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 三五章

這日子沒法過了 三五章

春日綿綿,長夢不醒。

衛屹之繞過屏風,看見一身紅衣的女子坐在桌邊寫字。他走過去時,她擡起頭來,點妝畫眉,姿容絕豔。

“如意?”衛屹之握着她的手坐下,難以置信。

謝殊靠進他懷裡,不知說了什麼,低低地笑着。

他聽不分明,伸指按住她脣,又忍不住低頭去吻,觸到她溫軟的雙脣,和在樹林中碰到時一樣。

當時猶疑,不敢深陷,此時確定她是女子,喜不自勝,簡直難以自拔……

眼睛猛然睜開,原是夢一場。

衛屹之坐起身,扶住額頭。

再也睡不着,乾脆披衣下牀,他點亮燭火,坐在案前提了筆,沉思片刻,落筆勾畫,將夢中謝殊綰髮淺笑的模樣記了下來。

巧笑倩兮,顧盼生姿。

落款處只寫了一句:“南有喬木,不可休思;漢有遊女,不可求思。”

他擱下筆,無奈失笑:“試探來試探去,到底還是我輸了。”

元和二十七年四月,會稽刺史、右將軍王敬之入建康領太子太傅職,意味着被謝家打壓多年的王家走上了振興之路。

襄夫人激動非常,連着好幾次催促衛屹之去求親。

“你不是口口聲聲說這次是真下決心要成婚了嗎?如今太后身子大好,王家人也到了建康,怎麼還不動作?”

衛屹之搖頭:“只怕我現在去求親,人家也不會答應了。”

“胡說!”襄夫人認爲他又在推託,忿忿道:“我改日便去見絡秀,你休要找藉口!”

烏衣巷內彷彿又恢復了王謝同輝的時光。王家大宅上重新懸上匾額,上面是王敬之親題的字跡。

襄夫人驅車前來,王絡秀自然親切相迎,只是言辭間頗多考究,再無之前的親暱。

至於王敬之,根本就沒見着。

襄夫人看出了端倪,又意外又失落,回到府中都還在感慨,變化太快,叫人不可思議。

“怎麼會這樣?不應該啊……”

管家不知從何處聽來的消息,告訴她道:“聽說王刺史忽然升做太傅是丞相舉薦的,也許有這層原因在呢。”

襄夫人聞言又是一肚子火:“肯定是謝家豎子拉攏了王家,難怪王家變卦了!哼,真希望他一輩子討不到媳婦!”

發了火仍不解氣,她還要去找衛屹之說說,哪知去了他住處,卻見他一個人坐在桌邊發呆,手邊是堆了一疊的邊防軍報。

她以爲出了大事,悄悄問門口的苻玄:“郡王怎麼了?”

“屬下不知。”

苻玄抿緊脣,如果說是因爲丞相,大司馬府可就再無寧日了……

王敬之安置妥當後,自然要來拜會有提攜之恩的丞相。

謝殊在書房招待他,一身雪白寬袍,獨坐案後,背後窗外翠竹紅花,剛好點綴她玉面朱脣。

王敬之用緞帶散散地束着長髮,大袖寬袍,腳踩木屐,風流不減。他今日卻不是一人來的,手裡還牽着個七八歲的男童,眉眼之間與他有幾分相似,神情卻比他還要莊重幾分。

王敬之行了禮,又命男童行禮,介紹道:“這是犬子蘊之,在下特地帶他來拜見丞相,好一睹丞相風采。”

謝殊笑道:“是本相目睹了令郎風采纔是。”

王蘊之恭謹下拜,謙遜有禮。

謝殊臉上笑着,心裡卻有點不是滋味。王敬之這兒子看着就是能成大器的,謝家卻至今沒有好苗子,她又是喬裝身份,想有自己的孩子更是癡心妄想。

真是受刺激!

王敬之是聰明人,不會因爲謝殊一點恩惠就立即倒了陣營跟她一路,談風月談閒事,唯獨不談政務。

謝殊也沒指望拉攏他,便也順着他的話說,說着說着,就繞着王蘊之這小孩子說開了。

王敬之說這是自己唯一的兒子,乃是嫡出。謝殊卻記得上次去會稽並未見過他妻子,還以爲他至今尚未成婚,不免詫異,便藉機將疑問提了出來。

王敬之道:“說來遺憾,內子與在下自幼相識,感情甚篤,後來卻因難產過世,只能說世事無常吧。”他伸手按了按兒子的頭,笑得悵然若失。

謝殊不禁感慨:“看王太傅府中美人衆多,還以爲是多情之人,原來是癡情人。”

王敬之搖搖頭:“情與愛,本就不可同日而語。”

謝殊挑挑眉,算了,於此一道,她絕對比不過他這種情場老手,還是閉嘴的好。

王敬之見她不開口,一下想起她好男風,男女情愛什麼的還是別提得好,遂也閉了嘴。

王氏父子離開後,謝冉從屏風後走了出來。他聽了半天王敬之說的話,也悄悄看到了那個王蘊之,和謝殊一樣受了嚴重的刺激。

“丞相身子還需好好調理,早日有後,謝家才能世代榮華不衰。”

謝殊很憂鬱:“如果可以,寧願用我兩位堂叔換他王家一兒。”

“……如果是謝敦和謝齡那樣的,王家是絕對不會答應的。”謝冉叫來沐白:“今日給丞相的藥煎好了嗎?趕緊端來啊。”

謝殊看看窗邊日漸頹敗的蘭花,心痛如刀絞。

芳菲已盡,初夏剛至。

謝殊上朝路上被丟了一車的香囊,個個精美絕倫,裡面包着硃砂、雄黃、香藥等等藥材,因爲臨近端午,取的是避邪驅瘟之意。

她挑了幾個,越看越欽佩,世上怎麼會有那麼巧的針線活呢?果然做女子可比做男子難多了啊!

回來時進入烏衣巷,車輿忽然停了停,沐白下了車,不一會兒上來,手裡捧着一隻香囊:“公子,方纔王家婢女攔車,送了這隻香囊給您。”

“王家?”謝殊接過來,看到邊角繡着個“秀”字,分外詫異。

王絡秀居然給她送香囊?不太妙啊。可細細一想,無論如何,王家絕不可能找上門來與她結親,畢竟王敬之的目標是超越謝家,不是共同繁榮。所以王絡秀此舉應當是自己的意思了。

謝殊摸了摸自己的臉,再想想王絡秀那溫婉賢淑的樣子,心裡生出了濃濃的罪惡感。

朝堂之上,因爲有王敬之的加入,開始有了新氣象。但他表現的很中庸,儘管大部分王家人都認爲自此後王家便可扶搖直上,他卻不以爲然。

如今的謝殊已經不是一年前在會稽能被隨便擄走的人,她的相位已經越坐越穩。自壓下廢太子一事後,太子身邊幾乎都換成了謝家的人,他即使身爲太傅也未必能做什麼。謝殊雖然提攜了他,卻絕對不會給自己另樹敵手,必然有其他目的。所以王敬之能做的就是保持中立。

朝中無大事,邊疆卻一直傳來令人擔憂的消息。

去年秦國打算進犯吐谷渾的事還猶在眼前,今年他們又按捺不住了。

一月前秦國派了三十萬大軍壓往邊境,領兵的是擅長打快戰的拓跋康。他命人趁夜襲城,大破吐谷渾邊城,之後一路迅疾作戰,連佔三城,眼看就要向吐谷渾腹地挺進了。

吐谷渾國主一面調兵抵擋,一面再次向晉國求援。這樣關鍵的時候,衛屹之居然不在朝中,也沒人知道他去了哪裡。

金殿之上,皇帝一臉猶豫:“支援倒不是不可,但吐谷渾接連幾次向大晉尋求庇護,卻不知歸附稱臣,朕深覺不妥。”

謝殊出列道:“陛下所言甚是,然脣亡齒寒,還是該派兵支援纔是。依微臣之見,可派驃騎將軍楊嶠領兵支援,再隨軍派遣使臣,待戰事平定後便適機向吐谷渾國主提出此事,應當可成。”

皇帝點了點頭:“也好,使臣的事謝相安排吧,至於將領,武陵王已秘密到達寧州,還是交給他吧。”

謝殊皺起眉頭,沒想到他這幾日不在,居然是悄無聲息地去了邊疆。

外人可能會認爲她提議楊嶠領兵是想剝奪衛屹之建功的機會,其實原因遠不止這些。

上次衛屹之去吐谷渾遇到了虎牙,已經讓她深覺不安。後來見衛屹之行爲反常,特地寫信給吐谷渾國主詢問,旁敲側擊,卻沒得到原因。

她想過派沐白去找虎牙,事先打點好,防止他再主動與衛屹之接觸。可衛屹之對邊境出入防範甚嚴,弄不好就會傳到他耳朵裡,根本沒有機會。

本來這次若能派遣別人去吐谷渾,再安排使臣將虎牙打點好,一切就都解決了。沒想到衛屹之已經提前去了寧州,讓她連準備的機會也沒有。

下朝之後,她在書房裡來回踱步,再三考慮着使臣人選。

最適合的自然是謝冉,但他一見到虎牙必會下殺手。桓廷倒是爲人純良,謝殊也有意提攜他,可他偏偏與衛屹之交好。

這時沐白託着封信走了進來:“公子,寧州送來的急報。”

謝殊連忙拆開,果然衛屹之已經派兵支援,寧州刺史也親自披甲上陣,鼎力支持。

她想了想,忽然有了主意。

使臣定的是桓廷,不過謝殊又派了沐白跟在他左右,提點虎牙的事就交給沐白來做。

爲了防止衛屹之有閒工夫插手,她又寫了封信給穆妙容。

嗯,這絕對不是公報私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