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鄭芝龍動心

泉州府,晉江縣。

作爲泉州府治所在,晉江縣可謂東南形勝。縣東北有泉山,名清源。東南有寶蓋山。南有靈源山。東南濱海,有鹽場。海中有彭湖嶼。南有晉江,自南安縣流入,經城西石塔山下,又東南至岱嶼入海。東北有洛陽江,南流入海。又東南有永寧衛,南有守禦福泉千戶所,俱爲洪武二十一年二月置。東南有祥芝、又有烏潯、南有深扈、又有圍頭四巡檢司。西南有嘉靖中期所築安平城。東南有萬曆中期所築石湖城。

不過如今一提起晉江縣,當地百姓立即會想到的便是奢華無比的鄭府。

自打崇禎元年被熊文燦招撫任海防遊擊後,鄭芝龍便離開臺灣,坐鎮閩海。與他一同離開的還有三萬部衆以及千餘艘船隻。

崇禎三年,鄭芝龍在晉江縣安平鎮修建豪華宅邸。鄭芝龍花費了三年時間修建這座宅邸,富可敵國的他毫不吝惜金銀,整座府邸西抵西港,北達西垵頭,南臨安平橋頭,直通五港口岸,佔地一百三十八畝。府邸主構爲歇山式五開間十三架,三通門雙火巷五進院落。兩旁翼堂、樓閣,亭榭互對,環列爲屏障。東有“敦仁閣”,西有“泰運樓”,前廳爲“天主堂”,中廳爲“孝思堂”,規模宏聳。大厝背後闢有“致遠園”,周以牆爲護,疏以丘壑、亭臺、精舍、池沼、小橋、曲徑、佳木、奇花異草。

在當地百姓眼中,這座府邸堪比皇宮。

兩月前當今天子擢升鄭芝龍爲福建總兵,前不久又加封南安伯,故而這座府邸不光是鄭芝龍的私邸,更充任福建總兵府。

這位南安伯爺、總兵大人喜歡在自己的宅邸處理公務,自然沒有人敢說什麼。

事實上,整個安平鎮已經成爲鄭芝龍擁兵自重的軍事據點和嚴密控制下的海貿港口。

鄭芝龍把安平鎮經營的滴水不漏,鐵板一塊。

別管是海盜、商船還是荷蘭人要想從金門航線行過,就要乖乖的交出買路錢。

此刻致遠園擷芳亭中,鄭芝龍正揹負雙手緩緩踱着步子。

他一身墨藍色直裰,頭戴懶收巾,腳蹬渡雲靴,怎麼看都不像是一個封疆大吏,而更像是一個書生。

雖然已經年逾四十,他卻保養的十分得當,面頰光滑白皙,皮膚緊緻的看不到一絲皺紋。

常年奔波海上並沒有在他身上留下歲月的痕跡,這位亦官亦寇、亦正亦邪的閩海霸主着實有些讓人捉摸不透。

便在鄭芝龍心事重重的於亭中踱步時,花園小徑上匆匆走來一人。

“大哥,你找我?”

這人一身短打,露出一身的腱子肉。

看他皮膚黝黑,身材健碩,與鄭芝龍的柔美卻是兩個極端。

“四弟你來了?快進來坐。”

鄭芝龍口中的四弟便是他的親弟弟鄭鴻逵。

鄭鴻逵原名鄭芝鳳,兄弟排行第四,是著名的十八芝之一。後來考武舉時改名鴻逵,字聖儀。

鄭鴻逵今年雖然只有三十一歲,卻已是鄭芝龍的左膀右臂,深得鄭芝龍的信賴。

此次鄭芝龍喚他來致遠園議事,便是爲了答覆朝廷一事。

一個月前,鄭芝龍的長子鄭森(鄭成功)寫了一封家書派人送來福建。這封家書可不僅僅是問安這麼簡單,鄭森委婉的表示天子希望和鄭家聯合成立一個皇明貿易商會。

皇明貿易商會直屬於朝廷,由鄭家負責具體運作。掛靠在皇明貿易商會名下的船隻都可以用朝廷官船的名義走海經商,不需要再向朝廷繳納海稅。

走海經商利潤所得,朝廷和鄭家平分。

鄭森同時指出,鄭家可以對外售賣入會權,別的海商想要加入皇明貿易商會可以直接向鄭家付一筆錢,至於這筆錢是多少,朝廷不會過問。

當然,朝廷也可以出售入會權,最終按照入股多少分紅。

這無疑給了鄭家極大的權力,鄭芝龍甚至獲得了壟斷閩海商貿的特權。

不過鄭芝龍卻沒有立即答應下來。

畢竟現在他已經是福建的絕對實權者,海稅收多收少全在他一句話。

收繳的海稅當然要上繳一部分至朝廷,但上繳多少同樣也是看他的心情。

他的心情好了,就給朝廷多一些銀子。他的心情差了,就給朝廷少一些銀子。

要是成立了皇明貿易商會,至少理論上要給朝廷讓出一半的利潤。

這是傻子纔會做的事。

好在天子是讓鄭森以家書的名義把這層意思隱晦的表露給鄭芝龍,這樣鄭芝龍即使沒有立即做出迴應,天子面子上也不會太難看。

只是昨日長子鄭森又派人送來一封家書,鄭芝龍看過之後真的有些動心了。

“大哥,可是那朝廷又許下什麼允諾?我那好侄兒在信中怎麼說?”

鄭鴻逵心情顯然很不錯,最近朝廷對大哥又是加官又是進爵的,可謂恩寵有加。這種時候鄭森又派人送來家書,準保是好事。

鄭芝龍將一份已經拆封的書信遞給鄭鴻逵,淡淡笑道:“你自己看吧。”

鄭鴻逵接過書信,將信紙展開來看,起初還神態自若可看了一半卻是驚呼出聲。

“朝廷要改漕運爲海運?”

也難怪鄭鴻逵如此驚訝,自京杭大運河開鑿以來,便一直是貫通南北的重要紐帶。大明立國後對大運河的倚重也是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別管是江南的絲綢、糧食還是鹽巴,都需要依靠大運河運輸送往北京。

但到了萬曆年間,運河經常淤塞,朝廷得花費大量人力物力清淤。加之漕運的效率日漸低下,朝廷便起了興海運替漕運的心思。

但這也只是想想而已,一直無法付諸實施。

原因就在於千里大運河養活了幾十萬漕工,如果廢除漕運改爲海運,固然能夠提升效率,精簡開支,但隨之幾十萬漕工都會沒有飯吃,很可能會鬧出大亂子。

不過當今天子舊事重提卻是有了不同的意味。甲申國變天下板蕩,北地近乎全部落入東虜、闖逆之手。即使聖天子英明不久前命官軍收取山東,但不得不承認南北漕運還是阻斷癱瘓了。

......

......

第一百零一章 軍校衆生相第三百六十九章 張可望上位(第一更!)第二百三十八章 破家縣令,滅門知府(第二更,求訂閱,求月票!)第四百一十章 殺人誅心第七十章 何騰蛟與左良玉第四百零六章 英雄莫問出身第二百七十三章 紅衣大炮也有剋星(第一更!)第三百六十八章 我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第二更!)第四百五十章 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第四百三十七章 造孽第一百零六章 私心章推好書第三十五章 東窗事發第二百三十七章 通賊(第一更,求訂閱,求月票!)第四百四十三章 翹首以盼迎王師第三百四十三章 局中局(第二更!)第九十二章 局中局第三百零八章 渾水摸魚(第二更!)第六十六章 覈驗首級第六十一章 兩頭下注第二百四十五章 喜憂參半(第一更,求訂閱,求月票!)第四十六章 一石二鳥第一百一十八章 李成棟諫言(第七更,求訂閱,求月票!)第三百六十三章 虛虛實實(第一更!)第五百一十章 朝廷需有威信在第二百八十一章 吹出來的名將(第一更!)第三百六十二章 打開僵局(第二更!)第四百九十一章 朱由榔率部入安南第五百二十九章 如潮攻勢第二百三十二章 秀才遇到兵(第二更,求訂閱,求月票!)第十四章 新軍與軍校第四百八十章 狗咬狗第三百四十三章 局中局(第二更!)第二百九十六章 跑一趟福建吧!(第二更!)第五百三十八章 阿濟格暴斃,多爾袞病亡第五百零五章 李定國論戰第一百四十九章 氣節(第三更,爲盟主一袖乾坤後援會加更,加第一更!)第二十八章 恩威並施第一百四十二章 八大晉商(第二更,求訂閱,求月票!)第一百一十四章 天子視察龍江船廠(第三更,求訂閱,求月票!)第八十四章 民心可用第五百二十四章 意外之喜第四百零六章 英雄莫問出身第一百二十五章 晴天霹靂(第二更,求訂閱,求月票!)第五百二十七章 試探性進攻第二百二十四章 殺你如屠狗(第二更,求訂閱,求月票!)第一百零三章 姜瓖降清第一百六十三章 駐防登州(第四更,月票三百票加更!求訂閱,求月票!)第三百零五章 沙定洲叛亂(第一更!)第四百七十三章 疲軍之計第二百零一章 關門打狗(第一更,求訂閱,求月票!)第三百三十一章 天助我也(第二更!)第五百四十章 困獸之鬥第七十六章 乾綱獨斷第三百八十三章 恩斷義絕(第二更)第二百六十章 撐起重慶一片天(第二更,求訂閱,求月票!)第三百七十二章 一致對外(第二更!)第四百七十五章 桂王的決斷第二百九十三章 只會添亂的阿濟格(第二更!)第三百七十七章 月黑風高夜第四百零五章 大明之衛青、霍去病第九十七章 捉賊捉贓第一百三十六章 活鑄銅像(第一更,求訂閱,求月票!)第四百九十章 各方角逐第二百一十七章 多鐸班師(第一更,求訂閱,求月票!)第一百八十八章 勢如破竹(第一更,求訂閱,求月票!)第五百二十八章 當以國士報之第七十七章 顆粒化火藥第三百三十四章 幸不辱命(第一更!求保底月票!)第三百五十章 急召回川(第二更!)第二十二章 鄭家有子曰成功第三百五十九章 博洛的決斷(第一更!)第三百三十四章 幸不辱命(第一更!求保底月票!)第八十六章 你也配叫人渣?第四百四十二章 ”倭寇“在象山第一百三十三章 地道戰(第二更,求訂閱,求月票!)第三百四十七章 多事之秋(第一更!)第五百一十七章 朕想聽聽你的意見第五百二十一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一百三十一章 開封戒嚴(第二更,求訂閱,求月票!)第二百二十七章 匈奴不滅,何以家爲!(第二更,求訂閱,求月票!)第十四章 新軍與軍校第三百章 川東明軍的改變(第二更!)第四百九十二章 細作第一百一十五章 兵臨城下(第四更,求訂閱,求月票!)第七十八章 敲打鄭家第三十章 馳援山東第三百四十三章 局中局(第二更!)第三十三章 練膽第七十七章 顆粒化火藥第二百四十章 孫可望的軍屯制度(第二更,求訂閱,求月票!)第四百一十四章 蛇鼠一窩第二百八十九章 運氣背到極點的勒克德渾(第一更!)第一百一十三章 及時雨魏得功(第二更,求訂閱,求月票!)第四百五十八章 桂王舉兵第四百八十九章 李定國受降第二百八十章 連老天都哭了!(第二更!)第一百七十八章 左賊,吃我一箭!(第二更,求訂閱,求月票!)第一百一十八章 李成棟諫言(第七更,求訂閱,求月票!)第二百五十一章 決裂(第二更,求訂閱,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