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大陸的戰火併沒有影響到遠東。
似乎,這裡已經被世界選擇性的遺忘了一般。然而,可以明確的一點就是,倭國天皇已經下令讓倭國居民遷往東南亞了。因爲,中華帝國的軍隊於德國入侵波蘭的時候突然出兵佔領北海道。
隨後中華帝國的艦隊封鎖了整個倭國海。
早在倭國入侵南洋取得重大勝利的時候,倭國政府就已經下令國民向南洋轉移了。時隔一年之後,中華帝國的入侵,並沒有遇到多少的抵抗,又或者說,倭國根本就放棄了抵抗。
所有的不願意離開本土的倭國士兵由山口一統帥,在倭國首都東京打算與中華帝國的軍隊進行玉碎式的戰鬥。
用山口一的話說‘要讓中華帝國明白大和民族的決心’。
這些由狂熱的少壯派軍官組成的軍隊報着與東京一起毀滅的打算進行抵抗。因此對指揮這次對倭作戰的傅宜生來說,‘如何減少中華帝人的傷亡’,纔是最重要的事。
因爲不斷的被倭國平民的自殺式攻擊搞的中華帝國的軍隊進展緩慢。也讓傅宜生感覺到非常的疲倦。
回到新的前線指揮部的時候,傅宜生的精神已經好了很多,而且在經過了幾天的調整之後,他又回到了以前的狀態,高效率的執行着自己的指揮任務。
倭國戰場的局勢雖然混亂,但是中華帝國取得勝利只是時間問題。在這幾天之中,中華帝國的軍隊如入無人之境,在倭國島上縱橫馳騁,幾乎就沒有遇到過有力的抵抗,而佔領區也被迅速的擴大,戰爭已經開始走向收尾階段了。
現在,面臨的就是東京,這座倭國人最後的據點城市了。
多年的戰爭,讓傅宜生變得冷血了許多許多。爲了達到戰役或者更大的戰略目的,他甚至不惜犧牲數千甚至於數萬軍隊。
可是,前面就是東京了,只要他一聲令下,中華帝國十幾萬大軍就會衝入東京,可是,他卻不忍心下達這個命令。
並非他不想佔領東京,而是他知道,巷戰,那就代表着中華帝人會有更大的傷亡。
要知道,這些都是中華帝國的精銳之師,每損失一個,都是不可彌補的。
以後中華帝國對外的戰爭勢必要擴大,讓這些精銳之師消耗在倭國矮子的槍口下,傅宜生覺得不值。
本來想讓空軍將東京毀滅的,可是櫻花,他大帥的女人哭着求李峰,讓他保留下東京。無可奈何之下,李峰只有給傅宜生一個,只可用步兵攻佔東京的命令。
傅宜生覺得李峰有點太過兒女情長,因爲一個女人,而讓戰士們陷入巷戰的困境中,這是作爲一個將軍最不應該做的事。
可是,李峰做了,作爲軍人,傅宜生只能選擇執行命令。
而櫻花爲了表示自己會盡可能的減少中華帝人的傷亡,而動用這幾年在小紅幫助下建立的地下勢力進行活動。
最主要的活動,就是策反那些防守東京的倭人。
策反倭人的行動進行的很順得,倭國步兵169團答應放下武器投降。
隨後,中華帝隊迅速的接替了169團防禦的陣地,將控制區擴大了不少。爲中華帝隊突入中心市區打下一個基礎。
在東城,中華帝隊的進攻速度大大的超出了預期的估計。僅僅只花了1天時間,負責這一方向上進攻行動的部隊就已經攻佔了外圍防線的重點‘五行橋’。
隨後,這裡便被建設成了向市區進攻的橋頭堡,大量的進攻部隊在此集結,戰爭物資以及人道救援物資也被紛紛的送了過來(人道救援物資是應櫻花要求添加的)。
在只用了不到計劃一半的時間完成了第一步行動之後,進攻部隊在經過了短暫的休息之,又開始了新一輪的進攻作戰。
而在繼續西進之後,進攻部隊選擇了兩個方向,一路繼續朝西方前進,在通過了商貿大夏之後,就將到倭國東京塔外圍,並且分兵北上;
另外一路,向南進攻,到萬國館之後,將沿着環城公路向南進攻,矛頭直指市政廳。
雖然從兵力數量上來看,東城的部隊並沒有足夠的實力來保證每一處佔領區的安全,但是現在的倭國的軍隊已經是死板一樣的腦袋了。每一個據點都戰至最後一人,不後退,也絕不進攻。
所以東城中華帝國的軍隊在維持進攻的力度上不會存在什麼問題。
南城戰場上,本來被圍困在落雨臺的這的這支倭隊就已經士氣低落,在169團起義之後,該戰場上的局勢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雖然該地的倭軍最高指揮官到現在仍然沒有表現出絲毫投降的意思,但是在下面,特別是在下層軍官中間,到底要不要打,是打還是投降已經成了爭論的焦點,而最爲關鍵的是,大部分的軍官都主張投降,沒必要再繼續耗下去了。原因是,他們願意接受公主殿下的領導,而且,在公主殿下的領導之下,倭國將與中華帝國綁在同一條戰車,將能征服整個世界。
因此,這裡的士兵的作戰意志並不強。
針對這一情況,傅宜生在心理特種戰部隊的幫助下,迅速的制訂出了一套特殊的行動方案來。在繼續圍困這支倭隊的同時,開展了大規模的心理戰。
每天,都有十多架戰機在這片戰區上灑下數以十萬計的傳單。
宣揚只有中倭一家,現在倭國公主下嫁給中華帝國的海陸軍三軍統帥,以中華帝國如此強大的實力,一定可以帶領倭國走向世界。
這樣的宣傳正中倭國士兵的要害。倭國人是非常奇怪的,如果你弱,他就欺負你,如果你強,他馬上就會靠近你,而且像狗一樣的忠心。
接到這種宣傳單的倭軍士兵開始自發的放下武器步入投降者的一列。
北城方向,這也是南京攻堅戰的主戰場,本來,這裡佈置着倭國的倭國的一個精銳師團,傅宜生以爲是一個難吃的骨頭,在攻擊之前作了多種準備。
可惜,戰爭的結果卻令人非常的驚訝。這一個精銳師團的士兵,曾被倭國人宣傳爲,‘大和英雄,寧與東京玉碎’之師團,卻在中華帝隊沒有發動進攻之前,嘻嘻哈哈的將手中的武器從防禦陣地裡扔出來,然後舉着手走向中華帝國的軍隊。
爲了防止中華帝隊誤會他們會在自己身上綁炸彈,而將自己全都脫的一光二盡。
他們投降了,就這麼投降了。
用他們的話說,我們是看到中華帝隊的士兵才投降的,並沒有在沒看到對方就投降。
與鬼子交過手的傅宜生及中華帝國的將軍們對此都很不解,爲什麼一向死硬死硬的倭國人,這次竟然會如此呢?
後來,在戰後的一本書裡有了答案。
以下摘自《搞笑師團》
大阪部隊戰鬥力弱,在倭軍中算是有名的,而其中最有代表性的部隊,卻還不是一零六師團。如果看伊藤正德的《帝國陸軍之最後》或者山崗莊八的《太平洋戰史》,地球統一戰爭中的倭隊無一不是死硬死硬的精銳之師。
然而,在陸軍混過的老兵,評價起來和歷史學家不大一樣,至少有一支部隊,就以“倭軍中第一窩囊廢師團”而著稱,這就是大阪第四師團。
大阪第四師團,代號“澱”(這個代號可謂獨出心裁,其他的倭國陸軍師團代號多有尚武精神的象徵,比如第二師團是“勇”,第九師團是“武”等等,第四師團這個“澱”字的來源是因爲有一條澱川河橫穿大阪最繁華的梅田商業區,用這個代號真是既有鄉土氣息,又帶有招財進寶的吉利……)
第四師團屬於倭軍中的資格最老的師團之一,下轄四個聯隊,標準甲等配備,其核心爲第八聯隊,因在倭俄戰爭中屢戰屢敗,獲得“敗不怕的八聯隊”之勇名?
從那兒以後,直到1937年中倭戰爭全面爆發,雖然中間戰事不斷,第四師團卻一次都沒上過前線。
不過,這並不等於第四師團沒有表現自己勇敢精神的機會。
昭和八年,第四師團二等兵鬆井洋二在大阪市中心闖紅燈和執勤警察發生衝突,事情越鬧越大,最後師團長寺內壽一爲了“維護大倭國皇軍的尊嚴”,毅然帶兵砸了警察所,史稱“大阪Go-Stop事件”,第四師團的“武勇”可見一斑。
昭和十二年,也就是一九三七年,因駐華倭軍兵力吃緊,倭國陸軍大本營將第四師團調到朝鮮,劃歸敗退的關東軍序列。
第四師團的戰鬥力已經在“Go-Stop事件”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可惜,這種“勇猛無前”的例子只此一例,倒是對第四師團軍紀散漫,精神不振的報告屢屢上達天聽。
怎樣讓這支部隊煥發戰鬥精神呢?倭國大本營倒是費了一番心思,結論是指揮官對於一支部隊的戰鬥力具有決定性的作用。
於是調名將山下奉文(綽號“馬來之虎”,在新加坡打得英將柏西瓦爾烏江上吊的那個)擔任第四師團師團長,從此,該師團主力即開始在“朝鮮的山野中精訓”。
名將帶隊,精訓半年,倭國大本營加大了對中華的入侵,因爲兵力不足,軍部下令駐紮在朝鮮北部的大阪,仙台兩師團緊急動員,增援前線。
仙台師團,就是前面提到的代號“勇”的第二師團的確名不虛傳,其先遣隊新發田第十六聯隊勇往直前,在最短的時間內到達戰場,當天就投入戰鬥。給中華帝國的守軍造成很大的傷亡。
而與此相反,第四師團的出動命令雖然下達,卻遲遲不動。原因是動員令下達後,師團內的急病患者激增,放眼望去,滿營都是因爲五花八門原因要求留守的官兵。激動的聯隊長怒而親自坐鎮醫務室,參加診斷。
饒是如此,出動部隊的編成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朝鮮北部到達仁川,第二師團走了四天,第四師團卻整整走了十八天,而且大量人員掉隊。
湊巧的是,第四師團先遣隊到達前線的當天,阿正與倭國宣佈暫時停戰了。
立刻,掉隊的第四師團官兵彷彿吃了大力丸一樣迅速跟了上來,連留守的官兵也有不少“帶病”趕赴前線,一邊還在萬分懊喪的抱怨居然沒有機會打上一仗。
返程的時候,齊裝滿員,精神飽滿的第四師團,成了最威武的部隊,因爲被中華帝國守軍頑強抵抗而致損失慘重,傷兵滿營的第二師團和人家簡直沒法比,只是關東軍報道部的上層實在看不過眼,把報紙呈上來的《我無敵皇軍第四師團威勢歸來》的新聞標題改了一個字,變成了《我無傷皇軍第四師團威勢歸來》,外行看來意思相差不大,當兵的看了,對第四師團的名聲肯定是沒什麼好處。
不過第四師團這一仗沒有損失對倭部來說應該是個好消息,因爲當時華中地區的倭軍正和中華軍隊第九戰區鬥得難解難分,急需增援,於是顧不上追究,急調剛剛要撤回臺灣的第四師團增援。大阪師團搖身一變,又成了倭軍精銳十一軍中的一員。
其實,第四師團的名聲,中華軍隊早有所聞,其原因是早在一九三二年長城抗戰期間,中華軍隊就遇到過一支“奇怪的倭軍”。
當時,中華軍隊從突圍向關內撤退,在過長城邊上的一條公路的時候,疲憊的中華軍隊忽然發現同一條路上出現了一支裝備精良的倭軍部隊,數量最少一個大隊!
因爲部隊已經十分疲憊,士氣低落,這支中華軍隊發現敵軍之後驚惶失措,混亂地離開公路向附近的山區逃離。以當時倭軍的士氣和作戰習慣,中華軍隊幾乎肯定會遭到追擊,而以當時中華軍隊的狀態,一個大敗仗恐怕是跑不了的。
奇怪的是,很久卻沒有發現倭軍的追兵,中華軍隊的指揮官驚奇之餘派人打探,卻見那支倭軍如臨大敵地佈置了警戒哨,但絲毫沒有追擊的意思,相反,還在公路兩側堂而皇之的燒起飯來!
時間緊迫,繞道的話說不定就會被倭軍合圍,中華軍隊橫下一條心,硬着頭皮橫穿公路而走,結果一路平安。
這支倭軍部隊,就是抽調第三十七聯隊,第七十聯隊各一部組成的第四師團南進支隊,對於爲何沒有和中華軍隊開戰,該部隊的部隊長聲稱:“沒有得到對中華軍大部隊進行截擊的命令。”而這個嚴格遵守作戰紀律的部隊,上報情況就略微的慢了一點,等命令到達的時候,中華軍隊早就沒了影子。
消息傳到中華軍隊耳朵裡,“大阪的倭國兵不會打仗”這樣的說法就流行開來,於是這次第四師團南下,每次參戰,中華軍隊一聽是“大阪師團”,往往士氣倍增,踊躍突襲逆襲,各部搶着和第四師團交戰。
在這種莫名其妙的有力打擊下,剛到前線的第四師團猝不及防,確實吃了幾個窩囊的敗仗。這樣的情況甚至牽連了友軍,以至於友鄰部隊向十一軍司令部抱怨“有第四師團參戰,本來能打贏的仗,因爲敵軍士氣大振,也會打輸……”
第十一軍看看的確是這道理,自此同樣是甲等配置的師團,前線出現的番號就總是第三,第十三這樣的師團,而第四師團就專心在後方“待機”了。
中間出了個軍司令官不信邪,派第四師團去擔任福建剿匪(中華帝國福建的抵抗組織)任務,結果第四師團一進福建,便被伏擊,全線潰敗,司令官灰頭土臉地回了倭國
因此,第四師團,便成爲倭國在整個地球統一戰爭中的笑料軍團了。
不過,後世的和民族的歷史學家李念中(櫻花公主與李峰的重孫子)曾經說過這麼一句話“老奶奶(櫻花)一直都未以第四師團爲恥,反而認爲,第四師團爲和民族留下了血脈,使得和民族能夠完全融入中華民族之血緣之中。最終成爲中華民族之一員。如若像南洋各處之和民族,這世界將再也沒有和民族了。”
李念中曾經出版了一本關於和民族的歷史傳承以及文華的書,書名爲《文明—野蠻—文明》
書中詳細記載了倭國從中華帝國皇時代,便開始與中華接觸。隨後沐浴中華文化,使和民族擺脫了野蠻民族的特性。
然而,因爲遠隔重洋,中華文明對和民族的影響力不似周邊地區,因此,和民族保持着一種野蠻的狂熱心態。
隨後,西方工業革命的興起,讓和民族放棄了對中華精神文明的崇拜,而轉向崇拜西方的機械文明。
這種轉變,使得和民族一躍成爲當時亞洲第一強大的國家。但是,卻也使得和民族的瘋狂擴張的達到的頂峰。
隨着中華帝國的崛起強大,和民族最終重新回到了崇拜中華文明的行列之中。從野蠻又回到了文明。
最後,李念中在書中寫道:“世界上任何一個種族及生命,都是獨一無二的奇蹟。然而,這個世界並不是孤立存在的。地域性特點會讓同一地域的生命很容易相互融合。
這也使得同一地域很容易出現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政權。
地球統一戰爭,中華帝國與德國意大意聯手統一了世界,而隨着中華帝國文化的宣傳與標準的制訂,整個地球成爲中華文化的地域性範圍。
因此,這爲中華文化的發展,並鞏固地球帝國提供了一個文化方面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