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劉盛第一將,畏將軍如虎王慧龍事蹟

“那王慧龍,是如何躲過這一劫的吶?”等了良久,那秦無殤才緩了過來,平靜的問道。

而正獨自發呆的劉盛突聞其言,不禁笑了笑,說道:“這就不得不說僧彬了,都說出家人不打誑語,而這僧彬,雖然也沒說謊,但卻也不盡實言,他說啊‘貧道從師多年,居住在西岸,現在想暫時回家探望親人,不久就會回來了。’

然後指着王慧龍說‘這位是跟隨我學習的徒弟,怎麼會像你說的那樣?’”

劉盛學的惟妙惟肖,並且還有一句秦無殤不理解的‘出家人不打誑語’,其中的出家人,秦無殤不甚理解,但他的注意力卻也不在這上面,而是在想着王慧龍之後的事情。

要說渡江後的事,秦無殤倒也還了解一些,當然,劉盛更比他清楚,因爲王慧龍是有數的名將。

他記得,王慧龍渡江後就西上江陵,投奔他叔祖王忱(chen)的老部下荊州前治中習闢疆。

當時,荊州刺史魏泳之去世,身爲治中從事史的習闢疆就與江陵令羅修、前別駕從事史劉期公、當地人王騰等人謀劃起兵的事宜,但卻沒有主心骨,這時候王慧龍的出現,讓衆人盯上了。

就這樣,王慧龍被他們推舉爲盟主,並確定了進攻荊州城的日期,而劉裕聽說魏泳之去世,心裡就暗罵了一聲‘我操,這魏泳之一去,那江陵肯定要亂,那王家的王忱就在江陵啊!’

想了想,劉裕當即就把自己的弟弟劉道規任命爲荊州刺史,那王忱等人一看,得,沒戲了,撤吧撤吧,晚了那劉裕就要拿咱們開刀了。

嗯,走了,衆人沒起兵,那虎頭虎腦的聯盟也就這樣解散了,而身爲盟主的王慧龍更是苦逼,他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吶,這聯盟就散了?

現實告訴他,散了,而他也要走了,不然劉道規的大軍就要來了,那羅修當即就帶着懵逼的盟主王慧龍趕往襄陽,只是秦無殤不知道的是,那僧彬也在其中。

在王慧龍到了襄陽的時候,晉安帝的雍州刺史魯宗之見王慧龍是王家的子弟,就對其資助,連夜送他從虎牢關過了江,投奔北地羌族的姚興去了。

說道這裡,咱們不得不說,南朝士子並沒有什麼種族仇恨,如果有,那身爲漢人的王慧龍也不會投奔胡人了,哪怕,是生活所迫。

在這個時代,和王慧龍一樣從南投北的士人有很多,雖然多多少少和劉裕是有一定的關係,但主要的還是,自五胡戰亂到南北朝中期,人們的忠,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了。

還是那句話,司馬篡位的影響,可以說,這影響了很多士族中人,因爲他們認爲司馬家的人不忠,那他們也不必忠於司馬家。

而受於他們的影響,底下的百姓自然而然的就隨衆了,所以說,魏晉時代,忠之一字,是極爲可笑的,也便能說說孝和義了,而這,也就是那郭佐弼爲什麼不信忠,只講義的原因。

王慧龍吶,很孝順,也很講義氣,但對於忠,他不是沒有,只是和大部分人一樣,忠於自己的心,而不是忠於某個國家。

因爲在泰常二年的時候,姚泓被滅,他歸附了北魏,而北魏太宗拓跋嗣聽說有個王慧龍的南方士人,當即就叫來看看人。

這一見面,拓跋嗣還沒幹啥那,那王慧龍就請求效力征討南方,嗯效力,這說完,便俯身流淚,那拓跋嗣一看,豁,這麼大的人了,竟因爲此事哭的這麼傷心,着實令我感動啊。

念及此處,拓跋嗣就說:“我正統一車書,席捲江東,你心中有如此打算,我怎能不資助你人馬呢!”

嗯,話是這麼說了,可回宮之後,拓跋嗣越想越不對味,也就沒有任用王慧龍,這王慧龍被欺騙了,但他也無奈啊,畢竟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他只能等。

這一等二等的,嗨,還真讓他等來了,不過等來的卻是洛城鎮將的一個職位,而兵馬也僅有三千人,雖然如此,王慧龍也滿足了,畢竟和啥都沒有相比,確實好多了。

但還沒等他高興,也就十多天吧,那拓跋嗣掛了,拓跋燾順理成章的即位,朝中的諸臣就說了,不宜委任南方人統領軍隊,而剛登基的拓跋燾也是對南人心存忌諱,更要兼顧朝中大臣,想了想,也便將王慧龍一擼到底了。

這王慧龍的大起大落可以說太刺激不過了,換成一般人估計都承受不住,但他就是承受住了,這主要在於,人家是敢絕房事的男人啊!

說王慧龍絕房事,那就不得不說下他空守閨房的娘子了,其人是崔浩的弟弟崔恬的女兒,至於叫什麼,反正我查不到......

起初,崔浩的弟弟崔恬聽說王慧龍是王氏的後人,這還沒見過面,就把女兒許配給他了,也就相當於和崔浩聯了姻。

等崔浩見到了王慧龍,看着那大大的鼻子,當即就冒出一句:“果真是王家的後人啊!”

至於崔浩爲什麼問都沒問就知道了,這主要是王氏世代都是酒槽鼻,也就是大鼻子,江東的人也因爲這大鼻子,就戲稱他們爲酒槽鼻王氏,所以崔浩見到他纔會這麼說,“啊,真是貴種啊!”

嗯,大鼻子就是貴種,所以,大鼻子的哥哥姐姐們,你們不要微整鼻子了,你們是貴種,會深得南朝第一謀略家崔浩的喜愛的。

要知道,崔浩見過王慧龍的鼻子後,那是整天到處炫耀讚美,可是吧,也會得罪一個人,那就是北平王長孫嵩,對,就是長孫奇的阿父,長孫嵩那糙老頭子。

這糙老頭子吧,和崔浩不對付,見崔浩讚美王慧龍,心裡就不高興了,向拓跋燾說:“這崔浩嘆服南方人,也就有訕笑貶低我國風化的用意!”

拓跋燾一聽,怒了,連忙把崔浩招來一頓叼啊,那連環炮似的問責,讓崔浩插不上嘴,怎麼辦?

崔浩急中生智,當即脫下了帽子來解釋告罪,拓跋燾一看,嗯,認錯的態度不錯,就放過你了。

嗯,放過了崔浩,這事,也就纔算完。

不過,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這是王慧龍前半生的常態。

這不,就大鼻子的事件才完事沒多久,那魯宗之的兒子,先是投奔姚興的魯軌歸附魏國了,這個大嘴巴子到處亂說,說啥吶?

說王慧龍是王愉的家奴,與僧彬的私生子。

???納尼?王愉家奴與僧彬的私生子?僧彬是女的?

不不不,這是兩個事情,意思是,王慧龍是僧彬的私生子,是王愉府上的家奴。

這話傳到了崔浩耳中,這崔浩一聽,這是我侄女的老公啊,我不能坐視不理。

因爲侄女的原因,崔浩也就站出來爲王慧龍作證,“那誰,陸地上的軌道是吧,是不是車速太快把你腦子壓壞了,才讓你這麼瞎說?人王慧龍就是王氏族人!”

那陸地上的軌道一聽,不樂意了,我還能說假話?當即就和崔浩吵了起來,而崔浩一看,也是登鼻上臉,兩人一頓吵啊!

呵呵,這一吵,崔浩不僅沒幫上王慧龍,反而還害得王慧龍的官沒了,這主要是拓跋燾一看,得了,你們吵吵個啥?我說了算!

大手一揮:把王慧龍給我貶了。

嗯,王慧龍的官沒了,這事也算過了!

不過這個事情的影響是很大的,直到很久之後,王慧龍才被委任爲樂安王拓跋元範的師傅,領幷州、揚州、荊州三州大中正,而中間的空白期,也就是現在,劉盛給他填上了,嗯,朔州雲中郡的郡尉!

不過歷史上的的軌跡,卻是王慧龍一直閒賦在家,直到這一次,那王慧龍一看,機會來了,當即就激昂的上表,希望在南部邊陲效勞,而崔浩見侄女家的男人這麼有志氣,也就極力的爲王慧龍說話。

這個時候的崔浩已經是司徒了,那說話的份量自然不是往日可比的,於是拓跋燾就任命王慧龍爲南蠻校尉、安南大將軍左長史,這個長史,就是兵將長史,是帶兵的那種。

後來劉義隆的荊州刺史,也就是顧命大臣謝晦,他在江陵起兵,但他的力量和南宋相比還是不夠的,就決定聯合王慧龍,而王慧龍也樂見於此,兩人是一啪即合!

就在謝晦爲其放開關卡的時候,王慧龍也便督率司馬靈壽一萬人,攻下了劉義隆的思陵戌,並進軍圍困項城。

這一戰,可以說是王慧龍打得最痛快的一戰,不過沒多久,謝晦就兵敗了,王慧龍不得不撤回北魏。

隨後,劉義隆的大將王玄謨進犯滑臺,拓跋燾就下詔,讓王慧龍代理楚兵將軍,與安頡一同討伐王玄謨。

安頡嗎,是徵南大將軍安原的弟弟,其地位遠在王慧龍之上,所以這一戰,是以安頡爲主導的,可安頡的能力,卻遠遠沒有他哥哥那般厲害,與王玄謨足足相持了五十多天,原來是其部下鑑於敵軍強盛,沒有一個敢首先作戰的。

而王慧龍便上前請命,安頡一看有人站出來了,也便同意了。

得到準允的王慧龍沒有當即攻打,而是設下了奇兵,那王玄謨也果真上當了,使得王慧龍一戰成名。

得益於此,拓跋燾便賜給他寶劍、戰馬和錢財,並授予龍驤將軍,賜爵長社侯,拜爲滎陽太守,仍舊擔任長史,

這個官位,足足有十年沒有變動,在任的十年裡,王慧龍農事與戰事一起抓,名聲和政績都非常不錯,因此,他一說招納邊遠地方的人,那歸附的就有一萬多家,(不是口!)

所以說,王慧龍還算是個農事專家吶!而他經過王玄謨的事情後,那軍事才能也展現鋒芒。

因爲在此期間,宋文帝劉義隆憑藉富強的國力,他,北伐了,也就是公元430年的北伐,北魏用防守反擊的策略,擊潰南軍主力,打敗了劉宋,奪取黃河南岸數個重鎮。

在這場戰鬥中,王慧龍立下了奇功,戰後,劉義隆不服氣,經常出兵擊魏,想收復黃河以南的土地,宋將到彥之、檀道濟頻頻進犯淮、穎,大相侵掠。

王慧龍則領軍縱橫馳騁,竭力反擊,屢屢挫敗來軍銳氣,因爲他擊敗過自毀長城的檀道濟,王慧龍就成爲了宋軍北犯的勁敵。

畢竟,連檀道濟這樣的當世名將都被王慧龍擊敗了,那劉宋將士應該是非常畏懼王慧龍的,也正如拓跋燾後來所說的:“義隆畏將軍如虎,欲相中害,朕自知之!”

而與其交過手的到彥之也曾給友人說過這麼一番話:“魯軌愚頑遲鈍,馬楚粗疏狂妄,逃亡的人中只有王慧龍和韓延之應該特別畏懼,想不到儒生懦夫,卻讓老夫驚訝啊!”

到彥之能說出這麼一番話,可見其對王慧龍的肯定,他是一位軍事大才,之前只不過被掩蓋了而已。

在劉義隆得知王慧龍的事蹟後,他決定使用反間計陷害王慧龍,他說:“王慧龍因爲自己勞苦功高,但是卻沒有得到升遷重用,對朝廷十分怨恨,暗地裡與宋軍勾結,並要執司馬楚之南叛,如今現在正在等待着劉宋的北伐,一旦有所機會就立刻南逃。”

北魏的大臣們聽到後,連忙上奏,讓拓跋燾將王慧龍給抓起來,而拓跋燾聽到後,卻笑了笑,否決了重臣們的猜疑,說此事絕對不可信,一定是宋軍效仿齊國人來離間樂毅的手法。

於是,爲了表示對王慧龍的信任,他親自修書一封,賜給王慧龍的親筆信中是這麼說的:“劉義隆害怕將軍就如同害怕老虎一般,要用反間計加害於你,我心中自然有分寸,將軍可以儘管放心,不要擔心外面的風塵之言!”

嗯,就是:“義隆畏將軍如虎,欲相中害,朕自知之!”

拓跋燾的信任使得劉義隆的詭計沒有成功,他一時急上心頭,想出了一個餿主意,那就是派遣刺客去刺殺王慧龍。

於是,他懸賞說:“若得王慧龍的頭,封二百戶男、賞絹一千匹!”

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有一個刺客接了這個單子,而這個刺客,也就是呂玄伯,這位忠義之士………

第五十五章,天師第二百三十七章 此戰封王鼓士氣第一百九十八章 萬字大章表歉意第五十六章 取而代之第二十四章 有心人劉盛第一百八十七章 朝第二百九十二章 言逃者死第一百五十二章 罷兵言和第二百一十七章 漢民入軍第八十九章,戰前—索糧第七十一章,辱漢當辱我第八十章,褲褶第二十一章 劉盛的戰略合作伙伴第十九章 蘇安第二百一十六章 鐵騎過長城第四十四章 溝渠第一百零九章,疏雲竹影腿腳慢第二百三十九章 魏主破陣追窮寇第六十章,匹夫一怒第二百一十三章 從此替爺徵第三百零七章 決戰10第二百四十六章 赫連勃勃胡夏主第二百八十八章 柔然進軍第四十一章 驢無強弱第二百零一章 雨騎第二十七章,齊鼓進第五十五章 夜中行第一百七十七章 射鴟都將百萬字了!第二十二章 劉盛事蹟萬人傳第一百六十七章 優伶嚇吳提第一百二十二章,拓跋西還第二百五十七章 不救援兵誓不還第一百六十九章 落地成冰第二百八十一章 飛奴從外降督護第七十六章,優伶(求推薦票)第一百一十六章,再戰(求首訂)第二百八十三章 狄那第五十八章,師在天地前第二百四十章 狼顧玄甲欲陷陣第一百二十七章,五石散(感謝煒哥不在的月票)第二百七十章 事後第三十二章,要當最大的股東第二百九十五章 懸脾第三十章 劉勢欲奪楊縣第二百九十八章 決戰2第二百七十四章 中堂繼位宋文帝第二百二十四章 調兵遣將第二百九十七章 決戰一第二十五章,北朝民歌第二百二十七章 此非人也第三百零六章 決9第一百三十三章 五色向旗令軍行第三百零五章 決戰9第二百零四章 諸將出營奪帥第三十一章,戰事已定第二百一十章 兵至塞水,載屍而歸第七十一章,辱漢當辱我第三百零四章 決戰8第一百九十一章 內侍第三十章,宜將剩勇追窮寇第一百零一章,雲動第四章 劉盛欲收朔州權第五十四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第一百九十九章 執魏第五十章 我之朔州第三百零五章 決戰9第五十二章,再聞丘穆陵第三十三章 書帛至第二百四十一章 軍副令全軍奪帥第一百二十三章,柔然可汗至漠南第八章,鐵面將軍第一百五十八章 館驛第二百四十九章 唯有嚎叫得以生(百鐵別打我)第五十八章,師在天地前第一章,北魏劉盛第十二章,北魏故都盛樂第二十八章 野心漸起的劉盛第一百三十九章 衝陣第一百一十五章,戰第二百四十七章 每戰必是人相食第一百五十九章 崔子林第三百零四章 決戰8第二百九十九章 決戰—奈何第五十一章 天朝五銖第二百零二章 禮不下庶人!第四章,怒斬縣令第四十七章,商隊欲至第一百八十一章 老頭子不好惹第一百四十九章 爭功第一百零二章,風動第五十七章,老陰第四十一章 驢無強弱第四十三章 鐵血長城第一百四十二章 緩退第五十一章,入落第四十章,長孫突第十三章 李書城第一百六十二章 善無城內一遊俠第一百一十二章,先鋒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