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卿之所願,唯理所在

張居正的陳五事疏在幹什麼?在規定皇帝的義務。

自古以來,皇帝就只有權利,沒有任何的義務。

尤其是在大明的制度設計之下,沒有皇帝蓋章,什麼事都做不了的情況下,嘉靖、隆慶兩任皇帝,都是不上朝不視事,直接進入了神隱模式。

朝臣想勸諫皇帝,也沒有發力點,見都見不到,奏疏送到了司禮監,送進了宮門之後,就是再無音訊。

張居正在給大明的國家之制打補丁。

高拱的陳五事疏裡,也是在規定皇帝的義務,張居正也是在規定皇帝的義務。

只不過張居正的陳五事疏要比高拱的更加溫和,總結來說就是朝臣見皇帝、皇帝批奏疏、皇帝召輔臣、國事需廷議、京官要考覈。

這五件事,前三件得罪了皇帝還得罪了內廷,後兩件得罪了大明上下文官體系。

張居正不僅是這麼說,他也是這麼做的,一旦沒有威權、一旦皇帝不再對張居正支持,那張居正就真的非常危險了。

徐階貪了那麼多的錢,買了那麼多的地,海瑞查松江侵佔田畝大案,主持松江府退田之事,徐階都一畝地沒退,海瑞被朝臣以魚肉縉紳的罪名給劾倒了。

高拱在刺王殺駕大案的漩渦之中,都沒有弄的家破人亡。

張居正這頭得罪皇帝,那頭得罪朝臣,這是要做什麼?

他想要這江河日下的大明,稍微停一停向下滑落的速度。

“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於陛下之職分也。”張居正沒有回答怕不怕的問題,而是從另外一個角度回答了問題。

朱翊鈞再次聽聞這句,一時間有些愣住了,而後嘴角抹開了一抹笑容,很快擴散成爲了陽光燦爛,朱翊鈞笑着說道:“卿之所願,唯理所在。”

皇帝該不該到文華殿聽政?皇帝該不該遇到大事召集輔臣面議?大明二十七位廷臣請求覲見,作爲大明帝國權力中樞的二十七人,皇帝該不該見?皇帝該不該批閱奏疏?哪怕是畫個圈,打個叉號?

朱翊鈞認爲唯理所在,皇帝是什麼?

舉天下之善,盡萬物之理,受萬民供奉,皆在於朕之一身。

這是皇帝的權利。

那麼辦公,或者更簡單的蓋章,就是皇帝的義務。

朱翊鈞也不是勤勉,他就是想到文華殿,看這幫帝國的明公們吵架!

至於京官們是否接受如此嚴苛的考覈,朱翊鈞不跟朝臣們撕扯,他只爲張居正站臺,張居正要是能辦,他就辦,他要是辦不了,那朱翊鈞長大後,就親自辦。

“謝陛下隆恩。”張居正十分恭敬的行了個大禮,他不知道小皇帝到底懂不懂這一輪的交換到底意味着什麼,張居正的感謝是發自真心,發自肺腑的感謝。

說難聽點,張居正這封陳五事疏和高拱的陳五事疏一個路數,都是在僭越皇權,在作踐皇權爲自己立威權,進而推行政令,用限制部分皇帝的行爲,來考覈天下官僚,包括京官。

朱翊鈞的答案是,唯理所在。

張居正在文華殿講筵,而講筵學士王家屏、嘉靖四十四年狀元郎範應期,來到了楊博的全晉會館,登門拜訪。

張居正說,他的全楚會館,遠不如楊博的全晉會館。

兩家會館緊鄰,但是全晉會館,佔地高達八十餘畝,比當年中山王徐達在南京城大功坊的魏國公府還要闊氣,魏國公府初建不過八十畝,後來經過了翻修,纔到了一百畝左右。

而楊博的全晉會館,就超過了八十畝。

此時正該是坐班的時間,吏部尚書楊博不在六部衙門坐班,怎麼在家裡?

領導不在衙門是一種司空見慣、極爲普遍的現象,作爲政務官的楊博,具體的部事,他只需要將部議過目書押即可。

張居正做了首輔,整日還在文淵閣裡坐班,其實是比較少見的,次輔呂調陽是做什麼的?那麼多的中書舍人是做什麼的?

王家屏和範應期走進了全晉會館,見到了書房裡的楊博,而楊博身邊站着一個面相極爲溫和的讀書人,此人名叫張四維。

楊博走後,這全晉會館,就是張四維的私宅了,而楊博已經開始收拾東西,準備回原籍閒住了。

在京師考成法試行結束之後,楊博將會致仕,他之前答應了張居正,便不會食言。

楊博打算退了,再繼續下去,只有身敗名裂,晉黨越來越大膽,也越來越不受他的掌控。

“這講筵時辰還沒到,二位不是應該在文華殿上嗎?”楊博眉頭緊皺的看着,這是被張居正給攆出來了?

張居正衆目睽睽下承諾,並且以獨佔講筵之事,交換了開奉天殿,召開朝會爲戚繼光恩賞。

張居正這是食言了嗎?

王家屏結結巴巴的把在文華殿講筵的事兒,事無鉅細的告訴了楊博和張四維。

楊博老了,他要致仕了,也護不住這些晉黨上上下下,他聽聞王家屏和範應期這麼講,立刻就明白了自己之前判斷是準確的。

小皇帝一點都不笨,之前確實是在偷懶,經過了被人刺殺之後,終於轉了性子,開始認真的了起來。

好事,這是楊博的第一感覺。

張居正不止一次在公開的、私人的場合,說楊博是碩德之臣。

楊博確切的知道,自己之前判斷沒錯,刺王殺駕大案,只是暫時告一段落,並不是結束,當皇帝長大了,親政了,這個案子,將會是將晉黨連根拔起的由頭。

不過這和楊博沒什麼關係了,他要致仕了,他也病了,大限將至,人一死,一了百了,他還能管得住身後的事兒?

“兩個廢物!”張四維聽聞兩個人是因爲無能被趕了出來,溫和的臉色立刻變得兇狠了起來,這一變臉,便變得面目可憎了起來。

張四維一甩袖子,指着王家屏和範應期,厲聲喝罵了起來。

楊博則伸出了手,將張四維的手摁了下去,笑着說道:“二位學士,那就回官署坐班吧,白圭不嫌辛勞,那就讓他繼續擔着講筵擔子,此事到此爲止了。”

“去吧,去吧。”

“是,學生告退。”王家屏和範應期趕忙告退。

“兩個廢物,就該處置一番!”張四維待二人走後,面色變得略顯幾分不耐煩。

楊博怎麼可以這麼輕易放過這兩個學士,他們差事沒辦好,這麼好的把小皇帝控制在自己人手中的機會!

張四維本以爲這個買賣,晉黨能大賺特賺,結果倒好,這買賣做了,開奉天殿恩賞戚繼光已經廷議通過,開始進行了,結果張居正還是佔着給小皇帝上課的坑。

這買賣做了,只做了一點點,而沒做完的原因,是王家屏和範應期無能,這怎麼能讓張四維不生氣呢?

楊博,非常不喜歡張四維,楊博寧願把晉黨黨魁的位置讓給張居正,楚晉合流,都不願意讓張四維做這個黨魁。

楊博知道張四維爲人秉性,張四維商人世家,逐利的性子,早已經根深蒂固,堅若磐石,楊博知道張四維這種人,很有可能把晉黨帶向無底的深淵之中。

不弘且毅之人,心裡沒有天下,只有私利,狹隘但是矢志不移的人,站在廟堂之高,是國賊。

“戚繼光的事兒,是白圭一意孤行,並不是交換,你明白這中間的差別嗎?”楊博看着張四維說着其中的區別。

張居正沒把小皇帝的教育權拿出來做交換,張居正說的很明白,他在一意孤行。

至於張居正爲何要讓出這獨佔經筵之事,楊博也清楚,那些個問題,實在是過於刁鑽了。

楊博看着張四維,又看着王家屏和範應期的背影。

眼下大明朝的大臣們,早已經沒有了恭順之心。

每個大臣,看似對小皇帝的講筵格外的重視,但張四維、王家屏、範應期,和朝中那些個大臣們,有幾個認認真真的看過小皇帝和張居正,在文華殿到底奏對了些什麼?

侍讀學士可是每天都會將奏對的每一個字都抄錄下來,但凡是真正的關心陛下的學業,翻一翻那些起居注,就會知道給小皇帝上課,絕對沒那麼容易。

楊博看過,認真的看過,他看過那些奏對,就知道小皇帝的秉性,葛守禮去了只會白給,所以派了兩個學士去丟人。

讀書人嘛,臉皮都厚,丟一點也無所謂。

葛守禮以爲自己是出工又出力,就是撈不到好處,但其實,楊博在保護葛守禮,不是楊博護着,葛守禮早就不知道死了多少次。

楊博已經提醒了張四維,但是看張四維一臉迷糊樣兒,楊博沒有進一步的提醒。

小皇帝陽光開朗的表面下,是怎麼一副面孔呢?

楊博靠在太師椅上,繼續說道:“嘉靖四十年,嚴嵩老邁,吏部尚書吳鵬致仕了,嚴嵩的兒子嚴世藩,舉薦了舅舅歐陽必進入朝,嚴世藩以他父親的名義,上奏說:舉親不避嫌,以慰老境。”

“嚴世藩藉着父親的名義,給世宗皇帝上了一封密奏,世宗皇帝只能應了下來,讓歐陽必進做了禮部尚書。”

以慰老境,意思是舉薦歐陽必進,是爲了寬慰老邁的嚴嵩。

但是這封密奏的最大問題是嚴世藩以他父親的名義上奏的。

楊博繼續說道:“後來羣臣不滿,歐陽必進被罷免,世宗皇帝怕寒了老臣的心,就親自下旨寬慰嚴嵩,嚴嵩聞之,大驚失色,趕忙進了趟宮,稟明瞭聖上,他不知道此事。”

“嚴嵩自從夫人走後,就再也不視事兒了,嚴世藩揹着嚴嵩不知道做了多少的事兒,嘉靖四十四年,嚴世藩被斬首,嚴嵩被抄家,削掉了官身回鄉,身無分文、無家可歸的嚴嵩,在貧病交加之中死去。”

楊博爲何突然講起了六年前的舊事?

刺王殺駕的案子,到底誰在背後做的?

高拱嗎?高拱要是有那個膽子,現在也不在新鄭閒住了,就算高拱有這個膽子,他也沒那個實力,往宮裡塞人,簡單也不簡單。

楊博很懷疑是張四維做的,因爲楊博在拉攏張居正,而張四維對晉黨黨魁的位置垂涎已久,甚至楊博有八成的把握,就是張四維做的。

楊博看人極準,這一點張居正非常佩服。

刺王殺駕案的爛攤子,是楊博收拾的,是楊博賣着老臉到全楚會館,低三下四的求當朝首輔出面息事寧人。

楊博在告訴張四維,別急,晉黨現在是他楊博的,但終究是他張四維的。

張四維面色不變,笑着說道:“嵩父子怙寵擅權,落到這個地步,死無葬身之地,也算善惡終有報了。”

楊博失去了跟張四維交談的興趣,張四維有他的主張,有他的想法,不是楊博說幾句就能糾正的。

都這麼大歲數了,又不是孩子了,楊博懶得再言。

“累了,你回吧。”楊博揮了揮手,端起了茶盞送客。

“那舅舅,我就先走了。”張四維不再多言,笑着拜別了楊博。

張四維這次來全晉會館,第一件事就是看看楊博是不是還在戀權不走,看到全晉會館在收拾東西,張四維便安心了,楊博終究是沒能拉攏到張居正,這對張四維而言是好消息;

第二件事,這是商量自己兒子和楊博孫女的婚事。

楊博兒子娶了王崇古的女兒,這是親家。

張四維是王崇古的外甥,這是親戚。

但是張四維還是想要親上加親,按着輩分,讓自己兩個兒子,迎娶楊博的兩個孫女,這是姻親。

楊博答應了,這兩件事,都算是辦成了。

“張居正啊,張居正,你工於謀國,拙於謀身,如何善終?”楊博嘆了口氣,放下了茶盞,他本來打算把自己沒有的女兒嫁給張居正,這樣就有了姻親的關係,但是張居正不肯。

而此時的大明皇宮之內,小皇帝正在習武,太后正在聽馮保奏稟朝中之事。

聽到張居正的陳五事疏後,李太后的面色變了數變,面色凝重了起來,她的思維略微有些躍遷。

張居正稍微觸摸到了點皇權的邊角料,李太后的思維,就躍遷到了張元輔這也是要學那高拱僭越神器。

這孤兒寡母做江山,何其不易?

大明皇后都是來自民間,沒有任何外戚助益,李太后一時間有些慌了神。

第一百七十三章 一句話殺死比賽第一百七十三章 一句話殺死比賽第353章 不是思維簡單,而是這樣做效率最高第403章 謀國者以身入局,舉正旗勝天半子第511章 元輔次輔,收收神通吧!第一百六十六章 你去把唐僧師徒除掉第二百七十九章 朕出一千萬銀,圖謀世界之路第二百六十三章 該殺殺,該抓抓,該拔舌頭拔舌頭第二百五十九章 朕將帶頭衝鋒第450章 知識本就是昂貴的第555章 欠陛下的債,還不完,根本還不完第二百二十九章 至此,已是科學第一百八十八章 物種的多樣性第554章 莫敢言,道路以目第一百七十六章 不客氣的大明使者第377章 戰場上得不到的,談判桌上也休想第二百二十七章 真是一個好主意!第514章 解刳院雅座一位第七十章 天恆變,道亦恆變第441章 利者,人之所欲也第342章 好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第九十二章 此物甚好,送於首輔先生使用第二百一十三章 體罰,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第523章 北極玄靈蕩魔南極赤炎廣利洪聖天尊第297章 屎盆子都嫌他臭三江感言+上架感言第397章 俺答汗是個筐,什麼都往裡面裝第296章 朕當初欠考慮了第一百九十九章 當大明的看門狗,豈不是能吃到骨頭?第二百七十五章 戌時三刻夜襲敵營請假條第433章 戰爭只是暫停,從未結束第二百二十二章 不應該是這個時代的產物第346章 去奢崇儉,誠乃救時要務第503章 買不盡的松江布,收不盡的魏塘紗第497章 陛下劍指之處,大明軍兵鋒所向第392章 我朱翊鏐該有的命運,就是享樂!第二百五十三章 抄家抄乾淨,攏共分三步第433章 戰爭只是暫停,從未結束第374章 兩宮太后非但不阻攔,還一起胡鬧第382章 賤儒?收買起來不值錢第343章 藥不對症,就換方子第九十一章 朕就辦三件事,罵人,罵人,還是罵人!第二百六十五章 西山老祖的無上真經第一百一十七章 小皇帝怒斥東林元老第九十章 懲罰性關稅第二百零三章 讀書人最後一絲臉面第二百一十五章 一魚兩吃第二百一十五章 一魚兩吃第466章 違背祖宗的決定第528章 我也可以談,我也可以愛大明第八章 大明軍容耀天威第383章 緣分不夠?姑娘請留步第二百八十章 朕倒是有個辦法第九十一章 朕就辦三件事,罵人,罵人,還是罵人!第408章 人就是人,我就是我第348章 小善大惡,少殺一人,而多害千萬人第一百零三章 蠻夷狼面獸心、畏威而不懷德第二百三十五章 矯矯虎臣,腹心干城第500章 更多的鋼材,只是爲了製造農具第494章 考成法,是天下官吏的自由第401章 朱翊鏐的好日子,徹底到頭了!!第二百六十六章 用蘿蔔刻一個倭國國王的印綬第二百二十章 如果這條路走得通的話,就走通了第二百三十五章 矯矯虎臣,腹心干城第八十章 貪天之功,異代同憤第一百五十章 朕有三十三個步營,權豪有幾個?第一百六十四章 忠君體國侯於趙第519章 皇遁正字斬殺術第297章 屎盆子都嫌他臭第529章 不想當國王的院長不是好船長第一百一十九章 仰望星空朱載堉第286章 君子可欺之以方,難罔以非其道第二百一十七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二百零七章 朕以大明天子的名義,判爾斬立決第292章 賤儒類犬第二百六十八章 論跡不論心第531章 大明真的存在嗎?第二百章 拿着我的銀子,離開我的船第456章 借還是不借,這是一個問題第352章 格物院有祥瑞進獻第七十二章 少年負壯氣,奮烈自有時第483章 最是無情帝王家第447章 以徵虜大將軍的名義宣佈:俺答汗,第二十六章 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第六十四章 壞的極其純粹第291章 來自海瑞的馬屁第八十七章 當國者政以賄成,吏朘民膏以媚權門第二十六章 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第512章 皇家理工學院第356章 精紡毛呢的最後盛宴第335章 賺錢,寒磣嗎?不寒磣第338章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第473章 朕這一生的成就,全靠自己努力第一百二十三章 刀筆吏所以敗人壞事之法第346章 去奢崇儉,誠乃救時要務第338章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第二十六章 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第534章 倭不能不平,但也不能全平第三十一章 張居正的新《陳五事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