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真有意思

好!傢伙~

饒是對這一歷史名場面有心理準備,但當這一幕出現在眼前時,劉榮也還是不由直呼:好傢伙!

臣國小地狹,不足回旋。

——在劉榮的記憶中,這一典故,僅僅只是兩漢四百餘年,相當不起眼的一件逸聞趣事。

而這一逸聞之所以能得以流傳,還是因爲該典故的主人公:長沙王劉發,有一個能幹的後代:漢光武帝,大魔導師劉秀。

在過去,劉榮一直是把這個故事當笑話聽,也從來不覺得這個笑話,有什麼具體的政治意味在其中。

左右不過是長沙王劉發出身卑微,又實在不甘心受限於長沙貧瘠、狹小的國土,才通過這種類似耍寶、賣慘的方式,博得漢景帝一笑,遂得償所願。

直到此刻;

直到親眼見證了這一歷史名場面——親耳聽到劉發這句‘國小地狹,不足回旋’,劉榮才由衷讚歎起老劉家的基因強大。

看看周圍,大傢伙都是什麼反應?

片刻之前纔剛表態,表示自己也要角逐趙王之位的河間王劉德,以及魯王劉餘、常山王劉彭祖三人,望向劉發的目光滿是同情!

臨江王劉淤、江都王劉非,以及中山王劉勝三個樂子人,則是半帶戲謔,半帶認可的連連點頭,似乎是爲劉發的智慧而讚歎。

就算是向來不怎麼摻和這些,甚至都不怎麼出門見人的膠東王劉端,以及年僅七歲的膠西王劉彘,望向這位長沙王殿下的目光中,也同樣帶上了滿滿的崇拜之色。

上首御榻,竇老太后忍俊不禁的含笑搖頭,顯然也是被逗樂了;

至於慄太后,雖然沒太明白劉發的真實意圖,但從衆人的反應當中,也隱約感知道:劉發此番,似乎使了四兩撥千斤的巧勁兒,辦成了一件大事。

而劉榮接下來的一番話,也算是驗證了慄太后的這一猜想。

“長沙之意,朕,知之矣……”

對這個向來不顯山不露水,甚至一直都沒什麼存在感的弟弟,劉榮從本心上講,其實還是相當同情的。

在原本的歷史上,這位景帝皇六子獲封長沙,在長沙王的位置上一坐,便是二十七年之久。

——二十七年!

在這個時代——在這個兩湖兩廣,甚至南方絕大多數地區都還完全沒有開發、都還熱帶雨林遍佈的年代,能在長沙那等窮鄉惡水活夠二十年,已然是一件令人驚歎的事!

自有漢以來,凡五十餘年、六代漢天子,尚且不曾有一人能在位二十七年!

在原本的歷史時間線上,臨江王劉淤可是獲封不過數年,便因水土不服的一命嗚呼;

劉發能在長沙保存性命,甚至還傳延子嗣、宗祠,一直到光武帝橫空出世,說句稍微有些迷信的話:多少是有些氣運在身上的。

而在歷史上,劉髮長達二十七年的諸侯生涯,唯二值得一說的事,一者,便是方纔這一句‘臣國小地狹,不足回旋’。

二者,則是劉發就國長沙後的相當長一段時間,景帝都尚還健在,劉發的母親唐姬作爲後宮姬嬪,自也只能留在長安未央宮。

母親久居長安,作爲諸侯王的劉發三年一入朝,也就等同於每隔三年,才能見到慈愛的母親一面。

日夜思念母親唐姬而不得見,劉發便於每年秋後,從長沙國收穫的稻米中挑選出一批最好的,專人專騎送去長安孝敬母親;

再讓送米的人在回來時,帶回長安的泥土,並以此泥土在長沙築臺。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劉發送去長安的米,唐姬或許吃了,或許沒吃;

但送糧隊從長沙一車車運回來的泥土,卻被劉發一層層築建成臺。

每當夕陽西下時,劉發皆登臺而北望,以遙寄對母親唐姬的思念之情。

這座泥臺,被後世人取劉發死後的諡號,稱之爲:定王臺。

也被史家公認爲:定王望母臺,或是望母臺。

二十七年諸侯生涯,劉發滿共就這兩件事,於史冊之上留下了屬於自己的痕跡。

——獻舞謀土,以及,築臺思母。

毫無疑問,劉發是個厚道人。

而且是如今漢家,頂好的老實人、本分人。

可即便是這樣的老實人、厚道人,在關乎自身利益的問題前,也同樣能從血脈中,撿起太祖高皇帝劉邦遺留的智慧……

“長沙地處偏遠,溼瘴遍地;”

“王就藩長沙,箇中艱苦,不足爲外人道也。”

“——然,唯宗廟、社稷計,我諸劉宗親,必有一人王長沙,以安嶺南、以震百越。”

“尤其那南越趙佗——沒有長沙扼守五嶺,江都又淮南三王遙相馳援,朕,是萬萬無法安心的。”

如是一番話,隱晦表明了自己,以及漢家‘無法讓劉發離開長沙’的政治需要,劉榮刻意的頓了頓,擡眸查看起了六弟劉發的反應。

不出劉榮所料:對於自己這一番表態,劉發並沒有表露出明顯的情緒波動,就好似這一切,都在劉發的預料之中。

稍一思慮,劉榮便也就釋然了。

——劉發,不單是個老實人、厚道人,也無疑是個聰明人。

既然是聰明人,劉發就不能不知道:如今漢家,再沒有比出身卑微的劉發,更適合做長沙王的宗親了。

非做長沙王不可,應該是劉發早就想明白的事。

再者,劉發方纔獻舞,並不曾說‘國弱地瘠’,而是‘國小地狹’;

簡而言之,劉發並沒嫌棄長沙國差,而僅僅只是嫌長沙國小。

這就很好辦了。

劉發拿捏得準分寸,不去妄想移封別處,而是非常切實的請求增加封土;

劉榮自也樂得順水推舟,彌補這個苦命的弟弟的同時,成就這一歷史名場面。

“既然長沙國小地狹,令王起舞而不得肆意,朕身爲諸王嫡長兄,自不能坐視不理。”

含笑道出一語,劉榮也不忘微微側過頭,拉起身旁竇老太后的手,輕輕捏了捏,便算是請示了老太后的意見;

待老太后溫笑着點下頭,又自顧自唏噓着嘆口氣,劉榮這才正過身;

從御榻上站起,走上前,將仍跪地俯首的六弟劉發從地上扶起。

而後,一邊含笑着用手背碰了碰劉發的前胸,嘴上一邊拍板到:“武陵、零陵、桂陽三郡,本當爲長沙之土。”

“只先帝遍封諸王之時,吳楚之亂纔剛得以平定,朝堂內外,削藩之聲甚囂塵上;”

“先帝縱有此心,也實在不便爲長沙加封此三郡之土。”

“——而今,卻是無妨。”

“往日不可,並不代表今日亦不可。”

“先帝早有此心,卻未能成行;今長沙有求,又皇祖母首允;”

“朕,便做這個主——將武陵、零陵、桂陽三郡,加封爲長沙之土。”

嘴上說着,劉榮手上也自然的拉起劉發的手,更和藹的在劉發手背上輕拍了拍。

“武陵、零陵、桂陽三郡,說大不大、說富不富——只是再怎麼說,到底也是三郡之土。”

“得此三郡,長沙之土幾近倍矣。”

“——得如此闊土,朝堂內外,於王必當惡語相向。”

“王,自勉……”

···

“自先帝行削藩之策,而後又平吳楚七國之亂,削藩,便已是我漢家百年不易之大政。”

“有此大政在先,朕但不削王土,反以三郡之地加與長沙——便是朕,只怕也難逃公卿諷諫,坊間中傷。”

“朕良苦用心,王,自悟之……”

接連兩句‘王自勉之’‘王自悟之’,劉榮說的輕鬆,劉發卻是聽的汗顏。

頗有些羞愧的低下頭,調整許久,才終於艱難擡頭,對劉榮長身一拜。

“無論是作爲手足兄弟,還是陛下的肱股之臣,都本不該通過這樣的方式,來爲難陛下逆大勢而爲——在先帝爲我漢家定下‘削藩’之大政後,反加封臣弟之土。”

“只長沙地處偏遠,土地貧瘠,又百越隔五嶺而與長沙相望;”

“不行此下策,只憑臣弟現有之土,實難供養國中兵馬,以南戒百越……”

劉發由衷道歉的話語,也惹得劉榮面帶讚許的點下頭。

卻是沒再同劉發多說,而是給劉發遞去一個‘安下心吧,朕答應了,就不會出爾反爾’的眼神,便折身坐回了上首御榻。

劉發說的沒錯。

或者應該說:正是因爲這個原因,劉榮纔會如此輕易的鬆口,大筆一揮,便將三郡之土併入長沙。

——作爲政治人物,劉榮即便還有些青澀,但也不至於不懂得最基本的政治規則。

即:非必要,不變動。

如果不是某個原因,使得爲長沙加封領土成爲必要,甚至是勢在必行、迫在眉睫的要緊事,單就是一個‘成全歷史名場面’的考慮,根本不足以支撐劉榮,爲這個苦命的弟弟加封。

事實上,長沙國在南方面臨的問題,同燕、趙等戍邊王在北方遇到的問題,是基本一致的。

——同樣都是位於國境線內,與境外的戰略敵人隔國境線接壤;

同樣都是肩負着邊防重擔,而邊防軍費,卻又都由此戍邊王獨自承擔。

沒錯;

長沙,和北方的燕、代、趙一樣,也同樣是戍邊王。

只是長沙戍的是南方,戒的是百越——主要是南越趙佗;

雖然戰略處境沒有北方燕、代、趙那麼惡劣,邊防壓力也沒有北方那麼大,但相應的:長沙國無論是土地、幅員——無論是耕地面積還是人口,也都比不上北方的戍邊三王。

而且是遠遠比不上!

同樣作爲戍邊王,同樣面對一個隨時可能動武的戰略敵人,長沙國所要肩負邊防軍費縱然不多,但考慮到長沙惡劣的氣候、地理環境,毫不誇張的說:劉發,確實是逼不得已的。

若非今日,鬧這一出‘國小地狹,不足回旋’來加封,養不起本國那不超過兩萬邊防部隊的長沙國,便只能無奈裁軍。

長沙本就弱小,面對嶺南百越,別說是戰略威懾了——連必要時的戰略防守任務,都還需要身後的淮南系,乃至魯、楚、江都搭把手。

再裁軍,那長沙國存在於漢家南方邊境的戰略意義,恐怕就會消失殆盡。

——南越在趙佗的掌控下,勵精圖治足五十餘年,戶二十餘萬,一百四十餘萬口;

哪怕是按照五戶抽一丁,趙佗也能輕輕鬆鬆拉起一支四萬到五萬人的軍隊,向五嶺以北的長沙國造成直接威脅。

仿若長沙國連現有的一萬多、不到兩萬邊防部隊都無法維序,那剩下一萬人和一人不剩,性質是基本一致的。

都是沒什麼意義。

如此說來,就不難理解劉榮大筆一揮,便是以三郡之土加封,甚至還說出‘先帝早就想這麼幹了,只是當時時機未到’這種明顯有悖於漢家現階段,針對宗親諸侯的核心方針的話來了。

劉榮加封的,哪裡是什麼領土、人口?

分明就是邊防軍費啊!

只是相較於直接給錢,劉榮還是更傾向於這種‘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方式,讓劉發自己從這三郡的賦稅中,勻出所需的邊防軍費。

這也是漢家的戍邊王——乃至所有宗親諸侯存在的原因。

如果什麼事都有長安操心,什麼事兒都有長安出錢,那還要你這個諸侯王做什麼?

與其把錢給你這諸侯王、爲你的諸侯國操心,我還不如把錢給郡守,爲直屬長安的郡縣操心!

無論是在場兄弟衆人,還是御榻上的兩位太后——至少竇老太后,顯然也都是明白這一內由;

故而,對於劉榮擅自加封長沙,衆人並沒覺得有哪裡不對。

劉發自己也是羞愧歸羞愧,最終卻也是厚着臉皮,再三拜謝應下。

只是有了劉發這一出,原本還有些拘謹的兄弟衆人,頓時就都有些按捺不住了……

“臨江雖不貧瘠,但終歸也小了些……”

“弟雖不跳舞…咳咳,卻也多少有些無法騰挪……”

在二哥劉德表態‘想做趙王’後,臨江王劉淤顯然是沒再抱有僥倖;

卻也不甘於現狀,想要謀求一個比臨江國好一些的封土。

“膠東、膠西本爲一體,分爲二國,諸多不便……”

老八劉端語不驚人死不休,似乎是盯上了弟弟劉彘的膠西國,想要把自己的膠東國和膠西國合兵,做漢家的‘膠王’。

便是年僅七歲的劉彘,也有自己的追求。

“臣弟……”

“唔,臣弟遠在東海之畔,距離皇兄,實在是太遠太遠了……”

“如果能離皇兄近些,弟也好沐浴皇兄雨露恩澤………”

第38章 秦老匠第190章 族!第75章 皇祖母,會如何抉擇呢?第303章 撐犁天的意志第92章 出師不利第300章 真有意思第145章 兒臣劉彭祖,昧死百拜!第4章 棋盤俠劉啓第293章 國運之戰!第230章 小說家言第59章 皇長子以爲可否?第41章 回去再說!第81章 天下皆反?第302章 戰書?第244章 邊牆有變?!第197章 兒,捨命相陪第277章 民女,亦不畏之第167章 老儒安敢?!第258章 朕,錯了嗎?第58章 我有卵子!第99章 十日?!第195章 朕駕崩,必有血親殉葬!第253章 濃眉大眼天子榮第277章 民女,亦不畏之第234章 進退兩難吶第179章 朕福薄,不比先帝(蜜月結束!!!第20章 諸呂故事第272章 ‘君’的意志第259章 寬宏大量韓安國第282章 雲中魏尚!第45章 申屠嘉:當年還是太年輕第48章 皇祖母,誤會了第308章 將戰第255章 絕不和親!第161章 變天了吧?第305章 戰爭機器啓動第24章 真打呀?!第307章 明駐馬邑,暗奔河套第308章 將戰晚點更第29章 有人哭,就有人死第247章 朕,不吝裂土以侯之!第114章 有意思,真有意思回家晚了第123章 樑王,好大的威風啊?第35章 漢少府第211章 臣,等着家上第160章 記住這王印之重!第110章 吾不愛一人以謝天下!第240章 皇祖母,意下如何?第162章 記住了?第281章 遊牧之民的噩夢第33章 父皇教的好啊第44章 長安侯第203章 誰知道呢第155章 這一次,是皇帝錯了第119章 淮泗即下,社稷定矣!第223章 請太子主持大局!第100章 少府自己選婚假第6章 困獸第55章 老孃長進了?第144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113章 李校尉,是要譁變嗎?第90章 皇長子媽媽課堂開課啦第231章 頂級映射第208章 太上皇?第255章 絕不和親!第25章 別這麼看我啊第298章 靡靡之趙第283章 戰略準備第297章 先帝諸王的安排第36章 就怕混蛋有文化第211章 臣,等着家上第137章 攻守易型啦!第212章 關門,放太子!第166章 內帑夠不夠?不夠再加上國庫!晚點更第174章 周亞夫,你不高興啊?第207章第176章 孤,也太不是東西了第259章 寬宏大量韓安國第161章 變天了吧?第264章 活着,纔是最大的勝利第153章 長安急報!睡一覺第270章 朕,要給程不識封侯!第11章 故安侯留步第301章 就先這樣吧第214章 蛇鼠一窩第291章 諸王的成長第115章 服從命令,纔是武人的天職!第113章 李校尉,是要譁變嗎?第274章 漢家,不能只有一個程不識第115章 服從命令,纔是武人的天職!第157章 區區中郎將而已第269章 王孫要做的事,還有很多睡一覺第56章 母親啊母親回家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