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六回 奇經八脈

奇經八脈只是人體經絡走向的一個類別,它是任脈、督脈、衝脈、帶脈、陰蹺脈、陽蹺脈、陰維脈、陽維脈的總稱。與十二正經不同,既不直屬臟腑,又無表裡配合關係,其循行別道奇行,故稱奇經。

其功能有:一、溝通十二經脈之間的聯繫;二、對十二經氣血有蓄積滲灌等調節作用。

八脈:

任脈,行於腹面正中線,其脈多次與手足三陰及陰維脈交會,能總任一身之陰經,故稱:“陰脈之海“。任脈起於胞中,與女子妊娠有關,故有“任主胞胎“之說。

督脈,行於背部正中,其脈多次與手足三陽經及陽維脈交會,能總督一身之陽經,故稱爲“陽脈之海“。

督脈行於脊裡,上行入腦,並從脊裡分出屬腎,它與腦、脊髓、腎又有密切聯繫。

衝脈,上至於頭,下至於足,貫穿全身;成爲氣血的要衝,能調節十二經氣血故稱“十二經脈之海“,又稱“血海“,同婦女的月經有關。

帶脈,起於季脅,斜向下行到帶脈穴,繞身一週,如腰帶,能約束縱行的諸脈。

陰蹺脈、陽蹺脈:蹺,有輕健蹺捷之意,有濡養眼目、司眼瞼開合和下肢運動的功能。

陰維脈、陽維脈:維,有維繫之意。陰維脈的功能是“維絡諸陰“;陽維脈的功能是“維絡諸陽“。

八脈裡有八個代表性的穴位,公孫、內關、臨泣、外關、申脈、後溪、列缺、照海故流傳下來一首“八穴歌”:

公孫衝脈胃心胸,內關陰維下總同;

臨泣膽經連帶脈,陽維銳眥外關逢;

後溪督脈內眥頸,申脈陽蹺絡亦通;

列缺任脈行肺系,陰蹺照海膈喉嚨。

奇經八脈交錯的循行分佈於十二經之間,其作用主要體現於兩方面。

其一,溝通了十二經脈之間的聯繫。

奇經八脈將部位相近、功能相似的經脈聯繫起來,達到統攝有關經脈氣血、協調陰陽的作用。

督脈與六陽經有聯繫,稱爲“陽脈之海”,具有調節全身陽經經氣的作用;任脈與六陰經有聯繫,稱爲“陰脈之海”,具有調節全身諸陰經經氣的作用;衝脈與任、督脈,足陽明、足少陰等經有聯繫,故有“十二經之海”、“血海”之稱,具有涵蓄十二經氣血的作用。

帶脈約束聯繫了縱行軀幹部的諸條足經;陰陽維脈聯繫陰經與陽經,分別主管一身之表裡;陰陽蹺脈主持陽動陰靜,共司下肢運動與寤寐。

其二,奇經八脈對十二經氣血有蓄積和滲灌的調節作用。

當十二經脈及臟腑氣血旺盛時,奇經八脈能加以蓄積,當人體功能活動需要時,奇經八脈又能滲灌供應。

衝、帶、蹺、維六脈腧穴,都寄附於十二經與任、督脈之中,惟任、督二脈各有其所屬腧穴,故與十二經相提並論,合稱爲“十四經”。

十四經具有一定的循行路線、病候及所屬腧穴,是經絡系統的主要部分,在臨牀上是鍼灸治療及藥物歸經的基礎。

《難經》中曰:“凡此八者,皆不拘於經,故曰奇經八脈。”也就是說奇經八脈與十二正經不同,其特點如下:

一、奇經八脈不隸屬於臟腑,又無表裡配合關係。

五臟主人之一身,六腑固守五臟,經脈爲臟腑之隧道,纔可謂有行與體,精與神,猶水能浮舟亦能覆舟之理。

二、奇經八脈除任、督二脈有自己的獨立腧穴外,其他六條經脈的腧穴都寄附於十二正經與任、督脈之中。

三、奇經八脈的循行錯綜於十二經脈之間,而且與正經在人體多處相互交會,因而奇經八脈有涵蓄十二經氣血和調節十二經盛衰的作用。

當十二經脈及臟腑氣血旺盛時,奇經八脈能加以蓄積,當人體功能活動需要時,奇經八脈又能滲灌供應。

《難經》中把十二經脈比作“溝渠”,把奇經八脈喻作“湖澤”,即形象地說明了這一功能。

循行路線:

督脈循行:起於小腹內,下出於會**,向後行於脊柱的內部,上達項後風府,進入腦內,上行巔頂,沿前額下行至鼻柱。

督脈主要病候:脊柱強痛,角弓反張等症。

交會腧穴:長強,陶道、大椎,啞門、風府、腦戶、百會、水溝,神庭。

任脈循行:起於小腹內,下出會**,向上行於陰毛部,沿着腹內,向上經過關元等穴,到達咽喉部,再上行環繞口脣,經過面部,進入目眶下,即承泣穴屬足陽明胃經。

任脈主要病候:疝氣,帶下,腹中結塊等證。

交會腧穴:會陰、曲骨、中極、關元、陰交、下脘、中脘、上脘、天突、廉泉、承漿。

衝脈循行:起於小腹內,下出於會**;向上行於脊柱內;其外行者經氣衝與足少陰經交會,沿着腹部兩側;上達咽喉;環繞口脣。

衝脈主要病候:腹部氣逆而拘急。

交會腧穴:會陰,陰交;氣衝;橫骨,大赫,氣穴,四滿,中注,肓俞,商曲、石關、陰都、通谷、幽門。

帶脈循行:起於季脅部的下面,斜向下行到帶脈、五樞,維道穴,橫行繞身一週。主要病候:腹滿,腰部覺冷如坐水中。

帶脈交會腧穴:帶脈、五樞、維道。

陰維脈循行:起於小腿內側,沿大腿內側上行到腹部,與足太陰經相合,過胸部,與任脈會於頸部。

陰維脈主要病候:心痛,憂鬱。

交會腧穴:築賓;府舍,大橫、腹哀;期門;天突、廉泉。

陽維脈循行:起於足跟外側,向上經過外踝,沿足少陽經上行髖關節部,經脅肋後側,從腋後上肩,至前額,再到項後,合於督脈。

主要病候:惡寒發熱,腰疼。

交會腧穴:金門;陽交;臑俞;天髎;肩井;頭維;本神、陽白、頭臨泣、目窗、正營、承靈、腦空、風池;風府、啞門。

陰蹻脈循行:起於足舟骨的後方,上行內踝的上面,直上沿大腿內側,經過**,向上沿胸部內側,進入鎖骨上窩,上經人迎的前面,過顴部,到目內眥,與足太陽經和陽蹻脈相會合。

陽蹻脈主要病候:多眠、癃閉,足內翻等證。

交會腧穴:照海、交信;睛明。

陽蹻脈循行:起於足跟外側,經外踝上行腓骨後緣,沒股部外側和脅後上肩,過頸部上挾口角,進入目內眥,與陰蹻脈會合,再沿足太陽經上額,與足少陽經合於風池。

主要病候:目痛從內眥始,不眠,足外翻等證。

交會腧穴:申脈、僕參、跗陽;居髎;臑俞;肩髃、巨骨;天髎;地倉、巨髎、承泣;睛明;風池。

在醫學實踐中,診斷和治療都要運用奇經八脈的理論,尤其是鍼灸、推拿與氣功都直接作用於奇經八脈。

如有關外感熱病、神經系統疾患、胸腹腰背部之疾患以及一些臟腑疾患等,既要依八脈而辨證,又要選入歸奇經之藥配方治療。

氣功中練功之“大小週天”皆以奇經八脈爲核心。

推拿按摩同樣不離任督二脈及陰陽。

脈,故古稱爲“按”。

最突出的是鍼灸,既可以在八脈上進行切診,又是選取治療穴位的方法。

尤其任督二脈有所轄獨立腧穴,各穴治療範圍皆不同,多爲臨牀常用重點穴位。

除此之外,奇經八脈交會於十二經脈在四肢末端有八穴,命名爲“交經八穴”,今通稱爲“八脈交會穴”。

初時依分經辨證選配此八穴,稱爲“陰四針、陽四針”,其療效顯著,後在按時取穴中用此八穴,依奇經八脈納入於八卦而按時序方位取穴,稱作“奇經納卦法”,通稱靈龜八法和飛騰八法,獨樹一幟。

華夏醫學從無科室之分,陰陽五行乃相生相剋猶水能浮舟亦能覆舟之理。分科只會害人,爲之屠夫也。

奇經八脈固然重要,可它爲人體表,是陰生陽固之意,陰不生哪來之陽,再以中藥之裡來講,藥之五性是以陰五臟之治,而不是藥五性治其表。

開通奇經,人就會感到周身經絡氣血通暢,精力充沛。

開通奇經八脈法,乃是傳統性命雙修養生功法之要程。

歷代祖師奉爲絕秘,在各丹經、道書中均無泄露。

凡人有此八脈,俱屬陰神閉而不開,惟神靈仙人以陽氣衝開,故能得道,八脈者先天之根,一氣之祖。

第三百四十三回 鬼路第八百五十三回 劍斗羅(二)第八百三十回 墮鬥仙第七百一十六回 仙蹟第二百四十八回 絕御首第七百七十五回 帝王之氣第二百零六回 危局第四百六十三回 報應第六百八十七回 沙漠行第一百四十一回 恥爲徒第三百六十五回 無聲劍第八百二十九回 鎮殺四方第四十回 三俠顯本真第七百四十七回 蠱妹(三)第八百八十二回 陰陽子第一百回 姬族之衰第四百九十回 大小善第八百九十九回 騙第七百六十一回 秋媽第三百六十二回 簡單的心第一百零四回 仙島丈人第一百零二回 折騰第九百四十六回 挑釁第八百七十七回 三界的尊卑第四百九十五回 十二正經第四百四十二回 祁道人(二)第二十九回 死命大脫逃第四百六十一回 關口(二)第四十三回 王者天下第六百二十二回 遇仙記第二百二十四回 彼與此第二百六十八回 穴與陣第一百四十六回 鬥而遭殃第四百零三回 修道養生第六百九十三回 長明燈(一)第三百六十回 道性修不修第八十五回 江湖雲第二百零四回 刺仙第八百九十七回 敗落第六百一十四回 冤親債主(二)第六百零八回 貓美人(二)第一百四十回 混元第二十九回 死命大脫逃第七百七十九回 陰德第六百九十八回 琴聲還魂夢第七百五十四回 惡源第四百七十七回 苦不易第五百五十六回 善莫大焉第六百七十七回 輪迴狐第三百四十八回 坐看江湖第三百零三回 氣之動第七百一十四回 高山老道第一百六十四回 內乾坤第七百零三回 因果劍第六百三十九回 惡徒第七百一十回 落憶無痕第七百七十四回 超能者第九十六回 商湯怒平川第六百八十六回 沙漠道第三百三十六回 鼎之能第四十二回 羣英激戰第二百九十八回 修仙心第二百八十回 星宿第九百零二回 丹田隱患第七百零九回 太危來(六)第六百七十二回 來也(一)第九百四十七回 魔鬥仙第九百一十八回 侍碑者(七)第二百二十五回 鬥法第七百七十五回 帝王之氣第一百六十六回 和爲貴第十回 堪別與國殤第九百三十六回 得法第二百七十回 柔之道第三百八十一回 鬥孤道第六百六十七回 百鬼錄(三)第七百一十五回 落憶人第三十七回 陸壓道君第九十四回 喋血戰第一百六十五回 剋星第三十二回 無斷在乎的恆第二百七十二回 攻堅第二百四十一回 善惡難分第四百五十二回 成冤橋第四百八十二回 惡意第二百七十四回 不言棄第三十六回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三百三十三回 神通玉第八百五十四回 救命針第四十九回 殞落地君第六百一十七回 陰陽事第七百一十一回 落憶山村鎮第四百五十二回 成冤橋第二百七十六回 霧失樓臺第八百一十五回 死戰第二百六十七回 善若水第一百九十七回 纏鬥第六百七十五回 夢似幻第七百二十六回 紅川 不長的命運(六)第六百三十七回 招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