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伸冤(二)

“這是那位女同志的娃。小蘇,你瞧,小傢伙多可愛!”老爺子把吐着泡泡玩兒的小奶娃遞到蘇漪面前,讓她看。

肖萍這時風風火火進來了,“大丫,醫生說小蘇能喝雞湯和粥……小蘇,你醒了!太好了!姑差點叫你嚇死,下次可不能這樣了。再傷心,也要顧及自己的身體呀。你這兩天不着家,可把我們擔心死了!你感覺怎麼樣?有沒有哪兒不舒服?餓了吧,咱先吃點東西。姑給你帶了雞湯和小米粥……”

肖安邦叫肖萍一屁股擠開,看她抓着蘇漪的手噓寒問暖,有些不得勁:小蘇明明是他兒媳婦,瞧他妹子這樣,好像小蘇是她閨女似的。

他將快要哭了的小奶娃輕輕放回裴玉蓉身邊,回頭向蘇漪表功:“小蘇,那小米粥是我熬的。爸估摸着你今兒也該回來了,一早就起來給你熬粥了。我還往粥裡滴了兩滴芝麻油,打了兩個雞蛋,灑了一把蔥花,怎麼樣?香得很吧。嘿嘿,你快嚐嚐。”

大丫和英子沒說話,一個給蘇漪喂軟糯可口的小米粥,一個喂鮮香撲鼻的雞湯。

蘇漪驚奇地挑了挑眉,粥的味道竟出奇地好。老爺子這個廚房shā shou,也能做出這樣好喝的粥?

肖萍看她表情,就知道她在想什麼,和她耳語:“我手把手教他做的,味道能不好嗎?”

蘇漪瞭然頷首。

娟子和春花知道蘇漪喜潔,頭髮和身上污糟糟的肯定不舒服,出去外面借水盆打了熱水,準備一會兒給蘇漪擦洗身體,肥皂、帕子和換洗的衣物她們都帶了。

“雞湯是大丫熬的吧,很香。”蘇漪在桐嶺鄉冷透傷透了的心,叫肖萍他們無微不至的關心溫暖了,她臉上終於有了點笑意。

英子這時道:“熬雞湯我也有份的,老母雞是我宰的,雞肉和香菇也是我切的……”

“咱們英子也很能幹呢。”蘇漪揉了揉有點吃味的英子的頭,讓這位二八少女紅了臉。

隔壁牀位上裴玉蓉的肚子,咕嚕咕嚕連響了幾聲。都中午了,婆家這邊還沒人來給她送飯。早上他們都沒來,還是她出錢麻煩護士幫帶了一碗紅薯稀飯,這會兒早餓了。

蘇漪看英子他們帶來的小米粥和雞湯分量挺大,她一個人也喝不完,還有一大飯盒的雞肉和香菇,便讓大丫把飯盒和搪瓷缸裡她沒動過的半缸小米粥,送去給裴玉蓉。

怎麼能叫一個剛生產不久的女同志捱餓呢!能同住一屋,也算有緣。而且她也不好意思自己吃獨食。

蘇漪衝裴玉蓉扯了扯嘴角,“這些都是我家人才做好帶來的,還是熱的。這位大姐要是不介意,隨便吃點兒吧。小米粥和飯盒我都沒碰過,是乾淨的。大姐你可以放心吃。”

“這個……怎麼好意思呢?”裴玉蓉是真餓,雞湯和小米粥的香味饞得她口水不斷分泌。可她和蘇漪他們畢竟初相識,不好意思吃白食。這雞肉可是好東西,等閒根本吃不到。她懷上囡囡時,婆婆和丈夫以爲是男娃,給她燉過一隻老公雞,味道都沒大丫他們帶來的這份香。

老爺子和肖萍勸她:“吃吧。你吃飽吃好了,纔有奶水喂娃。”

裴玉蓉又想流淚了。連素昧相識的陌生人都這麼關心她,她婆家人卻對她不聞不問。真是越對比,傷害越大。

裴玉蓉想着自己奶水不是很足,也不矯情,再三謝過蘇漪他們,接過東西慢慢吃了。她要早點養好身體,這樣才能更好地照顧囡囡。

蘇漪用沒有針頭的那隻手,接過大丫手裡裝雞湯的搪瓷缸,仰頭喝了一大口,整個人暖呼呼的,睡意更濃。

娟子和春花端了兩盆溫水進來,就看到蘇漪吃飽喝足打呵欠。

“大姐,你先別睡。等我們給你擦洗一下身子,搓搓頭髮,換了乾淨的衣服再睡。這樣睡着,也更舒服些。”

肖萍咯咯笑了:“我就說你們怎麼還特地帶了個包來,原來是給小蘇裝的換洗衣物。真貼心!”她推了推對着蘇漪絮叨不斷的老爺子:“行了。要說什麼,等小蘇養好身子回家慢慢說。娟子她們要給小蘇擦洗身子了,你杵這兒不合適。”

“走,咱們先去供銷社轉轉。我出來時帶了糖票,可以去給小蘇稱半斤紅糖,回家煮湯泡水喝,對身體好。要說還是我有經驗,剛還叫醫生給開了處方,憑方子能買一斤紅棗和兩斤雞蛋。咱們小蘇這次身子虧空得厲害,得好好補補。養好身子了,等阿義回來,兩口子甜蜜甜蜜,來年保準給哥你生個白胖乖孫,叫你稀罕死!別總是眼紅別人家的娃……”

蘇漪隔老遠,都能清楚聽到老爺子哈哈大樂的聲音:“妹子,還是你們女同志想得周到!快些走,去晚了買不到東西可就麻煩了。”

“急什麼,這家店買不到,換家就是了。”蘇漪聽到肖萍說老爺子:“一會兒你掏錢啊。小蘇可是比你閨女還親的兒媳婦,你那退休工資也別自己捏了,趕緊拿出來花。花完還有剩,一併給小蘇拿着。我聽嚴二小子說,小蘇、他和國家在合夥開飯店,手頭正緊呢。你有錢就幫幫她。總比給蘭子和王家那羣白眼狼花好。這會兒小蘇回來了,哥,有些話,我得跟你好好掰扯掰扯。你知道蘭子和王國富之前多可惡嗎?他們……”

蘇漪漸漸聽不清兩人的談話,想來他們已經走遠了。她舒舒服服讓娟子和春花擦洗完身子,看**子裡的葡萄糖快要輸完,直接拔掉針頭,用白膠布壓住流血的地方,趴被窩裡飛快把衣服換了,然後斜躺着,把頭吊在牀沿外,以便娟子給她洗頭。

不知道是自己太累,還是娟子按得她頭皮太舒服,洗到一半,蘇漪就酣睡過去。

護士來給她換藥水,她也一點感覺都沒有。

後來蘇漪模模糊糊感覺自己頭髮被擦乾,叫英子她們擺正身子躺枕頭上,睡得更香甜。

第二天早上八點,護士把熟睡的蘇漪和趴在她牀邊睡的英子搖醒,讓她們趕緊收拾東西出院,把牀位騰出來,有病人急着用。

裴玉蓉實在沒辦法,紅着眼睛拜託蘇漪:“大妹子,能麻煩你去柳河鄉第一生產隊,叫我媽來醫院照看我嗎?我這兒實在是沒辦法了……”

“沒問題。可是我還不知道大姐你姓什麼?你傢俱體在哪個位置?”

“妹子,謝謝你!我家很好找的,就在村東頭那棵大柳樹下。我孃家姓裴,你要是找不到地方,在村裡隨便找個人,跟人說你找裴大頭他媳婦就成。我叫裴玉蓉,妹子你怎麼稱呼?”

“蘇漪。大姐,你婆家的人,今兒也不來嗎?”

“管他們來不來!”裴玉蓉的心已經冷透,她苦笑一下:“他們不喜歡囡囡,對我意見也很大。不來也好,省得我們見着說不了幾句話就吵架,沒得嚇着孩子。早知道他們是這樣的人,當初我畢業後,就不該嫁給囡囡他爸!”

英子這時突然嘆息道:“看大姐你這樣,再想想從前我家的情況,我都不敢嫁人了,還是自己過自在舒服。”

“胡說什麼。你纔多大呀!”蘇漪點了點英子的頭,想問她是不是相親不順利。

看到裴玉蓉,又把話憋了回去,她叫英子在屋裡等等她,出去找護士借了紙筆,拿回病房讓裴玉蓉寫了張紙條。

蘇漪和英子回家放下東西,跟大家一起吃完早飯,便騎車去了柳河鄉第一生產隊,沒想到這裡離城挺近,蘇漪不快不慢騎了四十分鐘,就找到地方了。

柳河鄉地勢比較平坦,第一生產隊離城最近,隊裡的田地一半種稻谷、玉米、小麥等,一半種了果蔬。

蘇漪騎車一路往村子裡的大柳樹靠近,看到能容大卡車通過的道路兩邊的田裡,除了各種各樣的蔬菜,就是快要成熟的葡萄和西瓜。果蔬長勢良好,看得蘇漪眼熱。不知道當初嚴二來過這裡沒有?興許一會兒她可以和隊長談談合作。

裴家果然很好找,只是蘇漪去時,家中只剩一個老太太帶着幾個小孩兒在餵雞鴨,打掃院子,裴玉蓉她爸媽都在地裡幹活。

蘇漪看老太太精神矍鑠,便把裴玉蓉的情況大致和她說了說,還將裴玉蓉親手寫的紙條交給老太太,讓老太太回頭給她爸媽看,再三叮囑老太太儘快讓裴媽媽去醫院照顧她們母女。

老太太將紙條收好,一個勁地謝蘇漪,問蘇漪怎麼和裴玉蓉認識的。蘇漪陪老太太嘮嗑一會兒,便告辭了。

臨走時,老太太非要送她一口袋洋芋和土耳瓜,蘇漪推辭不得,只得收了。

蘇漪坐上車了,纔想起自己還不知道隊長家在哪兒,便向老太太問路,老太太聞言呵呵笑了:“蓉丫頭沒跟你說嗎,她爸就是隊長呀。”

蘇漪:……這真是太有緣分了!

蘇漪覺得自己和隊長閨女很有緣,之前的劉鳳梅,現在的裴玉蓉,都是隊長千金。

於是蘇漪也不急着出發了,繼續陪老太太閒話家常。也不知道怎麼說的,就扯到了她和肖義的婚期,老太太還拿出紙筆叫她留了肖家的地址,說是回頭一定shàng mén湊份熱鬧。

不多時,裴大頭和他媳婦、兒子兒媳回來了。蘇漪仔細和裴大頭聊了半小時,發現他也有合作的意向,便問他隊裡的蔬菜、水果打算怎麼賣。

裴大頭聽老太太說了蘇漪和裴玉蓉的緣分,蠻欣賞她這個熱心的女同志,報的價格很實惠,蘇漪挺滿意。只是飯店畢竟不是她一個人的,採購這塊也不是由她負責,她還需和嚴二商量。便和裴大頭說,隔兩日她再帶人來,和他談具體的合作。

從柳河鄉出來,騎車回城時,蘇漪想起死去的秀蘭三個,一臉陰霾:也不知道如今案情進展如何了?還有秀蘭她們的屍體,能不能讓她帶出來安埋?

破案有公安,她焦急憂心也沒用,只能慢慢等結果。只是秀蘭她們的後事,還需她操勞。至少得把她們埋在一個風水好的安靜處,別讓人打擾到她們安眠。

還有落戶在豐田鄉第二生產隊的其他四個被拐女孩兒,也得抽空去瞧瞧,看她們的日子過得如何了,是否需要幫助?能幫則幫吧。

蘇漪直接把車騎去了市局,問領導她能不能把秀蘭她們的屍體領走?領導和她說,現在還在驗屍階段,叫她再等幾天。

蘇漪也見過秀蘭她們爛得不成樣的屍體,心知就算驗屍,多半也驗不出什麼來。

不過桐嶺鄉那些刁民不懂這些,公安多半是想用“神奇的驗屍結果”嚇唬他們,逼某些人吐露真相。這種虛虛實實的審訊手段,肖義對蘇漪用過不止一次,每次都很有效果。

蘇漪不認爲桐嶺鄉那些欺辱過秀蘭她們的鄉民,比她厲害到哪裡去。這些人遲早會得到懲罰。就算他們一時不鬆口,叫公安以各種手段高壓輪審,相信用不了多久,就會伏首認罪。

只是蘇漪沒想到,這個“用不了多久”會來得這樣快。她從柳河鄉回來的第三日,錢軍福和劉大偉跑來告訴她,案情已經水落石出,所有犯過罪孽的人,都被送進了大牢。

因爲桐嶺鄉的案子牽涉廣,涉案人員多,而且罪行令人髮指,上頭下了加快審判的命令,不出五天,蘇漪剛請人給秀蘭她們偷偷做完法事,選好風水寶地下了葬,就聽到了大快人心的好消息。

犯罪情節比較嚴重的那十幾人,都得吃槍子。因爲這些人不止一次***秀蘭三人,還對她們實施了威逼、暴打、監禁等,情節十分惡劣。還有幫着他們掩藏罪行、拋屍的桐嶺鄉第一生產隊隊長及其親屬,將被判三年或以下有期徒刑。

桐嶺鄉派出所裡,除所長以外的民兵,也將被開除黨籍,永不錄用,並且將被拘禁一段時間。

其他生產隊那些單獨強女幹過秀蘭她們的村漢,也難逃制裁,會被判三年以上、十年以下的有期徒刑。

而第一生產隊那些幫助強女干犯不同程度欺負——比如毆打、威逼、不給她們飯吃、限制她們人生自由等——秀蘭她們的強女干犯親屬,也會受到應有的懲罰。

在審理秀蘭她們的案子時,公安還連帶審出了桐嶺鄉第一至第五生產隊的一些di piliu máng曾經犯過的事兒,比如強搶人財物、女幹yin未滿十四歲的幼女、聚衆賭博、故意打殘人等,還有桐嶺鄉派出所的所長收受hui lu、包庇罪犯、給無辜的人捏造罪名等,使得他們全部逃脫不了吃槍子的命運。

至此,這次上了死刑名單的,一共有二十七人。其中第一生產隊十四人(包括最初***秀蘭她們的八人,和後來加入***行列的五人,以及桐嶺鄉派出所所長,這些人都有前科),第三生產隊六人,第二生產隊三人,第四生產隊和第五生產隊各兩人。

法院一共開了四次庭,每場蘇漪和英子她們都去了。她和英子四個抱着蘇漪通過回憶給秀蘭她們畫的遺像,全程微笑含淚聽完審判,看那些侵害、傷害過秀蘭她們的人,在法庭上痛哭流涕,心中十分爽快——罪有應得真是世上最叫人寬慰的事兒。

可是,如果有可能,蘇漪寧願不叫那些畜生罪有應得,而是換秀蘭她們毫無損傷地活過來。

經此一事,有關部門深刻意識到了如何安置,以及教育民衆以平常心、慈悲心對待曾經叫人拐賣過的女同志,尊重她們、幫助她們的重要性。

政府針對這方面,出了許多紅頭文件,勒令全國婦聯、居委會、村委會定期組織民衆學習,對民衆進行深刻的思想和普法教育,扭轉他們的錯誤觀念,讓民衆學會尊重、幫扶叫人拐賣過的女同志,不得欺辱、歧視、孤立她們。否則將受到一定的懲處。同時,還責令婦聯、村委會、居委會組織人,定期回訪被拐賣過的女同志的生活,儘量幫助她們重新適應和開始新生活。

這一點,叫蘇漪和星際觀衆特別滿意。

那些曾經想借助僱傭兵和星際海盜,組團殺到地球投放粒子炮,被星際有關部門請去喝過茶的觀衆,都徹底熄了這個念頭。

比起他們簡單粗暴殺殺殺的方式,顯然華國政府的處理方式更加有效,更符合國情和民情,也更能幫助那些被拐賣過的女同志。

第26章 劉家(一)第208章 他有很多情敵 三更合一第169章 接孩子第122章 當紅娘(二)第265章 一見鍾情第302章 壞消息(二)第308章 有點心動第73章 暈倒 二更第209章 同情他們第24章 家常(一)第48章 肖公安(三)第164章 喜開張(三)第35章 遇襲第8章 行動(一)第270章 簡玲(二)第146章 似漆(二)第148章 迎親(一)第40章 共運歹徒第236章 天使寶寶第95章 隊長的打算第200章 喜得子 二更合一第128章 趕走(二)第143章 伸冤(二)第161章 想跳級第94章 抓魚的路上 二更合一第158章 發財哥第51章 出主意第251章 中秋演出(二)第204章 委屈的肖爸爸 一更第179章 喜事連連(二)第171章 遭搶第126章 聯繫他第86章 招待(一)一更第279章 順其自然(一)第226章 能者多勞第190章 你什麼眼光!第290章 夜店(二)第206章 討說法(一)二更合一第231章 聽你的 三更合一第198章 我信她 六更第189章 紅娘蘇(二)第258章 團聚(三)第85章 誤會(二)二章合一第139章 走訪 6k+第221章 京市之旅(五)第199章 英雄救美(一)一更第177章 司機蘇第276章 海城遊(二)第157章 痛抽打劫的第230章夫妻夜話第246章 叫人頭疼的她第244章 厲害了我的寶第246章 叫人頭疼的她第281章 打人事件(一)第207章 討說法(二)第108章 如蜜(二)第155章 夜逛黑市(一)第243章 費老發怒第308章 有點心動第259章 團聚(四)第115章 叫魂第29章 元清(二)第105章 損友 三更第186章 秋後算賬 一更第215章 斷奶風波(一)第10章 行動(三)第66章 治惡婦(四)第57章 心虛第9章 行動(二)第226章 能者多勞第156章 黑市脫銷(二)第276章 海城遊(二)第79章 秀恩愛(一)三更第211章 分家(二)第89章 甜蜜(二)四更第2章+第3章第256章 團聚(一)第66章 治惡婦(四)第243章 費老發怒第305章 進展飛快第174章 辦養殖場(一)第17章 交易(一)第147章 待客第242章能作的她第104章 客來(二)二更第88章 甜蜜(一)三更第54章 過生日(一)第21章 線索(二)第79章 秀恩愛(一)三更第278章 戀愛傳聞第38章 樂極生悲第115章 叫魂第273章 男子漢的對話第126章 聯繫他第108章 如蜜(二)第194章 有人想撬牆角(一)二更第99章 養傷(二)第169章 接孩子第214章實地考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