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4章 孔子的人生再次迷茫

魯昭公逃亡,魯國大權落入季平子等人手裡,自己在魯國又沒有得到重用。孔子心灰意冷,人生再次進入迷茫期。

在齊國,他雖然得到了齊景公的“重用”,可並不是他理想的“重用”。他來齊國,不僅僅是來排演禮儀節目的。而是!他是來從事更重要的事業的。

他要參政議政!他要把自己的思想在齊國全面推廣,而不是僅僅給齊景公排演禮儀節目。

雖然排演禮儀節目也是在推行周禮,可影響力太小了,只有齊景公等人知道。而且!齊景公等人並不是以推廣周禮爲目的而讓他排演禮儀節目的,而是!人家爲了裝。

齊景公讓孔子排演禮儀節目,目的是爲了排場,是爲了裝。

這一點,孔子是清楚的。

正如老子教訓他時說的那樣:周禮!在某些人面前,是個形勢!是別人用來裝的。

老子說:你推廣周禮有什麼意思呢?有用嗎?周禮能救世嗎?周禮只是治理社會、規範世人行動方法的一種方法而已!

管理社會需要n種方法配合,共同來完成。周禮只是規範世人行爲的一種方法,除了周禮之外,還有刑法和各種律法。你要糾結於禮,你迂腐了。

正如樂一樣,無論是韶樂還是其他音樂、歌舞等等,都只是陶冶世人情操的一種方法。除了韶樂等樂外,還有遊戲。通過健康的遊戲,也一樣能夠陶冶人世人的情操。還有讀書、悟道、吟詩、旅遊等等,都是陶冶情操的方法。如果你一定要糾結於韶樂,你迂腐了。

不!如果你一味地誇大你的主張,你的思想偏頗了。

如果別人也跟人一樣,把他的主張誇大呢?他不主張禮樂,他主張法律,一切都用律法來嚴格規定呢?

難道?他的主張不正確麼?

如說後世的法家,後世的商鞅,他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並且!他把法家在秦國發揚光大了,讓秦國強盛起來了。

所以老子說:這些方法都只是治世方法的一種。但是!都不是治世的根本方法。

這種種方法,都只是庸醫治病: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都不是根本治理社會問題的方法。

老子說:要想徹底、根本地治理社會,必須根治!必須解決人類和萬物來源的問題,從人性的根本出發,而不是從迎合社會管理的角度出發。

因爲!國家只是人類歷史進程出現的一個臨時機構。當人類不需要國家這個機構了,國家這個機構不存在了。

正如:一個國家不再能夠保護子民生存的時候,國家也不存在了。

治世社會的根本,是要讓世人明白人生。明白人爲什麼而活着,人活着是爲了什麼?人生觀、世界觀、宇宙觀三觀不正,人類沒有和平的時候。

當然!這是從長遠的角度和根本來講的,人類在沒有解決三觀問題之前,是沒有和平可言的。相對來講,人類在沒有解決三觀之前,能有幾十年的和平時期,算不錯了。而且!這幾十年的和平時期,是小範圍內的和平。而整個天下,還是不和平、不平靜的。

孔子聽了老子的道學後,並沒有按照老子的方法去做。而是!採取了改良。

他與老子的道學相同的地方在於:修身!

但是!修身的方法又是不同的。老子的修身,是從人性的角度,從生存的角度出發的。而他的修身,雖然一樣講生存。可他的出發點:是從迎合社會管理這個角度出發的。

所以!孔子的修身,被統治者和強勢所接受。因爲!方便了他們管理社會。

而老子的修身,是從人性的角度出發,所以不被統治者和智強勢者所接受。因爲!老子的修身不利於他們管理社會和管理下屬。但是!老子的修身,卻被所有人接受!包括統治者和強勢者自己。

因爲!我們是人!我們都有人性的共同特點!

跟安徒生的童話《皇帝的新裝》一樣,明明知道皇帝沒有穿衣服,卻一個也不敢說出來。

明明老子的修身是從人性的角度出發是正確地,可迫於統治者和強勢者的壓力,卻不同說出來。不敢說出來,但並不代表不敢這麼去做。所以!社會一樣混亂。

孔子推行周禮的目的,不僅僅是推行周禮。而是!要世人知道禮的作用和意義,而不是表面形勢、表面章,做做樣子,喧譁取寵。

克1己1復1禮!

要的是世人從內心裡遵守周禮,而不是表面形勢,口是心非。

孔子來齊國出仕,雖然成功了,當了齊國的“禮官”。可他並不想當“禮官”,並不想當這個教練。他需要禮官更大地權力,不僅從表面形勢推廣周禮,還要告訴世人爲什麼要遵循周禮、周制!

這纔是他出仕的目的!

單單地推行周禮,排演一些禮儀節目,只是表面形勢的周禮,而不是周禮的魂!不真正懂得周禮,周禮只會流於形勢。

推行周禮只是他治理社會的一種方法,他管理社會的方法是一整套的!所以!他需要更大地權力!

這纔是他出仕的目的!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齊景公只給他當教練的機會,而沒有給他更大權力的可能。

由此!孔子有了退意!他不想再幹了,他要跳槽,去大周天下尋找新的主子、新的依靠。

魯昭公逃亡,魯國大權徹底落入到季平子等人手裡,在魯國!他已經沒有出仕的可能了。算在以前,魯昭公沒有出逃之前,他一樣沒有出仕的可能!不!他不會有更大地權力。

因爲!魯昭公作不了多少主。一個傀儡君王,他能作多大地主呢?

所以!無論是以前,還是現在!他想在魯國推廣他的主張,都是不可能的。

而目前的齊國,他已經看出來了,他的官職,大概停頓在“禮官”的位置了,不會有所變動。

其實際!他在齊國連“禮官”都算不。齊景公暫時還沒有給予他正式官職,他現在的身份,連“客卿”都算不。

他現在的身份,只能算是一個臨時工!

過了春祭,到了公元前516年,魯昭公二十六年,孔子見還是沒有起色,他便向齊景公提出了辭呈。

第795章 官場上的勾心鬥角第182章 老子給周景王講道第605章 做人難第252章 少年子念動了真情第189章 道家治人儒家治世第291章 孔子是會武功的第719章 子路的那個腦子第92章 戲耍車伕第323章 急壞了孔子粉第151章 封你永世不得說話第23章 卑鄙小人心第362章 老子的故國陳國滅亡第483章 子路甘心拜師第529章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第615章 陽虎決意請孔子出山第354章 河蓮學禮第181章 老子的道不好懂第618章 智者的智慧豈是凡人能懂的第452章 魯昭公滿載而歸第398章 集體裝比第485章 孔子在曲阜城買了房子第599章 孔子隱忍十五年第694章 還有天理麼?第488章 楚國與晉國的衰落第89章 我要是天子的話第180章 以武徵之以德服之第180章 以武徵之以德服之第246章 我的鐵桿粉絲們第539章 魯人陽虎第365章 仇恨的力量第390章 事業上並不順利第190章 周景王封老子爲大國師第135章 被困東門外第65章 知恥而後勇第752章 道家的快樂人生第141章 太子的武學老師(一)第569章 方忠回來了第684章 階級的頑固性第718章 逃離客棧第307章 河蓮拜師第744章 掌櫃論國家的形成與滅亡第657章 魯國的春祭第39章 做和事佬斂財第593章 魯昭公一意孤行死在他鄉第512章 孔子拜見老子第335章 幺妹逼河蓮發誓第268章 子路救爹第778章 他也算大隱隱於朝第840章 被人追殺第566章 竹枝掃帚的厲害第87章 直播大周天子晚上生活第842章 新身份第355章 棗紅馬的烈第39章 做和事佬斂財第442章 名聲與德行第370章 與道家始祖老子相聚第408章 直播間內又炸了一回鍋第2章 是做夢還是穿越了第693章 季桓子的套路第673章 出妻證明到底是怎麼回事第660章 季桓子向孔子攤牌第578章 一家人都不願意離開鄉下第80章 做好人好事惹出的麻煩第806章 在宋國遇險第60章 單挑四護衛第61章 陽虎不是吃素的第358章 子念威武第739章 你只看到了表面問題第594章 孔子的人生再次迷茫第199章 聖人在屈辱中成長第761章 顏回撿了一條命第250章 無名氏教官第511章 老子見孔子第46章 士與儒第381章 亓官氏預感不妙第715章 子路打人第771章 孔子在子路面前發誓第561章 亓官氏嚇了一跳第398章 集體裝比第612章 春秋時就有蒸餾白酒第845章 此何蓮非彼河蓮第312章 此閔子非彼閔子第179章 小王子拜見母后第831章 子貢的生意經第502章 孔子向萇弘問樂第457章 周天子召見第157章 他就是後來的周敬王第830章 德化與縱容第203章 老子開壇講道第132章 直播道家始祖老子第224章 坐而論道第三場辯論第746章 愧爲人師第142章 太子的武學老師(二)第140章 第一次騎馬實戰第127章 這纔是鐵粉第27章 要不要挾魯公而令魯臣第653章 兒子與女婿的態度第619章 聽老子講道第430章 張山風拜英雄第476章 方忠入贅季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