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後繼有人

中國北京,參謀本部。

程誠拉着老長的一張臉看着南海海圖在發脾氣,整個參謀室內所有的參謀大氣都不敢出,靜悄悄的在南海海圖上進行推演。唯有一旁的吳德仁低聲的在不停的罵娘。

整個中國海軍上下從來沒有忘記,自奉天之戰後尼古拉二世那瘋狂的四十艘主力艦計劃。戶部和工部對中情局提供的俄國造艦的相關情報進行分析後,一致認爲俄國無法完成這樣的計劃。只是沒有充分估計到尼古拉二世的決心,到1904年底,俄國自建、外購加上原的的主力艦數量已經達到36艘。然而面對這樣尼古拉二世可能海上遠征,海總參認爲俄國至少要在本土留下足夠的守衛力量,因此推斷俄國即使海上遠征其主力艦數量應該在二十到二十二艘之間。而我國海軍無論艦支性能還是水兵的實戰經驗都將遠勝於俄國,因此海總跟據這樣的評估做了新造戰艦計。要求在1904年底海軍主力艦數量爲八艘戰列艦和八艘重巡洋艦的八八艦隊計劃,海軍有信心憑藉這十六艘主力艦將俄國艦隊據於國門之外。然而,整個中國決策層都低估計了尼古拉二世的瘋狂,他竟然只在國內留下了象徵性的海軍力量,傾盡這十餘年全力打造的艦隊全數派往遠東,要與中國一決高下。

當尼古拉二世宣佈要集結三十艘主力艦組成新的俄國遠東艦隊後,海總參並沒有擔心,他們仔細的分析了俄國遠征艦隊。想要正面抗衡的難度很高。必竟數量上我們比對方少了一多半。但需要繞行好望角的俄國遠征艦隊需在要海上航行一萬六千海里,而沿途並沒有一個可用的艦船保養基地。這必定會導致長達半年海上航行的艦支在航速的大幅下降。跟據測算。抵達南海的俄國海軍最高航速不會超過十六節,而整個艦隊的最高航速不會超過十四節。這也意味着保養一新的中國海軍,可以憑藉着高達18節的艦隊航速和遠超俄國海軍射程的艦炮,可以在戰場的某一局部集結起優勢兵力進行打擊。海總同時認爲,俄國遠征艦隊遠道而來不會立刻尋求決戰,必竟遠航的將士疲憊艦船也需要維修。海參崴已經廢了,損毀的港口照片已經公佈,俄國人不會蠢到遠航幾千海里去找一片廢墟。整個南海周邊有能力停靠和維護大型戰艦的只有香港、廣州、馬尼拉和坤甸。香港是英國的人的地盤,廣州不僅靠近香港而且是大陸城市,即使俄國打的下來也不可能守的住。馬尼拉的條件相對較好但地處縱深。沿途的南沙和中沙羣島可以讓熟悉地形的中國海軍對其進行伏擊。而且馬尼拉處在海灣內,不僅原來西班牙人修築有炮臺,而且中國佔領之後還行了擴建,一但俄國艦隊進去後可能反而被關在裡面。坤甸雖然並不直接臨海,但卡江外海海面寬闊,而且整個沿海並沒有修建大型炮臺。雖說坤甸的港口條件略差,但必竟也是至少能滿足俄國遠征艦隊維護之用。爪哇比坤甸更近,但那裡的船塢最大也只能停靠一萬噸的船隻。

所以海總的戰略是以坤甸爲誘餌引誘俄國遠征艦隊去進攻,同時將坤甸所有燃煤和彈藥運空。這樣一來即使佔領了坤甸的俄國遠征艦隊也得不到補充。坤甸周邊並沒有重炮臺,蘭芳軍不間斷的攻擊讓俄國人攻下坤甸卻是佔不住,士兵永遠要陷入隨時可能被攻擊的惶恐之中,同時中國海軍就可以借高航速和大射程迫使俄國艦隊在機動中爲斷消耗燃煤和炮彈。直到耗盡後中國海軍再一舉將其殲滅。只是這樣來坤甸必然會遭到全面破壞,也許還會拖累爪哇。這也就是要問坤甸願不願意承擔起用坤甸來換本土安全。

坤甸的回答讓人很滿意,但其實問不問海總都已經決定最後會這做。只是坤甸捐款這一手卻搞的朝廷很被動。關鍵是他們捐款的理由是因爲朝廷沒錢建軍艦,這不等於說海軍不能盡守土之責。這不是在說海軍無能,朝廷無能嗎?因此拿到四個億捐款的李鴻章責令海軍部必需確保坤甸的安全。將俄國遠征艦隊擋在海上。

要讓中國海軍以劣勢兵力正面抗擊近一倍數量的俄國遠征艦隊,這意味着可能的巨大損失。這樣一來,戰後的中國海軍就無法繼續保持對英德遠東艦隊的優勢,這對未來戰略是及不利的。現在宰相一聲令下,海總就開始指天罵地。在於文官的爭吵中敗下陣後,海總一封電報打到李明手上,希望皇上能出面協調下旨維持原定戰略。可皇上在與總理府協調後下的旨意卻是:必需擋住,損失多少戰後重建補充多少。接到旨意的海總大怒呀,軍艦可以再建補充,可人員呢?海軍不是陸軍,發把槍就行。海軍需要的是能讀書識字,看的懂圖紙的。在一個文盲高達九成的國度,十年裡也沒有足夠的補充人員。可海總再不樂意,也得按旨意辦事。於是海軍三大佬齊聚參謀本部商定作戰細節。

“必竟俄國人多了近一倍的戰艦,就算炮擊水平再差,但那麼多艦炮進行覆蓋性射擊總能保證一定的命中率。而且新加坡到坤甸就那麼點路程,海軍也沒有足夠的機動空間。正面迎敵是唯一的辦法了。”程誠丟下指揮棒嘆了口氣。

“俄國遠征艦隊已經出發,半年後就能抵達遠東。但半年的時間也就夠建驅逐艦的,輕巡都造不出來。”鄧世昌搖了搖頭,中國海軍只能以目前的力量應敵。

“md――”吳德仁一拳打在牆上:“那就建一批一兩百噸的高速魚雷艇。交戰時用戰列艦頂在前面掩護小魚雷艇靠近,然後高速衝出,用魚雷近距離攻擊。這樣至少能保證坤甸的安全。”

“這一樣來犧牲就大了呀。”鄧世昌有些不忍。一兩百噸的魚雷艇也就只要幾顆速射炮就能打沉。這跟本就是用人命來換勝利。

“不這樣怎麼辦?一艘魚雷艇好歹也就十幾個人,一艘戰列艦可上千號人呀。”吳德仁頗有些不耐煩的說:“二十艘魚雷艇換一艘戰列艦也值了。”

程誠看了眼鄧世昌點了點頭。確實。處於兩害取其輕的選擇的上,這樣是最好的。於是海總的參謀們聚集在一起重新推演的新的戰術。這時沒人提起潛艇。主要是不想提。就在一個月前新下水的第三代潛艇在剛剛出港就有一艘傾覆,而原因僅僅是水泵的供電系統中一根保險絲在對水艙排水時熔斷。好在只是港口外的淺海區,艦長通過魚雷發射管自救,但依然犧牲了四名士兵。而且打撈工作也整整將港口堵了三天。眼下要靠新建潛艇來禦敵可能性不大,而老式潛艇雖然可以在近海防禦,但數量卻一直只有四艘。而且面對這樣的大艦隊,最多也只能偷襲一下罷了。

很快,海總向總理府提交報告。報告中指出海總需要建五艘新式驅逐艦和多達五十艘的高速魚雷艇。高速魚雷艇的技術要求很簡單,每艘魚雷艇只在艦首安裝雙聯魚雷發射器。爲增加速度連預備魚雷都不帶,一但發射後能返航的由後續驅逐艦進行補給。總理府在報告上批閱一個“可”字後呈皇上覈准。

該級魚雷艇作爲突擊隊使用並無不可,然則朕對戰役的結果始終持樂觀態度。依朕之意,這些魚雷艇戰後可改成近海巡邏、海上急救、稽查走私等用途,所以在設計上請加以注意。

李明在總理府電文上批示完後,交給楊度讓他發回總理府後,一個人又開始望天發呆。前世日俄戰爭時期,尼古拉二世就派出遠征艦隊企圖擊敗日本。但那時派出遠征艦隊時,俄國還有一支足以和日本抗衡的遠東艦隊。有旅順有海參崴這樣的基地。但這個世界不一樣了,俄國在前一次入侵戰爭中不僅陸軍被徹底擊潰,遠東艦隊更是一戰而沒。如果不是從歐洲再調派兩艘巡洋艦來,俄國遠東艦隊跟本就可以除名了。尼古拉二世對遠東土地的**是沒有止步的。對馬海戰後就叫囂着要報復中國也實際賦予行動,在窮盡國庫之後還是組建了一支擁有三十多艘主力艦的大艦隊。如果這樣一支艦隊留在歐洲,那對歐洲局勢所產生的影響是巨大的。這樣一來。德國就必然要建造可以相抗衡的艦隊,法國爲了對應對德國的挑戰也要相應大量造艦。英國的政策是可以同時對抗世界排名第二、第三的兩國海軍同時的挑戰。建在軍艦的建造數量上必然是巨大的。就如同用賣給西班牙軍艦去打美國一樣,美國到現在已經建成和在建的主力艦多達二十二艘之多。如此大手筆的軍工投入。必然會影響對本國經濟的投入,這對正在發展中的中國經濟來說是絕好的消息。至少可以讓中國商品在進入澳大利亞、南美和中東一帶時受到的阻力少些。

所以,在對俄開戰前就擬定快速奪取海參崴的決定。就是希望俄國人能看在遠東已經沒有任何海軍可用的基地而取消對中國的海上遠征。可誰又想的到……尼古拉二世這個瘋子――

既然俄國人打來了,那應戰就是了。打仗是將軍們的事情,作爲外行的李明很自覺沒有去插手,他現在最重的工作就是完成祭祀黃帝后回京,再建漢人朝廷,可還是在西安拖了一個多月。沒辦法,從服飾到儀仗需要全部新做,禮部還從故紙堆裡翻出一堆的禮儀要求,不僅從京城將儀象等用專列運到西安,禮官還是一板一眼盯着李明的一舉一動,但凡不合禮制要求就指指點。被李明揍兩回了也不見有改變,於是李明要求更改儀制。發給京城的電報裡說道:漢唐已過千年,社會在發展、科技在進步,思相也要跟上時代,這時還要生搬硬套老舊一套已經不合時宜。對於皇上要求,禮部詢問了嚴復的意見後果斷回電:正規禮儀上斷不得出錯。李明看過電報後,黑着臉開始接受禮官黑暗的訓練。然而李明都老實成這樣了還不能讓禮官滿意,就因爲拉長臉的李明不符合聖主明君儒雅的表情……就連準太子李純都難逃毒手(至少李明是這樣認爲)。

經過一個月的準備。所有服飾、儀仗、器物,各項禮儀訓練都已準備完畢。禮部司天監算好了黃道吉日。等日子一到西安行宮中的盛大儀仗就可以起程了。藉着出發前一天這唯一天不需要練禮儀的日子,來了西安一個月之久的李明終於可以逛逛西安城了。

西安。秦中自古帝王州,自周起,秦、漢、隋、唐等中國古代重要朝代均建都與此,可以說中國的禮儀傳承就是在這裡開始走向了整個世界。盛唐時期,它是當時世界上最大最繁華的國際大都市,人口最多時超過100萬人。可以說這時的長安城就是世界中心。但安史之亂後逐漸衰落,當黃巢攻入長安後,城市遭到嚴重破壞。天祐元年(904年),朱全忠挾持唐昭宗遷都洛陽。並把宮室拆毀,屋木也一起運走,臨走時放了一把大火,據說長安城人最少的時候只剩了五戶。後來,駐守長安的佑國?軍節度使韓建認爲城廣人稀,不利於防守,於是對城市進行改築,縮爲“新城”,也就是五代、宋、金、元的長安城。也因爲中原朝廷失去對西域的控制權。導致路上絲綢之路被海上絲綢之路所代替。當一個城市同時失去政治和經濟中心的地位時,破敗也在所難免。至此,自周起已有千年的城都才被徹底放棄。現在的西安始建於明朝,四四方方的小城中規中矩。除了歷史遺留的一些古建築外,與西北偏荒小城相比,也就人多一點。

到西安不可不看大雁塔。這座初建於唐初的樓閣曾經是玄奘譯經之地。也是中國大乘教法的起源地。不過經過多次修繕,現在看到的大雁塔也是明代的建築了。

今天。李明在嚴復、楊度和西安官員一身便服的陪同下來到大雁塔,這裡人山人海是香火鼎盛。可才逛了一會李明就發現。今天來上香的絕大部分竟然都是軍屬。李明指着廟裡廟外攢動的人羣問道:“整個西安城裡竟然有這麼多人蔘軍嗎?”

“回老爺話,來上香的更多的還是周圍十里八鄉的鄉親。有時還有外省人來此上香。”西安知府在一旁答道。

李明詫異的問道:“將士多是年青力壯的男子,這麼多壯勞力參軍後,農活誰來幹?”

“老爺您不知道,自春秋戰國的千年以來,關中男子就是沙場的主力。男子出外征戰,女子耕田織布自古使然。”

李明聽後卻眉頭緊皺:“自古以爲農民就是這個國家稅賻的主力,他們不僅要出壯丁爲國征戰,家中妻女還要耕地繳納農稅。這對農家來說壓力太大了。楊度,回去後將此事立刻報備總理府,要求他們拿出一個切實可行的辦法爲天下農民減輕負擔。”

楊度喏一聲退至一旁,到是西安知府拱手奏道:“老爺不知,自從皇上取消人頭稅後,其實民間農民日子就好過多了。朝廷徵收的農稅是按田畝計算,一般的小戶農民並沒有多少地,家中妻女耕種一年總有剩餘,如果一家中再有一位當兵,兵餉可是每月合5兩銀子的20塊錢,二個月的餉銀讓三口之家省吃簡用就夠用一年的了。即使家中無人蔘軍,農閒之時也可以到工地上做工或者進工廠工作,也可以獲得一份可觀的收入。交通也越來越方便,地方的貨物也能運到外地獲利,這收入也多了起來。這些年百姓的日子越來越好過了,說到底還是託皇上的福呀――”

西安知府笑呵呵的還在等皇上誇獎幾句,他瞟了皇上一眼卻嚇了一跳,因爲他看到的不是皇上笑呵呵的神情。

李明黑着一張臉,這時他才突然明白過來爲什麼這些年大臣們總不肯對陸軍進行大規模的擴軍,跟本的原因就是軍餉過高。這還是普能士兵的收入,那軍官豈不是更高?如今大清本土加上蘭芳琉球這些藩屬國,總共有軍隊一百三十多萬人。雖說朝鮮蘭芳兩處的軍隊不需要朝廷提供軍餉,還要提供裝備呀。除去這兩處也還有軍隊八十多萬,那豈不是每年光軍餉就將近兩個億。加上訓練、伙食,新建營房、武器彈藥補充……光陸軍一年不得花進去五個億呀。再加上海軍這個吞金獸,還有空軍以及軍工研發等等……難怪北進這樣事關國朝興衰的軍事行動。也僅僅動用二十三萬人。這讓去年一年才收到四十個億的歲入的李明嚇出一身冷汗。可細想一下又好像不對,如果按這種算法,一年的軍事開支連維持軍隊都略顯不夠。於是李明轉而看着嚴復等待詳細說明。

嚴復言道:“老爺無需過慮。首先所有藩屬國的軍隊都由自己國家出餉,即使由朝廷提供的槍彈也是按成本價買給各藩屬國。其次軍中將士軍餉並完全一致,能拿到20元的只有主力野戰部隊的三十萬人,地方駐守部隊一個月只有13元,而作爲二線預備隊的武警爲10元。必竟野戰部隊需要隨時開赴戰場,只有開赴戰場之後才能拿到20元的月餉。否則,即使在佔領軍駐守也僅僅提高3元而已。”

哦――李明點了點頭。這麼說就能理解了。李明眉頭卻皺的更緊了,只是自己爲什麼不知道?

“老爺,這些事件兵部每月都有呈報。老爺爲何不知?”在旁邊的嚴復看到了皇上的疑慮,於是反問道。

“哦哦,沒注意。”李明有些尷尬。兵部月報卻實有關於開支一項,可李明總是看一眼支出大項,詳細的數據做皇帝的哪有時間去一條條的看。原來朝廷窮開銷大,李明光想着到哪去搞錢,還好自己這幫班底都算盡心。不過以後需要再仔細一點了。心裡這麼想着,嘴上可不是這麼說:“這不是有你們在嘛,我拿穩個大數上不錯,小數自然就由你們處理。要是這種小事要我親自過問。那要你們何用?”

皇上這話代表着一種信任,於是大家全都樂呵呵笑了起來。陽光再次出現了,衆人自然玩性更盛。可上香中有一位女子引起了李明的注意。

到不她穿着長相如何突出。而是她的行爲讓李明詫異。她先是爲軍中的夫君求了一卦,是上上籤。按理說拿到這樣一支卦象的人一般都會喜色顏開。然而這位女子卻依然臉帶陰沉再求一卦。卻求的是菩薩不要變卦。這種求卦的行爲讓李明極爲好奇,這樣的卦也是能求的?好奇之下李明想知道這女子爲何這樣求卦。

西安知府在皇上的示意下親自上去攔住正要離去的主僕三人。向她們表明官府的身份帶近前問話。

“民女李氏,見過各位老爺,民女是爲在軍中的未婚夫君求籤,可每次求的都是上籤卻見軍餉不見人,所以再求一卦求菩薩不要變卦。民女聽說西安大雁塔的籤最爲靈驗,故從山東過來求上一簽。”

“山東!”李明很吃驚,雖說火車已經通到西安,也不至於大老遠的跑來就爲求一卦吧?不過可見這女子對未婚夫君愛意之深,李明便問道:“你那未婚夫是何人,在下在軍人也頗有些關係,也許能幫你打聽一二。”

“真的嗎?那就有勞這位老爺了。家夫吳佩孚,民女只知道他原是第八師的一個營長。”

“啥?吳佩孚?”聽到這個消息李明比李氏更想知道這人的下落,所以立刻回頭下令:“楊度,發報兵部查找吳佩孚下落,一有消息立刻來報。”

楊度喏了一聲後轉身而去。李氏見眼前這位老爺竟能直接聯繫上兵部,自然也是多翻拜謝。等楊度不僅找到吳佩孚的下落,還把他的檔案也要了過來,兩下一應證,這些年吳佩孚的動向就清楚了。

吳佩孚,山東蓬萊人。1892年年僅18歲就參加新軍,因訓練成績優秀擔任第一師一團的一個排長。參於第一師在北畏子對日軍的圍殲戰後率部增援田莊臺,戰役中表現突出提拔爲連長。奉天之戰時因留守豐臺大營而未參加,戰後因軍隊重組調任第八師爲營長參加了遠征日本。回國休假後升任團長,如今第八師正在伊爾庫茨克外圍進行封鎖。而他在18歲參軍前家中本娶一女王氏,後病逝。於是在遠征日本後休假探親之時,家中再爲他定親李氏。可吳佩孚心裡還念着王氏於是不告而別,然後就再無音訊。不過檔案裡寫的是――未婚。

“他還活着,而且活的很好,現在已經是上校團長。不過現在北地執行軍務暫時無法返回。”

李氏突然淚流滿面:“妾身就知道他還活着,可他爲什麼不給家裡來封信。父親說他已經死了非逼着妾身要嫁給他人,難道妾身就真的這麼讓他討厭嗎?”

“將軍難免陣前亡,如果你鐵了心要嫁給他,我可以保下這樁婚事。不過你也許還要再等一年。”在得到李氏肯定的回答後,李明吩咐道:“去個人陪李氏一同回家告訴他父親一聲,然後帶進京交給皇后。北地戰事結束只要吳佩孚不死,朕親自爲他們證婚。”

李氏之事自然由其它人去辦,只是記憶中吳佩孚好像身體不好並無子嗣,這仗過後讓醫生好好檢查一下。李明很高興,如今無意找到一個吳佩孚,那其它的北洋一系的將領呢?比如中國士官三傑中的民國第一兵家的蔣方震蔣百里在哪,蔡鍔和張孝準現在在哪裡?比如收復外蒙古的徐樹崢在哪?比如孫傳芳等還沒及進入李明眼中的北洋二十四位上將的其它幾位呢?雖然很多人的名字李明已經不記得了,但把所有還記得人先讓兵部找找看嘛。

皇帝動動嘴,下官跑斷腿。好在現在戰事基本是停止狀態,兵部可以抽掉足夠的人手來查找皇上所需要的信息。李明在還閒逛,大部分人就有了消息。如蔣方震在今年以皇家軍事學院第一名身份畢業,現在參謀本部任作戰實習參謀。如同歷史上同樣的排名,同期畢業的第二名蔡鍔和第三名張孝準目前在聶士成軍中任實習連長,在對俄反擊戰中均有過人表現等等。雖然很多人還名不見經傳一時無法查找,但這並不影響中國?軍隊的軍官隊伍越來越強大的事實。

李明揮動着電報對衆人說道:“看,中國?軍事,後繼有人了。”(未完待續。。)

第102章 前進與退路第70章 留下他第105章 旗正飄飄第51章 佈局海外第384章 流浪艦隊第202章 大事小事第72章 第一次交鋒第413章 北方戰事第256章 宣戰的原因第237章 發給德皇的電報第300章 一十三章 第一輪齊射第231章 山海關上的決定第300章 零七章 讀書人的節操第159章 李鴻章遇刺第117章 戰場練兵第120章 牛莊之戰第348章 光緒的理念第200章 令人煩惱的錢第151章 史上最大的搶劫行動(1)第80章 紛亂第398章 替代無畏號的白起級戰列艦第348章 光緒的理念第387章 天下大勢第242章 那顆最亮的寶石第362章 備戰第277章 汽車工業第294章 祖宗成法第51章 佈局海外第13章 暗流涌動第300章 零八章 唯一的選擇第279章 不安的心第109章 去死第231章 山海關上的決定第123章 斷後第271章 用國貨,強國防第184章 衝突第135章 火炮轟鳴第198章 過年了第285章 慈禧的決擇第369章 “喏”第265章 對準英國的軍艦,撞上去!第67章 夢裡夢外第348章 光緒的理念第39章 李鴻章的心思第354章 中美洲的煩心事第384章 流浪艦隊第91章 軍官培訓班第376章 一個念頭第252章 大清國的國際抗議第363章 家事 國事 天下事第352章 神秘的龍族第87章 嚴復爲官第256章 大清變樣了第144章 炮擊在繼續第277章 汽車工業第11章 國事方略第357章 競爭第26章 出現改變第86章 朝局第266章 清英南洋衝突第300章 三十二章 飛艇的未來第126章 急轉直下第401章 到處都是麻煩第397章 不安份的中國人第194章 乙未宮變(中)第91章 軍官培訓班第300章 二十九章 開價第203章 日俄密約第191章 一觸即發第101章 北洋艦隊第300章 零四章 挑釁?調戲!第196章 各方反應第214章 軍事總動員第164章 五年發展計劃第273章 光緒南巡第95章 雲涌第80章 紛亂第111章 亂像叢生第44章 皇宮內外第183章 羣鬥第252章 大清國的國際抗議第23章 柳暗花明第294章 祖宗成法第395章 老謀深算第429章 表演第422章 決戰前夕第404章 艦炮逞兇第289章 一波才平一波又起第140章 戰爭還沒有結束第300章 零三章 國朝大事第23章 柳暗花明第118章 海城反擊戰第299章 公私分明第404章 艦炮逞兇第191章 一觸即發第291章 “我沒有來晚吧?”第2章 低調做人第166章 海軍變革第291章 “我沒有來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