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摺子戲

急急風牌。關羽上,下場門遇四曹將。關羽微作哆嗦狀,奔臺前出刀,面朝上場門,倒脫靴穿奔小邊,外一扯,裡一扯,橫場出刀,過來過去,小邊亂錘架住。兩四扣鑼趕步退步,八達三鑼三衝。急急風牌。趙累上接架,關羽自上場門敗下。趙累、徐晃同開打,趙累敗下,徐晃、四曹將同追下。

臺上,關雲長敗走麥城演的正歡。臺下,慈禧望着臺上,眼睛的焦距卻不知在何處。皇上還是帶兵進關了,皇上是下了決心要奪哀家的權利了。一封指東言西的電報給皇上輕輕的擋住了,朝廷再也沒有攔住皇上的藉口。他是皇上,他是天下之主,他在大清可以爲所欲爲。如今,先敗日本再勝俄國的皇帝有了奪權的實力。

去歲發動的宮變錯了嗎?如果不發動今日之局勢會不會更好一些?不會,因爲皇上的實力會越來越大,不能給皇上這個機會。但是還是攔不住已經軟禁的皇上,俄國幫了皇上一把。慈禧也曾在深夜裡思索過,什麼時候皇上變的如此有心機?還是真如皇上所說的那樣,大清的朝臣們早已全部老了。其它臣子也許是吧,可李鴻章呢?他總是一個有所作爲的人吧。爲什麼那麼忠心的一個人,會因爲皇上三言二語就被收買過去了?皇上除了給了他一個總理的官職,也沒有給他什麼好處,是什麼讓李鴻章就這麼向着皇上?慈禧想不明白。

他是皇上,沒人能攔的住他回到自己的京城。關閉城門也許是最後的辦法。只能寄希望於這必竟是大清朝的國都。而他是大清國的皇上。他總不能自已進攻自己的京城吧。

慈禧明白的是,門外跪滿的大臣是來她這求命的。可他們怎麼不想想,如果皇上不會攻城。那他們的命自然可以保的下來。但凡皇上是攻城進來的,慈禧連自己的命能不能保的住都還是一個問題。

一羣只知道拿好處的廢物,爲什麼自己手下就沒有真正得用的人才?曾經許給唐紹儀的高官厚祿卻被人棄如鄙夷,卻願意在皇上手下幹一個小小的侍郎。是什麼讓皇上把所有得用的人才全部集於麾下?

想不明白,就不明白吧。如今的慈禧如同臺上的關羽一樣,敗走麥城。那會不會和關羽一樣的命呢?

門外傳來的急促的腳步聲,一陣交頭接耳。李蓮英上前附耳道:“榮大人來報。皇上排好攻城架式,榮大人來問,如何應對?”

慈禧沒有說話。卻是閉上了眼睛。心中卻道:“皇帝呀皇帝,哀家已經六十有餘,還能再活幾年。你就連這點時間都等不了嗎?十數年的養育之恩就真的不顧了嗎?”。

慈禧沒有說話,李蓮英也只能靜靜的站在一旁。門外的士卒到是急了。數次通傳均沒有回信。只能轉報首輔軍機大臣禮親王大人。他沒想到世鐸比他更慌張。一聽之後就乾脆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大臣們亂了,四下交頭接耳卻拿不出章程。放皇上進城那是他們自尋死路,不放又打不過皇上。一時間全亂套了。直到李蓮英走出來說:“太后沒有旨意,讓榮大人自行處理吧。”以爲太后心有底氣的大臣們這才重新安靜下來。

榮祿慌了,慈寧宮外的大臣們也慌了,他們戰戰兢兢的等着皇帝的動靜。唯有軍機處的李鴻章沒有慌。國事一日不可懈怠,在已經無人處理國事的情況下,他撐着這個已經衰老的身體。強打着恍惚的精神帶領着六部小員處理着繁重的事務。

皇上帶着兵從奉天出發進,各地呈報的政務突然增加了許多。看似都是一些無關緊要的事務。但久於朝堂上的李鴻章曾經也這麼幹過,從朝廷的反應速度來揣摩朝廷的政策,這其實是地方上試探朝廷反應的一種方法。

可是朝廷裡的這些大員們卻被皇上的動作給嚇到了,只知道一味跑到慈寧宮磕頭問安,以求保命。特別是當皇上帶兵入關後,最後二個尚書都磕頭去了。

還好這些年青人已經能處理些事務,伍廷芳更是其中的佼佼者。面對一波一波來訪的各國駐華公使,伍廷芳穩重的身形和流利的對答讓洋人們看到的是朝廷的自信。

洋人當然不是好東西,政客總想利用一切機會爲自己的國家爭取最大的利益。看到大清國可能發生大變動,所有公使都開始對清廷進行各種試探,以求將來更好的爲國牟利。他們也都看的出來,清國政治要發生變化了。在還無法面見大清皇帝的時候,這其間最好的紐帶就是李鴻章這個在帝后之間都有一定權位的大臣,必竟他平衡新舊勢力的紐帶。而且以光緒歷來對李鴻章的態度可以肯定,一但光緒回朝奪權,李鴻章就是炙手可熱的重臣。即使光緒一時還不能完全收回大權,李鴻章必將是重用之臣。

看着忙碌的年青人,李鴻章不由老來安慰。大清國的軍隊什麼時候打贏過洋人,從1840年起就沒打贏過,即使是左宗棠收復新疆,也是藉着俄土戰爭之利還只是擊退。哪有如今日皇上與俄國正面對決,不僅全殲俄國來犯之敵,更有收復國土之力。李鴻章長嘆一聲,可惜呀,國力傾頹無力再戰。

“總理大人,英國公使求見。”門外的戈什哈上前來報,卻看到的是李鴻章眉頭一皺連忙解釋道:“伍大人正在會見美國公使,實在抽不開身。”

李鴻章一笑:“那本官就見見吧。”言語間再也沒有早年的恭謹了。

太陽升到了最高,又開始緩緩下降。城牆上下的對峙也沒有變化,直到太陽倚上了山峰。

“轟――”巨大的爆炸聲傳遍了整個京城。正在喝茶的李鴻章驚慌中打碎了手中的茶碗。皇上真的攻擊了?這可也是他的京城呀。不由得李鴻章細想,建國門方面的喊殺聲已經響起。李鴻章連忙下令道:“停下手中所有的活,都隨本官於天安門前接駕。”

爆炸也驚嚇道了慈寧宮外的大臣們。求見老佛爺的聲音也越來越大。就連李蓮英傳太后老佛爺旨意讓他們安靜都沒用。只有世鐸默默的站起來往外走。

“禮親王爺,這是何去?”面對問話,世鐸沒有回答。走遠了還聽到有人在說:他是王爺,皇上怎麼也不會拿他怎麼着。咱們還是繼續求老佛爺吧。世鐸搖了搖頭獨自一個走回已經空無一人的軍機處。

城牆上的士兵沒有反抗,隨着第一師的入城,他們被收繳了武器被帶到指定地點蹲下待命。第一師的士兵們開始從各處城門涌入京城,有條不紊的接收着整個京城的防務。各王公貴族的高牆大門外也都站滿了士兵。沒有衝進府裡拿人,只是嚴密的守衛起來。士兵們良好的軍紀在這一刻體現,就連通過集市時。不僅沒有發出喝罵,就連正常的經營都沒有打斷,他們只是從這裡經過而已。以爲是兵災的百姓們第一次仔細的看着眼前隊列整齊的軍隊。

天安門前,李鴻章看着精神抖擻的士兵進城接管防務。每一個士兵跑過他的身着還給他敬禮。李鴻章高興的撫着他已經花白的鬍鬚。直到皇上騎着白馬到來。才帶着大小官員高呼三聲:“皇上萬歲。”就在門外兩側跪下接駕。

“衆卿平身。朕不在京中,諸位操勞國事辛苦了。”

“臣等本份,不敢勞皇上動問。謝皇上。”李鴻章中規中矩的答完,這才起身。

“西太后現在何處,朕額娘是否安好。”光緒沒有下馬。

“回皇上,西太后現在慈寧宮中看戲。東太后現在頤和園內,微臣已譴人前去接東太后回宮。”

“沒想到西太后還有心情聽戲,卿家陪朕去給太后請安可好?”

好不好都得好不是。士兵們粗魯的將慈寧宮外的大臣們推到兩邊。皇上踏着官步緩緩而至。只是學的不像。

“還是學不來你們的官步,看來沒有幾十年的官場深浮朕還是學不來這安逸的腳步呀。”光緒還是換回便步而行:“朕就是一個操勞的命。”

落後皇上一個身位的李鴻章面色如常。就如正在閒聊的君臣一般,對眼前緊張的局勢而不見。李鴻章笑而答道:“看慣了起起落落與人間冷暖,心裡早已平靜如水。老臣爲官數十載,早已沒有早些年的雄心壯志。”

光緒突然停下腳步,回頭說道:“老李,你什麼意思?這是隱晦向朕告老嗎?就想撩挑子了,朕告訴你想都別想。朕是年青,壯志在胸。可年青也多衝動,而跟在朕身邊的哪個不是年青人。你就不怕少不經事犯了大錯?治大國如烹小鮮,西太后這句話沒說錯。我們這羣年青人正是要你們這些年長都爲我們把穩舵的時候,你們就撩挑子,此非良臣爲所呀。”

李鴻章苦笑道:“皇上,用得着這麼直接嗎?”。

“幹麼用不着。朕可不是老官油子,打不來官腔。你們以後也別跟朕打官腔,洋鬼子那邊一大堆麻煩都沒理順,朕沒那麼時間琢磨你們話後面的意思。還是實話實說的好。你也死了這條心,一國總理,帝國宰相。說跑就跑朕多沒面子。你說,咱們大清換回宰相的稱乎可好?”

李鴻章笑而不語。

君臣二人就這樣閒庭信步的走到慈寧宮門前,完全視兩側跪地請安的大臣們於無物。先行帶兵過來的段祺瑞,連忙上前,不等他開口光緒只是一點頭。段祺瑞帶着如狼似虎的士兵就衝進宮內,宮內頓時一片哀嚎之聲,但很快平靜下來。也沒有槍響,這很好,一切都是好現像。

“皇上,微臣就不進去了吧。”看着皇上擡步就要前先,李鴻章上前奏道。

“你也是太后身邊的老人了,一起進去吧。要是朕有做的不妥的地方還望宰相大人扶正一於呀。”

士兵們沒有衝進寢宮內,只是圍着院子站立。段祺瑞上前報告。一切盡在掌握。

光緒點點頭,一言不發的走到慈禧面前,只見慈禧閉着眼安坐着。光緒也沒請安。只是轉身坐在了慈禧邊上,安坐了一會後說:“太后可沒把奴才們調教好呀,朕坐下來許外也沒人送杯茶來。這些人換在朕手下早就拖出去砍了。”皇帝一句話,嚇得李蓮英親自上了杯茶,還不停的稱死罪。

光緒沒搭理他,到是指着臺上說:“朕還從未用心聽過一曲完整的紅曲,今日閒暇正好聽聽。讓上面的人繼續往下演。”

戲臺上的戲早就停下了。就在士兵們衝入宮中的那一刻就停了。惶恐的戲子們手忙腳亂的整理戲臺重新化妝,深吸幾口氣強定心神。鑼鼓敲響,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再次活躍在舞臺上。

三通鼓接急急風牌。關羽上。作哆嗦吹髯狀,大圓場至上場門,左變雙抖刀向臺前,正身挫步。直奔臺口。急勒住亮相;右手持刀裡挖蘿蔔,右轉上步,面朝裡勒馬亮相,四扣左手反抄刀回身,面朝外勒馬亮相,刀頭朝上,右手抄刀,面朝裡一撕。右手刀上膀,左手橫轉刀走叉即起。左腿前弓右腿後跪,跪走奔臺前絲鞭站起勒馬。走滑步。左手橫持刀,右手上掏下掏,兩足亂滑。絲鞭刀交右手斜挫奔上場門。急急風牌。引關平上,正圓場兩週,至小前出刀,向下場門砍刀花,中正戳刀,面朝裡扶刀切住亮相,作不支狀,關平站小邊。關羽左手持刀,面朝外,踹右腿,跨左腿,右手推髯,斜望關平,亮相,喘問關平。

關平(白)-啓稟父王:趙累已死!

關羽(白)-趙、趙、趙、趙累他、他、他、他、他、他死了麼?

關平(白)-他戰死了!(絲鞭。關羽右手託髯,哆嗦,緩問關平。)

關羽(白)-兒呀!你、你、你、你不要害怕!

關平(白)-我不害怕。

關羽(白)-爾要放大了膽——(關羽晃動右手拍胸。)

關羽(白)-隨爲父——(關羽右手託髯。)殺、殺、殺、殺、殺出重圍!

徐晃、呂蒙、四曹將、四火牌自兩邊分上,同起打,關羽、關平同落陷馬坑,被擒。王甫自刎,周倉墜城。

“停。”演到這光緒出言打斷了最後的尾聲:“什麼破戲,真他M的難聽。”光緒死都搞不明白,論歷史年頭論人羣觀衆,京戲都比不上黃梅戲這些老戲種,就因爲慈禧愛聽就他M的成了國粹?爲了保護這所謂的國粹還要莫名其妙的加入高考?漢服漢禮這些纔是國粹,還得靠民間自發保護,這怎麼沒見共和國上點心,都他M的什麼玩意兒。

慈禧睜開了眼,不滿的瞟了一眼光緒。光緒看到這一幕,接過口來說道:“親爸爸,您天天聽的都是這京戲,不如換個口味讓兒臣上去給您演上一出?”

慈禧似有若無的看着皇上:“皇上有演戲的本事哀家自然清楚,只是皇上,可別演砸了讓老婆子笑話。”慈禧明白,自皇上炮擊城門的那一刻開始,這局再也無解,只有一個完倒下才能罷休。

光緒哈哈大笑:“天下之天何處不是舞臺,朕的戲路寬着呢。太后安坐待兒臣演來。”

“皇上,宮內已經妥當。”接收皇宮的寇連材也來了,他的後面跟着唐紹儀與歐元振華。

“不急,你們來的正好,且看朕也演上一回。”

沒有化妝,沒有更衣光緒就這麼走上臺去。口中一曲歌聲響起。

你穿上鳳冠霞衣,我將眉目掩去,大紅的幔布扯開了一出摺子戲。你演的不是自己,我卻投入情緒,絃索胡琴不能免俗的是死別生離。摺子戲不過是全劇的幾分之一,通常不會上演開始和結局,正是多了一種殘缺不全的魅力,纔沒有那麼多含恨不如意。如果人人都是一出摺子戲,把最璀璨的部分留在別人生命裡,如果人間失去脂粉的豔麗,還會不會有動情的演繹。如果人人都是一出摺子戲,在劇中盡情釋放自己的歡樂悲喜,如果人間失去多彩的面具,是不是也會有人去留戀,去惋惜。你脫下鳳冠霞衣,我將油彩擦去,大紅的幔布閉上了這出摺子戲……

曲音才落,只見光緒雙手一抖,單膝跪地:“啓稟太后,您的園子已經修好,請太后移駕頤和園,頤養天年。”(未完待續……)

第7章 着手準備第395章 老謀深算第300章 零五章 驚慌失措第397章 不安份的中國人第218章 捷報頻傳第400章 雪原突擊戰第226章 談判進行時第300章 零七章 讀書人的節操第63章 有錢了第206章 時不我待第300章 零三章 國朝大事第383章 後繼有人第383章 後繼有人第49章 登徒子第255章 對荷蘭宣戰第408章 凱旋第249章 國家級別的面試第417章 鄧尼金的憂慮第5章 朝堂之下第378章 揍他第187章 旗餉第19章 差事第69章 現在、馬上、立刻、NOW第300章 一十九章 向日本本土進發第248章 別喊口號第356章 日本大屠殺第178章 方子第155章 變天了第286章 海陸之爭第68章 誰纔是倒黴的人第405章 重炮的轟鳴第368章 亡清序曲第419章 全面進攻第426章 兩個瘋子的戰爭第71章 我的新軍,我的軍第270章 海外華人對祖國的忠誠第300章 三十六章 北進計劃第258章 史上最大搶劫行動(2)第300章 零四章 終於到家了第266章 清英南洋衝突第282章 都是問題第290章 爲皇上保媒第41章 洪災第379章 一年與一天第395章 老謀深算第45章 海軍準備第209章 突襲,目標海參崴第50章 插曲第386章 印度洋追擊戰第143章 哭泣的江田島第416章 移民大法第98章 諜戰第77章 國家尊嚴第300章 四十三章 菲律賓改名叫呂宋第371章 由小見大第300章 三十七章 悲喜各不同第289章 一波才平一波又起第252章 大清國的國際抗議第430章 中國的野心第51章 佈局海外第209章 突襲,目標海參崴第177章 寒流第28章 大十字鐵路計劃第175章 日本瘋了第300章 二十九章 開價第420章 奪橋之戰第247章 科舉大考第388章 滿清落幕第24章 紛爭四起第210章 坍塌的海參崴第99章 宣戰第35章 容閎回國第299章 公私分明第53章 雲南白藥第300章 一十九章 向日本本土進發第300章 二十八章 要麼投降,要麼滅亡第45章 海軍準備第300章 三十七章 悲喜各不同第368章 亡清序曲第181章 出大事了第35章 容閎回國第101章 北洋艦隊第283章 **的哀怨第375章 分歧第300章 一十章 最後的等待第184章 衝突第300章 二十一章 恐懼的種子第173章 這都什麼事嘛第15章 調教三傑第300章 一十八章 不留後患第142章 顫抖的佐世保第364章 我是誰?第103章 大清參謀部第391章 開國大典第156章 不變的姓氏叫中國第134章 偷襲第24章 紛爭四起第300章 一十八章 不留後患第300章 零三章 國朝大事第134章 偷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