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我本將心照明月無奈明月照溝渠

第336章 我本將心照明月無奈明月照溝渠

君主離線制,在中原王朝的歷史上,並不少見。

一些個權臣們,將皇帝架空,皇帝成爲國朝的象徵,統而不治,國朝的所有權力,完全歸權臣所有,這類的皇帝從秦二世胡亥開始,有就從未斷絕過,比如西漢末年漢平帝,東漢末年的漢獻帝等等,比較有趣的是東西兩晉。

西晉除了開國皇帝晉武帝司馬炎之外,第二任是晉惠帝,天生癡傻,就是那個說出何不食肉糜的人主,而第三任和第四任的晉懷帝和晉愍帝,都被匈奴人給俘虜了去。

而東晉一共十一位皇帝,共計十個傀儡,一個被廢,主打一個君主離線制。

東西兩晉實在是不配大一統王朝、也不配帝制這個概念,滿打滿算,一共十五個皇帝,只有司馬炎還算是個皇帝以外,不是癡傻就是被抓,要不然就是被架空,連蓋章都用不到他。

而大明君主離線制和前代的君主離線制又有不同,道爺是克終極難,隆慶皇帝是主動放棄,而萬曆皇帝則是開擺。

道爺和隆慶皇帝的君主離線制,不是已讀不回那種,對國事毫不理會,他們將自己手中的決策權,讓朝中的內閣首輔代持,行使權力。

道爺和隆慶皇帝只行使人事權。

君主,國朝象徵,統而不治,但擁有任命首相的權力,嚴嵩、徐階、李春芳、高拱都是被皇權所任命,也因爲皇權而罷免。

內閣,文淵閣,權力的中心,文武大事交匯之處,是權力本身的具現,誰是文淵閣的主人,誰就掌控了權力。

元輔,行政中樞和大腦,擁有參政議政決策權,負責主持內閣會議,綜合閣老、廷臣們的意見,達成意見的一致,行使決策權。

言官,糾錯力量的具體體現,負責糾正內閣、皇帝做出的錯誤決策,監督、限制內閣、元輔、君王正確行使權力,御史、六科給事中的封駁事權,可是朱元璋給的,而內閣閣老、廷臣又負責言官的任免。

君王、內閣、元輔、言官這一套朝廷中樞的運作邏輯,何嘗不是一種君主立憲制的實踐呢?

大明的憲綱,不正是朱元璋建立的法統,祖宗成法嗎?

隨着時間的流逝,這一套法統出現了漏洞,就要修修補補,在萬曆年間,終於成爲了《大明會典》,這何嘗不是大明的憲綱?

所以,張居正畢生的遺憾,絕不是他被自己的弟子給清算了,張居正那麼聰明的人,大抵是想到了自己的下場,他最大的遺憾,正是他活着的時候,未曾修完的《大明會典》,他的制度設計,大約是想建立一套,即便是皇帝昏聵,也能夠順利履行朝廷職能的制度。

大明會典,是皇帝、朝廷、外官、天下萬民,約定俗成的規矩,也是大明修修補補的法統,是大明自上而下的權力。

張居正丁憂這一年,朱翊鈞依舊讓修出來的每一卷大明會典,都送到宜城伯府,給張居正親自訂正。

大明,一個擁有非常非常多君主離線制經驗的國家,現在終於將這套經驗,搬到了琉球的身上。

朱翊鈞在這個過程中,多少顯得吃相極爲難看,威逼利誘,無所不用其極,絲毫不顧及臉面之事,尚久但凡是露出一點點不肯安心做個富家翁的想法,那朱翊鈞就決計不會讓他活着。

“宣旨吧。”朱翊鈞對着馮保平靜的說道。

馮保上前一步再甩拂塵,小黃門拉開了聖旨,吊着嗓子,振聲說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朕恭承天命,誕受多方,爰暨海隅,罔不率俾,聲教所訖,慶賚惟同,爾琉球國僻處東南,世修職貢。自我先祖稱爲禮義之邦,自洪武五年遣行人楊載封中山王至今二百零六載,非進士不去,非博學不差[chāi],非優贍不往,恩封十四次,爾歷代恪守王章、小心祗畏,忠誠茂着,稱我優嘉。”

這是大明和琉球的歷史,從洪武五年開始冊封中山王開始,大明到萬曆六年,一共進行了十四次冊封,每次都是挑選大明器識遠大、學問該博、文章優贍者任使者,前去冊封的是使臣都是進士,而大明派往琉球的規格極高,編修、給事中、行人回到大明,都會得到升遷和重用,出使琉球,大明極爲重視。

“今海波不寧,琉球不安,倭寇逞兇於藩籬之間,朕痛徹心腹,爾王所請,朕不忍好生,遣王師安定克平。”

“昔東瀛之邦,彈丸之地,臨海而居,附以中國而存,仰中國禮儀教化,中國以友善之愛傳度,倭國報以禽獸之行。”

“方圓之田,尤有十家之主,千里之地,豈爲無屬之姓?琉球雖孤島懸於海外,本屬中國,生息繁衍皆爲漢民,然鄰爲盜寇,欲以近其土而並之,生境鄙之嫌,無事生非。”

“倭人不思滴水涌泉相報,以作奸而竊我藩籬,屢屢犯亂,穢污東南,其罪刻於竹,伐南山未窮,其惡陳於水,沒東海難盡,大明有幸,得君臣一心,萬夫一力,上下同德稍有振奮之景,水師白帆動於雲,則秋雁避,驚鼓擊於錘,則春雷隱,既倭不惜片瓦之碎,吾豈可成其美玉之全?既賊欲以鋒刃加之,吾豈可靜坐以待斃?”

這是個許諾,也是檄文。

既然尚久決定不走了,那麼尚久不走,到底換到了大明皇帝怎樣的承諾?自然是平倭的承諾。

是倭寇先惹大明的!

自嘉靖二十年以來,東南倭患千里狼煙,妻離子散,百姓路死道旁!

大明勵精圖治,水師浩蕩,帆船在白雲之間前行,連秋天的大雁也要避讓,船上的戰鼓敲響,連滾滾雷聲都被遮蔽,大明收琉球的領土,不是白收,是給出了滅倭的承諾。

“今中山王久逃亡,朕設館閣以酬,惟願永綏海國、共享昇平,惟爾君臣亦世世永孚於休。”

“特賜展角全紗帽一頂、金廂犀束帶一條、常服羅一套、大紅織金胸背麒麟圓領一件、青褡補一套,玉圭一枝、五章絹地紗皮弁服一套、麒麟紋大氅一件,紋銀五萬兩,爲常例。”

“故茲詔示,鹹使聞知。”

“欽此。”

馮保將拂塵拿在了手裡,小黃門將聖旨卷好,交給了琉球國王尚久,算是完成了尚久內附的典禮。

“臣叩謝皇恩。”尚久端着聖旨,再拜謝恩,他跪在地上,挺直了身子,低聲問道:“陛下,臣有一惑,這一年五萬兩銀子,是每年都有嗎?”

朱翊鈞聞言,眉頭稍皺,他本來是有些歉意的,畢竟是強行挽留尚久在大明,但是尚久不關心他的滅倭許諾,直接問待遇,讓朱翊鈞心中那一絲絲的愧疚煙消雲散了。

正如聖旨裡說的那樣,琉球的子民,都是大明遷徙過去的繁衍生息,而琉球地面倭寇橫行,尚久這個模樣,指望他勵精圖治,抗倭拒敵?琉球馬上就不屬於他了,他還在那關心一年五萬兩的白銀花銷。

我本將心照明月,無奈明月照溝渠。

朱翊鈞說城門樓子,尚久說胯胯軸子。

“朕不給你,你這琉球王府,吃什麼喝什麼?”朱翊鈞看着尚久,越發親切的說道。

琉球的海稅,抽出微不足道的一部分,就夠琉球王府的生計了,一年五萬兩白銀,大明還是付得起的,這是個血賺的買賣。

大明在琉球能收到稅,可不代表琉球國王尚久能收到稅,他若是真的有辦法,還能只養一百二十人的衛隊?

“臣叩謝隆恩!”尚久面色大喜,果然那個常例是他理解的常例,每年五萬兩銀的花銷,供他花天酒地,綽綽有餘了!

尚久歡天喜地的走了,朱翊鈞看着尚久的背影就是直搖頭,這個尚久,真的枉爲人君。

他其實準備一整套的流程,他讓尚久回去,尚久哭訴說倭寇逞兇,朱翊鈞在痛心疾首的歷數倭寇的罪行,尚久同仇敵愾,滿是悲憤的請大明皇帝遣王師安定,朱翊鈞以祖宗成法爲例,琉球是不徵之國,大明無法前往云云,尚久哭訴琉球百姓苦楚,倭寇凶逆,朱翊鈞勉爲其難。

這一套流程,朱翊鈞跟禮部對過戲,禮部也告訴了尚久,什麼時候該說什麼,但是尚久一入殿,就只關心自己內附後的待遇問題,該配合演出的時候,視而不見,朱翊鈞也懶得跟尚久繼續對戲,直接宣旨,少走了不少彎路。

“先生,此爲治人者呼?”朱翊鈞看着尚久,詢問張居正。

五星帝師張居正,搖頭說道:“德不配位,竊居高位而已。”

也就是陛下英明,張居正纔敢這麼說,按照皇帝還是太子時候的表現,這句話,張居正是萬萬說不出口的,他這麼說,羣臣還以爲他張居正要造反呢,現在陛下英明如此,張居正自然有話可以說。

張居正現在的煩惱,都是幸福的煩惱,而不是殫精竭慮,國朝仍無法振奮的煩惱。

“兩位倭國的使者,還有話要說嗎?”朱翊鈞讓兩個倭國上殿,自然是嚇唬尚久,讓他好生思考怎麼說話,另一方面,則是對兩個倭國的使者表態,無論倭使來的目的是什麼,大明的手伸向倭國,是勢在必行。

大明需要銀子,而倭國有銀子。

“臣爲大明賀!”毛利元清根本沒有任何負擔,先是一句道賀,直接把皇帝打了個措手不及。

朱翊鈞疑惑的看着毛利元清,大明圖謀琉球的目的,是爲了平倭,而倭人毛利元清,不僅不惶恐,甚至還道賀,這是膽子大,還是聽不懂人話?

還是在挑釁?!

毛利元清痛心疾首的說道:“陛下,臣爲大明賀,是因爲倭寇之亂,琉球之疾,也是我倭國之疾,自從室町幕府衰弱,不能安土牧民,倭國兵荒馬亂,四處都是妖孽作祟,倭人顛沛而惶惶不可終日,故此流匪四處爲禍,驚擾上國。”

“陛下聖恩德澤庇佑海外,臣爲大明賀,也爲倭國賀!”

朱翊鈞愣愣的看着毛利元清,看了他片刻,才明白了他這麼說的原因,織田信長給毛利家的威脅太大了,織田信長在天下布武,在南下東進,和毛利家形成了直接的衝突,毛利元清來到大明,是帶着強烈的目的來的,毛利家需要大明的支持。

毛利元清是不介意說這種有道理的廢話。

朱翊鈞思索了片刻說道:“朕聽聞,毛利家在六月的時候,剛剛攻滅了上月城,尼子氏徹底被打敗,毛利家現在節節勝利,爲何要如此惶恐?”

毛利家在嘉靖四十五年,攻破了月山富田城,尼子義久投降,尼子氏四散而逃,山陰山陽十一國盡國毛利家所有。

隆慶四年,山中鹿之介擁戴尼子勝久爲主君,尼子氏舊部紛紛響應,再加上織田信長的支持,尼子氏再興軍勢如破竹,攻城略地。

萬曆六年,毛利家再次擊破了上月城,出雲之鹿:山中鹿之介被俘後自殺,宣告着尼子氏復國失敗。

上月城之戰,織田信長不只是扶持尼子氏的再興軍,是直接出兵一萬幫助尼子氏再興,率領這一萬人的正是羽柴秀吉,也就是織田信長死後的天下人,進攻朝鮮,被大明冊封爲倭國國王的豐臣秀吉。

毛利家此時打的真的挺好的,這節節勝利,毛利元清跑來當舔狗,是說不過去的。

“那織田信長着實是太歹毒了!”毛利元清滿臉悲痛的說道。

經過當事人的講解,朱翊鈞才明白了織田信長打的什麼算盤,扶持出雲之鹿,尼子再興軍的目的,就是爲了空耗毛利家的戰爭潛力,這種手段極爲眼熟,裡挑外撅,挑撥離間。 在上月城之戰中,羽柴秀吉直接拋下了盟友,山中鹿之介和尼子勝久,帶着一萬人,腳底抹油,直接開溜,站在毛利家的立場上,上月城之戰,的確是成功的阻礙了織田信長的南下,可織田信長力量沒有受到任何的損傷,反而是毛利家元氣大傷。

這一仗,等於毛利家左手打右手,織田信長,若是再次進攻,毛利家拿什麼來守備?

毛利家督毛利輝元,決定派遣毛利元清到大明當舔狗,把大明舔好了,能換點東西出來也是極好的,現在毛利家是生死存亡之際。

“石見銀山怎麼樣?”朱翊鈞想了想問道,他對倭國這個銀山,早已經垂涎欲滴,心心念唸了很久,一開口就是要毛利家的命。

毛利元清咬牙切齒的說道:“可以!”

“嗯?哦。”朱翊鈞立刻就明白了毛利輝元的算盤。

這算盤打的很響亮,大明要石見銀山,就是和毛利家完全綁在了一輛戰車上,就要幫助毛利家守住織田信長的進攻,否則大明就是竹籃打水一場空,所以毛利家才如此爽快的答應,其實不難理解。

大明真的能夠完全擁有石見銀山的一切權力嗎?顯然不是,石見銀山在人家地頭上,即便是大明擁有所有權,治權在毛利家手裡,那天高皇帝遠,一切都還是毛利家說了算。

這就是典型的空手套白狼。

“朕也想要,可是朕的臣子,尤其是那些個言官,私下議論總是以饕餮貔貅代稱朕,指責朕聚斂興利,指責朕貪婪成性,這個從長計議吧。”朱翊鈞一擺手,主打一個不要臉,翻臉比翻書還快。

石見銀山是大明要求的,一轉眼,大明皇帝直接翻臉,說不要了。

毛利元清直接呆滯了,一切都在按計劃進行,可是碰到了這個不講規矩的大明皇帝,一切都顯得那麼的滑稽,堂堂大明皇帝,居然直接翻臉,這比活見鬼還要離譜。

大明朝臣們早就習慣了,陛下就是個政治人物,翻臉這種事,再平常不過,一切以聖旨爲準,有聖旨,代表陛下是完全想好了。

“至於給織田信長冊封之事,等織田信長打完了再說就是。”朱翊鈞揮了揮手,示意倭國使者可以滾蛋了,不是爲了個尚久壓力,朱翊鈞是決計不會見他們的。

嘉靖年間,倭使爭供,進而引發了大明全面禁海,也是東南倭患的誘因之一,朱翊鈞纔不會給倭使任何承諾,這些傢伙,只會順杆爬。

大司馬譚綸看倭使被架了出去,出班俯首說道:“陛下,徐文長徐渭,發來了捷報,大友宗麟在耳川擊敗了島津義久和龍造寺隆信的聯軍。”

倭國九州島,大友宗麟、島津義久、龍造寺隆信是三大霸主,誰也不服誰,其中以大友宗麟最爲強橫,而且稱霸時間極長,可是大友宗麟和自己的心腹家臣不和。

不和的原因是因爲宗教。

大友宗麟信仰泰西景教,而大友宗麟的心腹家臣們都不喜歡景教,徐渭的介入,爲了長崎那個港口,跟景教直接刀刀見血,導致景教在九州島萎靡不振,而大友宗麟和心腹家臣們也藉着這個契機和解了。

這次齊心協力,大友宗麟,毫不意外的戰勝了島津義久的挑戰,繼續維持自己霸主的地位。

徐渭介入長崎之事,就是將這個矛盾徹底激化挑破,而徐渭對教區的清洗,不僅僅是他帶去的大明水師,還有這些個家臣們的緊密配合,一起血洗了教區。

大友宗麟和心腹大臣之間的矛盾,由來已久,大友宗麟不肯服軟,家臣們不肯低頭,這就缺少一個契機去解決,而那次血洗教區之後,大友宗麟立刻清醒了過來,絕口不提那景教之事了。

倭國層層架空是一種文化,天皇被幕府架空,幕府被管領架空,管領被家督架空,家督被令制國守護大名架空,這種層層架空,誕生了倭國十分獨特的下克上文化,大友宗麟在經歷了教區的事之後,也意識到了如果繼續強行推行景教傳播,怕是要觸發下克上了。

而這次大勝,自然是家督和家臣精誠合作的典範。

徐渭的奏疏很明確的說,大友宗麟的家臣田原親賢因爲不滿景教的傳播,和島津義久走的很近,甚至有投靠的嫌疑,如果耳川之戰,田原親賢不出兵,甚至是背刺一刀,大友宗麟九州島霸主地位不保,大友氏很有可能和尼子氏一樣,成爲歷史長河中的一顆流沙。

徐渭的眼光十分精準,在原來的歷史線裡的確是這樣的,大友宗麟因爲癡迷於景教,和家臣們越走越遠,最終在耳川戰敗,島津義久成爲九州島霸主,大友氏逐漸衰亡。

“倭國之事,臣以爲借長崎總督之手比較妥當,倭國孤懸海外,來往不便,臣等在京堂,不聞其詳,隨意決策,恐給長崎總督府帶來麻煩。”譚綸上諫,既然大明在倭國有直屬的長崎總督府,那麼倭國的事兒,長崎總督府的意見就很重要。

朱翊鈞十分贊同的說道:“大司馬所言有理。”

朝鮮的使臣是最後覲見的,就是來問好的,朱翊鈞恩賞了一番朝鮮使者,結束了今年的外使集中覲見,朱翊鈞再一次踐行了自己的許諾,見閣臣、宣廷臣、見外官、縣丞、耆老、百姓、番使,這是洪武、永樂年間的祖宗成法,一直執行到了宣宗朝,正統年間因爲明英宗幼小,廢置。

朱翊鈞專門留下了張居正到文華殿偏殿,主要是討論了一下莫臥兒帝國的翻譯問題,朱翊鈞以爲直接寫作蒙兀帝國比較好,現在的蒙兀帝國的皇帝阿克巴的人生,十分的傳奇。

阿克巴是個瘸子,而且還有點斜視,他的父親胡馬雍死後,蒙兀帝國的首都德里,被大食人喜穆給奪去了。

阿克巴的登基,是在一個花園裡進行的,他繼承的皇位可謂是除了一個皇帝的名頭,一無所有,他的皇位是自己一點點打出來的,擊敗了大食人喜穆之後,阿克巴又鬥敗了權臣,開始自己屢戰屢勝的一生。

蒙兀帝國的版圖,在阿克巴手中達到了建立以來的頂峰,因此被稱之爲阿克巴大帝。

號稱和平守護者的阿克巴,用自己的劍,帶來和平。

一個跛行、斜視、矮小被人看不起的人,通過戰爭獲得了皇位,擴張了版圖,卻在蘇拉特敗給了葡萄牙第烏總督巴雷託,而阿克巴只能忍氣吞聲的認了這個結果。

朱翊鈞敏銳的察覺到,這是個大客戶!

“其實禮部不必糾結,沒必要逃避問題,翻譯成莫臥兒,就沒人知道是蒙兀兒了嗎?”朱翊鈞還是敲定了這個蒙兀兒帝國的翻譯名稱,胡元餘孽而已,今非昔比了,胡元都亡了多少年了,連北虜的孛兒只斤·俺答,都是大明的順義王了。

沒有利益衝突就沒必要翻臉,有利益衝突,再把胡元餘孽這個旗號打出來就是。

“陛下聖明。”張居正贊同了陛下的決定,這話只能陛下來說,臣子們不能說。

老朱家的天下,是從胡元手裡拿到的,不是從小明王手裡拿到的,把胡虜趕出中原的也是朱明,所以這件事,得陛下定調。

“兩艘船賣了五十萬,一個帝陵了。”朱翊鈞感慨萬千的說道。

張居正試探性的說道:“陛下,地下的不好動了,地面建築要不要修繕一番,畢竟當初修好第一年就出了問題,修一修也是有必要的。”

朱翊鈞想了想搖頭說道:“算了。”

“臣遵旨。”張居正略顯無奈,陛下已經成丁了,性格已經完全形成了,再想勸,爲時已晚。

“先生,朕這裡有一本奏疏,南衙緹帥、稽稅院院正駱秉良送來的,先生看看。”朱翊鈞將手中的奏疏直接遞給了張居正。

張居正看了許久,嘆了口氣,欲言又止,最後一句話沒說。

“先生知道嗎?這種現象普遍嗎?”朱翊鈞詢問道。

張居正點頭,無可奈何的說道:“這些鄉賢縉紳爲了兼併,什麼做不出來?一旦背棄,就會被打到另側,羣起而攻之,直到沒人敢寬待小民爲止。”

“很常見,很普遍。”

奏疏裡是南衙龍潭楊氏家破人亡的故事。

楊氏家主楊恪禮,是個大善人,是那種真正的大善人,他看高資鎮附近五千畝田無人耕種,就從高資陳氏手中將這五千畝田買下,而後帶着當地的失地佃戶,把這些田墾了出來,楊恪禮善就善在了這裡,他答應了佃戶們,只收三年的谷租,之後這些田就歸佃戶所有。

這是寫了字據,簽字畫押的文書,三年後,楊恪禮果然把這五千畝田的田契,過給了失地佃戶們。

朱翊鈞看到這裡都嘖嘖稱奇,這林子大了果然什麼鳥都有,還真有這種大善人!

本來朱翊鈞以爲駱秉良上這本奏疏是收了楊恪禮的賄賂,爲楊恪禮說兩句好話。

全然不是。

楊恪禮之所以要收三年穀租,完全是因爲頭三年墾出來的田畝,產量並不高,但是需要水、需要肥,而且還容易田畝歸屬不清,產生扯皮,因爲田都有田壟,頭幾年田壟並不確切,楊恪禮收這三年穀租,保證了墾田的灌溉,組織了修建溝渠,甚至還負責調節矛盾。

三年後,楊恪禮遵守了自己的許諾。

這本來是一件好事,但是楊氏很快就變的岌岌可危了起來,因爲高資陳氏,一紙訴狀把楊恪禮給告到了應天府衙門,說楊氏是陰取田產,希望應天府衙門的青天大老爺爲民做主。

本來陳氏無論如何都打不贏這個關係,當初買賣的合同手續都在,怎麼是陰取呢?

但陳氏輸賄南京禮部右侍郎董傳策,贏了官司,而楊恪禮到死都不明白,這官司他是怎麼輸掉的。

楊恪禮死了。

死在了南京刑部大牢裡,瘐死,死的不明不白,說是絕食而亡。

而那五千畝田歸了高資陳氏。

推薦一本書:《一人之下,這個請神不對勁!》,作者是個十分成熟的作者,上架日萬不在話下,主打一個量大管飽。寫的是一人之下的同人,感興趣的可以去看看。

(本章完)

第一百八十五章 一顆機械蛋第二百七十九章 朕出一千萬銀,圖謀世界之路第二百七十八章 張居正的自我懷疑第428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一百五十三章 活在當下,何不貪歡?第346章 去奢崇儉,誠乃救時要務第535章 賤儒就是矯情第403章 謀國者以身入局,舉正旗勝天半子第336章 我本將心照明月無奈明月照溝渠第289章 你問朕是什麼人?朕的名字不可探聞第287章 民以食爲天,萬務民爲首第一百一十五章 一力降十會第287章 民以食爲天,萬務民爲首第488章 一個大明,都是王民第二百七十章 你給這點錢,朕很難做事第二百零四章 《勞動圖說》朱中興第一百三十二章 你的命是不是命,你是不是人?第二百四十三章 陛下總是一如既往的有辦法第463章 天道偏偏負善人,世事翻騰似轉輪第二百四十一章 張居正丁憂歸政,王崇古憂懼逃亡第421章 火炮轟完步兵衝,衝不上去火炮轟第480章 我的下限是你的上限第六十四章 壞的極其純粹第383章 緣分不夠?姑娘請留步第396章 人主當急萬民之所急第332章 陛下,臣有上中下三策第502章 不解風情朱翊鈞第一百零八章 亂插蓬蒿箭滿腰,不怕猛虎欺黃犢第512章 皇家理工學院第293章 肯遷京畿就活,不遷就死第398章 大明皇帝的留一手第一百七十二章 對付蠻夷,要用他們能聽得懂的方式第一百一十八章 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第390章 不過是舊時代的殘黨罷了第四十三章 主少國疑,帝制之下的皇權缺位第一百二十二章 要爲小皇帝提供充足的彈藥!第三十六章 以德服人,以德治國?第386章 徐階威脅朕!第四十六章 大明早晚有一天,被人踹了攤子!第365章 大就是強,多就是美第八十九章 給元輔先生一點小小的科學震撼第339章 野山豬不會投降,但是人會第379章 人心都是肉長的,經不起這樣扎第八章 大明軍容耀天威第一百一十七章 小皇帝怒斥東林元老第二百一十章 鮮衣怒馬正年少第一百五十三章 活在當下,何不貪歡?第354章 只是官船官貿,不敢妄稱再下西洋第二百二十六章 亂亡之禍,不起於四夷,而起於小民第一百二十八章 張居正,你壞事做盡!第一百一十一章 拆門搬牀募軍餉,單刀赴會勸賊降第539章 伏闕,大明皇帝有罪於天下第305章 因人成事休定論,時運相逆人離羣第447章 以徵虜大將軍的名義宣佈:俺答汗,第一百九十七章 一開口就是九斤火炮的威力第二十章 君民同耕,大逆不道第二百五十三章 抄家抄乾淨,攏共分三步第430章 不爲刀俎,即爲魚肉第306章 袖手談心性,甚可羞婦人態第二百一十一章 手縛二雞之力的書生第307章 封建禮教害死人第499章 知恥,謂有羞惡知榮辱之心第一百九十九章 當大明的看門狗,豈不是能吃到骨頭?第376章 陽,太陽升起第二百二十章 如果這條路走得通的話,就走通了第372章 讀書人最是擅長,殺人不見血第527章 百業農爲先,農興則百業興第396章 人主當急萬民之所急第六十八章 楊博是君子還是小人,這是一個問題第317章 勿有大功於家國,但求小恩於君王第375章 想要海帶,那是另外的價格第457章 人性本惡的鴻溝第七十五章 天下之事,有常有變 君子處事,有經有權第444章 投之以桃,報之以李第三十二章 卿之所願,唯理所在第二百六十七章 真誠,是最大的必殺技第二百七十七章 漫不經心的炫耀第七十一章 給折色則易於蕩、給本色則可得實惠第二百二十七章 真是一個好主意!第504章 連棉布都不買,做什麼特使!第305章 因人成事休定論,時運相逆人離羣第502章 不解風情朱翊鈞第525章 那都是過去倭人做的,和現在倭人無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明和西班牙的共同困境第402章 海外開拓的規矩第373章 放不下,不想放下第一百二十八章 張居正,你壞事做盡!第二百四十九章 一張嘴,哭的梨花帶雨就是鐵證第371章 陛下的軍事天賦比山還高第380章 我真的不想進步第549章 奇觀:正衙鐘鼓樓第519章 皇遁正字斬殺術第309章 不絕對忠誠,就是絕對的不忠誠第508章 出身寒微不是恥辱第七十六章 瘦徐家,以肥天下第380章 我真的不想進步第489章 仁天子御極之世,天下至幸!第481章 被玩弄於股掌之間的冤大頭第一百四十五章 救還是不救,這是一個問題第六十一章 知行並盡,表裡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