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雙方都頻繁調動自己的軍事力量,以確保在很快發生的大規模戰爭中佔有優勢的時候,一件事發生了。
巴勒斯坦位於亞洲西部,地處亞、非、歐三洲交通要衝,戰略地位重要。
歷史上,猶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曾在此居住過。軒轅前歷1020年至923年,猶太人在此建立了希伯來王國。
羅馬帝國征服巴勒斯坦後,多次鎮壓猶太人並將大部分倖存者趕出巴勒斯坦,流落世界各地。
軒轅前歷622年,阿拉伯人戰勝羅馬帝國,接管巴勒斯坦。
自此,阿拉伯人成爲該地區的主要居民。
16世紀起巴勒斯坦成爲奧斯曼帝國的一部分,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淪爲英國的委任統治地。
英國佔領巴勒斯坦後,將其分爲兩部分:約旦河以東稱外約旦,約旦河以西,稱巴勒斯坦。
而就在巴勒斯坦的一座港口城市海法,發生了一件大規模的登陸作戰。
自從中華帝國聯合艦隊開進了地中海之後,對此後的作戰方向,中德意最高參謀部有着不同的意見。
按曼斯坦茵的意見,應該以龐大的艦隊,在英國實施登陸作戰,使英國儘快投降。然後專心對付東面的蘇聯以及美洲的美國。
而劉家棋的意見則是,在龐大的艦隊,直接進攻墨西哥,以墨西哥爲跳板,兩面夾擊美國,只要美國戰敗,以英國的能力,將不戰自敗。
而巴多格里奧元帥則認爲,現在蘇聯戰場基本上勝局已定,爲了完全將歐亞大陸以及非洲控制在帝國的手中,應該完成北非戰爭,控制中東。只要擁有這些龐大的殖民地,那將永遠落於不敗之地。至於什麼時候進攻英倫蘭島,什麼時候進攻美國,只看‘皇帝陛下高興與否了’。
雖然最高參謀部,已經將世界分爲七大戰區,並在各戰區都有直屬的統帥以及戰區軍隊。
可以說,現在,各戰區的統帥都知道自己及所帶領的軍隊的使命是什麼。
然而,聯合艦隊強大的海軍力量,如果僅僅用來封鎖大西洋,的確是浪費了。在法國海軍元帥達爾朗的請求下,聯合艦隊除一部分用於封鎖大西洋外,大部分力量用來給各戰區作戰部隊以海空支持。
在達爾朗的請求得到李峰的同意之後,各大戰區的最高統帥立即看上了這一支強大的生力軍。
畢竟,雖然帝國在全球各地都佔有戰爭的主動權,可是,要想盡快完成戰略計劃,並不是簡單的事。如果能得到這隻強大的力量的支持,那無異於加快本戰區戰事的進行。
而在這所有的戰區之中,以北非戰區統帥隆美爾的要求最爲強烈。
非洲擁有幾百個英美以及它們的殖民地師,而且裝備精良,同時,非洲面積廣闊,以隆美爾的那一百多個師,想要完全控制這些地方,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所以,隆美爾再次用起了閃電戰的思想。
那就是,以強力的機械化兵團,完全撕碎英美聯軍的防線,將英美及其盟國的軍隊擊潰,讓整個非洲以及中東地區的主要的城市控制在帝國的手中。
完全的以點蓋面的戰略。
這個戰略,雖然有些投機取巧的成分在內,但是,不可否認,這是一個解決北非戰區的比較好的方法。
畢竟,非洲是殖民地國家,只要他們的主人投降了,那裡的人民的抵抗心態是不會太強的。
以點蓋面,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解決北非以及中東戰役。並將這些精銳部隊再投入別的戰區。這樣可以加快戰爭的進程。
因此這個想法,李峰沒有同意三位參謀長的計劃,而是認同了隆美爾的,以艦隊強大的海空力量,幫助北非軍團在英美聯軍防線的後面巴勒斯坦的海法城市登陸。
只要佔領了巴勒斯坦以及約旦,就可以向東接應正由德黑蘭方向向西進攻的中華帝國的第12集團軍。兩面夾擊由印度及中東地區的一百二十個師所組成的巴格達防線。
待這兩股軍隊匯合,就可以再向西在埃及合圍那裡的英美聯軍。
如果戰略目標可以實現的話,北非戰區,基本上已經穩定下來了。剩下的就是那些外交官的事了。
因爲李峰同意了隆美爾的計劃,劉家棋,曼斯坦茵以及巴多格里奧也就只要同意,並制訂相應的作戰計劃以及調兵計劃。
因爲地中海完全控制在了李峰一方的手中,所以,中華帝國聯合艦隊的進攻,在很大程度上達到了突然性的目的。
然而,戰爭卻並沒有向李峰及隆美爾所制訂的計劃那樣發展。
在得到英美聯軍已經有近二十個師進駐到了敘利亞的時候,最高參謀部制訂的戰役計劃出現了改變。
曼斯坦茵認爲,如今,敘利亞擁有了相當多的英美軍隊,而埃及的英美軍隊很有可能在中華帝國在海法登陸之後,與在敘利亞的英美聯軍一同夾擊這些登陸的軍隊。
如果這樣的話,很有可能會讓戰役的主動權改變。
可是,軍隊已經登上了運兵船,登陸作戰就要開始了,就這樣放棄,不只是浪費了時間,更會對士氣產生很大的影響。
自從戰爭以來,三隊除了前期的意大利軍隊在北非敗給英美聯軍之外,基本上都佔有很大的優勢,每一個作戰計劃都能很好的得到實現。
可是,這一次,如此大規模的登陸作戰,要是就這樣取消,會讓士兵對必勝的信念才生懷疑。這種損失,是不可彌補的。
出於對軍人榮譽的信仰,以及對德國國防軍實力的信任,曼斯坦茵認爲,既然如此,那就兩面開花,同時進攻敘利亞以及埃及。
在埃及西面的隆美爾則全力東進。一舉解決所有問題。
對於這個瘋狂的計劃,李峰還以爲將軍們會拒絕。可是,沒有想到,劉家棋,巴多格里奧,隆美爾,甚至於古德里安以及中華帝國的各將領都同意。
理由是:‘這只不過是對另一個波蘭的閃電戰而已。皇帝陛下應該相信你的軍隊可以做到任何事。’
對於軍人的狂熱,李峰雖然覺得有點危險,可是,卻也不想給他們的熱血澆冷水。只是叮囑,要儘可能的制訂詳細的進攻計劃,以減少士兵的傷亡。同時,聯合艦隊暫時性的結束對大西洋海面的封鎖,全給予登陸部隊以強大的海空方面的支持。
封鎖大西洋的任務再次交給海軍元帥鄧尼茨的潛艇部隊身上。
果然,德隊再次證明了自己的軍隊是世界上最優秀的軍隊!
戰爭爆發12個小時之後,埃及與敘利亞龐大的英美空軍幾乎都不存在在了。這與以前的波蘭戰爭幾乎一模一樣,德國在戰爭的初期,就用其龐大的空軍迅速的打垮了敵人的空軍,然後在具備有完全空中優勢的情況下,發動了犀利的地面進攻。
並以強大的裝甲集羣,迅速的撕碎對手的防線。將對手消滅在驚慌失措之中。
戰爭爆發2個小時之內,德國北非軍團以及聯合艦隊的空軍傾巢而出,在4個小時之內,就完全打擊了剛剛反應過來的埃及與敘利亞空軍。
可以說,在埃及與敘利亞的英美空軍處於完全的劣勢,而在戰鬥一開始之後,雖然兩地的英美空軍做出了最迅速的反應,爭取在空中擋住對手的進攻,但是,兩地的英美空軍的行動在很大程度上是被動的。
而被動就意味着捱打,被動也就意味着失敗。
作爲進攻性的軍種,空軍最需要的就是主動權,而以德國空軍是世界上最具有進攻意識,同時也是最能夠主動進攻的空軍。
當年的波蘭,法國,蘇聯,都是一面鏡子。
當德國的空軍掌握主動權的時候,是絕對不會讓敵方的空軍生存下來的。
最先是中華帝國聯合艦隊的空軍戰鬥機與英美空軍的戰鬥機在西奈半島上爆發了一場大規模空戰。
聯合艦隊隊分3批投入了720架戰鬥機參戰,而在埃及的英美空軍也分三批投入了1000架戰鬥機參戰。
雖然英美空軍投入的力量更大,但是3波戰鬥機都比較分散,特別是前兩波戰鬥機投入戰鬥的間隔達到了45分鐘,大大的延誤了戰機。
而中華帝國聯合艦隊的三波戰鬥機的間隔只有20分鐘不到,幾乎可以算着是同時投入戰鬥!
在第一波空戰結束的時候,德國空軍立即投入了轟炸機,對埃及的前線機場進行了打擊,同時出動第二波戰鬥機投入戰鬥。
而在埃及英美空軍的第一波戰鬥機因爲得不到迅速的支援,480架戰鬥機損失了400架,只有80架勉強逃回了後方的空軍基地!
當三輪空戰下來的時候,埃及的英美空軍至少損失了820架戰鬥機,而他們的戰績只有350架。
換句話說,在空中戰鬥中,英美空軍失敗了。
當然,這個失敗的代價還不僅僅就這一點!
隆美爾的北非軍隊的空軍的120多架轟炸機在戰鬥爆發之後的4個小時之內,對英美聯軍在西奈半島上的12個前線空軍基地以及運河西岸25處主要的空軍基地進行了毀滅性的轟炸。
來自出中華帝國的大鳥轟炸機,除了使用大量的反跑道炸彈之外,還投擲了不少的無規律定時炸彈,而且基本上多是在英美軍隊地面防空系統的打擊範圍之外投擲的彈藥。
所以,北非軍團的轟炸機部隊的損失並不大。
英美聯軍在埃及的空軍因爲機場受到打擊,幾乎完全癱瘓了!580多架戰鬥機與轟炸機被摧毀在了地面。
而剩下的,躲在隱秘機庫內的戰機也因爲跑道被毀,幾乎無法在短時間內起飛迎戰。
而最嚴重的是,英美空軍至少有1/3的主力飛行員在第一輪的戰鬥中就夢斷藍天。
可以說,在埃及,英美聯軍已經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就得到大量戰機的空中支持了。
而北面,敘利亞的英美空軍敗得更慘!
當中華帝國聯合艦隊在發動戰爭的時候,只有282架戰鬥機來得及起飛迎戰。尤其是,在這裡,最高參謀部投入了‘龍騰’噴氣式戰機。
質量上的巨大差距,在空戰中戰鬥機數量上的差距,讓英美在敘利亞的空軍幾乎沒有一點的勝算。
德國空軍的800多架戰鬥機在1個小時不到的時間之內,就乾淨利落的解決掉了英美聯軍的防空戰鬥機,爲其後跟進的轟炸機掃清了道路。
而282架英美防空戰鬥機則全數被擊落,至少有200名飛行員來不及跳傘而陣亡。
隨後,德國的轟炸機對敘利亞的38處空軍基地進行了狂轟亂炸,在2個小時之內就癱瘓了英美聯軍在敘利亞的空軍。
地面上,至少有520架戰機來不及起飛與躲避就被摧毀。而等到德國空軍返航的時候,在敘利亞英美空軍所剩下的戰鬥機數量已經不足100架了,根本就無法支撐起本土防空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