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一句話殺死比賽

“寧遠伯,今日請李帥過來,是有些疑問,需要李帥解答一二。”張居正示意李成樑就坐,揮了揮手讓遊七去看看是否隔牆有耳。

徐爵不會離去,他就是個見證人,今天不是首輔和邊將合謀,而是在皇帝的爪牙宦官的監督下,進行的朝廷和地方的對話。

大明對遼東處置一向謹慎,衙門太過於嚴肅,全楚會館又太過於私密,有勾結串聯之嫌疑。

張居正始終覺得,宦官是一股重要的監察力量,真的把司禮監打倒了,今天這局根本攢不起來,大家都只能彼此提防,連個說話的地方都沒有。

張居正詢問李成樑遼東若干事兒,要麼就是衙門莊嚴肅穆之地,那就有些審問的意思,要麼就是全楚會館,那就是勾結邊將。

無論怎麼做,對張居正和李成樑而言,都是進退失據,不如不做,而徐爵在側,天子家奴看着,對誰都好。

所以張居正反對敲掉司禮監,這也是張居正跟高拱的政見不同之處。

“元輔但講無妨。”李成樑當然不是來喝花酒的,聽聞張居正說起了正事,也是正襟危坐,非正式場合的會談,有的時候比正式場合的會談更加重要,決定了很多大事的走向。

“吉林附近真的黑土,而且是蔓延百萬頃的黑土?”張居正首先問出了自己最爲關切的問題,這是他不瞭解的,他已經查閱了永樂、宣德年間的文牘,並沒有見到太多的記載。

張居正當然清楚黑土的價值了,所以他必須要確定。

“只多不少,百萬頃,那還是我少說了。”李成樑十分鄭重的說道:“若有虛言,乃欺君之罪,我既然已經是大明武勳,自然不能謊報軍情,謊報坐罪問斬,有夜不收墩臺遠侯塘報爲證,而且,我也親自去看過了。”

“根據遼東夜不收的回稟,黑土綿延不絕,根本就看不到頭,探明的不過百萬頃,雖然有些沼澤,但是在土地面前,沼澤這個對大明而言,不是什麼問題吧。”

張居正聽聞稍微愣了下,驚訝的說道:“沼澤?”

“是的有很多的沼澤地。”李成樑十分肯定的點頭,對於缺少耕地的大明而言,那些沼澤地根本就不算是個事兒,再往前數,湖廣、江西、南衙部分更是大澤之地,現在也不是良田百萬頃?

張居正眉頭舒展開來說道:“那證明雨水是比較充足的,三尺厚的腐殖層,超過了一尺二寸的雨水,膏腴之地啊。”

但凡草原能開荒種地,還能有北虜這種東西?

“我的第二個疑惑就是,李帥,你站在遼東總兵的立場上,你認爲應不應該收復大寧衛。”張居正詢問着第二個問題,大寧衛到底應不應該。

“土蠻入寇就三條路,第一條進攻平虜堡,第二條,進攻廣寧衛,第三條進攻喜峰口。大軍佔據大寧衛,除非拿下大寧衛否則土蠻一個地方都別想入寇。”李成樑用茶水沾着說道:“走平虜堡入寇,大寧衛可擊其後方。”

“就是頭傻狍子,也知道不能把後背露給敵人,只要土蠻汗從平虜堡入寇,就是腹背受敵。”

“而大寧衛的守備,如果按照戚繼光的守備方略,悉心經營,土蠻汗就是長出翅膀來,都攻不下來。”

“戚繼光就是天生帥才。”

“對於遼東而言,大寧衛在,大利東北。”

李成樑沒糊弄土蠻汗長子布延,他不願意跟戚繼光爲敵,戚繼光這個人,真的太可怕,很難想象,一個人幾十年如一日的不肯半分驕縱,屢戰屢勝也就罷了,現在有了皇權支持的戚繼光,依舊沒有半分的驕縱。

這特麼還是個人?

幸好,此時,戚繼光是友軍。

退一萬步講,就算他李成樑是個不忠不孝的逆臣賊子,戚繼光領着京營,李成樑實在是不想和戚繼光變成對手,也不是李成樑露怯,實在是戚繼光佔着大義的名分,以朝廷打地方,那是一打一個準兒。

“如此。”張居正點了點頭,大寧衛作爲一個軍鎮,意義重大。

“而且我最擔心的一個問題,就是土蠻和建奴同流合污。”李成樑第一次談到了建奴和土蠻之間的聯合。

“建奴和土蠻汗也是打來打去,但是他們也有姻親,這是需要時時刻刻提防的,否則大明怕是要吃大虧。”

建奴和土蠻汗是否會在鬥爭和矛盾之中,逐漸成爲一個整體,形成一個合力?

在李成樑看來是遲早的事兒。

而佔據了整個大鮮卑山以東的建奴、土蠻諸部合流成一個合力,那就會成爲大明的心腹之患。

一旦薊州失守,胡虜從喜峰口入寇,那就會成爲一種常態,京畿會因爲頻繁的入寇,在鐵蹄的蹂躪下會日益的衰敗,進而引發一個更加恐怖的問題,那就是糧食。

百姓都跑了,京畿沒人耕種了,本來糧食就不能自足,高度依賴南衙供給的北衙,糧食供應出了問題,大明會有傾覆之危。

這是李成樑在遼東唯一能想到大明傾覆危機。

“而大寧衛就是一根釘子,就像一個繮繩和套索一樣,一旦北虜東夷有合流的趨勢,無論是利用土蠻和建奴的矛盾,還是勒令土蠻不得和建奴合爲一處,大寧衛就是手段,沒有大寧衛,大明就沒有手段。”

“當然,如果能把土蠻汗徹底趕出遼東,那就可以徹底分化北虜和東夷了,數十年內,東北無虞。”李成樑陳述着自己安定邊方的種種思考,李成樑擁有極高的軍事天賦。

“李帥也讀矛盾說?”張居正聽聞,總覺得味兒不對,這味兒太熟悉,以致於讓張居正有點像照鏡子感覺,他也是這麼想的!裡挑外撅這種事,到底是張居正起的頭,還是小皇帝起的頭?張居正認真思索之後,發現是自己對付晉黨,在楊博致仕時候起的頭。

葛守禮任黨魁,分化晉黨,張居正就是那會兒起的裡挑外撅的頭兒,被陛下全都學去了,頗有一種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感覺。

李成樑點頭說道:“我也是個生員,就是考舉人沒考中,相比較考舉人,我還是在軍事上有那麼一些天賦,所以矛盾說,我也讀了,而且是宮刻版的,先生教得好啊。”

李成樑認爲裡挑外撅這種把戲,非常合適東北局勢,而且要利用和深化北虜和東夷之間的矛盾,絕對不能讓他們成爲一個整體,否則大明危矣。

李成樑接着說道:“大寧衛除了軍事意義之外,其實也能放羊,大明缺少羊毛,大明也缺少膨潤土,這不是解了燃眉之急?”

張居正極爲認同的點頭說道:“算算日子,過幾日,就是第一批膨潤土入京的時間了。”

“我第三件事,則是詢問遼東防務。”張居正喝了口茶頗爲平靜的問道:“徹底打下黑土地,需要多少人?”

“五十萬,征戰三年的糧草。”李成樑伸出一隻手,十分確信的說道:“如果朝廷有五十萬軍兵攻打三年的能力,就可以徹底佔領遼東以北了。”

“五十萬太多了。”張居正一聽這個數字,就是連連搖頭,若是旁人一聽這個數字,莫不是以爲李成樑瘋了,區區一羣建奴,海西女真,跟野人差不多,居然要五十萬征伐。

“但是東北多深山老林,沒有五十萬人,攻破而不能戰守,戰守不能耕種,那麼攻伐,就沒有任何的意義,反而會像吉林造船廠反覆那樣。”李成樑陳述了自己的理由。

大明只要恢復到能夠調動五十萬大軍,征伐三年的調度糧草的能力,東北而已。

“太難了。”張居正有些麻了,他發現自己好像就在爬山,這好不容易爬了一個小山頭,前面似乎一個不可逾越的大山在等着他。

“對於先生而言,這應該不是什麼難事吧。”李成樑看着和自己年齡相仿的張居正,張居正和小皇帝的關係極好,只要張居正不失聖眷,穩穩當當的幹個二三十年,啥事兒辦不成?

“不難嗎?”張居正還想歸政致仕後,研究算學,仰望星空,可是那愜意的日子,似乎離自己越來越遠了,而且他對自己信心不足。

李成樑笑了笑說道:“我相信元輔先生能做到,元輔有這個能力,也有這個毅力。”

李成樑並不怕戚繼光,惹不起可以躲得起,只要不造反,不做戚繼光對手,那就不會直面戚繼光,實在不行,打一打再說。

但是李成樑多少有點怕張居正,這個讀書人實在是太過於陰險,西北晉黨鬧得多兇?連司禮監都要敲掉!現在呢?被張居正一頓裡挑外撅,晉黨溫潤的跟綿羊一樣,王崇古都快成國之幹臣了。

對於張居正而言,這都不是個事兒,李成樑很相信張居正。

張居正和李成樑聊了很久,一頓飯,飯沒吃,酒沒喝,喝了幾壺茶。

萬曆三年十二月,過年,註定不會太平。

大明,從仁宗繼位之後,就有一種‘我必贏’土地精算的風力在蔓延,大明朝臣,總是會拿着‘這塊土地打回來也回不了本、不如不打’自我安慰,來證明大明的戰略收縮是合理的,每一次戰略收縮是大明贏了!

土地失去就失去了,但是省錢了。

所以就會有仁宗年間棄置吉林造船廠;也纔會有大寧衛在景泰帝死後,成爲兀良哈的牧場;纔會有嘉靖年間再復河套爭議;纔會有交趾布政司的丟失;纔會有紅毛番攻佔馬六甲海峽,呂宋失國。

在大明的敘事體系裡,所有的朝貢國都屬於大明的領土範圍,至少是羈縻範圍,遠在印度洋的錫蘭(斯里蘭卡)的王室也有大明賜予的五章冕服。

但是大明在兩百年的時間,的確是不斷的進行着精算的戰略收縮,這種精算的風力甚爲喧囂。

比如這次大寧衛,就有這種精算的風力輿論在朝中愈演愈烈,對於大寧衛是棄是守的問題,萬曆三年十二月中旬,一場蔓延整個朝堂的大辯論開始了。

而張居正依舊有條不紊的推進着大寧衛的防務,永平鎮軍兵在開春後會調撥一切準備工作已經就緒、批覆了兵部的七營堡拱衛大寧衛、調撥了二十萬石糧草和的大量的軍備供給大寧衛軍隊。

等朝中吵吵完了,土蠻汗怕是要發動反擊了,不做好防務,就是爭論贏了,大寧衛也不在手裡了。

吵架可以慢慢吵,活兒得趕緊幹,張居正是首輔,最推崇循吏,吵架可以輸,但是活兒必須要做好。

張居正一意孤行推動政令,遭到了朝臣們的進一步反對,奏疏越堆越高。

而今天,刑部尚書王崇古再一次出現在了北土城,上一次他來北土城,還是以太子少保的身份提督京營,而這一次來,王崇古是來領膨潤土的,第一批三千袋膨潤土已經順利抵達北土城,需要永定毛呢官廠簽收。

這可不是小事,三千袋的膨潤土,是俺答汗一年提供的產量。

俺答汗根本不想看到大明羊毛毛呢官廠擴張,草原全都是羊,大明軍第二年就能推着戰車,炮轟他俺答汗的金頂大帳!

“好呀,好呀,好!”王崇古打開了一袋,抓起了一把白土,捻動了一下,連連叫好,他頗爲驚訝的說道:“過了三遍細篩?”

陳大成笑着說道:“反正都是些俘虜在做事,不能讓他們閒着,就過了三遍篩,大司寇可還滿意?不滿意,就再過幾遍。”

“滿意滿意滿意!”王崇古令人開始點檢,每百袋隨即抽驗五袋,每一袋的質量都是上等中的上等。

“三千袋,每袋七兩銀子,合計兩萬一千兩,咱們錢貨兩訖,概不拖欠。”王崇古驗完了貨,讓人擡上來數箱子的銀子,笑着說道:“馬上過年咯,這怕是最後一筆白銀貿易了,之後都是大明銀幣了。”

“朝廷要鑄錢了嗎?”陳大成讓人點檢着白銀,值得注意的是,這筆白銀是桃吐白土官廠,而不是歸京營,因爲官廠還沒有賬房,所以現在是京營代管,都是要做六冊一賬,都要交給戶部盤賬的。

這就是個收支記賬法的應用。

“不是鑄錢,是軋錢,具體的事兒,咱也不知道,哎呀,俺答汗這個貪得無厭的傢伙,總有一天自食其果!”王崇古罵了一句俺答汗,仗着白土的獨門生意,敲詐到了王崇古的頭上。

“陳總兵留步,我還要去毛呢廠看看去。”

“大司寇慢走不送。”陳大成送別了王崇古,多少感覺有些不適,戚繼光帶着楊文、陳大成等一衆來到北衙的時候,都是做好了準備,隨時準備西征平定晉黨叛亂的。

而晉黨的關鍵人物王崇古成了大明辦事得力的大司寇,多少讓陳大成一時半會兒難以接受。

王崇古選擇在賺錢這條路上一去不回頭,不過想想也很合理,晉黨的根基,就是依仗特權經濟的壟斷貿易謀利,賺錢的確是王崇古的本心,毛呢廠,似乎也是特權壟斷經濟的一種。

陳大成不再思考如此複雜的問題,而是靜靜的等待着過年前的最後一次大朝會。

朱翊鈞在十二月二十七日,召開了萬曆三年的最後一次大朝會,這次接見了百官之後,京堂開始休沐,輪流值班。

而這次的大朝會從一開始的氣氛就格外的壓抑和凝重,因爲這次大朝會和過往不同,要對大寧衛是否棄置,吵出一個結果來,這都快吵吵半個月了,皇帝還很有耐心的批覆奏疏,朝臣們都沒那個耐心了。

過年前,必須要這件事形成一個決議。

“臣等拜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羣臣見禮。

“免禮。”朱翊鈞揮了揮手,平靜的說道。

“有事啓奏,無事退朝。”馮保一甩拂塵,開了個場,今天有事,有大事,喜氣洋洋的過年氣氛,根本無法沖淡朝堂的凝重。

按照大明約定俗成的規矩,過年前後半個月的時間,大家都會粉飾太平,就是把那些個不那麼緊急的糟心事兒,留到年後處置,過年都過個好年。

顯然這一次,朝臣打破了這一慣例,選擇了不讓小皇帝過個好年,過年也要給小皇帝添堵!

“臣有本啓奏。”吏部尚書張翰率先出列俯首說道:“臣請議大寧衛棄置,與遠人修好,還大明安寧。”

“張尚書,你這是搶我禮部的活兒啊,我禮部還沒說柔遠人呢,伱這倒是唱起了禮部的戲?”萬士和一聽直接就懟了過去,一句話把張翰噎的說不出話來。

朱翊鈞一聽就樂了,這張翰出師不利,遭到了禮部尚書萬士和的阻擊。

這個阻擊張翰的人物,是朱翊鈞萬萬沒料到的,萬士和是奉旨騎牆,不是奉旨衝鋒陷陣,這朝中風力輿論還不明朗,萬士和直接就上了。

張翰越界了,柔遠人那是禮部要講的,張翰吏部尚書把手伸到了禮部衙門,萬士和不說話,那還是大宗伯?回家賣紅薯得了!

張翰再次俯首說道:“土蠻北虜之患久矣,今以徵逐爲名,臣有疑慮,一,不知出師果有名否?二,及兵果有餘力否?三、食果有餘積否?四、預見成功可必否?五,強虜藉機南下可應對否?”

“虜爲患日久,祖宗時力豈不能取之?而卒不果復者,蓋有深意。今兵力不逮祖宗時遠甚,且中外府藏殫竭,無名之師橫挑強虜輕啓邊釁,強虜必然南下,前戚繼光、李成樑論功賞,臣下有怏怏心,祇恐百姓受無罪之殺,比與害幾家幾民之命者!”

朱翊鈞聽懂了。

張翰說:北虜爲患時間很長了,大明太祖高皇帝、成祖文皇帝的偉力都不能要了北虜的命,今天就能了嗎?你小皇帝多大的臉啊,比祖宗強!祖宗不取大寧衛是有深意的,今天兵力不足祖宗之時,窮的當褲子,出師無名還要打,到時候強虜一定會報復的!

到時候百姓受無罪之殺,又有多少百姓的命被兵禍所害,到時候責任誰來承擔?李成樑、戚繼光、張居正還是陛下?

萬士和看着張翰不敢置信的說道:“張翰,你不是吧,你要不要聽聽你在說什麼?眼下,是我們大明打贏了,打贏了!打的土蠻只能遣使議和!”

張翰立刻說道:“好戰必亡,天下可有常勝而無一敗的將軍?既然沒有無敗者,此時一時得勝,日後再敗,還不是我大明百姓遭殃?!是不是這個道理!”

“我這是爲大明百姓着想,是爲大明朝廷着想,柔遠人就是要安撫遠人,不至於叩邊,現在搞成這樣,出塞作戰,祖宗成法在上,難道要違逆不成?!”

萬士和一甩袖子,憤怒的說道:“一派胡言,國之九經,柔遠人不是這麼個道理,你在胡言亂語!”

“正是因爲打不贏,所以纔要想方設法的贏啊!”

“連打都不打,任由賊人入寇,就不是我大明百姓遭殃?嘉靖二十九年,隆慶元年,京畿震撼,國朝動盪你忘了嗎?打不贏就要想辦法打贏,不然怎麼拒敵?這是理所當然的道理,你在胡說些什麼?”

“你是在顛倒因果!由果及因!根本就是在詭辯!”

“好,就按着你這個思路來,我們大明軍不是百戰百勝,也會輸,的確,大寧衛當下已經是塞外了,在敵人的地盤上跟敵人作戰,不如敵人知根知底,可能會輸。”

“可是在大寧衛輸了,我們還有廣寧,還有長城沿線可以拒敵,這不就是我們想要的,保住我大明百姓,不受無罪之殺嗎?就像是2大於1,兩道防線,總比一道防線強吧!”

萬士和火力全開,用事實說話,把張翰這番言論的因果,說的明明白白。

李成樑以寧遠伯的身份站在朝堂上聽政令,也就知道爲何戚繼光用兵,爲何那幫謹慎了,絲毫不敢有任何的倦怠,每戰必勝,這打贏了文官們還要彈劾,這打輸了,直接死在戰陣之中,也比落在這羣措大賤儒的手中強一萬倍。

李成樑真的很想一個丁字回殺,將張翰直接斬了,什麼東西!

李成樑內心剛剛因爲張居正累計起來的一點對文官的好感,蕩然無存!

朱翊鈞看着萬士和直接被氣懵了,笑着說道:“大宗伯消消氣,你不知道張翰目的,他其實是想借着大寧衛的事兒,殺先生罷了。”

“殺先生?”萬士和往後一抻,看着陛下,瞪大了眼睛。

朱翊鈞點頭說道:“他就這個想法。”

羣臣愕然,所有人都看向了張翰,陛下爲何如此說?幾乎所有人都想起了一件舊事,嚴嵩殺大明首輔夏言。

夏言言復套,俺答入寇京畿,嚴嵩說都是夏言要復套,所以才導致強虜入寇,所以夏言纔是恥辱的根源。

所以,張翰此番言論,根本目的不是大寧衛,而是張居正。

張居正其實在張翰開口的時候,就知道張翰想幹什麼,明世宗實錄,可是他張居正修的,張翰那些個鬼把戲,他一眼就看穿了,不過是藉着大寧衛生事兒罷了。

萬士和要跟張翰辯,這理越辯越明,萬士和既然這麼能打,戰鬥力這麼強悍,張居正也就沒站出來,反駁張翰,萬士和辯的明白就辯,辨不明白,張居正再出面辯論再說。

結果陛下一句話就殺死了比賽,把張翰的目的給揭示了。

朝臣們聽明白了陛下的話,背後升起了一層的冷汗,目光又看向了張居正,張居正不是教弟子不厲害,是以前根本沒用心教弟子,看看張居正教出來了一個什麼妖孽吧!

張翰這等人的心思,根本就是烈日之下的魑魅魍魎,無所遁形!

朱翊鈞看着張翰冷冰冷的說道:“張翰,你既然問,朕就告訴你。”

“一,出師有名,大寧衛本就是洪武年間寧王舊邸,此次乃是克復,是舊恨;隆慶元年,土蠻汗入寇,襲擾京畿,這就是新仇。”

“新仇舊恨,這還不夠嗎?洪武年間的祖宗成法,不是祖宗成法嗎?張翰,你明確的回答朕。”

“夠不夠,是不是!”

“新仇舊恨夠了,洪武成法,自然是成法。”張翰就是再不甘心,也只能如實回答。

朱翊鈞繼續說道:“二,京營訓練三年出鞘,兵有餘力;三、朝廷積蓄四百萬石糧草,足夠三年征伐所需;四、已經克復大寧衛,此次出塞就是爲了大寧衛;五,強虜藉機南下,我大明薊州、山海關,仍有十萬軍兵戰守,這是戚帥任督師訓練精銳,足以應敵。”

“你還有什麼疑惑嗎?”

張翰問了五個問題,朱翊鈞都回答了,而且每一條都是踐履之實,張翰這是在跟皇帝奏對,胡攪蠻纏真的會被小皇帝給打死。

張翰又不是言官,有耳目之臣的免死金牌在身,就是言官,朱翊鈞也貶黜、廷杖、斬首、送解刳院了。

“臣沒有疑惑了。”張翰不甘心,但是他的目的都被小皇帝一語道破。

“那張翰,你今日就把致仕奏疏呈上如何?道不同不相爲謀,朕累,你也累不是?”朱翊鈞看着張翰,直接讓他滾蛋。

哪怕吏部尚書空着,都比這麼個噁心人的玩意兒強。

自古以來,都是朝臣們上奏疏請求致仕,皇帝溫言挽留,這朱翊鈞直接讓張翰寫致仕的奏疏,其實就是罷免,只是看在張翰是吏部尚書,廷臣的份上,給他留個面子罷了。

若是小皇帝一人厭煩也就算了,關鍵是廷臣們,其實都看張翰有點厭煩,張翰作爲吏部尚書,混到人厭狗嫌的地步。

吏部尚書是不好當,但當成張翰這個模樣,也真的是大明頭一遭了。

第487章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墾荒蕪田第449章 秣兵厲武以討不義,務以德安近而綏第532章 禮法不能是新政的絆腳石第一百六十一章 克復大寧衛第301章 這結個婚,比西山拼殺都累!第八十九章 給元輔先生一點小小的科學震撼第317章 勿有大功於家國,但求小恩於君王第二百章 拿着我的銀子,離開我的船第一百五十九章 只需要一個機會的戚繼光第二百四十五章 言先生之過者斬,勿論第395章 老奴酋的七宗罪第330章 震驚!大明皇帝居然爆金幣了!第一百一十八章 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第二百四十七章 分贓不均、賞罰不明第二百七十五章 戌時三刻夜襲敵營第六十六章 一拳勝過一拳第二百二十七章 真是一個好主意!第一十五章 割雞焉用牛刀第一百九十九章 當大明的看門狗,豈不是能吃到骨頭?第517章 大明水師閱艦式第四十章 曲則全,枉則直第四十二章 對小皇帝的考成第364章 在最後一個野人死掉之前,大明絕不第二百三十七章 他們失去了一切,但是獲得了自由第288章 怎麼可能讓狗皇帝順意!第二百六十四章 傲慢,是失敗的開始第二百二十九章 至此,已是科學第341章 朱門酒肉臭 路有凍死骨第二百五十六章 走的時候,把大門帶上第三十章 德爲心中法,法爲成文德第一百一十四章 我大明火器,遙遙領先!第二百五十七章 僱傭營團,借雞下蛋第552章 權利無限大,責任無限大第400章 即便是天下罪之,那也是萬方有罪第二十四章 大明皇帝鋤大地第一百七十章 大明皇帝的鎮國神器第441章 利者,人之所欲也第356章 精紡毛呢的最後盛宴第384章 稚童舞利刃,傷己傷天下第六十一章 知行並盡,表裡如一第一百零六章 憑空造牌小皇帝第三十一章 張居正的新《陳五事疏》第352章 格物院有祥瑞進獻第二百六十八章 論跡不論心第298章 我大明,天下無敵!第一百零五章 朕要學外語第一百九十二章 度數旁通十五屏第530章 今天,明天,榮耀都屬於大明工匠!第300章 陛下,還是在意我的第二百一十四章 煤市口大火第一百八十六章 許願池裡的王八都搖頭第三十二章 卿之所願,唯理所在第528章 我也可以談,我也可以愛大明第五十七章 君不君,臣不臣,天下大亂第410章 大鉅變時代第448章 在死亡的邊緣試探第二百二十七章 真是一個好主意!第一百五十四章 永定毛呢廠第514章 解刳院雅座一位第536章 大明掌控曆法的神請假條第382章 賤儒?收買起來不值錢第354章 只是官船官貿,不敢妄稱再下西洋第一百零六章 憑空造牌小皇帝第二百一十一章 手縛二雞之力的書生第一百六十七章 立國之宏規,保安之上畫第394章 把努爾哈赤送進解刳院去第532章 禮法不能是新政的絆腳石第420章 跟不講理的服軟,跟講理的耍橫第六十七章 這,只是一個開始第九十章 懲罰性關稅第501章 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第428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四十章 曲則全,枉則直第558章 可以報復,才能保護第358章 開海一念起,天地剎那寬第一百零六章 憑空造牌小皇帝第二百五十六章 走的時候,把大門帶上第一百零六章 憑空造牌小皇帝第293章 肯遷京畿就活,不遷就死第五十章 倍之,加倍執行第304章 打起來了,北虜的使團打起來了!第313章 衍聖公?誰愛要誰要,我們南宗不要第370章 兩宋男兒戴簪花,人妖物怪齊卸甲第551章 故事講得好,經費少不了第七十二章 少年負壯氣,奮烈自有時第二十四章 大明皇帝鋤大地第一十三章 有辱斯文第一百九十七章 一開口就是九斤火炮的威力第二百零八章 大明皇家格物院第433章 戰爭只是暫停,從未結束第531章 大明真的存在嗎?第二十章 君民同耕,大逆不道第471章 蒸汽機是要吃人的第二百四十五章 言先生之過者斬,勿論第510章 勝則反攻倒算,敗則懷恨在心第一百五十七章 朕就是這樣的人,小肚雞腸第423章 若再有戰禍邊釁,朕必永清草原大漠第二百四十七章 分贓不均、賞罰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