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

又是一次常朝。

又是一次平平無奇,且發生在秋收之前不久的常朝。

只是相較於三年前那一次,這一日的常朝,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御榻之上,天子啓正襟危坐,滿臉莊嚴肅穆。

殿室之內,朝臣百官、公侯貴戚分坐於東西兩側的筵席之上,無不側仰起頭,望向御階上方的御榻方向。

準確的說,是御榻上的天子啓,以及跪坐於御榻側方的監國太子劉榮。

而在殿內衆人目光所及之處,劉榮卻是一副駕輕就熟的模樣,熟練地攤開一卷卷竹簡,將一個又一個重大議題,依次擺上檯面。

“今歲秋收在即,內史、少府肩上的擔子不輕。”

“大體上,朝堂還是去年的路數——主要將粟的價格穩在四十錢每石,允許上下浮動三錢每石,再多,便要下場平抑、調控。”

“至於宿麥,朝堂原則上不干涉價格起伏,實際操作上,儘可能也要將未加工的宿麥糧粒,控制在和粟基本一致的價格。”

“加工完成的麥粉,卻是當真不用多加干涉了——只要不超過百錢每石,便由着他去。”

御榻一側的監國太子專屬座位,劉榮輕描淡寫的爲今年,關中秋收後的糧食價格畫出了紅線。

與過往幾年一脈相承:依舊是重點管控粟的價格,並輕微調控宿麥原糧的價格。

對此,朝中百官自然是無甚異議,只是就具體細節向劉榮請示一番,便依次退回了朝班。

卻沒有躬身領命,就勢結束這個議題;

劉榮也沒急着進入下一個議題,而是將面前的竹簡捲起,並從座位上站起身,帶着竹簡來到了天子啓的御榻前。

將竹簡再恭恭敬敬攤開,擺在天子啓面前正前方,旋即將雙手環抱於腹前,做出一副‘請父皇過目’的架勢。

直到天子啓煞有其事的將上身前傾,在竹簡上細細掃視一遍,又生怕有人看不見般沉沉點下頭,殿內朝臣百官才齊齊起身,對天子啓躬身領命。

“聖明無過陛下~”

“臣等,唯頓首頓首,百拜領命而已……”

這,便是恩、威盡出於上;

或者說,是隻有君——只有天子,纔可以合理合法的‘作威作福’。

除了天子之外,哪怕是太子,甚至是監國太子,也絕不可在這樣的事情上代俎越庖。

用後世通俗易懂的話來講,便是劉榮作爲監國太子,只有參政權、議政權,卻絕對不能擁有重大決策權。

從個人立場上,太子劉榮可以就某件事,發表自己的看法;

從身份職務上講,監國太子可以從上位者的角度,在議論中否決朝臣百官、公侯貴戚的論點。

但最終結果如何,必須由天子啓拍板。

在朝議之上,絕不會,也絕不能出現這樣一種情況;

——劉榮說:這件事,孤覺得可以,那就這麼辦吧,不用請示父皇了。

哪怕這件事,真的是劉榮在拿主意、真的是劉榮‘一言而決’,在朝議之上,劉榮也必須擺出這麼個姿態,來讓天子啓充當最後決斷者。

這既是爲了借天子啓的威嚴,來掃清政策推行過程中的阻礙,也是爲了確保父子二人之間,不會因爲權力歸屬問題而出現隔閡。

“父皇允准,秋收之事,便這般定下。”

“下一件,則涉及到朝堂公、卿有司的任命調動。”

“還請內史上前,將如今朝中,出缺的公、卿,及有司屬衙職務,同孤、父皇,以及朝中諸公說上一說。”

丟下這麼一句話,劉榮也趁着這難得的氣口,抓緊灌下了一口茶湯。

而在劉榮淡定自若的目光注視下,內史田叔站出身,按照劉榮的意思,將如今朝中出缺的重大職務,依序擺在了殿內衆人的面前。

“三公之中,右丞相條侯周亞夫,於上旬請乞骸骨;”

“左丞相開封侯陶青,爲相三年,其才能平平,並不能將相府梳理的井井有條,故而惶惶不可終日。”

“——開春之時,開封侯陶青哀求覲見,並懇請陛下准許開封侯告老還鄉。”

“陛下暫不準,卻也曾言:左、右丞相都不幹了,怎也要找到適合的繼任者,再放這二人榮歸故里。”

“故而,條侯乞骸骨的奏疏,陛下也至今都是留中不發……”

說着,田叔不由得將眉眼一擡,試探着望向御榻上方的天子啓。

見天子啓面無異色,纔將目光移向劉榮;

待劉榮面無表情的緩緩點下頭,方繼續道:“條侯、開封侯,皆乞骸骨以告老還鄉,陛下已允准二人榮歸故里。”

“故左、右丞相皆出缺;”

“內史臣田叔,以暫代百官之首,當請陛下、家上示下;”

“——條侯、開封侯卸任之後,朝堂當議者,乃左、右丞相二選,還是復行丞相之制、不分左右丞相,只議丞相之選?”

“且,無論朝堂當論者,乃左、右二相,亦或獨丞相一職,臣等皆已奉陛下詔諭,得丞相備選數人。”

“這便以擬定名錄奉上,供陛下、家上參詳。”

說着,田叔便從懷中掏出一卷足有小腿粗,攤開來足有六七尺長的竹簡,由殿內郎官代爲呈上。

攤開竹簡一看,劉榮當即一聲好傢伙。

——擬定的丞相候選人,總共就仨;

竹簡的九成九,都是參與這三個擬定人選商議的朝臣百官署名。

這倒也算是漢家的傳統了。

畢竟此番,右丞相周亞夫、左丞相陶青近乎同時請求離任,都不屬於通俗意義上的正常離職(即離世)。

無法由上一任丞相,指定下一任丞相的人選——如此重大的人事任命,自然需要朝臣百官共議,再由天子親自拍板。

既然是‘共議’,並且還是議論出具體人選,自然也需要實名制推舉,以免日後無法劃分責任。

大致看過百官拿出來的三個人選,劉榮並沒有急於表態,而是再度捧起竹簡,將名單送到了天子啓的面前。

直到這個時候,天子啓才終於開口,說出了今日這場朝議中,自己所說出的第一句話。

“曲周侯酈寄,不可爲相。”

輕飄飄一句話,便無情否決了開國元勳兼軍功二代侯:曲周侯酈寄的候選資格;

見殿內的氛圍,被天子啓這過分生冷的否決而變得有些陰沉,劉榮也是適時站了出來。

“吳楚七國之亂,曲周侯領車騎將軍,引大河之水淹邯鄲;”

“雖功僅次於右丞相條侯周亞夫,但趙國百姓至今,都對曲周侯耿耿於懷。”

“——若以曲周侯爲相,恐趙地民怨沸騰,更邊牆橫生變數。”

“再者:今我漢家,可用之將少之又少,實可謂青黃不接。”

“若是連曲周侯,都被一個丞相的職務鎖在長安,那日後邊牆有事,我漢家,可就連一個像樣的領兵大將,都很難派的出去了。”

說來說去,劉榮這番話,和天子啓就是一個意思:酈寄不可爲相。

只是不同於天子啓簡單粗暴的否決,劉榮這番委婉的表述,無疑是爲酈寄留足了體面。

如果說,天子啓一句‘酈寄不可爲相’,讓酈寄站在了社會性死亡的邊緣,再也沒有了擔任朝中職務,乃至軍中將職的可能;

那劉榮這番斡旋,則將事態控制到了最小的範圍內。

天子啓:酈寄不可爲相——潛臺詞,便是連丞相都不行,其他職務更別提了!

劉榮:酈寄不適合爲相——潛臺詞則是:酈寄只是不能做丞相,除了丞相,其他職務都是可以考慮考慮的;

尤其是軍中,還是非常仰仗酈寄這種德高望重,又勞苦功高的開國元勳、柱石老將的……

“臣,謝陛下隆恩……”

“謝家上。”

作爲開國時期的遺老遺少,酈寄自然看得透這一切。

更清楚地知道:自己無法做丞相,並非劉榮所說的那些原因;

而是因爲當年,諸侯大臣裡應外合共誅諸呂時,酈寄作爲呂祿的好友,卻被周勃威脅着偷取了呂祿的虎符。

原以爲可以搭上先帝的戰車,卻不想落得個‘賣友求榮之輩’的罵名。

有這個罵名在,酈寄註定只能爲將,絕無可能躋身於廟堂。

故而,酈寄那句‘謝陛下’,謝的是天子啓沒把話說的太直白、難聽——起碼沒直接說‘賣友求榮之輩,不可爲我漢家之相宰’;

至於謝劉榮,自然是感謝劉榮爲自己留足了體面的同時,還對自己仍舊保有如此重視和尊重。

——酈寄知道,有一句話,劉榮沒撒謊。

如今漢家,是真的很缺可以領兵征戰的大將。

原本有個‘事有輕重緩急’時可以用的周亞夫,結果已經到了耐磨度臨界點,無法再用;

若是酈寄也宣告政治生涯結束,那漢家能拿得出手的領兵大將,也就剩下韓頹當、李廣、程不識等寥寥數人。

——前者是匈奴詳將,哪怕真的歸心,也絕對不可獨領大軍;

至於後二者,更是還沒長毛的雛兒,纔剛被外放到邊關歷練……

“太子中盾衛外放爲北地郡守,孤在博望苑的羽林、虎賁二衛,正缺一駐軍大將。”

“——不知曲周侯,可會覺得受了委屈?”

本就已經被劉榮留夠了體面,這下又有了補償,酈寄自然是再拜而謝,躬身領命。

至此,朝堂拿出的三個丞相備選,便只剩下了兩個。

而第二個人,卻是比曲周侯酈寄,都更加糟糕的備選……

“章武侯,竇廣國……”

當這個人名,被天子啓以一種莫名陰冷的語調念出口,殿內百官朝臣不由得暗下一驚!

——不是啊陛下!

——章武侯,只是我們拿來湊數的啊!

“闊別多年,故安侯都已經薨了,想不到章武侯,卻至今都還享譽朝堂內外?”

看似隨意的一聲嘀咕,卻是識別多年,再一次否定了章武侯竇廣國的整個政治生涯。

——上一回不讓你做丞相,就是因爲你丫名氣太大!

結果隔了這麼多年,先帝、申屠嘉都沒了——朕都沒剩幾口氣好喘了,你丫還這般德高望重?

“如此說來,左右丞相之制,便是要就此廢止了。”

“唯獨剩下一個桃侯……”

殿內衆人思慮間,劉榮也已經通過排除法,得知了老爺子真正屬意的人選。

——三個人選,至少要留下一個,這都排除出去兩個了!

剩下那個,可不就是板上釘釘的丞相了嘛……

“既如此,奉常有司便開始着手準備,再擇一吉日,以拜太僕:桃侯劉舍爲相。”

劉榮此言一出,天子啓也當今點下頭,算是認可了劉榮的說法。

而在西席朝臣擺列,劉舍只艱難挪動着激動到發顫的雙腿,來到殿中央;

都要做丞相的人了,卻毫不顧忌形象的咣噹跪下身,吭哧吭哧便開始連連叩首。

“臣,謝陛下!”

“臣,謝家上!”

劉舍被天降大禮包砸了個眉開眼笑,看着劉舍小人得志的模樣,兩側的朝臣百官、公侯貴戚,則再度開始嘀咕起過去,曾出現過無數次的那句評價。

“漢家的丞相,可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了……”

“故安侯好歹爲人正直,條侯起碼有武勳傍身;”

“——開封侯再不濟,那也是元勳公侯後人。”

“現而今,連桃侯這般人物,居然也能做我漢家的丞相了?”

大家顯然很不服。

但沒辦法。

漢家的丞相,採取‘矮子裡面拔將軍’的選拔模式,這已經是第三次了。

——確實是一代不如一代;

卻是當代現存的候選人當中,最有資格的那一個。

“太僕爲相,那九卿出缺的位置,可就又多了個太僕……”

御榻之上,便見劉榮苦笑着搖搖頭,而後便回到自己的專屬座位,繼續主持起這場關乎三公九卿一級的大規模人事調動。

最終結果,也大體還算能讓人滿意。

——太僕桃侯劉舍,拜爲相;

——少府陽陵侯岑邁,遷御史大夫;

少府、太僕出缺,擇日再議。

只是這個擇日再議,卻是讓劉榮傷透了腦筋。

以至於天子啓問起劉榮的意見,劉榮都只得含糊其辭的說:兒臣這裡,實在是沒有什麼像樣的人選……

第80章 有母第59章 皇長子以爲可否?第214章 蛇鼠一窩第259章 寬宏大量韓安國我再改改第322章 去吧,去吧第215章 由他去,孤自有盤算第170章 窮酸好武第300章 真有意思第73章 封印第319章 得隴望蜀?第117章 寡人是在頒王詔!第106章 天子啓的怒火第176章 孤,也太不是東西了第216章 對不住啊老弟第14章 坑兒的爹!第158章 試試就逝世!第202章 狗賊莫走!第121章 周亞夫:我功勞太大了第301章 就先這樣吧第178章 爲子孫後世計第241章 處置第289章 慄氏也有聰明人?第272章 ‘君’的意志回家晚了第40章 賺錢賺錢第12章 榮,言盡於此第220章 蝴蝶效應?第256章 死灰復燃第104章 拉了一坨大的第109章 劉濞老賊!第26章 皇長子手眼通天?第92章 出師不利第193章 高興了吧?滿意了吧!第147章 好小子!第284章 請陛下,未雨綢繆!第260章 拆分內史第256章 死灰復燃第262章 殺人放火金腰帶?第35章 漢少府第18章 劉榮的抉擇第22章 漢家臣?法家士?第69章 朕,變了嗎?第212章 關門,放太子!第119章 淮泗即下,社稷定矣!第46章 莢錢第243章 周亞夫可惜嘍第135章 奏對第141章 啥事兒來着?第313章 文化差異第56章 母親啊母親第183章 你不賣?我還不吃了呢!第242章 細柳射聲,霸上拄盾第303章 撐犁天的意志第188章 皇帝,殺了我兒子!第81章 天下皆反?第181章 勞煩臨江王!第319章 得隴望蜀?第166章 內帑夠不夠?不夠再加上國庫!沒寫完第19章 做大哥的第314章 郅中郎,尚勇武否?第70章 朕弟,何等英雄!第62章 二位王叔,耗子尾汁第45章 申屠嘉:當年還是太年輕第72章 怎這般過火?第291章 諸王的成長第10章 請陛下三思!第175章 申屠嘉:不要讓太子失望!第86章 王孫,且去第220章 蝴蝶效應?第241章 處置第102章 想做太子?第36章 就怕混蛋有文化第184章 少府怎麼說?要不要合夥?第164章 父皇,時間不多了啊第194章 必須找到樑王叔!第226章 朕!第84章 上架感言第303章 撐犁天的意志第277章 民女,亦不畏之第157章 區區中郎將而已第158章 試試就逝世!第121章 周亞夫:我功勞太大了第316章 人事已盡,餘者,皆天命第94章 這不搞人心態嗎這?第163章 哪兒都有你館陶主!第160章 記住這王印之重!第177章 只能教太子,不能幫太子第179章 朕福薄,不比先帝(蜜月結束!!!第165章 人各有命第36章 就怕混蛋有文化第11章 故安侯留步第252章 英烈之後?第74章 怪不得皇長子第255章 絕不和親!第330章 盛世的另一面第177章 只能教太子,不能幫太子第1章 瞎眼老寡婦第59章 皇長子以爲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