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章 新一輪的整編

強行收編了二十五萬原祝其國的軍隊以及兩萬高昌步兵之後,劉基在西域的軍隊,已經達到了驚人的四十六萬,只不過這四十六萬軍隊的戰鬥力是非常讓人懷疑的,畢竟幾乎大部分都是強行收編的祝其國軍隊以及高昌國軍隊,再有就是強行徵召的須句縣男丁。

本來劉基準備在拿下祝其國之後,就把須句縣和祝其國附近的其他六個西域國家,石渠國、道須國、翁達國、起烏國、達納國和元壩國也收入囊中,可是從祝其國取得的好處實在太大了,僅僅收編的軍隊就高達二十七萬,爲了處理和吸收這些好處,劉基以及麾下的玳安軍已經沒有精力,再去對付這片地區另外六個高昌國的附屬國了。

而在這片地區,還有獨立的二十多個城邦,這些城邦都建立在各自獨立的一塊塊綠洲之上,規模都不算大,小一些的城邦,整個城也就只有千把人,大的城邦也就一萬多人口,對於這二十多個實力弱小的城邦,劉基也暫時不準備去理會,玳安軍真的已經沒有精力去顧及祝其國之外的任何地方了。

至於高昌國在石渠國、道須國、翁達國、起烏國、達納國和元壩國的境內,加起來駐紮的三萬軍隊,劉基和麾下衆將商量了一下,就決定克服一切困難,儘量把這三萬高昌軍隊也解決掉,這樣在將來面對高昌大軍之時,就會少了三萬的敵人。

這三萬高昌軍隊,在名義上雖然都歸軍團長穆希米尼統領,但在六個國家高昌駐軍的最高軍官,卻全部都是哈那提拉木的親信,所以就算軍團長穆希米尼給他們送去軍令,也不一定能把這三萬高昌軍隊都騙到祝其國。

不過別忘了哈那提拉木也在劉基的手裡,於是由哈那提拉木和穆希米尼分別親筆寫的軍令,先後被送到了石渠國、道須國、翁達國、起烏國、達納國和元壩國,最終這三萬毫不知情的高昌軍隊,爭先恐後的踏入了玳安軍爲其精心準備的陷阱,隨即幾乎沒有發生太激烈的戰鬥,這些軍隊就全都成了玳安軍的俘虜。

三萬高昌軍隊裡面百夫長以上的軍官,依舊全部被處死,只留下了近三萬高昌國士兵和低層軍官。

經過對近三萬高昌國士兵和低層軍官的強行收編,劉基在西域的軍隊頓時膨脹到了四十九萬,而留在玳安郡的戰鬥部隊也有十三萬,可惜隨着軍隊的數量越多,玳安軍相對的戰鬥力卻直線下降。

劉基對此也沒有太好的辦法,只能讓麾下的武將們,抓緊時間訓練各自的部隊,另外因爲又強行收編了大量的祝其國和高昌國的士兵和低層軍官,劉基不得不對整個玳安軍的編制,重新調整了一下。

首先是騎兵方面,原來在西域的十四個騎兵營,以及留在玳安郡的八個騎兵營,各營兵力全部由六千增加到一萬人,同時又新增加了六個新的騎兵營,新騎兵營的編制依然是一萬人,劉基任命太史慈、甘寧、許褚、伍雲召、鄭瑋、王季分別擔任六個騎兵營的都尉一職。

鄭瑋、王季兩人都是童斌的徒弟,他們早就通過了系統的測評,已經算是真心向劉基效忠了。

而在步兵方面,在西域的十二個步兵營,還有留在玳安郡的十個步兵營,兵力則由八千全部增加到了一萬五千人,要知道按照大晉的軍職,一個普通的營,也就三千餘人,玳安軍的一個營,都快趕上大晉軍隊的五個營了。

只有劉基麾下近衛營的編制和人員沒有變化,依然是一萬人,這一萬人可都是由純正的晉人組成,放一些異族人留在身邊,劉基心裡不踏實。

爲了讓留在玳安郡的八個騎兵營和十個步兵營完成新一輪的整編,劉基直接調動留在玳安郡的四個騎兵營,來了一趟西域,把十餘萬祝其國和高昌國的士兵和低層軍官,押回了玳安郡。

並且各個騎兵營和步兵營的校尉,也重新分配了一下,保證了每個騎兵營和步兵營,除了都尉之外,至少還能有兩名校尉來領兵。

本來玳安軍的騎兵校尉有六十人,其中九名二流武將,郭汜、樊稠、李傕、曹性、魏續、宋憲、侯成、花榮和朱仝,五十一名三流武將,包括三國時期馬超八健將其中的七位,隋朝瓦崗寨四十六友裡面的二十五位,隋朝靠山王太保的麾下的六名太保,方臘麾下杭州二十四將之中的八位,再加上郝萌、唐昧、董先、雷薄、成廉五人。

現在騎兵營一下子擴充到了二十八個,於是大部分騎兵營只能有兩名校尉了。

之前玳安軍的步兵營校尉一共有二十八名二流武將和十二位三流武將,不過步兵營目前也有二十二個,四十名步兵校尉還不夠給每個步兵營配備兩名校尉的,劉基隨即就把玳安郡十一萬輔兵裡面領兵的十四位三流武將,抽調出來了四人,算是給每個步兵營都配了兩名校尉。

輔兵之中的十四位三流武將,都是方臘麾下杭州二十四將裡面的人物。

經過又一次大規模的整編,劉基麾下有一個近衛營、二十個騎兵營和十二個步兵營集中在了須句縣和祝其國,總兵力三十九萬,而在玳安郡還有八個騎兵營和十個步兵營,擁有兵力二十三萬。

世界上沒有不透風的牆,雖然劉基利用高昌國軍團長穆希米尼手中的信鴿,一直與高昌國塔拉斯城的都督府保持着聯繫,試圖迷惑高昌人,爲自己的玳安軍,爭取更多練兵的時間,但是祝其國這麼大的動靜,不可能不被外界知道。

在劉基兵不血刃的拿下祝其國大約二十天之後,塔拉斯城的高昌國東方大都督罕爾阿普杜,終於知曉了祝其國以及須句國的劇變,罕爾阿普杜頓時怒火沖天,立即開始調動自己麾下的高昌國軍隊,以及一些僕從國的軍隊,準備出兵討伐膽大妄爲的晉國玳安郡太守劉基。

第九十一章 好大一個烏龍第五百一十章 消除隱患第八章 分散而逃第六百一十二章 東南危機第五百五十八章 美女殺手們要來了第四百零六章 竇府晚宴 下第二百六十四章 亮個相的墨溪城騎兵第二百一十章 張楚韜的心思第五百九十五章 兵力翻倍的近衛軍團第四百三十三章 十三世家的態度第一百零四章 忘恩負義第六百章 心肝疼的方丈們第五百九十六章 魯國又蹦出來了第三百六十章 鬥將的好人選第四十三章 第二道關卡 上第一百二十三章 胡人騎兵的軍餉第五百七十二章 又吃了一批大補藥第三百一十三章 新一輪的整編第六百四十章 巨型投石機第二百七十章 鬥將與作弊器第三百八十九章 一場大地震第一百九十四章 見死不救第五百一十四章 鮮卑族的明珠第三百九十二章 簽訂和平條約第六百三十三章 國王耶曼服軟了第一百六十章 戰利品多了也發愁第三百五十二章 草原軍團第一百七十九章 會盟 下第二百一十七章 有故事的人上架感言第三百四十三章 名將廉頗第四百五十八章 騎兵對戰第八十四章 太守的拖字訣第三百五十七章 十個族的胡人騎兵第四百三十七章 五十次抽獎機會第五百五十一章 青彝族增兵第二百八十九章 聖火教的聖女第一百八十四章 兵臨城下第四百六十八章 宿州廂軍第一百六十一章 撲倒王妃第七十六章 援軍到了第七十五章 擊退流寇騎兵第六百五十四章 全取安息國第三百三十三章 有底線的人第六百七十章 南蠻的援軍第五百八十八章 東南廂軍的擴張第四百八十五章 累的腿都軟了第五百四十五章 浮出水面的黑手第四百五十九章 地道攻城第五百七十七章 底蘊深厚的大宛國第三百一十九章 春秋時期的武將們第六百五十九章 收編禁軍 上第一百八十四章 兵臨城下第四百零七章 橫空出世的情敵第五百二十章 怪招再建功第二百五十六章 不夠完美第三百四十二章 教廷要出手了第五百章 高昌城的美女們第三百五十二章 草原軍團第一百零八章 長木槍大陣第一百八十四章 兵臨城下第二百四十四章 又是姐妹同收的節奏第二百零九章 多了一層關係第五百六十一章 蒙汗藥又登場了第十五章 雙胞胎姐妹第五百六十二章 篩選美女第六百六十六章 又來送福利了第三百四十二章 教廷要出手了第四百五十三章 呂布逞威第二百四十四章 又是姐妹同收的節奏第五百七十六章 戰場僵局第二百四十八章 玳安郡的新太守第四百七十九章 戲劇性的變化第七十九章 一衝而垮第三百二十八章 活捉了三位聖女第四百零九章 平息怒火的禮物第五百五十三章 送上門的好事第六百零一章 堅如磐石的陌刀兵第六百二十四章 準備策反第六百一十章 一戰而下第一百七十八章 會盟 中第七十六章 援軍到了第六百三十七章 燕雲十八騎第四十二章 鐵棍砸門第四百二十六章 紅巾軍缺糧了第三百六十六章 高掛免戰牌第三百五十七章 十個族的胡人騎兵第一百一十二章 被圍的成陰城第一百二十三章 胡人騎兵的軍餉第二百六十八章 幾乎山窮水盡的墨溪城第四百零二章 廣寒宮的底蘊第三百四十二章 教廷要出手了第三百三十六章 夜襲之完美開局第一百三十章 訓斥四女第二百一十四章 講忠義的師兄弟第二百九十五章 越來越少的聖火衛士第三百六十二章 巨盾、長木槍和強弩的組合第六百六十三章 再奪大宛城第三百六十八章 安西都護府的大小姐第四百二十五章 又吃了兩顆大補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