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第112章 又侃暈一位新侍講

第112章 又侃暈一位新侍講

朱翊鈞在薛易、王赤、蕭陵三人的護衛下,在南校場跑了三圈,射了三箭,三射兩中,馬馬虎虎。

下了馬,把繮繩甩給侍衛,額頭上滿是汗珠的朱翊鈞欣然道:“真是痛快啊!”

擁有一個好身體,是有爲君王的基礎。

這世上很多事情,是需要時間去熬的。

你熬過去,就大獲勝利,名垂青史。熬不過去,功虧一簣,千古遺憾。

明朝皇帝,長壽的不多,但是藩王有不少長壽的,最長的活到九十二歲。

加上明太祖七十一歲而終,說明老朱家基因不像前宋老趙家,先天就有缺陷。皇帝不長壽,多半還是後天原因。

朱翊鈞決心要打破大明皇帝長壽紀錄。

有足夠長的壽命,最起碼一點,可以把頑固派骨幹全部熬死,熬到自己培養的新一代人才完全成長。

晚上朱翊鈞照例陪着嘉靖帝看奏章,批紅,玄脩敬天。

第二天一早,吃過早飯的朱翊鈞去西安門書堂讀書。

走到門口,新侍講陳以勤神情複雜地迎接他。

陳以勤是裕王的侍講,自成裕王“飛昇”爲太子,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嘉靖帝也知道自己這個兒子的脾性,以太子成年,需通曉國事爲上,傳詔免除侍講。

陳以勤也被調到西安門書堂。

這裡缺人。

此前朱翊鈞的老師,李春芳入閣,兼掌理藩院事;張居正開始在六部歷練,爲入閣做衝刺準備;潘季馴開始他的治河生涯,以工部侍郎常駐河南。

趙貞吉要打理越來越繁忙的統籌局事宜,徐渭忙着參事房的軍機邊務。

朱翊鈞被徹底放了羊。

於是嘉靖帝把陳以勤調了過來。

教了幾天,躊躇滿志的陳以勤心裡是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火焰是朱翊鈞天資極高,與他上一個學生朱載坖不可同日而語。過目不忘,舉一反三,睿智通達,有成一代中興明君之質。

但是朱翊鈞過於聰明,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理解,往往與陳以勤的觀點對立。一番爭論,陳以勤發現自己雖然沒有被太孫說服,但自己也根本說不服他。

騰起的希望火焰,被海水澆滅。

“陳先生早!”

朱翊鈞恭敬作揖行禮。

“太孫早。”陳以勤拱手回禮。

陳以勤試過的,你要是敢學老學究、老酸儒給朱翊鈞擺臉色,他二話不說,拂袖就走。

性子比你還要剛直。

伱要是客客氣氣,持之以禮,他比你還要客氣,還要守學生之禮。

好吧,陳以勤就當天才都是這樣桀驁不馴的性格。

在課堂上坐下,朱翊鈞先開口:“先生,今天講授什麼功課?”

“今天繼續講《資治通鑑》,說唐史。天寶年間,安史之亂,前唐由盛轉衰,然後藩鎮林立,宦官專橫,武夫弄權

今日,我們講一講安史之亂。太孫殿下,你說說安史之亂,起源何在?”

陳以勤知道,想要降服天才,必須拿出真材實料來。

於是他虛心向張居正、李春芳、趙貞吉等人請教,幾經思考,決心從史書開始。

讓陳以勤做出這項改變的,是他幾天前與朱翊鈞的一次對話。

當時陳以勤給朱翊鈞講朱子所著的《四書章句集註》的中庸章句。

朱翊鈞學着學着開始打瞌睡,陳以勤勃然大怒,要朱翊鈞默抄中庸章句一遍。

朱翊鈞也不惱,只是淡淡地問,“先生,教我《四書章句集註》,是想讓我學什麼?”

陳以勤奮然道:“叫你知聖賢道理。”

朱翊鈞不屑道:“聖賢道理?太祖下詔,定其爲科試內容,它才被叫爲聖賢道理。難道聖賢道理跟科試有關?”

陳以勤氣急敗壞地說道:“聖賢道理乃聖人所言,通徹天地,教化萬物.”

朱翊鈞淡笑問道:“聖人道理通徹天地,從他遊學列國開始,教化萬物,到現在都上千年了,教化出什麼來?”

陳以勤氣得直喘氣,朱翊鈞繼續說道:“當然了,你們可以說,是世人沒有遵循聖人教誨,做不到聖賢道理的標準,纔有此傷風敗俗、亂紀違律之事。

既然是做不到的道理,那這道理還有什麼意義?”

陳以勤被這一句話震得有點愣住了。

做不到的道理,這道理還有什麼意義?

陳以勤等心懷大志的飽學之士們,也有過苦惱。

這麼好的聖賢道理,要是人人遵循,天下早就大同了。

可偏偏爲什麼天下人就不能好好地去學,去遵循呢?

今天突然朱翊鈞這一句,就像在陳以勤心裡敲了一聲銅罄。

會不會聖賢道理是好,就是標準太高了,只有少數人能做到,大部分人很難做到。

想到這裡,陳以勤口氣軟了下來,說:“太孫身爲隔代儲君,還是要懂得一些聖賢道理。”

朱翊鈞不客氣地回答道:“我只需要知道治國道理。”

陳以勤馬上答道:“聖賢道理就是治國道理。”

“聖賢道理只是治國道理的一部分,並不是全部。你們儒生,總是喜歡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把世上所有的問題,全部歸結爲道德問題。

認爲只要一個人的道德修爲上去,就會減少絕大多數的問題。

教育可以這樣,治學可以這樣,爲人可以這樣。但是如果治國也這樣,那就出現很多問題。”

陳以勤又愣住了。

他不敢相信這樣的話出自十二歲少年之口。

說它有道理吧,它離經叛道。

說它沒道理吧,自己等人苦苦思索的問題,似乎可以用它去解答一些。

陳以勤不是迂腐之人。

真要是迂腐之人,教朱載坖的時候,早就跟他同歸於盡了。

於是陳以勤決定改變講學模式,先從講史開始。

聽陳以勤拋出這個問題,朱翊鈞輕輕地打了一哈欠,看到老夫子眼神不善,硬生生給憋了回去。

“原因很簡單,天寶年間,前唐朝廷的財政面臨破產,無法負擔邊鎮沉重的支出。於是天才唐玄宗就想了個鬼主意,下放權力給邊鎮節度使,讓他們自行解決糧草,把財政包袱甩了出去。

結果藩鎮既有兵權又有財權,尤其是安祿山,身兼平盧、范陽、河東三鎮節度使,要是不造反,都沒有什麼人生追求了。”

嗯!

陳以勤聽得一愣。

太孫的回答跟儒家主流,以及有識之士心裡認爲的大不一樣。

主流的答案肯定是唐玄宗遠賢臣,親小人,不修仁政、腐敗奢靡,連兒媳都要霸佔,天理不容。

但是在陳以勤等有識之士心裡,則有好幾種答案。

比如他認爲是邊鎮集權過重,唐玄宗又寵信奸臣李林甫,斥罷賢良。

李林甫爲了改變出將入相的規矩,免得有人跟他爭相位,故意不顧夏夷之防,肆意提拔胡將,造成此禍。

結果皇太孫給出一個完全不同的答案,直接從前唐朝廷財政狀況入手,讓陳以勤目瞪口呆。

只是這說法,有道理呢還是沒道理呢?

215.第215章 亂中再添亂第396章 滅國莫氏第401章 哪幾藩的口碑最劣?236.第236章 內廷的事先抓一抓230.第230章 小樣的,有的是辦法收拾你!第353章 徐階和楊金水斗啞謎141.第141章 諸位,本撫該怎麼辦?第390章 我沒有道德潔癖第63章 京營戎政督辦處241.第241章 與高拱的第一次正面交鋒第72章 朱翊鈞的反駁第14章 倒嚴告一段落329.第329章 有人還想再努力一把207.第207章 事事要走到前面225.第225章 從快從重從嚴!200.第200章 清剿建州左衛舊地225.第225章 從快從重從嚴!320.第320章 遼東的奇兵330.第330章 老高,打錢!201.第201章 敢越境用兵?抓!204.第204章 我很生氣,後果很嚴重!303.第303章 還有一個赤峰城245.第245章 或許這是最後一頓198.第198章 家事國事第45章 把都兒找到獵物155.第155章 張居正被震麻了243.第243章 報恩寺大案就是懸案第399章 打出威名的切盡黃臺吉221.第221章 張居正辣手平亂第394章 遠離上帝聖光的地方300.第300章 會編曲目的大才第88章 嘉靖帝又開罵了151.第151章 寇可行,我亦可行!209.第209章 海瑞也會玩心眼147.第147章 非常苦惱的張居正333.第333章 終於下大雪了262.第262章 大明粑粑船堅炮利第386章 這事不簡單215.第215章 亂中再添亂134.第134章 淘金小分隊成立了!277.第277章 會討價還價的海瑞第35章 完全不一樣的胡宗憲第58章 怎麼說服海瑞?第94章 自我開始,大明不再天子守國門205.第205章 有人要殺官劫船212.第212章 我們沒得選!第391章 不容易,真不容易啊!180.第180章 想要好處,你自己上啊!第9章 徐文長第355章 能救你的只有你自己第401章 哪幾藩的口碑最劣?第86章 潑天的富貴332.第332章 坦白從寬,抗拒從嚴第348章 帶大明打上月球304.第304章 圖們汗玩什麼花樣?208.第208章 不知所措的揚州官場第343章 祝大明煌煌如日月第347章 我倆跟着太子一起千古流芳了!第100章 從我們開始,大明不再是天子守國門337.第337章 人皆可以爲聖第3章 朕的銀子!337.第337章 人皆可以爲聖第87章 不服輸的高拱239.第239章 赤忱忠膽楊四知第51章 接牌的衆人(一)第1章 祖孫第70章 去皮見骨第103章 太孫預判了我們的預判第349章 銀子花出去得聽個響第26章 嚴閣老243.第243章 報恩寺大案就是懸案第344章 一家人就要整整齊齊119.第119章 找到鮎魚和撬杆了第66章 松浦黨的反應310.第310章 根子原來是禁纏足第8章 倒嚴先倒樓第378章 要奮起的朝鮮君臣185.第185章 臣是太子的一條狗248.第248章 這就是大上海啊!309.第309章 被嚇到的申時行和餘有丁263.第263章 人才,不嫌多第390章 我沒有道德潔癖第89章 外交和通商權第66章 松浦黨的反應240.第240章 這就是太子的心思啊293.第293章 南征開始第343章 祝大明煌煌如日月第60章 還是世子能折騰第22章 橫嶼島第33章 海瑞殺傷力初現122.第122章 後悔的高拱136.第136章 山東巡撫張居正第83章 會做生意的楊金水331.第331章 天意難測!324.第324章 老大,你用過早膳了嗎?245.第245章 或許這是最後一頓306.第306章 文進士還是武進士?154.第154章 西北的問題也要解決246.第246章 高拱遲疑,要不要服軟?283.第283章 丟你個老母,西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