尉言之有理,所以大家對目前的局勢,也無需太過擔心,少了垂簾聽政的周太后,朝廷還有我們這十三位顧命大臣,出不了什麼大亂子的。”

大晉的上一任皇帝劉辯也是暴斃的,之後在周太后的妥協下,兵部太尉竇巖等十三位朝廷大臣,被任命爲顧命大臣,輔助周太后一起掌管朝政。

當十三位朝廷重臣聚在兵部太尉竇巖的府邸之時,在蒼龍城皇宮之中的養心宮,大晉皇帝劉恆咬牙切齒的對禮部侍郎周青堯說道:“舅舅,如今母后被人害死了,朕要爲母后報仇!”

禮部侍郎周青堯一聽,頓時急聲說道:“皇上,萬不可衝動行事,禁軍雖然在東南七州的平叛過程中,損失了大約三十萬精銳,但是經過補充,如今在京城的禁軍依然擁有七十萬之衆,這七十萬禁軍根本不會聽從皇上的旨意,全都會站在十三世家那一邊,一旦皇上衝動行事,後果將不堪設想!”

皇帝劉恆怒氣衝衝的說道:“舅舅,母后都被十三世家的人害死了,朕如何還能不衝動!如今黔州州牧劉崇、邳州州牧劉垣和欽州州牧劉篤的兵馬,就在蒼龍城的城郊,朕準備讓這三位宗室的軍隊進入京城清君側,剷除掉以六名太尉爲首的那些反賊!”

禮部侍郎周青堯大驚失色的說道:“皇上萬萬不可啊!那三位宗室手中的兵馬不足十萬,面對七十萬禁軍精銳,如同以卵擊石,何況京城城郊的其他三十一路平叛軍,多有十三世家的爪牙,皇上一點兒勝算也沒有啊!何況害死太后的真兇還沒有確定是十三世家!”

皇帝劉恆怒聲說道:“除了十三世家的人,誰還能害死母后!父皇就是暴斃死的,如今母后也被人下毒給毒死了,就算是沒有任何勝算,朕也要與十三世家玉石俱焚!”

接着皇帝劉恆又說道:“舅舅,朕今夜還召集了黔州州牧劉崇、邳州州牧劉垣和欽州州牧劉篤進宮議事,一會兒我們一起商量商量,怎麼能把整個京城奪下來。”

看到劉恆怒髮衝冠的模樣,禮部侍郎周青堯知道自己相勸的話,劉恆絕對不會聽的,周青堯只希望那三位宗室不要跟着劉恆一起胡鬧,不然後果絕對是不堪設想的。

不久之後,黔州州牧劉崇、邳州州牧劉垣和欽州州牧劉篤就一起被幾名太監帶入了養心宮。

“臣黔州州牧劉崇見過皇上!”

“臣邳州州牧劉垣拜見皇上!”

“臣欽州州牧劉篤參見皇上!”

皇帝劉恆急聲對三位州牧問道:“你們商量的怎麼樣?同不同意爲朕清君側?”

黔州州牧劉崇、邳州州牧劉垣和欽州州牧劉篤互相看了看,臉上都露出了一絲苦笑,昨天他們三人就被皇上召進了皇宮,並且皇上開門見山的要求他們三人帶兵進入蒼龍城,以清君側的名義,抓捕兵部太尉竇巖等十三位朝廷重臣,接管蒼龍城內的數十萬禁軍。

皇上的這個要求,好懸沒有把劉崇、劉垣和劉篤嚇死,要知道他們三個手中的軍隊加起來才八萬七千人,其中戰兵只有不到六萬人,剩餘的近三萬人都是戰鬥力很弱的輔兵。

憑藉這麼一點兒軍隊,哪裡能是京城禁軍的對手,別說什麼進入京城了,一旦三人有什麼輕舉妄動,甚至都不需要禁軍動手,那些聽命於十三世家的各路平叛軍,就能把三人手中的幾萬軍隊吞噬掉。

昨日三位州牧僅僅對劉恆相勸了幾句,之後看到劉恆一副要殺人的樣子,也就不再相勸,只能對劉恆說,這次關係重大,他們需要回去與心腹們商量一下。

沒有想到皇上劉恆如此着急,今天傍晚又把他們三人召入了宮中。

黔州州牧劉崇看了旁邊的禮部侍郎周青堯一眼,然後說道:“不知道周大人,對皇上的計劃如何看?”

周青堯還沒有開口,皇帝劉恆就說道:“不需要問朕的舅舅,朕已經打定主意,無論如何也要爲母后報仇,把朝廷的大權收回來!”

黔州州牧劉崇苦澀的說道:“皇上,臣等都是宗室子弟,能有現在的地位,也是靠着皇上和太后的恩賜,如今太后蒙難,臣等五臟俱焚,恨不得帶兵把十三世家剷除一光,可是如今京城的禁軍都掌控在十三世家之手,而我們三人手中的軍隊加起來,能戰者不足六萬,根本不是禁軍的對手啊!”

邳州州牧劉垣緊接着說道:“劉崇大人言之有理,我們三人身爲宗室子弟,就算是兵敗身死,也算是求仁得仁,但是我們三人兵敗必將連累到皇上,如果十三世家因爲此事而對皇上不利,那麼我們三人就是萬死,也難辭其咎!”

欽州州牧劉篤也對皇帝劉恆勸說道:“皇上萬金之軀,一旦有什麼差錯,可就動搖了我們大晉的根基,臣請皇上再忍辱負重一段時間,等我們掌握了更多的力量,再去收拾十三世家也不遲!”

皇帝劉恆越聽臉色越難看,“朕不怕死,爲了給母后報仇,就算搭上朕的性命,朕也願意!”

禮部侍郎周青堯嘆氣說道:“皇上,按照目前的情況,就算皇上把性命搭上,也動不了十三世家分毫,皇上,還是繼續隱忍下去吧!”

劉恆憤怒的吼道:“不!朕不能再隱忍下去!朕一定要爲母后報仇!”

對於劉恆執着要報仇,禮部侍郎周青堯以及三位州牧,都苦笑着搖了搖頭,他們是萬萬不敢陪着皇帝劉恆一起瞎折騰的。

劉恆看到自己倚重的幾個人,都不願意爲自己的母后報仇,不禁悲從心來,嗚嗚的哭出了聲。

看到皇上哭了,禮部侍郎周青堯隨即也跟着哭了起來,他可是周太后的親弟弟,他又何嘗不想爲周太后報仇!

而作爲宗室子弟的三位州牧,看到痛哭的皇上,也跟着落下淚來。

欽州州牧劉篤突然悲聲對劉恆說道:“皇上,也不是沒有機會剷除十三世家,如今大晉境內還有兩股勢力,足以與十三世家進行抗衡,只要皇上能得到其中一股勢力的相助,我們就有機會可以剷除十三世家了!”

養心宮的幾人都明白,欽州州牧劉篤所說的兩股勢力,分別指的是破虜軍以及由紅巾軍改編而成的宿州廂軍。

劉恆抹了一下眼淚說道:“朕已經派人去通知徵虜將軍劉基了,徵虜將軍劉基是朕的姐夫,必定會支持朕!可是如今徵虜將軍正帶兵與西域四大強國的聯軍進行作戰,根本不可能抽調軍隊來京城,而宿州廂軍剛剛歸順朝廷不久,宿州廂軍會聽從朕的旨意嗎?”

第三百六十五章 有人挺不住了第二百八十六章 原來是他第一百五十一章 兩將逞威第二百二十章 對劉基的佩服第三百三十一章 劉基的小邪惡第四百四十七章 系統軍隊的大禮包第三百一十六章 聖火教的營救隊伍第六百二十五章 臨陣倒戈第三百五十六章 窩火的契丹第一勇士第六百七十章 南蠻的援軍第四百七十四章 武當山的高手第二十四章 遇到熟人第一百八十三章 陷陣營第四百九十二章 被拋棄的高昌國第四百九十二章 被拋棄的高昌國第五百三十八章 與劉基有緣的女人第九十四章 趙策的招攬第五百三十六章 東南的局勢第三百三十一章 劉基的小邪惡第十六章 開始突圍第一百八十章 準備守城第四十七章 逃到閻王嶺第六百五十一章 連勝五局第六百六十八章 羣雄割據的大周國第五百五十七章 不知節操爲何物第138章 強敵將至第二百零一章 成了香餑餑第四百三十九章 暗潮涌動的西域第七十四章 曲陽縣兵馬的潰敗第七十三章 不惜代價的流寇第六百零一章 堅如磐石的陌刀兵第四百五十七章 連戰連勝的傀儡保鏢第二百五十七章 麻煩好像挺大的第四百五十章 糧草不足的西域聯軍第六百五十七章 以德服人第二百三十章 劉基的正妻第一百零八章 長木槍大陣第三百八十四章 向朝廷要官職第四百五十章 糧草不足的西域聯軍第二百八十五章 線索和猜測第一百四十六章 未戰先增兵第六百三十三章 國王耶曼服軟了第三十三章 程軼的來歷第四百二十七章 四女送來的驚喜第三百五十二章 草原軍團第二章 金手指出現第六百七十七章 五千萬軍隊第二百八十二章 墨溪大戰之無懼第六百零二章 全才的王猛第四百二十四章 互斷糧道第六百八十章 意外之喜第二百五十七章 麻煩好像挺大的第五百八十八章 東南廂軍的擴張第六百一十章 一戰而下第六百一十三章 倔強的鮮卑族第一美女第二百二十三章 情況不妙的回鶻族第二百六十六章 聚兵二十萬第四百三十八章 招安條件達成第三百零七章 圖謀寶石之國第一百四十四章 墜落的帥旗第二百七十一章 墨溪大戰之開始第四百一十九章 秦淮十二金釵第七十章 獅子大開口第五百八十三章 美女如雲的大宛國皇宮第五百三十八章 與劉基有緣的女人第一百八十八章 陷陣無敵第三百零三章 輕鬆的夜襲戰第十六章 開始突圍第四百零三章 三十六路平叛軍第四百七十二章 十三世家的底蘊第五百九十七章 討伐破虜軍的聯盟第二百三十五章 契丹族的追兵第六百三十三章 國王耶曼服軟了第四十三章 第二道關卡 上第二百三十二章 回鶻人的事情第五百六十八章 混入平涼城第一百四十三章 一身是膽的楊再興第二百九十六章 執拗的聖女第三章 第一位武將第一百七十章 玳安郡的太守第二百四十三章 投懷送抱第二百三十四章 三個條件第三十三章 程軼的來歷第三百四十六章 西進軍團颳起的旋風第三百八十章 劇毒弩箭又派上用場了第三百四十六章 西進軍團颳起的旋風第一百七十三章 大晉朝廷第二百零二章 準備建一座城第三百二十二章 混入城內的敵人第六百二十四章 準備策反第三百三十九章 大都督的決斷第一百五十一章 兩將逞威第一百三十九章 先一步而來的強敵第三十二章 去黔州第六百二十章 初戰告捷第五百三十章 大賺了一筆第六百零五章 繼續送人頭的喇嘛教第二百八十四章 一夥蒙面人第一百零六章 升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