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剃髮圈地

(求推薦票支持!感謝書友雪洗天心、書友何閒、書友前天不是前天的100幣打賞~)

活着真好啊!

陳順才又盛了一碗香噴噴的白米飯,狼吞虎嚥起來。

打從德州回來,他每天都要吃到十成飽。彷彿不這麼做就對不起自己似的。

德州之戰給他留下的陰影實在太深了。戰無不勝的大清八旗面對德州城竟然無可奈何,成百上千的精銳甲兵折損在這裡,陳順纔在漢軍鑲紅旗中最交好的幾個旗人也都負了重傷。

所幸的是陳順才本人毫髮無損。這得益於他爐火純青的裝死本領。在入關之前,八旗軍與遼西關寧軍也有過不少交手。大淩河、錦州、寧遠......

那時的陳順才還沒有擡旗,只是個低賤的包衣阿哈。在戰鬥中,他和其餘包衣奴才一樣是被驅馳在最前填壕的。

其餘包衣奴才傻傻的往前衝,多數都被明軍射死了。陳順才當然不想死,雖然他活的很苦,吃不飽穿不暖時常還要挨主子的鞭子,但那也是活着啊。

人一死可就啥都沒了。

於是陳順才便學會了裝死。

一開始他還不太純熟,但隨着經驗的累積他已經成爲了箇中老手。不但明軍發現不了,督戰的滿洲甲兵也察覺不出。

別管每次戰鬥死掉的包衣阿哈有多少,陳順成總能夠奇蹟般的倖存下來。

也正因爲此,他“累功”被擡旗,成爲了漢軍鑲紅旗的一員。

從多爾袞王爺帶着大夥兒進駐北京的那刻起,陳順才便覺得好日子來了,從未想過會有德州之戰這麼慘痛的失利。

這是陳順才距離死亡最近的一次。

一隻流矢就射在他右眼一拳外的位置。那時陳順才正一動不動的裝死,若那流矢再偏差一分,他的小命便要交待了。

唉,明軍抵抗如此頑強,照這麼打下去,什麼時候纔是個頭啊。

陳順才如今已經不是當初那個一無所有的包衣奴才了。現在的他有屬於自己的宅子、金銀、奴才,唯獨缺的就是個女人了。

本想着去山東擄掠一個回來,卻不曾想剛到德州就碰了一鼻子的灰。

罷了,想這麼多作甚?還是吃好喝好睡好實在。

想通之後陳順才便大口大口的往嘴裡扒拉米飯。

他正吃得興起,便聽到屋外響起一陣陣馬蹄聲。

他分到的宅子臨街,故而聽得十分分明。

陳順纔好奇之下放下碗筷往院子裡走。

包衣奴才吳狗子弓着腰湊到近前道:“主子,吃得可好?”

陳順才擺了擺手道:“外面發生什麼了?怎麼那麼多人跑馬?”

“啊,主子還不知道?是朝廷下了剃髮令了。”

剃髮令?

陳順才微微一愣。

作爲一名遼東漢人,陳順纔對剃髮令當然不陌生。滿洲男人都會剃頭,整個腦袋剃的精光,只留下後腦勺一小根辮子,細的能夠從銅錢眼中穿過,故而又稱金錢鼠尾。

老汗努爾哈赤時期在遼東嚴厲推行剃髮令,不光滿人要剃頭,其治下漢人也必須剃頭。陳順纔是包衣奴才自然不會有任何的猶豫,但遼東漢人中有不少反抗的,這些人都被砍了腦袋,屍體丟去喂狗。

不過八旗軍進駐北京後卻並沒有立即推行遼東時期的剃髮令,這是因爲大學士洪承疇擔心會引起畿輔地區百姓的反抗。

畢竟大清還沒有拿下天下,如果態度太過強硬後院起火就不好了。

吳二狗見陳順才一臉茫然,媚笑着說道:“奴才剛剛出門買菜的時候看到街角牆上貼的告示,朝廷正式在畿輔、河南推行剃髮令了。據說是多爾袞王爺認爲畿輔有人向僞明方面透露軍情,這才導致德州大敗。多爾袞王爺一怒之下,便要推行剃髮令。”

陳順才點了點頭,三步並作兩步走到大門前。

往出走個百十步,他便看到街角牆上貼的告示。

告示上用滿文和漢文同時寫道:“無論官民,限十日內盡行剃頭,削髮垂辮,不從者斬。”

陳順才點了點頭,心道早就該這樣了嘛。不光要剃頭,還要易服。既然當了大清的順民,衣冠自然應當遵本朝之制。

“主子,您再看這張告示。”

吳狗子朝那張告示右下方點了點,陳順才便移目一瞥。

要圈地了!

怪不得城中有那麼多騎兵!大概是要出城圈佔土地罷。

這種事情當然是趕早不趕晚。趕得晚了良田都被人圈佔完了,能圈的都是劣地了。

對此陳順才倒是不怎麼上心。畢竟告示裡說的很清楚,只許滿洲旗人圈地,可沒漢軍旗人什麼事。

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這段時間北京城內外有的亂了。

“這些日子少在外面晃悠,若是被當做奸細砍了腦袋也是活該。”

朝廷連下剃頭令、圈地令兩項政令,足以看出多爾袞王爺是真的暴怒了。

既然王爺認爲北京城裡有奸細,那麼勢必會有一番清洗。

陳順纔可不希望自己僅有的奴才被當做奸細砍了腦袋,是以纔會刻意提醒一番。

吳狗子連忙點頭媚笑道:“主子教訓的是,奴才記住了。奴才這就把這個月的米麪、菜果全買下來,不再輕易出門了。”

“對,快去多買點米麪,弄不好過幾日便要漲價了!”

發生了這麼大的事,京師的米價肯定會漲。陳順才雖然不缺銀子,卻也不想白白割肉。

還記得在遼東時米價一個月能漲幾十倍,即便手中捧着大把銀子也買不到米。

北京眼下雖然存糧夠用,但大敗之際難保不會有人從中作梗囤貨居奇。

......

......

南京,乾清宮。

朱慈烺看着內廠軍情司遞送的密奏,心情十分複雜。

清廷還是推行剃髮令了。

在原本歷史中,滿清大規模推行剃髮令是在滅掉南明弘光政權,基本掌控全國之後。但在這個時空卻是提前了不少。

滿清在剃髮易服時宣傳,“金錢鼠尾,乃新朝之雅政;峨冠博帶,實亡國之陋規。”

更有“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之說。

在原本歷史中這一政令一經推行便激起了民間強烈的反抗,熱血男兒們紛紛自發抗清,打起華夏衣冠保衛戰。

民心可用!

對朱慈烺和大明來說這是一個絕佳的機會。

......

......

第四百八十三章 欲聯安南第三十八章 大抄家(下)第四百二十七章 吳三桂統兵第四百三十一章 陷阱第十七章 欲取山東第二百八十八章 陳順才的自救(第四更,白銀盟主加更!)第二百一十章 來自尚可喜的伏擊(第二更,求訂閱,求月票!)第四百四十七章 交手第二百六十五章 海寇的作用第一百零五章 家國第八十五章 侯方域拜會高弘圖第一百九十九章 用生命在”演戲“(第一更,求訂閱,求月票!)第三百六十章 張可望遁走魏城(第二更!)第三百三十九章 跳幫作戰(第二更!)第二百二十五章 多爾袞的野心(第三更,月票三百票加更!)第二百九十六章 跑一趟福建吧!(第二更!)第四百七十九章 圖窮匕見第一百三十二章 大戰在即(第一更,求訂閱,求月票!)第九十五章 哄擡米價第四百七十四章 譁變第十二章 登基第一百六十八章 俸祿問題(第一更,求訂閱,求月票!)第一百二十九章 殺個痛快(第二更,求訂閱,求月票!)第四百四十二章 ”倭寇“在象山第三百一十二章 羣臣逼婚(第二更!)第一百八十四章 炸爛你的烏龜殼(第一更,求訂閱,求月票!)第四百二十二章 誰是真兇第一百九十章 一箭定乾坤(第三更,月票六百票加更!)第一百三十章 大勝叛軍(第一更,求訂閱,求月票!)第四百零九章 朱由榔的野心第一百四十二章 八大晉商(第二更,求訂閱,求月票!)第五百三十一章 內外呼應第一百一十三章 及時雨魏得功(第二更,求訂閱,求月票!)第三百九十章 假死第二百四十六章 備戰伐明(第二更,求訂閱,求月票!)第六十二章 范文程獻策第三十章 馳援山東第三百四十四章 生死存亡一線間(第一更!)第四百三十三章 形勢逆轉第四百八十六章 民生多艱第三百一十章 活着(第二更!)第二百一十四章 遂昌縣的金礦山(第二更,求訂閱,求月票!)第四十四章 內廠第一百九十二章 前有盧建鬥,後有高英吾(第二更,求訂閱,求月票!)第二百三十四章 三分四川(第二更,求訂閱,求月票!)第一百九十七章 這仗必須打(第二更,求訂閱,求月票!)第一百五十九章 水師很燒錢(第三更,爲盟主荷塘V聽雨加更,加第二更!)第二百二十章 湖廣山東,國運之爭(第二更,求訂閱,求月票!)第一百七十三章 滅閹黨,清君側(第二更,求訂閱,求月票!)第一百六十一章 高傑的抉擇(第二更,求訂閱,求月票!)第五十五章 德州血戰(一)第五百一十八章 以國法殺之第二百九十一章 天子的承諾(第三更,白銀盟主加更!)第七十二章 李自成的心結第一百七十九章 兵敗如山倒(第一更,求訂閱,求月票!)第三百一十五章 冊立皇后(第一更!)第二百七十章 多鐸欲取德州(第三更,月票一百票加更!)第二百四十五章 喜憂參半(第一更,求訂閱,求月票!)第三百六十三章 虛虛實實(第一更!)第五百零五章 李定國論戰第四百八十九章 李定國受降第一百六十六章 欲行離間(第一更,求訂閱,求月票!)第二百八十七章 好奴才啊!(第三更,月票六百票加更!)第二百四十四章 好像一條狗(第二更,求訂閱,求月票!)第二百二十七章 匈奴不滅,何以家爲!(第二更,求訂閱,求月票!)第一百六十四章 螻蟻小民(第一更,求訂閱,求月票!)第八十五章 侯方域拜會高弘圖第二十三章 治貪第八十七章 操縱糧價第四百二十七章 吳三桂統兵第五百零四章 熱氣球的小變故第二百三十四章 三分四川(第二更,求訂閱,求月票!)第二百四十二章 兩廣總督沈猶龍(第二更,求訂閱,求月票!)第二百二十五章 多爾袞的野心(第三更,月票三百票加更!)第三百五十六章 張獻忠之死(第二更!)第七十九章 抱團取暖第五百零九章 齊城的條件第四百五十六章 金鼓齊鳴萬衆吼第一百二十一章 劉良佐的如意算盤(第十更,求訂閱,求月票!)第二百五十一章 決裂(第二更,求訂閱,求月票!)第二百二十章 湖廣山東,國運之爭(第二更,求訂閱,求月票!)第四百六十三章 陳順纔出逃第四百九十四章 抵達升龍第四百一十七章 滿城風雨第三百八十七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二更!)第一百九十五章 改編左軍(第三更,月票一百票加更!求保底月票!)第五百二十一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八十七章 操縱糧價第五十二章 滇馬第二十九章 勳臣密謀第一百章 先取山西第三百七十一章 明軍西進(第一更!)第四百二十六章 全民防疫第一百五十六章 詐降獻關(第二更,求訂閱,求月票!)第四百零九章 朱由榔的野心第四章 血戰第十三章 方略第八十三章 剃髮圈地第一百九十四章 以智取勝(第二更,新的一月,求保底月票!)第九十一章 問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