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 再次整編

劉基新召喚出來的十位一流武將、四位二流武將和二十七位三流武將,此時都已經在此,這四十一位新武將是同時出現在成陰城外的,系統給這四十一位武將輸入的記憶,依然還是那麼牽強,說這四十一位武將之前受過劉基的恩情,早已經被劉基收爲家將,他們來到成陰城這裡,是被劉基派人召來的。

劉基對突然冒出來這四十一位武將的解釋,也只能用這個牽強的藉口,還好大家已經習慣了劉基的神秘,也沒有人對四十一位武將的來路,去尋根問底。

對着程遠志、鄒靖和楊宏濤三位武將的墳墓敬了一杯酒之後,劉基轉過身對幾數十位武將嘆氣說道:“以後這處山坡就叫忠魂坡,再有陣亡的將領,包括本將軍在內,都將安葬在這裡,以後每年都要進行祭拜,至於下面安葬普通將士的山谷,就叫做忠魂谷,每年也同樣要進行祭拜!”

數十位武將紛紛點頭表示同意,戰場上難免出現傷亡,如果他們某個人戰死沙場,能安葬在忠魂坡,每年被人祭拜,對於武將來說也算是一個不錯的歸宿。

接下來劉基又說道:“如今我們成陰軍又重新整編了一次,希望各營各部加緊訓練,我們目前已經在溪山口以北的草原進行駐軍,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有哪個遊牧民族的大軍向我們成陰軍發起攻擊了!”

按理說劉基只是大晉朝廷任命的偏將軍,最多隻能節制三部兵馬,也就是一營兵馬,但是劉基之前就已經在成陰軍之中,建立了八部騎兵和七部步兵,根本就沒有顧及大晉的軍制。

這回成陰軍再次整編,因爲兵力已經達到十幾萬,劉基直接把營這個編制用在了成陰軍之中,並且劉基把一些武將任命爲都尉,充當各營的主將。

按照大晉軍制,都尉的官職僅在偏將軍之下,一般都是一個營的副將,其實劉基這個偏將軍是沒有權利任命都尉的,都尉之職只能是大晉朝廷來任命,劉基任命的這些都尉,大晉朝廷是不會承認的,劉基這個偏將軍只有任命麾下校尉的職權。

成陰軍這次整編,一共組建了十三營騎兵和四營步兵,每營騎兵爲一萬人左右,每營步兵則大約爲八千人左右。

十三營騎兵就差不多是十三萬名騎兵,這裡面除了劉基從蒼熊部落帶回來的九萬五千餘名騎兵之外,劉基又強行收編了溪山口之戰俘虜的三萬五千多名蒼熊部落的騎兵。

這三萬五千多名蒼熊部落的騎兵最終剔除掉了一千多名貴族和騎兵軍官,最終有差不多三萬四千人都簽了效忠書,並且納了投名狀,加入了成陰軍的騎兵,而投名狀就是一千多名蒼熊部落貴族和騎兵軍官的性命。

這一千多的靈魂值,劉基沒有浪費,全都吸收了,使得劉基的靈魂值達到了1715點,倒是又夠劉基召喚一次一流武將了,不過劉基沒有那麼心急,準備等多積攢一些靈魂值,再召喚新的武將,如今劉基麾下這些武將,暫時勉強還算夠用。

每營騎兵下轄四部,每部騎兵大約二千五百名,十三營的都尉分別是楊再興、周凱、華雄、蘇烈、吳諒、屈突通、樂進、于禁、陳武、潘璋、臧霸、曹休和嚴顏。

考慮到騎兵需要突擊的關係,十三位騎兵都尉不是頂級武將就是一流武將。

而十三營的五十二位騎兵校尉,包括二十七位新召喚出來的三流武將,還有郭汜、樊稠、李、曹性、魏續、宋憲、侯成、花榮和朱仝這九位二流武將,以及郝萌、唐昧、董先、雷薄、尤通、李芳亮、楊熊、成廉、羅方、薛亮、李萬、李祥、高明、高亮、蘇成和蘇鳳這十六位三流武將。

四營步兵則是由原來七部步兵,與從蒼熊部落帶回的二萬五千多名晉人奴隸,整合而成的。

每營步兵也是下轄四部,每部大約二千人,四營步兵都尉分別是樂毅、韋孝寬、高順和徐榮。

四營步兵的十六位步兵校尉,分別是雷橫、楊雄、石秀、謝映登、王君可這五位二流武將,以及劉闢、龔都、韓韜、穆順、童威、童勐、張碩、黃昆、曹林、丁良和馬展這十一位三流武將。

劉基身邊的近衛部隊,依然是一千人的步兵編制,不過被劉基升爲了近衛營,都尉依然是陳浩,還把王伯當和賀若弼這兩位一流武將,程軼、趙賁、張歸霸、張歸厚、張歸弁、程普、黃蓋、韓當、丁奉和蔣欽這十位二流武將,都暫時任命爲近衛部的校尉。

劉基之所以在近衛營中留下了如此之多的武將,一方面是爲了下一步對近衛營的擴編,另外一方面也是爲了隨時對各營各部陣亡的主將進行補充。

劉基回到成陰城之後,一下子召喚出來了四十一位武將,加上之前的武將,劉基麾下的武將已經接近百人,但是對於超過十六萬的成陰軍來說,武將的數量依然不夠。

現在各部騎兵和各部步兵,都沒有配備司馬,一旦在戰場上,哪一部的領軍校尉陣亡,雖然上面還有都尉可以暫時統領一下,不過還是應該儘快派遣新的校尉接管整個部的兵馬,這個時候就輪到近衛營那些校尉出馬了。

成陰軍十三營騎兵,有十營騎兵駐紮在溪山口以北的草原,保護着大約十五萬胡人的老弱婦孺,以及大量的牲畜。

周凱和華雄兩營駐紮在溪山口以南的那片牧場,保護着大約三萬多胡人的老幼婦孺和大量的牛馬羊。

只有蘇烈那一營的騎兵駐紮在成陰城附近,保護着成陰城內以及周邊的近三萬晉人的老幼婦孺,同時在成陰城外駐紮的還有高順和徐榮兩部步兵。

樂毅那一營則駐紮在成陰城內,而韋孝寬那一營就駐紮在溪山口。(未完待續。。)

第二百三十二章 回鶻人的事情第三百七十九章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第三百七十五章 磨刀霍霍向牛羊第一百零四章 忘恩負義第五百二十五章 會來事兒的將領第六百章 心肝疼的方丈們第一百五十六章 輝煌的戰果第五百四十五章 浮出水面的黑手第三百二十章 高舉大義搶地盤第三百章 拖延時間第二百五十八章 不簡單的老頭第四十四章 第二道關卡 下第三百零五章 西面來的高昌援軍第三百六十一章 羣毆也枉然第六百七十八章 建國十週年的慶典第四百三十七章 五十次抽獎機會第五百五十一章 青彝族增兵第五百二十五章 會來事兒的將領第六百六十七章 恐怖的軍費第六百七十九章 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第七十一章 條件達成第三百零四章 佔領一國之地第六百三十五章 皇家密庫第五百六十九章 夜襲平涼城第四百六十五章 幕後真兇第一百三十二章 騎兵八部第二百一十八章 劉基的窺視之心第一百三十一章 猛將楊再興還得再請假一天第一百七十八章 會盟 中第八十五章 又出現的流寇大軍還得再請假一天第四百三十一章 聚齊十二金釵第七十八章 華雄的強弓第三百四十八章 草原上的壞消息第一百二十一章 收編烏恆族的戰俘第三百八十一章 漁網建功第一百二十章 周凱的武力值第二百九十二章 殺戮前的寧靜第三百二十三章 拉皮條的上任聖女第一百九十七章 四十萬奴隸第三百六十四章 草原上傳來的捷報第五百四十一章 入侵的原因第四百一十七章 屍山血海的秦淮城第一百一十九章 周凱的無奈第五百零八章 向北庭都護府增兵第六百一十五章 十三世家的誠意第五百四十四章 兵不血刃得邳州第六十七章 縣令有請第四百三十九章 暗潮涌動的西域第四百九十四章 改變攻擊方向第一百五十六章 輝煌的戰果第三百一十章 國王的選擇第一百五十四章 將軍難免陣前亡第四百九十四章 改變攻擊方向第三十九章 土匪暫退第一百五十九章 暈倒的右賢王第三百一十五章 高昌國的討伐軍第二百零三章 抽瘋的系統第七十八章 華雄的強弓第六百四十七章 有了懼意的西方聯軍第五百七十八章 曼陀羅的及時雨第三百一十章 國王的選擇第二百零四章 上源城來人第一百五十七章 再弄一個大動靜第二百五十四章 財大氣粗的高昌人第五百一十九章 赤兔馬的助攻第五百二十七章 喇嘛教吃癟第四十一章 五騎破千軍 下第三百四十一章 跑路纔是最明智的選擇第三百五十八章 停止前進的胡人聯軍第四百一十五章 兵分兩路的平叛軍第五百三十四章 豐厚的嫁妝第三百六十七章 東歸故土第三百七十三章 惱火的大都督第五百四十九章 忙不過來了第二百五十章 突遇狼羣第四百零六章 竇府晚宴 下第三十四章 程軼效忠第四百三十二章 吃了兩位副宮主第三十章 父親重傷第八十六章 一場騙局第一百七十九章 會盟 下第三百六十四章 草原上傳來的捷報第四百零三章 三十六路平叛軍第六百一十六章 處境艱難的東南廂軍第五百二十七章 喇嘛教吃癟第六百三十九章 銀鷹騎士團第五百五十章 殺一儆百第五十三章 勸降無果第五百七十三章 西域風雲再起第三百七十七章 到底誰瘋狂第五百九十六章 魯國又蹦出來了第三百零七章 圖謀寶石之國第三百六十一章 羣毆也枉然第五百三十章 大賺了一筆第八十三章 太守的酒宴第二百三十八章 猛將如雲 上第九十五章 明媒正娶的承諾第二百三十六章 迎戰契丹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