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中國特色的國家治理體系_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科學內涵

中國特色的國家治理體系

國家治理,應在適合本國的基本情況下形成一套科學有效的體系。中國必須堅持自己的國家性質,即符合科學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徵,立足於國情、社情、民情、政情、黨情,從實際出發,構建中國特色的國家治理體系。中國特色的國家治理體系,必須堅持科學治理、民主治理、法治治理和學習借鑑的原則,通過樹牢目標理念、突出法治建設、加強頂層設計、夯實社會基礎、推進各項改革和不斷完善國家制度體系,才能走出中國自己獨特的國家治理之路。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科學內涵

中國共產黨提出的國家治理問題,其完整的表述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表明,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與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緊密聯繫的,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題中應有之義,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具體路徑、方式。因此,致力於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要求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國家治理體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鄧小平在1982年9月黨的十二大開幕詞中提出來的。他指出:“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鄧小平提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個科學的命題,它包含兩層含義:一是搞社會主義,必須具有中國特色;二是中國特色不是什麼別的,它符合社會主義的基本屬性。對此,習近平明確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而不是其他什麼主義,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不能丟,丟了就不是社會主義。”由此可見,什麼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呢?可以簡明扼要地列出一個公式: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中國特色

那麼,什麼是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呢?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就是馬克思、恩格斯對社會主義社會本質特徵的論述,主要集中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共產主義原理》《共產黨宣言》《資本論》《哥達綱領批判》《反杜林論》《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等著作裡。歸納起來,主要包括以下七個方面:

一是發達的社會生產力。馬克思主義認爲,社會主義社會的前提條件和物質基礎,是大工業的充分發展和發達的社會生產力。馬克思指出,社會主義必然代替資本主義的客觀物質基礎是自然科學和工業的大規模發展,“自然科學展開了大規模的活動並且佔有了不斷增多的材料。……通過工業日益在實踐上進入人的生活,改造人的生活,併爲人的解放作準備”。 恩格斯也指出,在英、美、法、德的這些國家裡,“共產主義革命發展得較快或較慢,要看這個國家是否工業較發達,財富積累較多,以及生產力較高而定”。他們還指出,無產階級奪取政權後,社會主義使生產力獲得更大的發展,生產力將達到高度的水平。

二是生產資料歸全社會所有。馬克思、恩格斯認爲,在社

會主義社會裡,在社會化生產高度發展的基礎上,實現了生產資料歸全社會所有,即實現了單一的生產資料公有制。《共產黨宣言》更公開申明:“共產黨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論概括爲一句話:消滅私有制。”爲什麼要消滅私有制呢?這是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結果,生產力的巨大發展要求廢除資本主義私有制,因爲生產資料的資本主義私有制嚴重阻礙了社會化生產的發展。

三是個人消費品實行按勞分配。馬克思認爲,對社會成員的生活資料實行按勞分配,是社會主義社會的一個基本經濟規律。在《哥達綱領批判》中,馬克思把未來新社會劃分爲“共產主義社會第一階段”和“共產主義社會高級階段”。明確指出,在共產主義第一階段上實行“一種形式的一定量勞動同另一種形式的同量勞動相交換”,即按勞分配的原則。

四是消滅了階級、階級差別和階級鬥爭。在社會主義社會裡,已經消滅了剝削制度和剝削階級,人人蔘加勞動,生產勞動已不再成爲某一個階級的屬性。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擺脫了階級對立和階級壓迫,階級鬥爭已經消滅。馬克思指出,社會主義“不承認任何階級差別,因爲每個人都像其他人一樣只是勞動者”,人人成爲互助合作的同志。

五是國家已失去了政治性質。馬克思、恩格斯探討了無產階級革命勝利後國家演進的問題。在1848年至1850年,馬克思曾經認爲,在共產主義完全建成以前,國家的發展將經過四個階段,即社會共和國→社會主義共和國→社會共產主義共和國→純粹共產主義共和國。“社會主義共和國”就是工人階級自己建立的共和國,而在此之後的“社會共產主義共和國”和“純粹共產主義共和國”,將是未來社會主義或共產主義的國家形式。在《哥達綱領批判》中,關於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時期的國家,馬克思作了明確的回答:“同這個時期相適應的也有一個政治上的過渡時期,這個時期的國家只能是無產階級的革命專政。”進入社會主義社會後,無產階級專政消亡了,國家不再具有政治職能,只保留經濟與社會管理的某些職能。

六是人民當家作主,社會生活民主。馬克思、恩格斯認爲,“民主已經成了無產階級的原則,羣衆的原則”。民主,歸根到底是屬於人民大衆的,它鮮明地體現了政治上的平等。人民羣衆通過爭取民主的鬥爭,達到社會平等、進步的要求。民主的實質是人民當家作主,就是人民自己的管理,實現對社會的治理。社會主義民主是比資本主義民主進步的一個歷史階段,是資本主義民主發展的必然結果,是新型的國家制度、更高類型的民主。

七是逐步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是馬克思主義的崇高價值目標和理想追求,共產主義社會就是“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的理想社會形態。馬克思、恩格斯指出,從未來的社會主義社會發展到共產主義社會後,個人消費品的分配將實行按需分配的原則,將形成“自由人聯合體”,從而解放全人類,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

以上是馬克思、恩格斯對未來社會主義社會進行預測後而提出的科學社會主義的七大

本質特徵,這就是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由於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本質特徵,是建立在對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發展的必然趨勢的分析基礎上,因而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但是,這些本質特徵所形成的基本原則,不可能也沒有提供更多、更具體的環節和細節,在運用這些基本原則時,要根據實際情況隨時作出適當的修正和調整。

明確了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後,那麼,什麼又是中國特色呢?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項長期的艱鉅的歷史任務,必須準備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我們一定要毫不動搖堅持、與時俱進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特色、理論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由此可知,中國特色就是“實踐特色、理論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這四大特色。

實踐特色: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尊重實踐、堅持實踐第一。鼓勵在實踐中創造,勇於在實踐中探索;堅持在實踐中檢驗,推動在實踐中發展。實踐特色的最大特點就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循序漸進,“摸着石頭過河”。例如,中國最明顯的實際就是人口多、底子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必須有利於綜合國力的提升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理論特色: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堅持理論聯繫實際,堅持與時俱進,堅持改革創新,要把理論本身視爲一個開放的體系,應該得到不斷的創新和豐富發展,而不能變成凝固不變的僵化教條。對於馬克思恩格斯理論上提出的科學社會主義原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出了大膽創新,例如,在經濟方面,公有制和按勞分配是基本原則,根據我國生產力水平較低且發展不平衡、多層次的特點,逐漸形成了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爲主體、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以按勞分配爲主體並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相結合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在這個經濟制度基礎上,用市場經濟的方式配置資源、組織生產,不斷滿足人民羣衆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又如,在政治方面,人民當家作主是基本原則,而中國在現階段則要實行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三統一”的有機結合。以上這些就形成了中國的理論特色。

民族特色: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普遍性中要有特殊性,要體現中華民族意志,要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普遍性寓於特殊性之中,民族特色可以體現世界性。中國特色,就要體現出中華民族風格,要有符合民族習俗的特點,要有體現民族氣魄、民族氣節的精神。

時代特色: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適應經濟全球化、世界多極化、科技進步化的潮流。要跟隨時代前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要包容多樣、和諧合作、鼓勵競爭、推動創新,就要奮發進取、敢爲人先,走在時代的前面。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科學內涵,爲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國家治理體系奠定了基礎,指明瞭方向。只有堅持國家治理體系的中國特色,才能既吸收西方國家治理的長處而又與之相區別。毫無疑義,中國的國家治理體系也要努力爲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出貢獻。

(本章完)

|第八章| 健全法治是國家治理之維_五、正確認識和處理黨與法治的關係|第七章| 發展民主是國家治理之根_一、國家治理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第六章| 政府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關鍵_二、中國政府治理的基本理論和目的|第十二章| 深化改革是國家治理之策_二、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特點|第七章| 發展民主是國家治理之根_一、國家治理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第八章| 健全法治是國家治理之維_二、國家治理法治化的創新觀點|第三章| 國家治理的現代化_一、何謂現代化|第一章| 治理的由來和發展_三、治理的傳統和當代含義|第七章| 發展民主是國家治理之根_二、中國國家治理需要新型民主觀|第四章| 中國特色的國家治理體系_五、中國特色國家治理體系的建設思路|第一章| 治理的由來和發展_二、治理的演進發展|第四章| 中國特色的國家治理體系_三、中國特色國家治理體系的構建原則|第十一章| 推進自治是國家治理之基_三、改革和完善基層羣衆自治制度|第二章| 國家建構和國家治理轉型_一、現代國家的建構|第三章| 國家治理的現代化_一、何謂現代化|第九章| 弘揚德治是國家治理之魂_三、德治建設的重點和途徑|第八章| 健全法治是國家治理之維_五、正確認識和處理黨與法治的關係|第九章| 弘揚德治是國家治理之魂_二、德治方略的形成和作用|第四章| 中國特色的國家治理體系_二、中國特色國家治理體系的系統結構|第四章| 中國特色的國家治理體系_二、中國特色國家治理體系的系統結構|第二章| 國家建構和國家治理轉型_一、現代國家的建構|第十一章| 推進自治是國家治理之基_一、基層羣衆自治的形成發展|第八章| 健全法治是國家治理之維_五、正確認識和處理黨與法治的關係|第八章| 健全法治是國家治理之維_二、國家治理法治化的創新觀點|第十章| 實施共治是國家治理之重_三、共治實踐發展的典型|第五章| 黨的領導是國家治理的核心_一、中國共產黨與國家治理的關係|第六章| 政府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關鍵_一、中國政府治理制度和組織結構|第十章| 實施共治是國家治理之重_一、共治的理論依據|第七章| 發展民主是國家治理之根_一、國家治理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第十二章| 深化改革是國家治理之策_二、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特點|第九章| 弘揚德治是國家治理之魂_三、德治建設的重點和途徑|第八章| 健全法治是國家治理之維_二、國家治理法治化的創新觀點|第二章| 國家建構和國家治理轉型_二、國家治理的類型和轉型|第八章| 健全法治是國家治理之維_二、國家治理法治化的創新觀點|第五章| 黨的領導是國家治理的核心_三、以全面從嚴治黨加強黨的建設|第六章| 政府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關鍵_三、中國政府治理建設的途徑和任務|第八章| 健全法治是國家治理之維_二、國家治理法治化的創新觀點|第三章| 國家治理的現代化_三、中國共產黨對現代化的不懈追求|第三章| 國家治理的現代化_四、國家治理現代化是“第五化”|第四章| 中國特色的國家治理體系_二、中國特色國家治理體系的系統結構|第八章| 健全法治是國家治理之維_二、國家治理法治化的創新觀點|第四章| 中國特色的國家治理體系_二、中國特色國家治理體系的系統結構|第七章| 發展民主是國家治理之根_四、中國式民主的優勢|第八章| 健全法治是國家治理之維_四、司法體制改革的重大舉措|第八章| 健全法治是國家治理之維_二、國家治理法治化的創新觀點|第三章| 國家治理的現代化_二、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含義|第十章| 實施共治是國家治理之重_二、共治的主要方式方法|第一章| 治理的由來和發展_二、治理的演進發展|第九章| 弘揚德治是國家治理之魂_一、以德治國的豐富內涵|第八章| 健全法治是國家治理之維_一、國家治理法治化的進展和藍圖|第三章| 國家治理的現代化_二、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含義|第十章| 實施共治是國家治理之重_三、共治實踐發展的典型|第四章| 中國特色的國家治理體系_五、中國特色國家治理體系的建設思路|第十一章| 推進自治是國家治理之基_二、基層羣衆自治制度的內涵|第四章| 中國特色的國家治理體系_二、中國特色國家治理體系的系統結構|第七章| 發展民主是國家治理之根_四、中國式民主的優勢|第七章| 發展民主是國家治理之根_二、中國國家治理需要新型民主觀|第六章| 政府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關鍵_三、中國政府治理建設的途徑和任務|第六章| 政府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關鍵_一、中國政府治理制度和組織結構|第五章| 黨的領導是國家治理的核心_二、改革和完善黨的領導與執政方式|第六章| 政府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關鍵_三、中國政府治理建設的途徑和任務|第七章| 發展民主是國家治理之根_二、中國國家治理需要新型民主觀|第二章| 國家建構和國家治理轉型_二、國家治理的類型和轉型|第五章| 黨的領導是國家治理的核心_一、中國共產黨與國家治理的關係|第七章| 發展民主是國家治理之根_五、中國式民主的改革完善|第十一章| 推進自治是國家治理之基_二、基層羣衆自治制度的內涵|第五章| 黨的領導是國家治理的核心_二、改革和完善黨的領導與執政方式|第十二章| 深化改革是國家治理之策_一、全面深化改革的路向|第二章| 國家建構和國家治理轉型_二、國家治理的類型和轉型|第一章| 治理的由來和發展_三、治理的傳統和當代含義|第九章| 弘揚德治是國家治理之魂_三、德治建設的重點和途徑|第三章| 國家治理的現代化_四、國家治理現代化是“第五化”|第六章| 政府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關鍵_一、中國政府治理制度和組織結構|第五章| 黨的領導是國家治理的核心_二、改革和完善黨的領導與執政方式|第二章| 國家建構和國家治理轉型_一、現代國家的建構|第八章| 健全法治是國家治理之維_一、國家治理法治化的進展和藍圖|第十章| 實施共治是國家治理之重_一、共治的理論依據|第一章| 治理的由來和發展_三、治理的傳統和當代含義|第十一章| 推進自治是國家治理之基_二、基層羣衆自治制度的內涵|第八章| 健全法治是國家治理之維_四、司法體制改革的重大舉措|第八章| 健全法治是國家治理之維_五、正確認識和處理黨與法治的關係|第七章| 發展民主是國家治理之根_二、中國國家治理需要新型民主觀|第七章| 發展民主是國家治理之根_五、中國式民主的改革完善|第八章| 健全法治是國家治理之維_四、司法體制改革的重大舉措|第八章| 健全法治是國家治理之維_三、建設完備的國家治理法治體系|第七章| 發展民主是國家治理之根_二、中國國家治理需要新型民主觀|第六章| 政府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關鍵_二、中國政府治理的基本理論和目的|第三章| 國家治理的現代化_二、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含義|第九章| 弘揚德治是國家治理之魂_二、德治方略的形成和作用|第九章| 弘揚德治是國家治理之魂_三、德治建設的重點和途徑|第五章| 黨的領導是國家治理的核心_一、中國共產黨與國家治理的關係|第四章| 中國特色的國家治理體系_二、中國特色國家治理體系的系統結構|第五章| 黨的領導是國家治理的核心_一、中國共產黨與國家治理的關係|第四章| 中國特色的國家治理體系_三、中國特色國家治理體系的構建原則|第五章| 黨的領導是國家治理的核心_二、改革和完善黨的領導與執政方式|第十章| 實施共治是國家治理之重_二、共治的主要方式方法|第二章| 國家建構和國家治理轉型_一、現代國家的建構|第一章| 治理的由來和發展_一、治理的原初形態|第四章| 中國特色的國家治理體系_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科學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