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2章 望之頗似人君

朱祁鈺本來以爲這幫勳貴們會仗着自己老資格,仗着自己祖上爲大明立過功、流過血,在他面前大倒苦水,把自己孩子們乾的事兒,歸因到生活所迫,逼不得已,最後請求皇帝赦免。

這爲人父母,多數都是覺得自己孩子是最好的,沒有一點錯的,都怨這個世道。

可這羣勳貴們進門第一件事就是叩謝聖恩,這車駕入皇城,這麼大的重罪,皇帝僅僅是流放了勳衛到了邊方戍邊,而陛下既沒有牽連廣衆,更沒有借題發揮,勳貴感激涕零。

而後,勳貴們哭天抹淚的摘清了自己的關係,都是這些酒囊飯袋的衙內們胡鬧,他們真的一點都不知道,並且表示要恩斷義絕,將這些逆子逐出家門。

最後是圖窮匕見,希望陛下能夠給其他的兒子賜下勳衛之職,以定嗣位。

孩子這種東西沒了就沒了,皇帝陛下斬了也好,流放也罷,到底是犯了天怒,跑到皇城裡撒野,就算是皇帝不住,那也是皇宮,真的是膽大包天,反正孩子還能生,關鍵是這爵位,得有人繼承。

至於勳貴們說的那些,他們真的一點都不知道?這不和我一分錢沒敢花殊途同歸嗎?

朱祁鈺也沒多言語,就打發他們回家,這勳衛、散騎舍人,現在都是勳軍一列,等到風力過了,自然會恩封。

孫太后的心裡是有些疑惑的,皇帝的所作所爲,她多少有點想不明白。

這處罰真的是太輕了。

這擅闖皇城,若是真的計較起來,是非刑之正,皇帝就是奔着夷三族去處置,這朝廷內外,也沒人敢到陛下面前說不是,哪怕是爲了顧忌彼此的顏面,那讓都察院總憲挨個點名彈劾過去,藉着朝臣也能把事情辦了,也是周全,即便是雞蛋裡挑骨頭,也挑不出毛病來。

藉着這麼大的案子,敲打勳貴、敲打羣臣、豎立權威、收攏權柄,甚至藉着這個由頭,把讓文臣和勳貴們鬥起來,斗的你死我活,也不失爲一種平衡之道。

這不是一個爲上者基本手段嗎?

孫太后不信朱祁鈺不懂,這皇帝都穩穩當當的坐了十二年,這都是基本中的基本,即便是皇帝不懂,皇帝信任有加的那個胡濙,可不是什麼良善之輩,別看老了,可是人老成精,胡濙難道沒提醒皇帝嗎?

“太后,這番處置可還滿意?”朱祁鈺看着孫太后笑着問道。

孫太后已經不視事多年,她也不敢多說多問,維持着表面的客氣說道:“本宮只是覺得陛下寬仁。”

朱祁鈺右手拇指在食指的第一個關節上輕微摩挲着,笑着問道:“太后要去看看孩子嗎?”

“不了,就是聽聞皇帝有了麒麟兒和千金,過來道聲喜,看,就不看了。”孫太后站起身來說道:“來也來過了,也乏了,就回了。”

朱祁鈺略微有些可惜的說道:“成敬,去送送太后。”

朱祁鈺看着孫太后的背影,這麼些年,這個愛作妖的太后,頗爲老實,很少找麻煩,對皇帝更是避如蛇蠍,能少說話就少說話,能不接觸就不接觸,能在慈寧宮禮佛,絕不和外廷的人聯繫。

比如這次車駕入皇城,這多好的機會!

但是這孫太后偏偏不和外廷人勾連,而是選擇了告狀。

“母親,去後院看看孩子?”朱祁鈺看着吳太后笑着問道。

吳太后其實很不喜歡這樣的場合,這麼多勳戚,還有國事,不喜歡因爲她自己的身份,讓兒子從出生就受委屈,當了皇帝,朝臣們還整天拿個庶子身份說事,即便是她現在尊爲太后,這兩宮太后,嫡庶仍有分別。

她總覺得是自己的耽誤了孩子,坊間那些傳聞,吳太后也有聽說,甚至有人說當今皇帝是漢王府遺脈,從出生就流落民間,先帝認了這個孩子,是宣德晚年後悔族誅漢王府,怕無法面對列祖列宗,故從民間尋找,讓漢王血脈流傳下去。

故事編得有眉有眼,吳太后解釋是越描越黑,不解釋則只能看着孩子受這份委屈。

所以,這麼些年,兒子讓皇后主持六宮之事,而這皇后又是端莊得體,把這後宮諸事,打理的井井有條,吳太后更是沒辦法說什麼不是。

“嗯,我去看看,也不多待,皇帝國事繁重,就不用管我了。”吳太后站起來,看着兒子滿臉笑意,這孩子很是成器,做了皇帝更是內外鹹服。

朱祁鈺回到了御書房繼續處理政務,朱祁鈺對順天府的掌控力,是遠超羣臣們想象的,就比如這次車駕入皇城的事兒,他其實從一開始就知道。

只不過他抱着一副看戲的心態,看看事情能發展到什麼地步,結果勳衛們也就止於發財,而孫太后直接告狀,結束了此事。

孫太后從頭到尾甚至都沒察覺到,皇帝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

這個案子辦得這麼快甚至不用盧忠去調查,是因爲一直在皇帝的掌控之下。

這孫太后,到底是知道庶孽皇帝的脾氣,要是她真的作妖,皇帝真的敢殺人,所以孫太后不敢折騰什麼幺蛾子。

當別人指責你要造反的時候,你最好有造反的實力,這樣一來,便沒有人指責你造反了。

閒來無事,下了一手閒棋,能成便成,不能成也不是什麼大事。

朱祁鈺批閱着奏疏,今夏黃河沿岸暴雨洪災,這汴梁段的堤壩險些決口,工部尚書石溥還在的時候,修的堤壩經受住了百年洪災的考驗,黃河這條濁龍,在景泰年間到底是沒能逞兇。

工部奏聞請銀檢修沿河堤壩,而剛剛進京,在石景廠排險的工部左侍郎年富主動請纓前往督辦,年富辦完這趟差,再回京便是工部尚書了。

襄王朱瞻墡上奏言王化韃靼之近況,羊毛、貢市、編民齊戶、牧場劃分、官道驛路、設立官廠、官鋪等等一整套的王化組合拳打下去,這草原終於安靜了不少。在奏疏中,朱瞻墡也表示了自己的擔心,北元汗廷一分爲三,韃靼、兀良哈、瓦剌,其中不乏反對大明王化的頑固分子,這些人的去向值得擔憂。

阿剌知院的謀叛,雖然讓大明解決掉了一部分的頑固分子,但是草原那麼大,不服者衆,這些人去了哪裡?

朱祁鈺看向了堪輿圖,他知道這些頑固派去了哪裡,都跑去了遼東。

範廣幾次奏疏,都對遼東建州女直表示了擔憂,大明的墩臺遠侯也在對奴兒干都司進行地毯式的偵查。

大明過了戰爭的間歇期,下一個用兵的地方就是遼東,董山和李滿住,膽敢在正統十四年後不服王化,悍然作亂,劫掠大明遼東都司,朱祁鈺從沒忘記過,只是之前時機不到,現在建奴女真的實力正在快速增長,朱祁鈺倒是好奇,建奴們面對巔峰期的大明,到底鹿死誰手。

交趾十三府,浚國公府同時奏稟,今年交趾產糧大豐收,朱祁鈺批覆交趾諸官應當以稽爲決,真切的到田裡看一看,確定農莊法的具體規模,人數,懶漢等問題,切實的、實際的奏稟,而不是表功,好大喜功。

朱祁鈺的措辭極爲嚴厲,結結實實的訓誡,因爲交趾諸官的奏稟,並沒有實事求是,而是虛報、瞞報、謊報以換取晉升之路,一旦諂媚倖進,大明兩京一十八省必然蔚然成風。

浙江、江蘇、鳳陽、應天府、松江府巡撫聯名上奏,向雞籠島遷民以圖長治,雞籠島經過流放犯的數次開發,已經初步有了生存空間,現在到了摘桃子的時候,三省兩府已經迫不及待了。

年富在湖廣搞出的搶人大戰,三省兩府沒一點辦法,這往雞籠島遷民,寧願送去雞籠島也不要給湖廣憑白佔了便宜去。

朱祁鈺翻看了文淵閣諸學士的黃貼,又看了于謙的批註,硃批了這份奏疏,這代表着,雞籠島不再是流放之地,陝西都指揮劉靖的家眷,是最後一批流放至雞籠島的家眷了。

“陛下,出事了。”一個小黃門慌慌張張的跑了進來,氣喘吁吁的說道:“陛下,襄王殿下…”

朱祁鈺猛地站了起來,厲聲說道:“皇叔怎麼了?”

“襄王殿下的長子馬上風,薨了。”小黃門喘着粗氣終於把話說完整了,不是朱瞻墡出了什麼事兒,是朱瞻墡那個在王府外養外室和室外子的長子朱祁鏞,死在了女人的肚皮上。

興安一甩袖子,厲聲斥責道:“說話大喘氣!下次再這樣,拔了你的舌頭!”

朱祁鈺這才坐穩說道:“嚇了咱一大跳,上次皇叔在貴州患了瘧疾,可是結結實實讓咱慌了一個月。”

這其實也不能怪朱祁鏞不知節制,這襄王府現在比那盤絲洞都可怕。

倭國來的花魁、朝鮮來的高麗姬、交趾送來的驪珠姬、草原送來的海拉爾甚至還有從奧斯曼王國送來的公主,都送進了襄王府,五湖四海的美女齊聚一堂,爭奇鬥豔,那場面,想想都可怕。

朱瞻墡又不在京師,這些都被朱祁鏞享用了,本來朱祁鏞就有些急色,再看着這麼多紅粉骷髏,可不就突然出事了嗎?

很快盧忠就帶着北鎮撫司的仵作到了襄王府,沒過多久,盧忠就面色複雜的回到了御書房,俯首稟報道:“回稟陛下,世子服用了虎狼之藥,又喝了點酒,這一時興起,就…就沒挺住。”

朱祁鈺拿過來了仵作驗屍寫的文書,看了片刻,只能搖頭說道:“就說暴疾而亡,讓知情的幾個人都不要胡說八道,事涉皇叔臉面,有子嗣的侍妾仍留襄王府,沒有子嗣的侍妾,統統打發到白衣庵去。”

“那給襄王殿下的訃告,也說暴疾而亡?”興安猶豫了下問道,關乎到了宗室親親之誼,興安當然要請示。

朱祁鈺搖頭說道:“照實寫吧,那是襄王府,皇叔總有一天會知道的,詔皇叔回京送送吧,正好韃靼王化之事,告一段落。”

興安領命而去。

遠在大寧衛的朱瞻墡正在和羅炳忠處置着大寧衛諸事,尤其是兀良哈三部安置問題,正在進入收尾工作,牧場劃分已經完全安置好了。

“不負陛下所託,這一團亂麻,終於處置完了,比之前在貴州更是累人。”朱瞻墡靠在軟篾藤椅上,伸了個懶腰,現在的襄王朱瞻墡,早已不是當年在襄陽的胖皇叔了,多年爲大明奔波,現在的他,顯得格外精悍,望之頗似人君。

羅炳忠給朱瞻墡倒了杯鹽白開,笑着說道:“那是,也就是殿下處置有方,換個人啊,不見得能做的來。”

朱瞻墡嗤笑了一聲說道:“屁精。”

羅炳忠不會讓話掉地上,回答道:“是總結精闢。”

掌令官通稟後走進了房內,羅炳忠從掌令官手中拿過了塘報,打開看了看,面色沉重的說道:“殿下,大公子走了。”

朱瞻墡一愣,隨即眉頭緊皺的拿過了塘報,看了數遍,又揉了揉眼睛,嘴角抽動下說道:“是…鏞兒走了啊。”

朱瞻墡看似平靜,可是手一直不停的在抖動着,偶爾眼角還會抽動下,朱祁鏞的死,並沒有什麼陰謀詭計。

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悲拗又有幾個人能懂,他右手用力的抓着椅背,想要把自己撐起來,卻是怎麼都站不起來,而後他放棄了站起來,就這樣靠在椅背上。

“殿下?”羅炳忠試探的問道,也不知道如何安慰。

朱瞻墡擺了擺手,顫抖的說道:“讓孤緩一緩,是鏞兒走了是吧。”

羅炳忠低聲說道:“是,殿下,節哀。”

朱瞻墡的手在臉上的用力的搓了幾下,對着羅炳忠說道:“這孩子,咱們從京城離開的時候,我還讓你去教訓了他一頓,讓他不要在京師惹事,是吧,我當時就在想,色字頭上一把刀,他別整天圍着那些個妖精轉,把自己給掏空了,可我又轉念一想,你說,他都那麼大個人了,又不是小孩子了,這還能不知道?還得事事我告訴他?”

“你說說他怎麼就,怎麼就這麼走了呢。”

羅炳忠的手在腰間摸了摸,低聲說道:“還不是陛下賞賜了那麼多的妖精?”

“胡說八道!”朱瞻墡猛地一拍桌子憤怒的說道:“羅炳忠,你找死別帶上孤!你這是什麼話?你要是這麼往前找補,那是不是得找補到孤私自離開襄王府跑回了京師?孤不回京師不是什麼事兒都沒有了?是不是得找補到南衙僭朝興風作浪?是不是得找補到稽戾王在土木堡敗北?”

“你怎麼不說是我爺爺的錯,我爺爺沒把瓦剌人殺絕種,纔有了土木堡天變?”

“枉費你跟了孤這麼多年,判斷問題還是這麼本末倒置,是非不分,他自己把自己玩沒了,就怪陛下給了他玩的條件是吧?你這什麼腦子,才能這麼思考問題?”

羅炳忠被一頓臭罵,也只能低聲說道:“殿下高明。”

“有些人就覺得自己孩子是最好的,是絕對沒錯的,錯的都是別人,還是殿下分得清楚,臣糊塗了。”

朱瞻墡發了頓脾氣後,這心中的鬱結算是消散了一些,才搖頭說道:“小孩掄大錘,鏞兒他沒那個德行守住這些福分。”

第一百三十五章 那太子呢?第一百八十七章 喜寧伏誅第990章 作爲皇帝,朱祁鈺的權力無限大第二百九十一章 三根神針針穴療經第二百三十四章 專業第846章 一句話,抵得過千軍萬馬第995章 我李賓言能有今天,全靠聖眷第五百章 到底是在救她們還是在害她們呢?第四十三章 大明失去了自信力第873章 瓦剌人沒有武德第五百四十八章 陛下的大道之行第906章 俗不可耐大皇帝第五百六十章 大汗,你想做什麼!第735章 好戰必亡,忘戰必危第835章 時過境遷,景泰年間與正統年間大不第六十五章 銃發太上皇者,郕王也!第779章 唯唯諾諾唯命是從;鐵骨錚錚寧折不第一百七十九章 送稽王歸京第四百五十九章 三界靖魔大帝第675章 在一聲聲號子聲中,寶船下水第四百三十七章 一個名叫《管子集校》的幽靈第三百二十三章 泰安宮受襲第六百零五章 海洋會議——論海權第二百三十七章 有什麼話,跟陛下說吧第三十三章 國體之根本第二百六十一章 你也配姓孛兒只斤?第三百三十三章 昂貴的軍費,昂貴的朝廷第三十三章 國體之根本第四十四章 膨脹的也先第648章 棄西域,則天下難安第677章 孫孝子不甘枉送性命 唐國丈恭順巧獻第二百九十七章 皈依者狂熱第955章 朕不信,除非你們打一場第四百七十七章 陛下不喜歡賺錢,只喜歡……第二百二十六章 見見百姓第五百二十五章 王復點檢軍馬,大石天山狩獵第852章 你皇帝就一點點錯沒有嗎?第四百五十九章 三界靖魔大帝第八十三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一百五十三章 五十兩!第六百三十三章 此間樂,不思明第六十三章 朕不得不爲第839章 讓你體面你就體面第三百二十九章 造反就不交稅了?不,還得交雙份!第872章 人在家中坐,雷從天上來第三百零三章 再賞一塊奇功牌第901章 既然大明要這頭顱,那便拿去第750章 土地是什麼?土地就是根兒第858章 被皇帝給擺了一道第一百二十九章 直鉤釣魚第三章 待明日,權在手第五百五十七章 你能信任的只有陛下!第734章 國之柱石?國賊也第三百九十章 第一杆冠軍旗第五百九十章 懷疑的種子一旦種下,便會生根發芽第二百五十三章 于謙不咬餌第二百五十章 內廷外廷 必有一戰第三百九十七章 瓦剌西進第991章 火尋侯王復回京第三十章 失去了兵權的皇帝,就像是西方失去了聖城第767章 強龍硬壓地頭蛇第646章 大昏君的豪宅第五百七十四章 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後第一百八十九章 公平,公平,還是的公平!第730章 無題第一百三十一章 殺雞給猴看,卻沒有雞第五百三十一章 按勞、按需、按資所得第761章 大明皇帝真的放下了仇恨嗎?第三百九十章 第一杆冠軍旗第810章 蒙聖感化白鹿獻瑞,天下歸心四夷賓第五十三章 朕,朕,朕,狗腳朕!第一百八十二章 稽王伏誅 天公地道!第二百八十六章 贈穎國公,諡武襄第五百零一章 是他先動的手!第656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800章 冤枉你的人,比你更知道你被冤枉第972章 弗里敦總督在里斯本第970章 紙貴墨貴,書就貴,讀書就貴第847章 不守規矩朱祁鈺第四百六十八章 大明最危險的男人們第三百六十七章 看他煤山崩第五百四十章 說什麼狡兔三穴,哪能擋得住繡春刀寒芒乍現第903章 馬放南山,刀槍入庫第四百六十六章 等速、等距、等速度比螺旋線第三百三十八章 推賢讓能,庶官乃和第四百六十七章 泰安宮的經緯度第714章 大皇帝駐蹕九江府第三百零四章 寰宇通志,隨時增補第二百二十四章 都察院年終彈劾第四百三十四章 但凡有一點用,也不至於一點用沒有!第777章 鐵匠皇帝第800章 冤枉你的人,比你更知道你被冤枉第648章 棄西域,則天下難安第三百一十三章 朱門迷醉權貴喜,囹圄滄桑生民怨第三百四十五章 徐州是南京的門戶,應派虎將把守第一百九十七章 發財的大好良機第958章 陛下承諾過的!第五百三十二章 擁有於少保的君士坦丁堡,堅不可摧第878章 此間樂,不思黎第一百九十四章 鑄幣不精美 等於不鑄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