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章 孫可望的軍屯制度(第二更,求訂閱,求月票!)

張可望一聽這話心就涼了半截。

義父是個什麼脾氣秉性,他這個做義子的最清楚。

張獻忠性格乖戾,喜怒無常,一動怒就會殺人。別管是跟他多年闖過來的老兄弟,還是剛剛歸附的新人,只要惹惱了張獻忠就會被其立刻下令處死。

即便是張獻忠的四個義子,有時也會被張獻忠指着鼻子怒斥。張定國、張文秀、張能奇,包括他張可望哪個沒被罵過?

有一次張文秀就因爲打糧打的少了,就被張獻忠當着一衆軍將的面劈頭蓋臉的罵了一頓,絲毫不給他留面子。

故而大西軍上到四個“皇子”,下到普通軍將都是提心吊膽的過日子,生怕什麼時候一不留神犯了張獻忠的忌諱。

這個劉進忠也算是早年跟着張獻忠打江山的老人了,十分勇猛善戰。可這廝有一個毛病那就是輕敵冒進。

遇到實力差的明軍倒也罷了,可他這次去偷襲漢中可是要面對清軍八旗啊。

阿濟格在漢中留下了幾千名旗兵,就是爲了看好陝西的南大門。

劉進忠這麼一頭扎過去卻是正中阿濟格的下懷。

“父皇請息怒。劉將軍也是一時輕敵,便且饒了他這一次吧。”

不管怎麼說劉進忠也是一員猛將,張可望不能眼睜睜的看着張獻忠下令處死他,遂一咬牙替他向張獻忠求情。

張獻忠一雙眼睛瞪得猶如牛鈴一般,腮幫子鼓了又鼓,憋了良久最終還是吐出一口氣來。

“罷了,既然望兒你替他求情,咱老子便饒他一命。不過死罪可免,活罪難饒。咱老子要寫一道聖旨命人送去遂寧,好好教訓劉進忠這龜兒子一番!”

張可望聞言大喜。

義父只要不殺劉進忠就好。至於責斥一番根本沒什麼,又不會掉塊肉。

“哼,還別說韃子真是塊難啃的硬骨頭。不過咱老子遲早要在他身上撕下塊肉來。”

張可望嘴上應着,可他知道張獻忠也就是說說而已。

義父比起李闖來缺少定鼎天下的雄心壯志,一心只想着守着自己這一畝三分地。

如果義父當初真的打算跟李闖、明廷爭天下,就不會選擇入川了。

四川享有天府之國的美譽,物產豐富,完全可以自給自足。

因爲蜀道險要,外敵想要打進來很困難。

但同樣的,受限於地盤大小,蜀地同樣不可能供給起一隻幾十萬的大軍。想當初三國蜀漢,諸葛亮數次率軍北伐不都是無功而返嗎?

打仗打的是錢、糧。

僅僅靠四川一地是湊不出足夠多的錢糧的。

除非清軍真的想要攻打四川,不然義父應該不會主動和其起摩擦。

張可望又向張獻忠彙報了幾項政務,便退出殿來。

如今張獻忠把所有政務雜務一股腦兒甩給張可望來管,他肩上的擔子很重。

相較而言,其他三個義子張定國、張文秀、張能奇就要輕鬆多了。他們只負責統兵打仗,後勤補給、糧秣輜重一概由張可望負責。

張可望正自往外走,突然見到張定國走來便提聲問道:“怎麼,你也來找義父?”

張定國點了點頭道:“我有軍務要事稟報。”

張可望提醒道:“義父心情不是很好,你小心一些。”

張可望並不怎麼關注張定國稟報的事情。他們四兄弟中,職責劃分很明確,張可望只需要負責處理內政。

張定國笑道:“多謝大哥提醒。”

二人錯肩而過。

出了皇宮張可望便來到自己府邸處理政務。

面對書案之上堆積的厚厚一摞奏報,他無奈的搖了搖頭。

大西軍什麼都好,就是太缺理政的人了。

他曾經建議張獻忠在四川開科舉取士,但卻被拒絕了。

張獻忠覺得科舉那玩意在亂世沒啥用。亂世之中,誰的刀把子硬誰就能得天下。

張可望勸說無果後也只得作罷。現如今惡果已經漸漸顯露了出來,張獻忠派往四川各地的都是將領。這些人打仗可以,文治卻是一竅不通。半年下來稅錢沒有收到多少,還激起了不少民變。

大西軍也就是對成都附近的地區控制的比較好,遂寧、保寧都時常會有動亂髮生。

張可望光是處理這些事情就弄得焦頭爛額,以至於屯墾的大計有時都無暇顧及。

不過屯墾的事情總歸是要抽出時間料理的,這是事關國運的大事。

大西軍或者說張可望在四川推行的屯墾政策其實很像是明初朱元璋推行的軍屯。

所謂軍屯即指的是土地屬於軍隊,由士兵來種地。

這樣的好處是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證土地產出,供養的起一隻十數萬的大軍。

但這樣做也有一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普通農戶的權益得不到保證。就拿成都附近來說,這一地區的土地都被張可望劃歸爲無主荒地,全部歸入軍屯。

實際上這些土地中有相當一部分是有主的,屬於當地的農戶。

可張可望卻不管這些。

在他看來大西軍的利益纔是最重要的。

靠着抄沒蜀王府的金銀,大西軍支撐了大半年。但這些金銀總有花完的一天,必須未雨綢繆。

眼下大西軍在蜀地的稅收政策十分混亂,收到手的稅寥寥無幾。

在這種情況下,軍屯就必須得到嚴格貫徹。

產出的每一粒米、每一粒糧食都必須歸入府庫,統一調撥使用。

每一天每個戰兵、輔兵吃多少都是經過嚴格計算分配的,最大程度的保證糧食節省。

百姓沒飯吃?那可以參軍啊。

只要加入了大西軍便可以參與到軍屯中,自然就有飯吃了。

至於那些百姓的家眷也會跟着成爲軍眷,雖然軍眷可能吃不飽,但多少能夠活命。

如果不想加入大西軍,那就不是張可望管得了的了。

生死由命吧。

當然張可望也十分清楚這種軍屯模式只能用於戰亂時,從古至今百姓們所希冀的就是擁有一塊屬於自己的土地,扼殺了他們這一念頭是很失民心的。

但眼下即便是咬着牙他也得這麼幹。

因爲如果不餓死那些百姓,餓死的就會是大西軍的將士。

......

......

第三百三十五章 鄭成功初出茅廬(第二更!)第一百四十五章 德州棱堡羣(第二更,求訂閱,求月票!)第四百九十四章 抵達升龍第二百六十九章 天子巡邊(第二更!)第六十一章 兩頭下注第十六章 清廷奏對第三百三十一章 天助我也(第二更!)第一百七十八章 左賊,吃我一箭!(第二更,求訂閱,求月票!)第二百三十四章 三分四川(第二更,求訂閱,求月票!)第三百一十五章 冊立皇后(第一更!)第一百一十六章 汝可識得此陣(第五更,求訂閱,求月票!)第一百二十四章 巾幗英雄秦良玉(第一更,求訂閱,求月票!)第一百三十六章 活鑄銅像(第一更,求訂閱,求月票!)第四百四十二章 ”倭寇“在象山第二百五十一章 決裂(第二更,求訂閱,求月票!)第八十六章 你也配叫人渣?第三十章 馳援山東第二百四十章 孫可望的軍屯制度(第二更,求訂閱,求月票!)第三百六十二章 打開僵局(第二更!)第二百八十章 連老天都哭了!(第二更!)第一百七十一章 你也配稱國使?(第二更,求訂閱,求月票!)第四百八十五章 幾家歡喜幾家愁第一百九十章 一箭定乾坤(第三更,月票六百票加更!)第三百六十一章 來晚一步(第一更!)第四百零四章 揚我大明天威第三百九十九章 雙喜臨門章推好書第一百九十二章 前有盧建鬥,後有高英吾(第二更,求訂閱,求月票!)第二百五十八章 小月島海寇(第二更,求訂閱,求月票!)第三百二十六章 破敵(第一更!)第三百二十七章 搶佔先機(第二更!)第一百七十九章 兵敗如山倒(第一更,求訂閱,求月票!)第一百七十三章 滅閹黨,清君側(第二更,求訂閱,求月票!)第三百六十六章 魏城血戰(第二更!)第一百八十一章 左良玉必須死!(第三更,月票五百票加更!)第四十八章 一視同仁第四百五十二章 火燒糧倉第二百一十九章 凌遲祖可法(第一更,求訂閱,求月票!)第三百四十八章 真香!(第二更!)第五百二十九章 如潮攻勢第二百九十六章 跑一趟福建吧!(第二更!)章推好書第五百零三章 天子的旨意第五百二十四章 意外之喜第四百五十四章 鏖戰第七十章 何騰蛟與左良玉第四百八十二章 叛軍潰敗第四百三十七章 造孽第四百一十三章 抓週第二百九十九章 土豆、番薯的試種(第一更!)第五十五章 德州血戰(一)第三百九十八章 回天乏術第一百九十章 一箭定乾坤(第三更,月票六百票加更!)第三百八十七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二更!)第一百四十八章 皇明早報(第二更,求訂閱,求月票!)第一百八十五章 甕中捉鱉(第二更,求訂閱,求月票!)第四百八十六章 民生多艱第四百七十九章 圖窮匕見第三百七十八章 城中亂起第四十四章 內廠第四百六十一章 各懷心思第四百七十八章 落子無聲第四百四十一章 東南亂起第三百五十五章 血戰懷慶(第一更!)第四十二章 陳順才的夢想第一百二十七章 天子的決斷(第二更,求訂閱,求月票!)第五百一十五章 重設東江鎮第五百二十七章 試探性進攻第二十四章 天子一怒第二百四十二章 兩廣總督沈猶龍(第二更,求訂閱,求月票!)第二百一十三章 朝廷利益高於一切(第一更,求訂閱,求月票!)第二百零八章 揣摩聖意(第二更,求訂閱,求月票!)第三十八章 大抄家(下)第一百二十七章 天子的決斷(第二更,求訂閱,求月票!)第三百零五章 沙定洲叛亂(第一更!)第二百七十四章 炸他孃的(第二更!)第一百三十七章 盡情燃燒吧(第二更,求訂閱,求月票!)第二百八十五章 被迫回援的勒克德渾(第一更!)第二百五十七章 做皇帝不能甩鍋(第一更,求訂閱,求月票!)第十章 赴宴第三十八章 大抄家(下)第二百九十章 招安的籌碼(第二更!)第一百八十六章 天羅地網(第一更,求訂閱,求月票!)第一百五十九章 水師很燒錢(第三更,爲盟主荷塘V聽雨加更,加第二更!)第三百九十九章 雙喜臨門第五十五章 德州血戰(一)第九十五章 哄擡米價第四百六十八章 不甘再爲奴第十六章 清廷奏對第一百零四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二百零四章 順軍襲營(第二更,求訂閱,求月票!)第二百八十六章 損失慘重的八旗騎兵(第二更!)第三百五十章 急召回川(第二更!)第二百一十四章 遂昌縣的金礦山(第二更,求訂閱,求月票!)第五百零三章 天子的旨意第三百九十二章 收復成都第四百七十六章 兵無常勢第三百三十二章 皇后有喜(第一更,跪求保底月票!)第三十二章 最終考校第一百一十七章 誅殺許賊(第六更,求訂閱,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