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土木堡冤魂

于謙已經行至土木堡。

這個讓整個大明震動、數十萬家庭破滅的傷心之地。

土木堡之變已經過去了四個月之久,冬風凌厲的呼嘯而過,打完仗之後,就立刻下了暴雨,後來就下了大雪,來自西伯利亞的寒風一吹,整個土木堡戰場已經變成了一片凍土。

連續數日的冬日冷陽照射,將部分雪片融化,白天雪融,晚上冰凍,整個戰場,被凍成了一整塊,在冷陽之下,甚至可以看到冰雕內死不瞑目的將士。

禮部侍郎帶着翰林院寫好的祭文,也就祭祀了下,趁着大雪之前,收斂了一部分的屍首,但是很快大雪冰封之後,即便是有着宣府衛軍的幫助,但是戰場依舊沒有打掃乾淨。

禮部侍郎的祭祀,立了一塊碑文,記錄着土木堡驚變時的慘烈。

土木堡的確是個大平原,的確是個適合決戰的地方。

但是于謙看着駐紮的地方,就是重重的嘆息,大營距離水源的位置,大約只有五里不到的樣子。

大明軍隊出塞作戰,都有扎硬寨的習慣,即便是四五個月無人打理,營寨依舊十分的完整。

雖然十分的破敗,但四處都是塹壕和陷馬坑。

不下令移營,絕對不會有如此鉅變。

屍體最多的地方,是距離營寨不到千步之外的主戰場,于謙已經能夠想象出當時的慘烈戰局。

朱祁鎮下令移營,結果走了一千多步,就被敵人的騎兵衝散了陣型,火光四起,內賊乘勢而起。

大明軍隊一片混亂,最終被切割包圍,大明六十餘在廷文武力戰殉國,而大明軍隊在巨大的傷亡之後,開始潰營。

兵!敗!如!山!倒!

龐大雜亂、腐朽的屍體,拖出了一個長長的尾巴,那是大明軍隊潰散後,被銜尾追殺的場景。

京營三代積累的精銳,就這樣躺在了這片草原之上。

無論是勳貴、還是國戚,無論是進士,還是尚書,他們的屍體,被一起凍在了這片凍土之內,再無法分辨,尋找。

大明京師五十萬戶!人人披麻,卻是連自己親人的屍首,都找不到!

于謙深深的吸了口氣,又吐了口濁氣。

面對這種人間慘劇,他縱有千言萬語,但是又不知道如何開口去說,鬱氣鬱結之下,他猛地咳嗽了起來。

щшш ⊕тtkan ⊕c ○

“於少保。”楊俊扶住了于謙,他知道于謙此時的心情何其的悲愴。

一如當初他被楊洪派來打掃戰場時候一樣,沖天的怒火在心底翻騰,這些大明的好兒郎,就這樣埋骨此地,死不瞑目!

楊俊是宣府楊洪的嫡子,乃宣府右都督,手握重兵,朱祁鎮駐蹕意決戰,被也先、伯顏帖木兒、孛羅圍困土木堡之時,他帶領獨石、馬營、雲州、赤城、鵰鶚等七堡兵馬,隨父親馳援土木堡。

結果還沒到地方,土木堡驚變業已發生,大難築成。

隨後隨父馳援京師,楊俊身中十七創,這休息了沒多久,就拖着一身的傷病,跟着于謙來到了山外九州。

“我沒事。”于謙嘆了口氣,站直了身體,在京城聽聞土木堡驚變的消息和親眼目睹完全是兩種感受。

此地甚至比別處還要陰冷許多,那是將士們的冤魂在戰場上盤旋遊弋不去,淒厲的冬風,宛若他們不甘的低吟。

于謙緊了緊身上的大氅,囑咐道:“春天冰雪消融之時,就立刻來此,切記了,要及時處理屍首,掩埋,春天多瘟疫大疾,萬萬不可懈怠,招致大禍,否則楊王也救不了你。”

“末將領命。”楊俊立刻回答道。

于謙看着那些凍的生硬的屍首,這些屍首上全都沒有盔甲,但是戰場上還散落着不少的火銃。

楊俊低聲說道:“之前楊總兵命末將前來土木堡,於土木拾所遺軍器,得盔三千八百餘頂、甲一百二十餘領、圓牌二百九十餘面。”

“瓦剌人幾乎把所有的盔甲都拿走了,但是我宣府右衛軍,又在此拾得神銃二萬二千餘把、神箭四十四萬枝、炮八百架。瓦剌人未曾拿走火器。”

“量給宣府、萬全、懷安、蔚州等衛馬步官軍領用外,餘下神銃一萬六千、神箭十八萬二千、大炮二百六十發,萬全都司官庫收貯。”

“還請少保解惑。”

楊俊想不明白,爲什麼這些火器都留在了戰場之上,但是盔甲一個不剩?

這些火器在楊俊看來,才更貴重一些。

事實上也是如此,大明軍隊的火器在京師保衛戰中,頗爲神異,打的瓦剌人丟盔卸甲。

于謙解釋道:“瓦剌人時代居於漠北,在北元汗廷的元裔看來,他們就是肯特山下的養馬奴,瓦剌人擅於馬戰,並不太擅長火器的使用,更不會製作火藥,故此遺棄。”

“這些撿到的火器,你爲何沒有奏輒,擅自分派各衛?按律論罪,法理難容,理應當斬。”

“楊王戍邊,爲國靖忠竭力,但是天下悠悠之口,還是小心行事爲宜。”

楊俊打了個哆嗦俯首說道:“回稟,少保皆防邊爲急,其餘皆在萬全都司官庫收貯,不敢動分毫。”

其實這件事在京城的時候,楊洪就提前跟于謙通過氣了,于謙也跟朱祁鈺溝通過此事的處理。

朱祁鈺給出的意見是事有輕重緩急,彼時有傾覆之危,分發火器給軍民自保,乃是權宜之計,且不問責,不加追究。

于謙此事提起此事,就是提醒楊俊,這次陛下寬宏大量,但是下次還能這麼寬宏嗎?

做事還是嚴謹些,從宣府至居庸關至京師,用不了兩天的時間。

都察院那幫言官們,整天盯着呢!

瓦剌在山外九州逞兇,楊俊分軍器令軍民團練自保,也是應有之舉,但是事後也應該稟明朝廷,否則追究起來,後果難料。

楊洪爲宣府總兵,楊洪堂侄楊能、楊信爲左右參將。

楊洪嫡子又爲宣府右都督,朝廷很容易誤解他們到底要做什麼。

即便是陛下有容忍之能,那都察院那羣噴子呢?六科給事中的言科,能饒得了他們一家?

“謝於少保提點。”楊俊身後出了一身的冷汗,當時事情太過緊急了。

于謙又看了一眼這漫山遍野連衣服都沒有的屍體,嘆了口氣說道:“定要好生安葬。”

“山外九州民風剽悍,瓦剌大兵將至,人人悍勇難當,上皇北狩,瓦剌人勢必不會如此安心,陛下讓聚攏團練結寨自保,這些民兵團練,農閒之時,召集起來,好生操練。”

楊俊滿是疑惑的問道:“火銃、火炮也要練嗎?”

“要得。”

于謙點頭繼續說道:“若是有縉紳返鄉,持有田契,索要良田等事。”

“盡誅殺之,不要虛與委蛇,直接殺了就是。”

關於返鄉縉紳的處理意見,朱祁鈺和于謙再次爆發了激烈的爭吵,兩個人觀點向左,你一言,我一句,吵得很兇。

連每天等在門外的汪美麟,都嚇得不輕,還以爲會出大事。汪美麟趕緊尋了興安,讓興安去看看。

興安進去才發現,其實陛下和於公吵歸吵,但是也是國事上的一些分歧,並無大礙。

朱祁鈺認爲這些逃離縉紳,若是返鄉必須死。

打仗的時候你跑了,打完仗了,你繼續回來享受特權?天底下哪有這樣的好事?

而於謙則認爲,罪不至死,拼命的攔着。

朱祁鈺反覆提醒于謙,要心狠手辣。

爲何這些人返鄉縉紳,必須死?

因爲他們不僅失去了本來的作用和價值,甚至影響到了新朝雅政的農莊法的推行。

這些縉紳作威作福已久,若是返鄉,只需要三言兩語,就會把持農社的權柄,貽害無窮。

于謙勸說了幾次,反而被朱祁鈺給勸了,最終同意了陛下的決策。

陛下說的很有道理,逃地縉紳們,必須死。

陛下的理由很簡單,瓦剌。

這些人不死,新政推行不下去不說,他們反而會利用兵禍強納土地,會給了瓦剌人可乘之機。

瓦剌人還在磨刀霍霍,隨時準備南下呢,這個時候的仁善,反而埋下禍根。

既然縉紳跑了,失去了價值,再回來,只有一死,以謝皇恩了。

大明不能再承受一次瓦剌圍京了。

所以縉紳們的土地,就成了代價。

第839章 讓你體面你就體面第748章 誰爲萬民操勞,誰就是萬民之主第一百三十一章 殺雞給猴看,卻沒有雞第854章 大丈夫,居於天地之間第五百六十八章 打斷施法第829章 襄王欲奪大位效燕王事第五百四十一章 朕首先是大明皇帝第一百一十章 教科書(均訂加更)第五百三十五章 你在此溫酒,待我去去就回第一百一十章 教科書(均訂加更)第一百零五章 可持續性竭澤而漁(爲舵主“蝙蝠俠JoKer”加更)第722章 大明,向來重信守諾!第950章 尤其擅長見縫插針第四百五十五章 大思辨=文藝復興第653章 只是爲了身心愉悅!第874章 用糧草做餌?第706章 大明百姓的性情大抵是隱忍的第三百六十五章 看他宴賓客第三百六十五章 看他宴賓客第二百零八章 國家用人之道第三十七章 布仁行惠議第三百七十二章 散裝南直隸第719章 拋開立場不談,講個小故事第704章 德,大明皇帝本就沒有第818章 沒心沒肺的怪物第三百一十一章 大皇帝說話算話第七十八章 萬夫一力,天下無敵第877章 快刀斬亂麻,辦個加急第一百三十章 忠誠!第六百零五章 海洋會議——論海權第844章 有些事兒,不開始最好第779章 唯唯諾諾唯命是從;鐵骨錚錚寧折不第883章 哄擡糧價者,殺無赦第676章 火力仍然不足第二十八章 到了朕的回合!第二百七十章 絲路有山水,更有財富第六百一十三章 四格諷刺漫畫第646章 大昏君的豪宅第三百三十八章 推賢讓能,庶官乃和第四百零九章 如何系統性的欺負皇帝第二百三十四章 專業第四百二十四章 這就是賢臣良相?第四百九十八章 重病初愈上前線,心中大仁安地方第三百三十三章 昂貴的軍費,昂貴的朝廷第一百三十二章 陛下真乃真武大帝轉世也!第996章 崇王 沂王,就藩海外第二百七十七章 得加錢第二十八章 到了朕的回合!第六百一十二章 羅馬後繼有人第三百五十章 朕已經講的如此淺顯易懂了,你還不明白?第954章 古有溫酒斬華雄第六百三十章 冬序之下,反攻倒算第843章 送解刳院,天公地道第二十六章 逼朕殺人第四百七十六章 民風不善,教化不明第一百九十五章 大明銀幣供不應求第六百一十三章 四格諷刺漫畫第958章 陛下承諾過的!第719章 拋開立場不談,講個小故事第694章 恨似高山仇似海第714章 大皇帝駐蹕九江府第四百五十章 繁榮和自由第993章 坐着火車去宣府第681章 徐麒耀教子篇七條第764章 達則混吃混喝,衰則反咬一口第二百四十六章 挖墳掘墓之仇第三百四十二章 商舶稅十抽一,給銀再減四分第七十一章 去南京!第731章 如何治好朕的精神內耗第950章 尤其擅長見縫插針第二百二十二章 解剖論第三百五十四章 陛下的應對第四百八十一章 陛下是真的不坑窮人第二百三十七章 有什麼話,跟陛下說吧第667章 殿下,這可不興看啊!第四百二十五章 令有緩急,物有輕重第935章 失道失道,即失此道第651章 還天下萬民一個太平盛世!第三百四十章 趙輝伏誅 還有同謀第906章 俗不可耐大皇帝第五百七十二章 武,夫文止戈爲武第四百六十一章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第六百一十九章 投機,比誰更傻的遊戲第二百二十四章 都察院年終彈劾第926章 天子一怒,伏屍百萬,流血千里第742章 極其廉價的烹飪油第一百三十一章 殺雞給猴看,卻沒有雞第九十九章 一曲忠誠的輓歌第五百九十二章 腰纏萬貫進此地,身無分文雁拔毛第一百八十六章 朕,大明戶部尚書!第二百四十七章 貪,萬惡之始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明:已經吃的很飽了,別送了(打賞加更)第五百五十一章 高道德劣勢怪圈第823章 治國修身平天下,掃清天下不平事第二百七十章 絲路有山水,更有財富第二百一十章 授勳放賞!第823章 治國修身平天下,掃清天下不平事第四百七十九章 與時偕行、與時俱化第一百七十二章 計劃委員會第六百一十二章 羅馬後繼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