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 六四章

這日子沒法過了

元和二十八年冬,秦國使臣到達晉國。謝殊命中書監袁臨、尚書省右僕射桓廷、御史中丞謝子元三位大臣全權接待。

原本以他們三人的官位,已經足以顯示晉國的誠意了,但使臣到達當天,謝子元忽然匆匆去相府見謝殊,請她親自出面去見使臣。

謝殊握着筆笑看他:“怎麼了?他們來了什麼樣的大人物非要本相親自去見?”

謝子元附在她耳邊低語了幾句。

謝殊斂去笑意,擱下筆道:“你先去,本相即刻便到。”

使臣被安排在廣陽門外的官署裡,此地往左不遠便是宮城,往右直行可至秦淮河畔,幽靜又不閉塞。官署當中更是遍植常青樹木,即使初冬也鬱郁青蔥,叫人心情舒暢。

天上日頭高遠,陽光看起來泛着些白色,全無暖意。府門前的小吏搓着手,遠遠看見相府車輿駛來,連忙上前相迎。

官署裡的使臣聽聞晉國丞相到來,個個整裝來迎。剛走到大廳,只見一人當前邁入門來,身着大袖玄色朝服,碧玉扣束着髮髻,五官精緻猶若筆畫,眼神顧盼似有千言萬語,而神情一凜,又威嚴自生。

秦國漢化嚴重,雖與晉國對峙已久,卻對晉國風儀極爲仰慕。幾位使臣見着這樣一位人物,尚未交談,先被其姿容傾倒了三分。

謝子元提醒道:“這是我國丞相。”

幾位使臣這才知曉這位就是那傳聞中的晉國丞相,立即擡手行禮。謝殊掃了一眼,不動聲色。謝子元觀察她神情,又對使臣道:“我國丞相已到,怎麼不見貴國特使?”

幾位使臣還未答話,身後傳來腳步聲,幾人轉頭看見來人,立即垂頭退到一邊。

謝殊擡眼看去,有些意外。來人竟很年輕,看模樣還不到三十,髮髻用一塊鑲玉紫綢束着,身着同色胡服,衣襟上刺繡着蓮瓣紋飾,從那豔麗的顏色裡又多出幾分清韻來。他五官秀致,瞧着溫良,那雙眼睛卻分外懾人,看過來時像是窺測着人心。

“謝丞相大名如雷貫耳,久仰。”他擡手行禮,聲若玉石相擊。

“這句話當本相說纔是,”謝殊回了一禮:“安丞相,有禮。”

秦國使臣之首,竟然是丞相安珩。

衛屹之在書房中處理軍政,苻玄快步進來,在他耳邊低語了幾句。

“安珩居然親自來了?”他手指點着桌案,眼眸輕轉,對苻玄道:“當初就是他下令誅殺了你一家,這段時間你還是不要露面了,免得被他認出來。”

苻玄臉上閃過哀痛:“是。”

秦國丞相親自出使晉國,實在是讓人始料未及。皇帝覺得此人將行程隱而不報是不尊重自己,挺不開心,乾脆就當不知道,全部推給謝殊去處理了。

先前在官署時,安珩聲稱此行是爲締結友好而來,要與晉國商談互通有無等事項,謝殊卻未着急安排,先請他們好好休息,第二日又特地在秦淮河上行船設宴,招待衆人。

冬夜寒涼,秦淮河兩岸卻依舊燈火璀璨。世家的大船、畫舫接連從河面上駛過,裡面是夜夜笙歌的世家子弟。左邊酒家裡有胡姬旋舞惹得衆人高聲叫好,右邊岸上卻有惡犬追着叫花子狂奔過街,喧鬧不斷。

大船四周垂了厚厚的簾子,裡面燒着炭爐,暖薰愜意。安珩坐在窗邊,視線從眼前美酒珍饈掃過,又挑簾朝外看去,只覺得這真是個奢華享樂的國度。

他放下簾子,收回視線去看謝殊,今日她着了便服,雪白的衣料襯得她愈發脣紅齒白,一顰一笑隨性純然,給人感覺毫無防備,可他到現在也沒猜出她對他們這次出使是個什麼態度。

謝子元舉杯請諸位來使開宴,安珩小酌了口酒,對謝殊道:“本相是土生土長的北方人,對晉國風土人情早有仰慕,此行一路所見,果然是景緻無雙,美不勝收。”

謝殊心道,只怕你不是仰慕,而是圖謀吧?嘴上卻笑着回了一句:“安丞相謬讚了,晉國地處南方,哪裡比得上秦國雄渾氣派呢?”

安珩笑了笑,不置可否,“素聞晉國文有謝丞相,武有武陵王,二位堪比當初趙惠文王手下的廉頗藺相如,本相傾慕久矣,如今終於得見謝丞相,怎麼不見武陵王呢?”

謝殊假惺惺地露出慚愧之色:“武陵王原本是要來的,但想起與秦國屢次交手,傷了秦國好幾次面子,實在不好意思啊。”

使臣當中略有騷動,許多人都露出不忿之色,安珩也臉色微變,但很快又重新堆起笑容:“那都是戰場上的事,如今太平歲月,兩國交好,見一見也無妨啊。”

他這般隱忍,倒愈發加重了謝殊的防心。“也好,那本相這就派人去請武陵王來。”謝殊叫來沐白,讓他去請人。

沐白走後沒多久,艙門簾子被挑起,謝冉低頭走了進來。他身着湛藍大袖寬袍,身披大氅,稍稍飾面,又是一副好皮相,叫在場的秦國使臣又多看了幾眼。

謝殊向安珩介紹道:“這是本相的堂叔謝冉,此次貴國來使沿途安排,都是由他親手操辦的。”

謝冉解下大氅交給身後的光福,向安珩見禮,笑得分外親和:“今日爲歡迎各位使臣,在下特地請了幾位技藝高超的樂人來爲諸位演奏。”說完朝光福使個眼色,後者立即挑開簾子,幾個伶人魚貫而入。

安珩笑着道謝:“謝大人有心了。”

謝殊本沒在意,只是看見伶人當中有楚連在,皺了皺眉。她已吩咐過視楚連爲座上賓,怎麼又讓他出來取悅他人了?

楚連倒像是毫不介意的樣子,他蒙受恩惠,也想略盡綿力,這是以往做慣的事,並不覺得哪裡折辱自己。

伶人們各就其位,船艙中頃刻樂聲嫋嫋,曲調柔和,似大地回春,萬花盛開,與外面寒冷的世界徹底阻隔開去。

楚連並未動作,旁人是合奏爲佳,擊築卻還是單獨聽才絕妙,所以待別人演奏完,他纔會獻藝。

幾曲結束,衆人撫掌叫好,安珩對謝殊笑道:“本相出身寒門,對音律並不擅長,也品評不出什麼,實在慚愧。”

若非立場不同,謝殊真想跟他做個朋友,真是知己啊!

談笑間,下人打起簾子稟報說武陵王到了。

在場的人立即擡頭看去,尤其是安珩,他想親眼見一見這個大晉的保護神究竟是什麼模樣。

寒風陣陣,衛屹之低頭走入艙中,擡起頭來,若明珠在堂,燈火都暗了幾分。他長髮散在腦後以絲帶散散束着,解去披風,着一件淡雅的白衫,唯有衣襟和袖口有繡紋裝點,渾身上下再無其他飾物,沒有像其他官員那樣敷粉飾面,不自藻飾,氣韻天成,皎如玉樹獨立。

若非聽到名號,絕對想不到這會是那個叫無數秦兵聞風喪膽的武陵王。

“謝相有禮,安丞相有禮。”他擡手與諸位見禮,聲音低沉,美酒般醉人。

安珩回了一禮,笑道:“久聞武陵王龍章鳳姿,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本相此行能見到您與謝丞相,真是不枉此行了。”

衛屹之只是笑笑,坦然承受了讚美,並不做客套。下人引着他在謝殊身旁坐下,他一擡頭就看到場中跪坐着楚連,不禁掃了謝殊一眼。

謝冉正觀察着他,自然看到了這眼神,當即吩咐楚連擊築助興。

楚連稱了聲是,左手按弦,右手執着竹尺擊打出聲。他技藝高超,曲聲連貫流暢,連謝殊和安珩兩個音癡也像模像樣地聽了一會兒。

衛屹之偶爾看一眼謝殊,她卻一直盯着楚連。

曲畢,謝冉自然而然地揮了一下手:“去伺候丞相吧。”

楚連起身將築放到一旁,跪坐到謝殊身邊,要爲她斟酒。

“不必,”謝殊擋住他手:“你是貴客,不用做這種差事,回府歇着去吧,這裡自有下人伺候。”

楚連臉上浮出赧然之色,低聲道:“多謝丞相,可小人做這些是心甘情願的。”

今日來此之前,謝冉告訴了他謝殊老家也在荊州,更說丞相一直對他諸多照顧,頗爲上心,他心裡那點猜想便坐實了。

雖然謝殊言談舉止都瀟灑自然與其他男子無異,但他將前後事情聯繫起來,從沐白的話到武陵王的話再到今日謝冉的話,總覺得她一定就是如意。

他覺得慶幸,如意在這樣的大家族裡,一定少受了很多苦,卻又覺得心酸,從當初那個鄉野丫頭成爲權傾朝野的丞相,又豈是身披一件男裝就能辦到的。

他吸取上次被武陵王詢問的教訓,不敢在謝冉面前表露分毫異常,即使此人是她堂叔。他也明白自己終於與她已成雲泥之別,唯一能做的便是這樣找個藉口在她身邊,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謝殊哪裡知道他心裡這些想法,見他堅持,也就不多言了,只是有意無意看了一眼謝冉。

你小子給我安分點!

衛屹之就坐在她旁邊,自然將她與楚連的話都聽進去了,其實心中很不舒服。

當時情勢危急,他又以爲謝殊對他無意,楚連是最妥當的人選,自然將事情託付給他。沒想到將他送到謝殊跟前,又感到了危機。他是謝殊的恩人,又對謝殊有情,如今人在相府,朝夕相處……

不過這些他也沒表露出來,甚至還一臉平靜地與安珩說着話。

“安丞相的國書本王也看過,其中多次提到貴國的誠意,卻不知這誠意在何處?”

有個使臣忍不住道:“我國丞相親自前來,這不就是最大的誠意了嗎?”

安珩擡手打斷他,衝衛屹之笑道:“本相此行自然是帶着誠意來的,那誠意就在官署之內,若武陵王願意,現在便可去見。”

衛屹之看向謝殊:“謝相以爲如何?”

“那便去看看吧。”謝殊似笑非笑地看着安珩:“本相對安丞相的誠意萬分期待。”

大船靠岸,車馬早已準備好,衆人走下船去,有幾個使臣不習慣微微搖晃的甲板,甚至有些暈船。

衛屹之跟在謝殊身後,看她叫人送楚連回去,甚至還將自己的披風給了他,心裡愈發不舒服。

一路行至官署,廳內燈火通明。

安珩走下車,請謝殊和衛屹之先行,三人在廳中落座,小吏奉上茶,他叫使臣去將“誠意”拿出來。

大約二十餘人身着庶民服飾的男子被帶了過來,站在三人眼前。

“這是……”謝殊轉頭看向安珩。

安珩道:“秦晉兩國交戰多年,彼此都俘虜了不少人質,如今兩國交好,本相覺得應當讓這些人迴歸故土,所以將倖存下來的這二十餘人給帶了過來。”他盯着衛屹之:“不知這樣能否算作武陵王眼中的誠意?”

衛屹之擡眼朝那羣人看去,原本只是無心一掃,卻忽而凝住了視線,一下從座位上站了起來。

累垮_(:3」∠)_

謝謝粗水的菇涼,你們都是好銀,溫暖着我被霸王刺痛的心,沒有你們,日子就沒法過了……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