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章 做皇帝不能甩鍋(第一更,求訂閱,求月票!)

廷杖是殘酷的,一輪下來文官們皆是掉了一層皮。

劉道也最慘,被生生打斷了兩條腿。

他吃了暗虧可沒地方說去。畢竟行刑的是錦衣衛,監刑的是東廠廠公,下旨的更是天子。

這種官司找誰去打?誰又敢接?

只能打碎了牙往肚子裡咽。畢竟這都是他自找的。

行刑結束後,錦衣衛校尉們擡來許多門板,把受刑的犯官全部拖到了門板上,然後兩人一組擡起門板往外走。

這也是不得已而爲之,畢竟廷杖過後受刑人是不可能走的動路的。

當然錦衣衛最多把受刑犯官擡到皇城門外。

一般情況下都有犯官的家眷、僕人來接人。別管是用馬車還是轎子,總歸能把人弄回去。

至於沒人來接的,錦衣衛也不會再管,因爲他們的職責已經完成。

馬利要第一時間將這個消息奏報給指揮使,再由指揮使奏稟天子。

...

...

朱慈烺接到錦衣衛指揮使趙信的奏報後輕點了點頭。

這次廷杖的效果還是很顯著的,至少短時間內應該不會有人再因爲朱慈烺招降順軍餘部的事情犯言直諫了。

犯言直諫本身並沒有什麼,可怕的是耍流氓。

偏偏文官十分擅長這點。

文官真正耍起流氓來是六親不認,且品級越高甩流氓的本事越強,手段越高端。

還好這次左順門哭諫的文官中沒有這種老流氓,不然朱慈烺還真的不好應對。

無論在什麼時候國家的穩定都是最重要的。朱慈烺可以因爲東林黨貪污、勳貴謀反而大開殺戒,卻不能因爲臣子們勸諫他棄用順軍餘部而揮下天子劍。

道理很簡單,因爲這次文官集團佔着理,至少以這個時代的評價標準來看確實是如此。

大明以孝治天下,天子更應該作爲表率。

朱慈烺重用順軍餘部在士大夫看來就是不孝,是與儒家的那一套思想相違背的。

朱慈烺當然有他的理由,本來南明現在的實力就比滿清弱,要是在這個時候強行內訌,恐怕真會像原本歷史那樣被滿清各個擊破。

不過這個理由朱慈烺又不能對天下人說,不然恐怕他的稱號除了聖天子以外,還要加上一項“未卜先知的白鬍子老爺爺”了。

既然本身不佔着“理”,自然不能把事情鬧得太大。只要不出人命就是可以接受的。

朱慈烺的統治來源於封建倫理綱常的那一套東西,而不是什麼君權神授,所以即便是皇帝有的時候也需要妥協。

對國家的改良是一個緩慢的過程,朱慈烺當然希望這個國家越來越好,他也明白問題的根子是出在哪裡。但他不可能毫無顧忌的大刀闊斧改革,尤其是在大明生死攸關的時候。

在戰時一切都要爲戰爭讓步,一切都要以國家利益爲重。

只有戰勝滿清,朱慈烺纔有機會改革,或者說改革纔有意義。

不然整個國家淪陷在滿清的鐵騎之下,只會迎來異族野蠻殘暴的統治,還談什麼革新?

在此期間朱慈烺本人哪怕受些委屈,背些黑鍋也無妨。

總之,文安之率順軍餘部增援四川這件事算是定下來了。

從啓用文安之的那一刻朱慈烺就下定決心一定要保住此人。

不甩鍋是朱慈烺的行事、領導風格。

同樣的一件事如果換做崇禎,恐怕就不會廷杖左順門哭諫的文官,而是會借文安之的腦袋一用了。

看看崇禎朝那些赫赫有名的官員吧,有很大一部分沒能得到善終,最主要都是給崇禎背了黑鍋。

崇禎可謂是甩鍋第一人,遇到什麼事情首先把自己的責任撇清,皆是羣臣誤朕。

這其中自然真的有楊嗣昌、陳新甲這樣的廢物,但也有很多忠直之臣。

崇禎一次次的折騰一次次的甩鍋,把一手好牌打了個稀爛,說沒有他的責任肯定是不合適的。

哪怕是木匠皇帝不死,局勢也不會惡化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當領導最重要的一點是會用人。

短短三個字看起來簡單,實則很難。

首先你要有識人之能,把合適的人安排在合適的位置上。

其次,你要讓人肯替你賣命。

崇禎朝的問題就在於混日子的人太多了。

這導致整個國家機器的運轉極爲畸形。

要想讓下屬替你賣命,領導不但要有魅力,更要有魄力,最重要的是要有擔當。

前兩者加在一起都沒去“擔當”二字重要。因爲這一點直接關係到下屬有沒去安全感。

一個不會保護下屬,遇事只知道甩鍋的領導怎麼可能受到擁戴?

何況這個領導還是九五之尊的皇帝,手中執掌着生殺大權。

臣子們整日上朝提心吊膽,生怕皇帝因爲哪件事情把自己拋出來頂缸。

這種情況下怎麼可能叫臣子用心做事,爲君分憂?

用心做事的可能會掉了腦袋,敷衍混日子的反而過得舒坦滋潤。

明眼人都知道怎麼做。

所以明末官場的畸形不能完全歸咎於文官階層,崇禎本人也是有責任的。

所以朱慈烺致力於改變這一現象。

首先他必須要讓那些真正忠於他,肯踏踏實實做事的人看到皇帝不是一個甩鍋的人,是能夠在關鍵時刻站出來保護他們的。

譬如文安之、路振飛、袁繼鹹、堵胤錫,都是朱慈烺要死保的人。

朱慈烺就是要告訴他們,天塌下來有他這個皇帝頂着,砸不到他們的頭上。

只要朱慈烺在皇帝的位置上坐一天,就不會讓他們受委屈。

這樣纔是一個好領導,好皇帝應該做的。

當然,對於那些尸位素餐一心混日子的廢物朱慈烺也不會有任何憐憫。

該罰的罰,該貶的貶,該殺的殺,該抄家的抄家。

賞罰分明纔是正道。

至於說皇帝的私德,被詬病就被詬病好了。

反正朱慈烺要做的是讓整個國家往好的方向發展,哪怕因此被史書黑上一筆也在所不惜。

李世民不一樣“私德有虧”嗎?

明太祖朱棣的私德又好到哪裡去了?

可這妨礙他們成爲千古一帝嗎?

做皇帝最重要的是爲天下人謀福祉!

...

...

第五百三十六章 火攻第二百四十一章 劉進忠降清(第一更,求訂閱,求月票!)第一百一十章 文藝兵第四百章 皇后誕子第三百零五章 沙定洲叛亂(第一更!)第四百四十八章 當智取之第五百三十六章 火攻第四百五十八章 桂王舉兵第一百二十二章 力求速戰(第一更,求訂閱,求月票)第三百四十一章 空城計(第二更!)第二百三十四章 三分四川(第二更,求訂閱,求月票!)第八十九章 一夜惡名揚第二百零七章 斷腕(第一更,求訂閱,求月票!)第七十二章 李自成的心結第三百五十八章 鄭成功面聖(第二更!)第五百一十四章 押解桂王進京第二百八十六章 損失慘重的八旗騎兵(第二更!)第二百二十四章 殺你如屠狗(第二更,求訂閱,求月票!)第三百七十一章 明軍西進(第一更!)第三百六十章 張可望遁走魏城(第二更!)第四百零七章 抗虜人人有責第四百八十章 狗咬狗第四百一十八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二百二十章 湖廣山東,國運之爭(第二更,求訂閱,求月票!)第三百四十五章 殺戮與死亡(第二更!)第三百九十四章 馮雙禮在建昌第三百七十九章 岌岌可危第五十三章 填壕第一百七十章 接風宴(第一更,求訂閱,求月票!)第二百一十七章 多鐸班師(第一更,求訂閱,求月票!)第五十六章 德州血戰(二)第一百四十八章 皇明早報(第二更,求訂閱,求月票!)第三百七十章 國主(第二更!)第二十八章 恩威並施第三百五十八章 鄭成功面聖(第二更!)第一百七十二章 李闖南下(第一更,求訂閱,求月票!)第三百八十六章 燧發槍的價值(第一更!)第一百二十四章 巾幗英雄秦良玉(第一更,求訂閱,求月票!)第一百七十三章 滅閹黨,清君側(第二更,求訂閱,求月票!)第三百零九章 這纔是忠良(第一更!)第二百八十三章 夜襲燒營(第一更!)第三百七十二章 一致對外(第二更!)第一百九十八章 寧晉泊外韓王寨(第三更,月票兩百票加更!)第六十二章 范文程獻策第一百一十五章 兵臨城下(第四更,求訂閱,求月票!)第六十九章 分而治之第一百一十章 文藝兵第一百零六章 私心第一百七十九章 兵敗如山倒(第一更,求訂閱,求月票!)第三章 土寇第一百六十章 登撫人選(第一更,求訂閱,求月票!)第四百九十五章 收網第一百五十八章 朕要復設登萊水師(第二更,求訂閱,求月票!)第四百七十三章 疲軍之計第二百一十五章 巡按御史(第一更,求訂閱,求月票!)第六十一章 兩頭下注第四百七十四章 譁變第二百三十章 長沙府的急報 (第三更,月票四百票加更!)第四百七十一章 鄭鴻逵出逃第三百九十六章 夜襲建昌城第二百五十八章 小月島海寇(第二更,求訂閱,求月票!)第七十一章 博弈(爲盟主朕躬欽處軍國事加更!)第二百八十三章 夜襲燒營(第一更!)第三十一章 招降德州第一百八十八章 勢如破竹(第一更,求訂閱,求月票!)第二百一十二章 得民心者得天下(第二更,求訂閱,求月票!)第二百九十二章 勒克德渾之死(第一更!)第三百八十三章 恩斷義絕(第二更)第四百八十一章 多爾袞動搖第九十一章 問罪第四百九十五章 收網第一百八十六章 天羅地網(第一更,求訂閱,求月票!)第二百三十章 長沙府的急報 (第三更,月票四百票加更!)第五百一十七章 朕想聽聽你的意見第一百五十一章 倒卷珠簾(第五更,爲盟主一袖乾坤後援會加更,加第三更)第二百二十九章 忠貞營(第二更,求訂閱,求月票!)第三十章 馳援山東第二百一十四章 遂昌縣的金礦山(第二更,求訂閱,求月票!)第一百三十七章 盡情燃燒吧(第二更,求訂閱,求月票!)第一百四十四章 心累的范文程(第一更,求訂閱,求月票!)第八十四章 民心可用第四百零二章 幾家歡喜幾家愁第四百二十三章 因禍得福第十二章 登基第四百一十一章 入虎穴第四百四十二章 ”倭寇“在象山第二百一十八章 替罪羊(第二更,求訂閱,求月票!)第二百五十二章 登萊水師的缺陷(第三更,月票五百票加更!求訂閱!)第二百七十六章 殺殺殺!(第一更!)第五百一十九章 文安之點將第三百八十五章 燧發槍問世(第二更!)第四百一十一章 入虎穴第二百一十一章 李自成之死(第一更,求訂閱,求月票!)第二百六十八章 御駕親征(第一更)第四百五十五章 曹鳳年孤膽守鄖陽第四十七章 火器司第四百六十三章 陳順纔出逃第四十六章 一石二鳥第三百九十三章 送你上路第四百四十六章 犯我大明天威者雖遠必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