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六回 陰陽

伶瑤仙子看着凌亂的紫芝崖道:“都說羅睺乃三界第一智者,我看怕是徒有虛名。

如此簡單的計謀就將截教衆仙耍得團團轉,通天的座下也太無人了。”

“不是截教無人,而是羅睺太會隱藏了。所謂‘大音希聲,大巧若拙,大智若愚’,這羅睺已領略到了其中三昧,方致截教一敗塗地啊!”燃燈道人喃喃道。

“虛虛實實,陰中有陽,謀而後動,魔族可謂計劃周詳,令人防不勝防,也難怪多寶道人會中招了。”南極仙翁道。

《易》文中太極陰陽圖“陰陽互根”的結構模式和“陰陽互用”的運動模式是自然界結構與功能的理論模型。

在自然界,太陽和地球這個陰陽對立統一體存在着陰陽互根的結構模式和陰陽互用的運動模式。

在人體,命門與五臟這個陰陽對立統一體也存在着陰陽互根的結構模式和陰陽互用的運動模式。

在胚胎卵細胞的演變過程中,則存在着太極八卦的演變模式。

《易》中認爲: 太極爲天地萬物之始,即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相錯,變在其中。

在太極兩儀四象八卦的這一演變過程中,兩儀的生成是至關重要的,因爲兩儀即陰陽,陰陽分則天地立,由是陰陽二氣上下升降,就可造化出萬事萬物來。所以審視兩儀的基本原理,是認識太極兩儀四象八卦的基本點。

對於太極生兩儀的基本過程,有人曰:“太極本無極,無極即太極......太極動而生陽,靜而生陰,天生於動,地生於靜.......一動一靜,互爲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也。”

因爲按照陰陽法則,以定位言,則陽在上,陰在下;以升降言,則陽下降,陰上升;以道路言,則左爲陽降之道,右爲陰升之路。

由此言之,所以太陽在上主天,太陰在下主地;太陽從左以降,是天陽下降於地,而陰中之陽爲少陽,故而少陽在下(地);太陰從右以升,是地陰上升於天,而陽中之陰爲少陰,故而少陰在上(天)。其中原理,正如曉者所言:“天本陽也,然陽中有陰,地本陰也,然陰中有陽,此陰陽互藏之道,唯陽中有陰,故天氣得以下降,陰中有陽,故地氣得以上升。”

“天本陽也,然陽中有陰,地本陰也,然陰中有陽”是太極陰陽圖的結構模式,是指其內部陰陽互爲其根以使得“陽氣生化無窮,陰氣泉源不竭”的陰陽互根互藏之道,“陰陽互藏”就是指互爲其根,即陰陽魚的魚眼;“唯陽中有陰,故天氣得以下降,陰中有陽,故地氣得以上升”則是太極陰陽圖的運動模式,是指其外部陰陽相互爲用以使得“天氣得以下降……地氣得以上升”,從而天地一體的運動模式,即陰陽魚的魚尾(少陰和少陽)。所以曉者所言的前者是陰陽互根互藏,後者是陰陽互用。

互爲其根的“陰陽互藏之道”是太極陰陽圖的結構模式,相互爲用的“天氣得以下降……地氣得以上升”是太極陰陽圖的運動模式。

陰陽互用的運動模式實際上就是指陰陽相互爲用的升降運動。古簡中曰:“氣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升降出入,無器不有。”

太極在一動一靜分陰分陽的初始階段,就蘊藏着陽中含陰,陰中有陽的機理。

兩儀分立時,在太陽的重心有一黑色的陰,在太陰的重心有一白色的陽,此正是“天本陽也,然陽中有陰,地本陰也,然陰中有陽,此陰陽互藏之道”,也是“陰陽之精,互藏其宅”的陰陽互根之道。

水火爲陰陽之根,以水火論之,則此正是火外明而內暗,水外暗而內明之證。

故有人說:“陰者宜暗,水則外暗而內明;陽體宜明,火則外明而內暗。”

這是因爲“陰無陽不生,陽無陰不成”。

火中有水,陽中有陰,乃爲生化之本,方可生機不息,亦即“陽得陰助而生化無窮”之道。“陽得陰助”一定是內助的陰方可使其生化無窮,它是內在的物質基礎,外助的陰是不能使其生化無窮的。

水中有火,陰中有陽,乃爲泉源之溫,方可孕育萬物,亦即“陰得陽升而泉源不竭”之道。“陰得陽升”一定是內在的陽方可使其泉源不竭,是內在的動力,是泉源之溫,外部的陽是不能使其泉源不竭的。

陰陽互爲其根,火不息必以水爲其本,水不寒必以火爲其溫,水火陰陽相互包含以相互資生,在其各自的內部就蘊藏着可以相互轉化的物質基礎和動力,如此才能火不息而水不寒。

只有不息之火才能使其陽氣生化無窮,只有不寒之水才能使其陰氣泉源不竭,這是由其各自的內部因素所決定,這就是太極陰陽圖“陰陽互藏之道”的結構原理。

“唯陽中有陰,故天氣得以下降”,不息之火使其陽氣下降需有來自外部陰氣的作用(少陰);“陰中有陽,故地氣得以上升”,不寒之水使其陰氣上升需有來自外部陽氣的作用(少陽)。

地陰之氣要上升而不能自升,必得陽氣(少陽)之助而後升,地之陽,即天下降之陽(少陽),以陽助陰升;天陽之氣要下降而不能虛降,必得陰氣(少陰)之助而後降,天之陰,即地上升之陰(少陰),以陰助陽降。只有陽氣下降陰氣才能上升,只有陰氣上升陽氣才能下降,二者一升一降,相互爲用,才能升降不已,並由此將對立的雙方連接成爲一個有機的整體。

“氣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這是由其各自的外部因素所決定,這就是太極陰陽圖“陰陽互用”的升降運動。所以,陰陽互根是指陰陽各自內部所藏納着可以轉化的物質基礎(陽中有陰)和內源性動力(陰中有陽),以使其陽氣能生化無窮和陰氣能泉源不竭,也就是“陽得陰助而生化無窮,陰得陽升而泉源不竭”的結構原理,即陰陽魚的魚眼;陰陽互用是指對立的陰陽雙方相互消長進退的外部條件,陰陽相互吸引以使陽能降而陰能升,也就是“天氣得以下降,地氣得以上升”的“氣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的升降運動原理,即陰陽魚的魚尾(少陽和少陰)。

前者是“陰陽之精,互藏其宅”,是陰陽相互轉化的物質基礎,是陰陽的核心,是“陰陽互根互藏”的結構之道;後者是“陰陽之氣,相互吸引”,是“陰陽互用”的升降之道。

只有陰陽互爲其根,陽才能生化無窮,陰才能泉源不竭;只有陰陽升降相互爲用,對立的雙方纔能鏈接成爲一個有機的整體。

前者是內部因素,後者是外部因素。根爲本,用爲標,陰陽不能互爲其根,陽便會息滅,陰便會寒凝,也就談不上陰陽互用的升降運動,事物便會消亡。

古簡曰:“水能升而火能降,一升一降,無有窮已,故生意存焉”。陽能降而陰能升,一升一降陰陽相互爲用方可變生萬物。

只有陰陽互爲其根,又相互爲用,事物纔會發展,這就是太極陰陽圖“陰陽互根”的結構原理和“陰陽互用”的運動原理所在。

任何事物都有結構與功能兩個方面,太極圖也不例外,從整體上看,陰陽互根是太極圖的結構模式,是靜態、爲體,陰陽互用是太極圖的運動模式,是動態,爲用。

“陰陽互根”的結構模式和“陰陽互用”的運動模式是太極陰陽圖最直白的兩大基本特徵。

太極陰陽圖的這兩大特徵是自然界及人體結構與功能的理論模型。

四象則是分解了兩儀,以太陽少陽太陰少陰之說,它只是用以具體闡明“陽中有陰(少陰),故天氣得以下降;陰中有陽(少陽),故地氣得以上升”的陰陽相互爲用的升降運動原理。

八卦則是表示了天地陰陽二氣在升降運動的消長進退過程中所發生的量的變化。而這不同的量變相互組合就會構成不同種類事物的質變,如(乾)與(坤)、(兌)與(艮)、(離)與(坎)、(震)與(巽),如此八卦相錯,其基因(陽爻陰爻)不斷的組合,由三爻的八卦組合變化爲六爻的六十四卦。

“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

六十四卦的六爻再組合變化時也就產生了三極之道的天、地、人之質的飛躍,也就有了自然界事物的千姿百態和無限多樣品類的質變。

六爻六十四卦是最高卦,也就是基因的最高組合。

第六百零七回 貓美人第四百七十九回 修道德第八百四十一回 暗金龍訣第六百九十一回 峽谷域第九百零三回 山外人第六百九十回 三代緣第二百九十四回 眼關第七百八十六回 黑王(二)第十六回 上古八大姓第三百三十一回 遺而忘第二百三十回 宿命第一百六十一回 死鬥第三百二十一回 天元第七百七十一回 冥錢度第一百七十七回 塵紛擾第六百零五回 枉貓第三百八十回 囚籠第一百七十六回 絕殺第四百九十八回 三脈七輪(二)第一百二十九回 誼情談第三百一十二回 度人先度己第六百五十五回 辟穀第六十回 暗得利 明拒訪第二百四十五回 行道難第三百九十二回 駐顏術(一)第二百一十八回 仙魔曰第五百八十三回 修煉(一)第八百三十三回 雲逢仙第五百五十回 仙靈第九百六十回 河宮第九百二十二回 溝通妙第七百一十七回 生事者第四百零四回 修道之旨第三百零五回 四分之氣第七百九十一回 黑王(七)第七百回 薛劍的結第四百六十五回 惡消善存第一百八十八回 死命第二百五十七回 先天功第四百八十四回 離合道第二百六十二回 夢虐第三百八十四回 世間術第二百七十六回 霧失樓臺第七百六十三回 善渡第三百一十三回 強勢第五百五十九回 鬼靈第二百四十二回 奇仙第四百八十九回 奇仙第九百五十四回 結界破第一百五十回 混元書第七百一十七回 生事者第一百六十二回 元境第二百三十二回 夢魘第三百一十六回 品與酒第七百七十三回 訓誡第七百一十四回 高山老道第一百二十回 恢復第四百二十五回 洞天福地()第三百七十四回 昊天第八百二十回 暴走(一)第五十四回 軒轅丘第二百七十四回 不言棄第四十六回 殞落際的靈境第二百六十四回 覺醒第八百五十六回 狼帝非狼第六百四十八回 善心第四百五十五回 狐報人第三百六十七回 陰誰謀誰第九百二十一回 研碑第一百八十二回 因果第七百六十五回 怪事第二百九十五回 寂寞道第五百五十二回 兆頭第三回 誰的宿命誰的夢第八百零六回 來客第四百二十四回 呂洞賓(二)第六百八十四回 鳳來(二)第二十六回 追逐戰第四十一回 三英解封臺第五百二十五回 大道間第六百七十二回 來也(一)第五十七回 家殤第九百一十四回 侍碑者(三)第五百九十八回 懺悔文第五百七十二回 修道歌(三)第七百二十六回 紅川 不長的命運(六)第四百七十一回 希望第七百二十九回 紅川 不長的命運 (九)第三百六十一回 齋醮第四百四十七回 除惡(四)第四百四十九回 除惡(六)第六百四十三回 蛐鱔魚第二百一十八回 仙魔曰第四百七十五回 善得第七百七十六回 真相第四百九十三回 道難修第二百一十六回 順手先第六百七十七回 輪迴狐第五百五十五回 善心人第一百七十回 明月初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