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發乎己者有不忠

楊博聽聞陛下詢問自己說的這句話是什麼意思,便滿是笑容,認真的思考了片刻才說道:“知道了道理是行動的開始,而行動能讓道理更加清楚。”

“知道的道理真切能落到實處,就是行;行動能察覺到、知道更多的道理,就是知道道理的過程,就是知。”

“知與行,本就是一回事兒。”

“此所謂: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之真切篤實處,既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知行合一。出自新建侯王文成公。”

王文成公,是王守仁,就是那個平定了思田諸瑤叛亂、剿滅南贛盜賊、平定寧王之亂、龍場悟道,創立“陽明心學”的新建侯王陽明,諡號文成,所以說是王文成公。

楊博講的便是知行合一,講的是知與行的關係。

朱翊鈞又問道:“何爲知?”

楊博想了想回答道:“知,知道的知,去了解、去理解、去總結、去思考,是行動。知,認知的知,聖賢書、心中文、仁心德、萬物理,是道理。”

“知,是內在的認知,是內在的知識,是道德的本質,是人對萬物無窮之理的理解,是靈性。”

楊博對知字解釋的很是清楚明白,知,既是知道的知,也是認知的知。

朱翊鈞看向楊博的神情變得複雜了起來,毫無疑問,楊博的學問沒有任何的問題,解釋的極爲通透,他想了想說道:“朕讀書少,《論語·述而》曰: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就是說夫子教書有四項內容:知識、品行、忠誠、信實。”

“元輔先生說,文,是六藝之文;行是體道於身,身體力行;”

“忠是盡己之心,就是忠於本心,或者忠於自己的靈性和內心去行動、去做事,這是忠。”

“信:待人真誠,對萬物要真正的去了解,而不是道聽途說,更不是偏聽偏信,爲信實。”

“不知楊太宰以爲元輔先生對這句註解,是否有錯漏之處?”

忠,在張居正解讀爲:對君主的忠誠,對國家的忠誠,對自己的忠誠,對自己認知、對自己的靈性的忠誠。

“元輔先生說得對。”楊博此言極爲認真,張居正的學問是沒有問題的,大家的認知是相同的,楊博看過小皇帝和張居正的奏對,逐字逐句,對這段極爲熟悉。

陛下真的在認真學習,此句信手捏來,沒有任何錯誤之處。

小皇帝雖然有些不務正業,但是這讀書之事,還是下了很大的功夫。

朱翊鈞接着問道:“楊太宰,元輔先生說:學習一事,只聽人說,不過是口耳相傳的虛妄,並非腳踏實地的真實。可是所作所爲,不忠於自己的內心,也不去了解事情的真實,那麼所知道的、所踐行的都是虛僞二字,絕對不會有所成就和收穫。”

“謂曰:學者,不過口耳之虛,而非踐履之實;行者,發乎己者有不忠,所知所行皆虛僞;而卒無所得矣。”

“楊太宰,元輔先生講的對不對?”

楊博已經聽明白了小皇帝在問什麼,頗爲悵然的說道:“元輔先生講得對。”

朱翊鈞繼續說道:“元輔先生講筵,最後朕以爲,要多讀書,多明白道理,要去做事要去腳踏實地的實踐,並且忠於本心做事,從虛妄中找到真實,纔是學習。”

“謂曰:勤文篤行,忠心務實,知行並盡,表裡如一。”

“陛下英明!臣羞愧。”楊博再俯首,身形略微晃動了下,葛守禮趕忙上前,扶住了楊博。

“楊太宰,沒事吧。”葛守禮面露擔心的問道。

楊博擺了擺手說道:“沒事,沒事,老毛病犯了。”

楊博不清楚小皇帝這番話,是在罵他,還是隻是在有惑在詢問。

別人聽不出來,但是楊博卻聽出來了,皇帝看似在請教,但字字句句都像是在罵他。

罵他明明知道所有的道理,但是就是不忠於自己的內心做事;

明明知道王崇古提舉將才名錄有問題,卻仍然坐視不理;

明明知道黨爭消耗大明國力,卻仍然坐看言官彈劾譚綸;

明明德,清楚明白的知道的德,內心的道理,但是行爲卻是:發乎己者有不忠。

皇帝的話,似乎在罵楊博讀了一輩子的聖賢書,都讀到了哪裡去!哪怕對皇帝不在意,對國家之事冷漠,那自己活了一輩子的那些知行合一的道理,去了哪裡?

對皇帝不忠,對國家不忠,難道也要對自己的內心不忠嗎!

皇帝的話,似乎在罵他,一輩子臨到老了,活成了這個模樣,臨終之時,真的能瞑目嗎!

葛守禮按着景嵩奏疏彈劾譚綸之時,明明楊博只要咳嗽一聲,從中折中一二,給葛守禮遞個臺階,葛守禮就不會那麼難下臺,那麼的難堪!

葛守禮笨,是因爲葛守禮信任楊博,可是楊博是如何應對這份信任的?

楊博在趁着葛守禮下不來臺,見縫插針的在一步步的小心試探!

楊博心神震動,身形不穩,葛守禮第一時間滿是關切的扶住了他!

皇帝的話,似乎在罵楊博是個虛僞的人,是個表裡不一的小人,不忠於皇帝,不忠於大明,更不忠於他自己的內心,楊博只能說慚愧。

他無法辯解,這些事、這些話、這些行爲,無論是否是他的本意,他都只能那麼做。

因爲他是個族黨的黨魁。

他的身後有太多太多的人,在推着他不停的前行,有些事,他身不由己,所以纔要在考成法試行之後,致仕回籍閒住。

“謝楊太宰教朕道理。”朱翊鈞並沒有繼續追擊下去,而是露出了陽光開朗的笑容,帶着廷臣們繼續參觀了起來。

朱翊鈞就是藉着楊博的話,在罵他,讀書人都喜歡指桑罵槐,誰不會一樣。

大多數的廷臣,還以爲小皇帝在請教學問,這個略有些胖嘟嘟的臉上掛着這樣的笑容,實在是太有欺騙性了。

但是張居正卻知道,小皇帝就是在藉着求教的名頭,罵了楊博一頓,陛下現在也算是讀書人了,攻擊力很有讀書人的風采,揪着楊博的痛處,就是下狠手。

楊博病逝之時,若是想起這番話來,怕是很難瞑目。

楊博一想到這番話,被個十歲小孩如此詰問,卻只能以慚愧回答,他這一生就像是個笑話。

之前如何的君子,現在就如何的小人;之前如何的坦蕩蕩,現在就如何的長慼慼;之前如何的碩德,現在就是如何的不堪,這…如何瞑目。

張居正始終不肯答應楊博晉楚合流,就是知道,楊博那個族黨黨魁的位子接了,自己就不能忠於自己的‘知’,不能忠於自己的靈性了。

他接了那個位置,對不起的首先是自己,都已經是首輔了,還要跪着當首輔?

他念頭不通達。

朱翊鈞領着廷臣們參觀了自己的田畝,寶岐殿又新增加了五畝地,火室左邊五畝地,火室右邊五畝地,左邊將會種植經過了掐尖兒和殺青的種苗,而右邊,則是沒有經過掐尖和殺青的種苗,看看產量會差別多少。

民間推廣肯定不能這麼種,這些育苗的技術,到底如何取捨,纔是之後推廣中的難題。

葛守禮終於意識到自己之前痛斥張居正哄騙陛下是個笑話,陛下是在踐行知行合一,不是在玩鬧。

這對大明而言,無疑是個好消息。

“好了,今天就到這裡了,諸位大臣明公慢行,朕回宮去了。”朱翊鈞站在了玄武門前,他要回宮習武去了,文化課可以休沐,但是習武之事,一日不能停下。

“臣等恭送陛下。”羣臣行禮,送別皇帝。

朱翊鈞回宮的路上,對着馮保說道:“馮大伴,看好朕的寶岐殿,若是進了歹人,太后降罪,朕護不住你的。”

“臣領旨。”馮保俯首領命,他知道,這土豆、番薯若是真的能種出來,是救荒的好物,這利國利民的大好事。

這麼一件好事,還有人會從中作梗?

馮保很確信,一定會有人從中作梗。

大明臣子們的膽子,一向很大。皇帝真的把土豆種出來,這皇帝有了威權,那豈不是皇權得以伸張?皇權一伸張,那臣子就該膽戰心驚了。

作爲維護皇權的司禮監大璫,自然清楚的明白,大臣們的膽大包天。

這是個機會,重新找回陛下信任的機會,寶岐殿在御苑的景山,東廠的番子無數,一定要看好這十幾畝的田,不能有任何的疏忽。

朱翊鈞回到乾清宮換上了武弁服,迎面碰到了陳太后和李太后,因爲陳太后沒有孩子,所以兩宮太后極爲和睦。

朱翊鈞露出了標誌性的笑容說道:“母親,孃親。”

“皇兒今天歇一天吧,講筵都歇了。”陳太后最是心疼朱翊鈞,這講筵本來休九天,現在休一天,這習武居然一天都不歇?

“姐姐你勸皇兒,皇兒一通大道理,把說的姐姐雲裡霧裡。”李太后吃過這個虧,她現在不勸了,勸皇帝不要那麼辛苦,反而弄的自己跟犯了什麼天大的錯誤一樣。

朱翊鈞搖頭說道:“孩兒不覺得累,今天緹帥要教蹴鞠,分成了兩隊,這是玩耍,不是習武,緹帥說要寓教於樂。”

蹴鞠,一種鍛鍊團隊配合的體育項目,也能鍛鍊耐力,勳衛和帶刀舍人們,和小黃門的宦官們分成了兩隊,朱希孝教這個,也是讓小皇帝勞逸結合,總是習武,多少有些枯燥。

緹帥朱希孝是希望大明朝可以再出一個馬上皇帝。

“明日是清明,後日戚帥就回京了。”朱翊鈞對戚繼光回朝之事格外看重,好事多磨,總算是確定了日子。

第310章 一套反坐的處斬方案第378章 奇怪的君臣第442章 飛雲起伏龍,大鵬運以風第546章 壞就壞在,它不適合大明第七十章 天恆變,道亦恆變第429章 買得吳船載吳女,都門日日醉醺醪第298章 我大明,天下無敵!第二百四十七章 分贓不均、賞罰不明第346章 去奢崇儉,誠乃救時要務第二百四十三章 陛下總是一如既往的有辦法第329章 京師第二闊少第476章 匠人們的分紅第383章 緣分不夠?姑娘請留步第二百章 拿着我的銀子,離開我的船第460章 自由的界限第398章 大明皇帝的留一手第二百四十四章 王崇古強烈的求生欲請假條高燒第一百四十五章 救還是不救,這是一個問題第二十九章 視之如綴疣,安從得展布第一百五十二章 畫舫一二事第383章 緣分不夠?姑娘請留步第七十一章 給折色則易於蕩、給本色則可得實惠第324章 朕有一事,失信於天下第494章 考成法,是天下官吏的自由第332章 陛下,臣有上中下三策第416章 王謙,果然是個紈絝!第一百一十三章 倍之?超級加倍!第370章 兩宋男兒戴簪花,人妖物怪齊卸甲第二百七十一章 我只是收買了仙姑的侍女第一百八十章 李太后歸政,乾清宮大火第365章 大就是強,多就是美第339章 野山豬不會投降,但是人會第一百五十四章 永定毛呢廠第一百四十六章 毀天下非官式書院,禁聚徒講學第320章 爲這個破破爛爛的世界縫縫補補第一百八十章 李太后歸政,乾清宮大火第一百五十六章 百萬漕工,衣食所繫第一百八十八章 物種的多樣性第一百九十四章 皇帝親自帶頭偷工減料第445章 戚繼光沒有等到屬於他的十二道金牌第一百八十七章 戚帥,張四維他欺負朕!第509章 狼真的來了,而且來勢洶洶第一百零六章 憑空造牌小皇帝第416章 王謙,果然是個紈絝!第三十七章 天下諍臣以何人爲首?第305章 因人成事休定論,時運相逆人離羣第二百八十四章 臣有個主意,不如讓他們交錢第381章 君子之惡,小惡爲大惡第366章 帝皇的王座是黃金馬桶第二百二十二章 不應該是這個時代的產物第八十章 貪天之功,異代同憤第529章 不想當國王的院長不是好船長第295章 君臣?共軛師徒第288章 怎麼可能讓狗皇帝順意!第三十六章 以德服人,以德治國?第318章 跟着陛下有錢賺第二章 全是妖孽第323章 大明處處都是迴旋鏢第321章 陛下何故謀反?第467章 大明突破困局的唯一契機第十章 一波三折第368章 是誰蠱惑陛下變的如此邪惡第二百七十七章 漫不經心的炫耀第503章 買不盡的松江布,收不盡的魏塘紗第474章 陛下給的實在是太多了第424章 不服就造反,上桌來賭命第307章 封建禮教害死人第一百七十四章 祖宗成法不可違,踐履之實不可棄,兩難如何自解?第一百四十三章 數學不會騙人,不會是真的不會第三十三章 狼、虎、龍第二百三十九章 倭國叛徒,獻土以求苟安第395章 老奴酋的七宗罪第540章 大明廷臣對皇帝使用了活字印刷術第423章 若再有戰禍邊釁,朕必永清草原大漠第二百三十六章 搗巢滅倭長策疏第309章 不絕對忠誠,就是絕對的不忠誠第六十八章 楊博是君子還是小人,這是一個問題第二百五十九章 朕將帶頭衝鋒第454章 天與不取,反受其咎第514章 解刳院雅座一位第487章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墾荒蕪田第382章 賤儒?收買起來不值錢第425章 大明律,不保護泰西番夷第六十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一百六十九章 讀書人的心眼兒真的髒第431章 快速帆船游龍號第一百八十五章 一顆機械蛋第328章 陛下好生缺英明!第一百零八章 亂插蓬蒿箭滿腰,不怕猛虎欺黃犢第453章 白銀,就是百姓們的血汗錢第二百四十四章 王崇古強烈的求生欲第398章 大明皇帝的留一手第二百二十一章 資源鎖死科技樹第363章 多大點事兒?張居正兜得住!第481章 被玩弄於股掌之間的冤大頭第二百五十一章 在天堂裡的人,不會嚮往地獄第一百六十九章 讀書人的心眼兒真的髒第490章 給大明當狗,是你想當就能當的?第二百三十四章 送出去的,要親手拿回來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