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章 朕的算學附加捲

帝國所有人都認爲,自己如此的強大,能夠承受小的失誤和問題。

大明帝國的人清楚的意識到大明帝國要亡了嗎?是不清楚的。

就連李自成在崇禎十七年開始北伐的時候,他都不清楚自己要把大明給滅了,甚至還打算着若是戰事不順,朝廷願意封王招安,他也是可以暫時答應下來,再做圖謀。

對於蔓延整個大明的民亂,對於京畿的皇帝和大臣而言,都是遠在天邊發生的平叛戰爭,即便是大明短暫戰敗,也一定會贏回來,因爲崇禎九年的時候,崇禎皇帝剛剛將第一代闖王高迎祥在京師斬首示衆。

在崇禎十七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宣佈自立爲帝的時候,京中的百姓對西北的平叛漠不關心,依舊在一如既往的抱怨着糟糕的天氣,而朝中的大臣們京堂百官們,對於彼此傾軋依舊是充滿了熱忱。

幾乎沒有人能夠感受到末日將至。

在皇帝和京堂大臣們的眼裡,窮民苦力究竟是什麼?他們不是具體的人,只是一個個冰冷的統計數字,和統計數字共情,是一個很稀缺的能力,沒有到自己具體身邊的時候,就不會有那種急迫的危機感。

即便是萬曆五年春,張居正在朝中已經建立了一整套苦權豪救黔首的政治正確,但這只是一種敘事風格,大家在這個既定的框架下繼續玩着權術的遊戲,比如毛呢官廠在夏天上工,熱死了三個人,言官們在藉機倒王,而不是想着改善工場的環境,讓這類的悲劇不再發生,更不是更加關心小民的死活。

所以朱翊鈞從來不認爲阻礙進步的古墓派是愚蠢的,在表現上,他們復古、迂腐、冥頑不靈、拒絕進步,但其實這些人全都是精於算計,非常清楚如何保護自己的既得利益。

表面上,爭搶的是要不要官廠聚斂興利、或者要不要支持新政,但其實爭的還是頭上的官帽、胸前的補子,和兜裡的銀子罷了。

指望着肉食者爲廣大窮民苦力着想,本身就是緣木求魚。

而朱翊鈞之所以一直要鼎力支持張居正的新政,甚至還要變本加厲,是因爲他切實的知道,大明會亡,而且就亡在萬曆年間,所以他做事一定會比張居正更激進。

這也是朱翊鈞和張居正有政見之別的根本原因,張居正當國僅僅五年的時間,大明已經有了振奮之意,這很容易造成一種錯覺,那就是隻要皇帝或者當國的首輔願意,振奮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兒,若是真的有什麼危難之事,只需要再找出一個張居正就可以了。

可是鄭和之後再無鄭和,張居正之後,便再無張居正了。

在崇禎年間,不是沒有人想要把張居正的新政,再撿起來,考成法、清丈、還田、海漕、六冊一賬、強兵、給武將事權、整飭學政、度數旁通等等,但是到了那個時候,已經完全撿不起來了。

大明的社會矛盾已經激化到了完全不可調和的地步。

這就是朱翊鈞讓廷臣們感覺到由衷的恐怖的原因,不是皇帝嗜殺成性,濫殺無辜,五年時間,皇帝連廷杖也只打了一次,最大的案子,也不過殺了七百多個人,這在大明漫長的歷史上,不算什麼新鮮事。

朝臣們感到恐怖的原因,是皇帝有大愛也有無情。

這種大愛是對統計數字的大愛,而這種無情是對具體的人的無情,陛下對那些從來沒有見過的人,充滿了愛,卻對具體的人,沒有任何的憐憫之心。

武清伯李偉,這個皇帝的親外公,因爲給張四維說情,差點被一箭給射死,駙馬都尉姑父許從誠,直接被自殺,西北族黨,七百多個人頭被拿去。

這就是朱翊鈞爲何編制這個精紡毛呢的財富神話,只要窮民苦力們不會被這件事給衝擊到,那朱翊鈞就不會停手,會一直進行下去。

“先生,他們把銀子都換成了大布,他們沒錢的時候,會不會去帶着自己的親朋好友入局,這畢竟是個難得的發財的機會。”朱翊鈞看着面前的張居正詢問,勢要豪右們的反應。

勢要豪右不會立刻帶着窮民苦力們一起發財,但是自己手裡的銀子用光的時候,必然會通過龐大的關係網,把這個發財的機會告訴所有的親朋好友,大家一起參與到這個賭局之中。

當下的大明的社會環境,和後世不同。

後世可以通過解銀行來欠下龐大的債務,藉着大而不能倒、藉着竊國者侯的基本邏輯,來將風險均攤給整個社會,當債務龐大到一定規模的時候,只能通過超發貨幣來填補這個窟窿,而超發貨幣帶來的惡果就是通脹,承受代價的是整個社會。

當下的大明,並沒有銀行這種東西,大明的貨幣也不是鈔法,而是錢法,金銀銅在大明是貴重金屬,他們擁有使用價值,也擁有交換價值,金銀銅的稀缺性就造成了,借錢借的都是真金白銀,承受代價的只是勢要豪右。

“會。”張居正吐了口濁氣,他這次請求覲見面呈,是爲了勸小皇帝仁恕之道,勢要豪右也是陛下的子民,陛下爲何要如此對待自己的子民呢?

勢要豪右們會不斷的蠱惑更多的同類,參與到這一場膨脹的盛宴之中,哪怕是所有人都知道這是一個一戳就破的泡沫,但是他們會不斷的拉人進來,參與到這個泡沫之中,這樣才能把這個泡沫維持下去。

“當親朋好友們都拉完了,他們就該四處借錢了,這個泡沫必須繼續鼓吹下去,否則這個泡沫被戳破的那一刻,會有多少人家毀人亡,先生覺得他們會四處借錢嗎?”朱翊鈞繼續平靜的問道。

“會。”張居正再次俯首回答道,一顆從懸崖上滾落的石頭,沒有人能夠阻擋他,反而會越滾越快,因爲後面有太多人的在推着他,哪怕是負債累累,也會繼續推下去,因爲只有這樣,自己、自己家族的財富,纔不會化爲泡影。

但是這顆從懸崖上滾落的石頭,會不會砸死大明,是張居正必須要考慮的。

張居正自己塑造了苦權豪救黔首的政治正確,導致陛下只看到了權豪的消極作用,而看不到勢要豪右們的積極作用。

當然在當下兼無可兼,並無可並的社會環境下,談權豪的積極作用,也顯得極爲可笑,即便是松江孫克毅孫氏有些恭順之心,因爲賺的太多了,不斷的納捐,促進大明開海事的發展,但也就一個孫氏而已。

張居正想要爲大明權豪說話,但是又找不到什麼好的理由,哪怕是這些商賈,能夠做成哪怕是一間毛呢廠,張居正也可以說權豪們在解決失地佃戶中的積極作用,但是毛呢廠已經如火如荼到了這個地步,權豪們仍然不能做成。

面對繁瑣的工場,權豪們選擇了炒精紡毛呢,這個選擇本身就跟朝廷安置失地佃戶和流民,產生了衝突。

現在仍然沒有民間商賈能把毛呢生意做成,其實還是因爲成本。

毛呢官廠的主要盈利在粗紡毛呢上,因爲精紡毛呢大部分都送到了宮中,而粗紡毛呢的價格,需要極力壓低成本,在永定毛呢廠還在擴張的時候,幾乎不可能將成本繼續向下壓榨。

張居正沒有再勸諫了,否則自己就跟泄泄沓沓不停廢話的言官一樣的無趣了。

勢要豪右們實在是太懶了,張居正也只能放下助人情節,尊重他人命運。

是的,勢要豪右們是懶,不是蠢,也不是無能,只是懶,能躺着賺錢,就絕對不辦工場,因爲辦手工工場很是辛苦,要解決很多很多的問題,賺的也是薄利,哪有哄擡毛呢價格賺得多?

躺着收租割韭菜,的確比辦工場更加輕鬆。

朱翊鈞看着張居正選擇了妥協,繼續說道:“先生,這個貿易裡,人的貪婪展現的一覽無餘,但是他們同時也會慢慢發現,自己的真金白銀,換的是布絹,而後爲了把這個遊戲繼續玩下去,一定會擺脫燕興樓,自己去建一個交易的地方。”

“這是朝廷需要留心之處。”

“臣領旨。”張居正俯首領命。

朱翊鈞安排好了組合拳,來掏幹大明勢要豪右的人形銀礦,榨乾他們所有的白銀價值。

“陛下,陝州民女王夭灼,可還伺候在陛下左右?”張居正談完了毛呢泡沫的事兒,又詢問起了關於王夭灼的安排。

張居正上次見王夭灼,還是盤賬的時候,王夭灼拿着算盤,也不知道這位是不是稱陛下心意。

“還在朕身邊伺候着,挺好。”朱翊鈞一開始沒聽明白張居正爲何問起王夭灼來。

“昨日仁聖皇太后、慈聖皇太后諭禮部選婚,遴選秀女。”張居正這纔講明白了自己覲見的第二件事兒,太后下旨禮部選婚。

陛下已經十五歲了,萬曆六年陛下就該大婚了,那麼萬曆五年正月就要開始選秀女入宮了。

是的,爲了不讓小皇帝和皇后做表面夫妻,爲了讓皇后可以母儀天下,要提前遴選,入宮培養半年考察清楚後,才舉行大婚禮。

這次只是選婚。

一共選三人。

如果王夭灼還算稱心的話,那就選再選兩個就夠了。

“這是不是太早了?”朱翊鈞聽聞,眨了眨眼說道:“先生像朕這般年紀,在做什麼?”

“臣十五歲的時候,應該是中舉那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定下了婚期。”張居正回憶了下,自己好像中舉了,之後很忙,要四處拜師遊學,還要考進士,無暇顧及婚配之事,這年頭,婚事也是父母命定。

“先生多大完婚的?”朱翊鈞聽聞好奇的問道。

“嘉靖二十五年,臣當時已經二十了。”張居正俯首說道。

他大婚的年紀比較晚,算算時間應該是在嘉靖二十五年,之所以這麼晚,是因爲爺爺的喪期,婚期推遲了三年,所以才二十歲完婚。

嘉靖二十六年他金榜題名,還沒來得及給自己的結髮妻子喜訊,結髮妻子顧氏離世的消息傳入了京師。

張居正的一生波瀾壯闊,似乎他的一生只有政務,是一個無情之人,但張先生是個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在嘉靖二十七年,張居正在亡妻去世一年後,寫了一首詩悼念,而後沒過多久,又寫一首。

這也是張居正一生中,少數流露感情的兩首詩,多數的時候,張居正都像是個冷漠無情的政治機器。

“朕聽聞這選秀女,可是要榜諭北衙八府、南衙三府、河南、山東二省,如此大動干戈,還要派有司選驗,驗堪中者,帶其父母進京來看,着實擾民,朕以爲再等等也好。”朱翊鈞以擾民爲由,想要拖一拖。

“陛下十六歲爲出幼之年,英宗皇帝九歲登極,正統七年正月大婚;武宗皇帝十五歲登極,次年八月成婚;世宗皇帝十五歲登極,嘉靖元年九月成婚;皆在十六之歲,祖宗成法不可違逆,臣素性愚昧,不信陰陽選擇之說,陛下凡有舉動,只據事理而行。”張居正這話已經說的很明白了。

WWW ★ttKan ★CΟ

皇帝之所以要這麼早的大婚,完全是爲了後代。

後代,就是最大的事理,宋仁宗就是再想推行新政,他沒有子嗣繼位,他就是推行不了新政。

所以,皇帝這最大的事理,就是大婚,生子。

朱翊鈞看張居正的神情就知道,這件事是爭不過了,在這件事上,張居正非常堅決,就三個字,拖不得。

其實朱翊鈞也預料到了這個結果,從陳太后、李太后直接下懿旨到禮部,就知道這件事是朝廷的頭等大事。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朱翊鈞同意了選婚選秀女之事,同時也強調了不要太過於驚擾百姓纔是。

“驚擾百姓,就是正統年間那樣,選秀女,一選,輕者幾百,重則幾千,寡婦都嚇得嫁人,生怕被選入宮做了宮女,就選二人,沒必要大動干戈。”朱翊鈞進一步明確的做出了指示,是否過於驚擾百姓,就在於數量。

正統十三年,英宗皇帝選秀女直接弄了四百人入宮,四百人看似不多,但要知道這些本身就是經過了很多輪的遴選,就知道在地方、在民間,鬧出了多大的風波來,連寡婦都被嚇的嫁人了。

絕對數量只有兩人,遴選起來,就不會那麼麻煩,而且正宮已經在皇帝跟前了,那就更不會驚擾廣衆了。

“殷部堂說呂宋也有美人送來遴選。”張居正面色複雜的說道,這件事禮部負責,殷正茂上次回京還專門詢問過張居正皇帝大婚之事,當時殷正茂就說要送美人入京。

萬一皇帝就愛學外語這一口呢?

“泰西人?”朱翊鈞一愣,眉頭緊皺的問道。

張居正點頭說道:“泰西人。”

“送吧,送來了給皇叔送去。”朱翊鈞選擇了一個折中的法子,皇帝的妃嬪涉及到了皇位更替,在皇位更替沒有完全確定下來的時候,他是不會納外番女子入宮,這容易造成各種各樣的亂子,但是殷正茂作爲國姓爺,配合朝廷政令,小皇帝又不太好直接拒絕。

送給皇叔朱載堉享用。

“臣遵旨。”張居正俯首領命,臉上露出了笑意,殷正茂必須要表達自己的恭順之心親親之誼,畢竟是國姓正茂,小皇帝也要表達簡在帝心和聖眷正隆,這些外番女子自然可以入京來,只是入京後,都送給皇叔,皆大歡喜。

小皇帝總是有各種各樣的辦法,讓大家都非常體面。

張居正離開去草擬選秀女的黃榜去了,而朱翊鈞則是拿出了《變形記》繼續研讀泰西的文化。

變形記共有十五卷,250個古希臘和古羅馬的神話故事,而朱翊鈞手裡這本已經是經過了不知多少次加工後的變形記了,朱翊鈞手裡這本是沒有翻譯過的,他的外語已經極好,不需要繼續弄個泰西嬪妃一起學外語了。

皮格馬利翁,是一個塞浦路斯的國王,也是個雕塑家,出於對於女性墮落和放蕩不羈的反感,皮格馬利翁決心終身不娶,他以象牙雕刻出了一個女子,向愛神祈禱賦予雕像生命,愛神滿足了皮格馬利翁,最終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

這個故事是個神話故事,皇叔朱載堉知道後,一定有話要說,不是什麼事兒都可以念念不忘必有迴響,比如小皇帝的藝術細胞,薰陶了幾年,皇帝依舊沒有任何研究樂理的興趣。

二十世紀愛爾蘭作家蕭伯納,根據這個神話故事,創作了一本名叫《賣花女》的諷刺劇。

賣花女講的故事是:上層頂流人士,一個擁有公爵榮譽的教授和一個上校打賭,用街邊賣花女伊莉莎做實驗,用六個月的時間,將賣花女訓練成爲出身名門貴族的小姐。

教授成功的將賣花女塑造成了一個引人注目的閃耀女子,但是教授奉行獨身主義,並不打算和賣花女結婚,賣花女既成不了尊貴的公爵夫人,也無法再回到菜市場賣花。

王夭灼似乎非常符合這個故事,一個出身貧寒、朝不保夕、身負血海深仇的她,因爲皇帝要見外官、縣丞、耆老、百姓,從河南陝州來到了京師,陝州盧氏被皇帝查抄,王夭灼報仇雪恨,在內書房讀書,被太后喜歡、跟隨鄭王世子學習音樂和算學。

如果朱翊鈞不喜歡,王夭灼既成不了皇后,也無法再次回到貧寒的境地,她似乎無法安頓自己。

但朱翊鈞知道事實並非如此,王夭灼的算學已經登堂入室,可以參與到內書房盤賬之事中,而且歷次盤賬,都有王夭灼的身影,即便是皇帝不喜歡她,她也可以做個太后身邊的宮婢,幫太后梳理宮中賬本,即便是出了宮沒人敢討她做婆娘,她也能夠很好的安頓自己。

朱翊鈞不由的想到了最近飽受文官攻訐的鴻臚寺卿陳學會,外室、私生子,這些事兒,在泰西根本不算什麼,西班牙很喜歡聯姻開疆,聯姻開疆不是說只需要聯姻就足夠了,聯姻是爲了獲得宣稱。

在鉅額暴利之下,一些商賈再次開始試探性的營造毛呢廠,因爲皇莊的官廠志書的銷量再次增高,這一次再次下場商賈們,不像上一次那麼莽撞,一口就想吃個大胖子。

一些商賈選擇在永定毛呢廠周圍,兼併一些小型的手工工場,這些工場主要負責爲官廠供貨,比如清洗羊毛;有的商賈則瞄準了羊毛的採買、初加工和運輸,有的商賈則看向了粗紡毛呢的集散,這些都是有利可圖的。

這一次,勢要豪右們終於肯選擇腳踏實地,選擇一步一步來。

朱翊鈞其實也希望,大明的權豪們能夠表現出自己的積極作用,官廠的擴建受制於朝廷風力和僵化的影響,速度並不是很快,權豪們願意入場,辦一些手工工場,朱翊鈞還是很願意看到的。

但是,很快,朱翊鈞就發現,新的問題出現了。

這些勢要豪右支持的商賈們,爲了利潤,開始剋扣窮民苦力的工錢。

這是一種路徑依賴,失地的佃戶、城中游手好閒的遊墜、逃所的軍戶,在這年頭,幾乎等同於奴隸,有些活不下去的遊墜,自己敲了鈴鐺,當閹奴的也不在少數。

所以,對於商賈們而言,欠着暫時不給工錢,是一種非常合理而且是理所當然,天經地義之事,無事可做給你點活兒幹就不錯了,還想要錢?

如果是過去,匠人們頂多換個東家繼續幹活,但是現在不同了,官廠在擴張,需要大量的人手。

這就造成了押兩個月、三個月不給工錢的工場開始無人可用,而官廠的用工成本,居然在進一步的降低,擴張速度進一步的加速。

篩選開始了,生意場上總是這麼的無情,任何路徑依賴在新的行業裡都會變成致命的缺點,而改變,需要昂貴的成本和代價。

朱翊鈞不只是關注毛呢廠的衆多矛盾和衝突,他的目光看向了西山煤局。

在正月十三這天,隸屬於工部的西山煤局正式掛牌成立,這代表着籌建工作已經結束,而今天朱翊鈞將親自前往西山煤局,既是表達政治上的支持,同樣也是踐履之實的尋找一個答案。

把山伐木砍成一個禿山,也不用煤,到底是因爲風水這種事兒,還是因爲其他的原因。

工部尚書郭朝賓領着陛下向着門頭溝而去,朱翊鈞終於見識到了大明朝的開礦。

“這口井,就有四十五丈?”朱翊鈞站在一口窯井之前,看着郭朝賓驚訝無比的問道。

四十五丈,一丈大約一層樓的高度,約等於後世五十層樓的高度,窯井,是一口很深很深的井。

“家有半口粥,不到門頭溝。”郭朝賓十分無奈的說道,窯民是窮民苦力,靠力氣掙錢,冒着天下的危險,下井作業,結果煤擡上來,還不見得能領到工錢,這就是窯民的生活現狀。

“朝中有御史說,既然西山多煤,而煤多來自於門頭溝,那就在盧溝橋設一個抽分局,抽分往來收稅便是,爲何要籌建煤局,多此一舉。”朱翊鈞站在窯井的門前,黑洞洞的洞口內,就像是擇人而噬的血盆大口一樣,吞噬着無數人的生命。

朝中御史的這個說法,其實就是典型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既然駙馬都尉們在西山開煤,那就讓他們開就是了,只要抽分,朝廷拿到稅賦便是,爲何還要親自下場籌辦,連皇帝的親姑父都搭進去了。

當這個深不見底洞口出現在朱翊鈞的面前時,朱翊鈞確定了籌建西山煤局的重要性。

因爲朝廷設立抽分局,抽分掉的稅收,一定會被變本加厲的攤派給窯民,而窯民本就是用命在賺生活所需,再被剋扣,後果可想而知。

朱翊鈞一直清楚的知道,大明開採煤礦不像英格蘭一樣簡單,三丈之下皆是煤,但完全沒料到會這麼難。

科學是理想,講究的是可能性;工程是現實,講究的是可行性。

西山煤局當下的開採,完全是基於龐大人力的挖掘,供應京師所需,至於每年死多少窮民苦力,不過是數字而已。

朱翊鈞看着這個窯井,沒有選擇進去,跟着自己的所有人,都不會允許小皇帝下井,因爲實在是太危險了,但是朱翊鈞還是在煤局的礦產附近轉悠,而駙馬都尉李和也跟在左右,皇帝看的窯井就是普水溝窯。

這口窯井本來是李和的,他把家裡的六口窯井拿出了三口,讓朝廷的西山煤局官廠,連成了一片。

“需要長時間的抽水、需要長時間的通風換氣防止煤氣(瓦斯)堆積、需要馬力將煤炭從井下拖上來,總之需要動力。”朱翊鈞看完了普水溝窯,確定了眼下西山煤局迫切需要的東西,蒸汽機。

沒有蒸汽機開窯採煤死傷衆多,只有活不下去的窯民纔會下窯,點出蒸汽機的科技來,又需要海量的資源堆出來、燒出來、浪費催生出來。

沒有海量的資源去投入,技術就不能進步。

資源鎖死科技樹。

英格蘭的煤炭從十五世紀就開始開採,他們那邊的煤是這樣的,1米土…10米土、10米以下全是煤,大明這邊是1米土…10米土…地下水…石頭…69米石頭…151米煤矸石…煤,開採難度極大,但是又迫切需要。

第471章 蒸汽機是要吃人的第二百五十二章 賤儒們那張犯賤的嘴第420章 跟不講理的服軟,跟講理的耍橫第296章 朕當初欠考慮了第二百五十五章 想辦法再借給他點兒第470章 還田的三個階段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明和西班牙的共同困境第七十五章 天下之事,有常有變 君子處事,有經有權第六章 一千個讀書人,一千個孔夫子第一百零七章 小皇帝罵人,又難聽又誅心第一章 刺王殺駕第397章 俺答汗是個筐,什麼都往裡面裝第二百四十一章 張居正丁憂歸政,王崇古憂懼逃亡第342章 好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第551章 故事講得好,經費少不了第二百七十五章 戌時三刻夜襲敵營第321章 陛下何故謀反?第一百六十三章 皇極殿公審三逆臣第326章 至此,只是人間君王第540章 大明廷臣對皇帝使用了活字印刷術第517章 大明水師閱艦式第302章 這是大明的頂級機密第二十一章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第459章 葉李十四條劃第四十九章 給戚繼光封個伯爵第465章 三角貿易的形成第469章 大爭之世,強則強,弱則亡!第一百九十二章 度數旁通十五屏第485章 到底是誰帶壞了陛下?第七十三章 尊主上威福這杆大旗,我們晉黨要扛!第一百六十七章 立國之宏規,保安之上畫第二百八十二章 陛下說完了,可有人有異議?第514章 解刳院雅座一位第四十九章 給戚繼光封個伯爵第一百三十二章 你的命是不是命,你是不是人?第434章 十年之期已到,大明軍開拔!第393章 一切都在按計劃進行第五十九章 讀書人的事兒,竊不是偷第二十八章 力足以勝天第二十八章 力足以勝天第四十四章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第318章 跟着陛下有錢賺第453章 白銀,就是百姓們的血汗錢第一百一十九章 仰望星空朱載堉第417章 法不嚴則不能信,法不信則不能治第九章 再一再二沒再三第一百三十二章 你的命是不是命,你是不是人?第一百五十三章 活在當下,何不貪歡?第528章 我也可以談,我也可以愛大明第332章 陛下,臣有上中下三策第二百五十六章 走的時候,把大門帶上第一百三十四章 賤儒,嚐嚐朕的廷杖!第二百四十五章 言先生之過者斬,勿論第五十九章 讀書人的事兒,竊不是偷第289章 你問朕是什麼人?朕的名字不可探聞第308章 人給狗送葬,天下奇聞!第483章 最是無情帝王家第294章 等,等太陽落山;等,等天下有變第六章 一千個讀書人,一千個孔夫子第316章 黑夜待久了,總怕太陽不會升起第286章 君子可欺之以方,難罔以非其道第405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二十五章 國覆,萬民爲種奴之禍第一百五十章 朕有三十三個步營,權豪有幾個?第454章 天與不取,反受其咎第422章 來過,已是足矣第二百章 拿着我的銀子,離開我的船第一百七十一章 新鄭公來去匆匆,寧遠伯入京面聖第451章 殺人不一定要動刀第335章 賺錢,寒磣嗎?不寒磣第335章 賺錢,寒磣嗎?不寒磣第三十八章 不是我!不要污人清白!第385章 大明舉重冠軍張居正第304章 打起來了,北虜的使團打起來了!第390章 不過是舊時代的殘黨罷了第一百二十八章 張居正,你壞事做盡!第298章 我大明,天下無敵!第550章 一屋,一個很奇怪但很現實的計量單第一百九十一章 一種全新的鑄炮法,專利人:戚繼光第287章 民以食爲天,萬務民爲首第321章 陛下何故謀反?第一百九十七章 一開口就是九斤火炮的威力第459章 葉李十四條劃第九章 再一再二沒再三第二百六十六章 用蘿蔔刻一個倭國國王的印綬第356章 精紡毛呢的最後盛宴第一十五章 割雞焉用牛刀第383章 緣分不夠?姑娘請留步第528章 我也可以談,我也可以愛大明第388章 朕親自手刃徐階第401章 朱翊鏐的好日子,徹底到頭了!!第二百零五章 復古派中的古墓派第516章 一身偃臥蓬蒿穩,四海蒼生恐未安第二百四十五章 言先生之過者斬,勿論第二百七十六章 銀錠不是貨幣,銀幣纔是第468章 昇平一號蒸汽機第487章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墾荒蕪田第516章 一身偃臥蓬蒿穩,四海蒼生恐未安第二十二章 元輔,朕有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