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老歪脖子樹

袁彬如同一隻離開水的蝦一樣,不停的抻着身子,不讓自己身體太低,那羣野狼在不停的撲擊着。

他旺盛的求生欲,不允許自己就這麼不明不白的死掉!

他想活,不想死!

他抻着身子,不停的向上,或許是求生欲的原因,他猛地一抻,居然咬住了腳上腳上的繩索,整個身體變成了一個圓環。

但至少野狼們跳不了這麼高。

命居然保住了!

這讓袁彬大喜過望,尤其是爲了求生這用力一抻,讓他咬住了繩子。

草原上的繩子都是麻繩,他用力的咬着,直到天邊泛起了魚肚白的時候,他終於咬斷了腳上的繩子,從旗杆上掉了下去。

昨夜那羣野狼已經消失不見了,畢竟這食物再美味,卻是夠不着。

袁彬就這樣撿了一條命來,他掙扎着將繩索完全掙脫,用力的做了幾個動作,恢復血液不暢,深吸一口氣,向着大雪之中走去。

喜寧居然直接對昔日的同僚,下如此毒手,所圖甚大!

他要趕回去,防止太上皇朱祁鎮被矇蔽!

天大雪,天地茫茫然,皆是白色,渾然天色,讓人無法辨別東南西北,袁彬僅僅憑着印象在走。

很快,袁彬迷路了。

但他完全不知道自己迷路了,並沒有向着他的君主行進,而是越走越遠,他的腳步極其堅定,只留下了一行深深的腳印,但是很快又被風雪掩蓋。

袁彬完全不知道走了多久,渴了就飲一口雪,餓了,就抓狍子、野狼生吃。

袁彬是個錦衣衛校尉,他從小到大,打熬的身體,讓他在這茫茫的草原上,完全處於食物鏈的頂峰。

尤其是他還有一把沒有被喜寧拿走的匕首在插在腰間,野狼壓根就不是他的對手,反而會成爲他的食物。

喜寧,比這些獵狼還要可怕!

“東勝衛?”袁彬走到了城下,看着城頭上的三個字,喃喃的說道。

好像走錯路了?這是大明的城池嗎?

他意識到自己走錯路了。

守東勝衛的是孫太后所說的英勇善戰的季鐸,他是大同府守將,大雪紛紛之時,他帶領兩千軍來到了東勝衛城。

來到這裡的原因是,每到大雪天的時候,就會有附近的蒙兀人想要尋求庇護,而這羣人是韃靼馬隊的主要兵源。

大同府總兵官郭登懷着忐忑的心情,上書朝廷,問今年是否還攬收韃靼人。

朝廷的回覆是:茲事照舊,可納婦孺。

大明朝廷,不放過任何削弱蒙兀整體實力的手段,這種手段,其實像極了金國以前對付蒙兀人和後來蠻清對付蒙兀人的法子。

減丁。

成年的壯勞力,被大明吸收,那蒙兀會越來越弱。

現在朝廷連婦孺都讓招攬,可謂是斷子絕孫的招數了。

季鐸志得意滿,今年超額完成了任務,入城的婦、孺、丁,差不多都是一比一比一。

之前朝廷的政策上,是有一些偏差的,只要壯丁,不要婦孺。

但是韃靼人老婆孩子在塞外,今年歸附,明年就逃了。

這現在婦孺丁口都要,一下子就解決叛逃的問題,今年比往常年份,收穫更多。

季鐸看到了城外有人摔倒,立刻順着滑索來到了城下,仔細辨認之後,才驚駭到了極致,他認得此人,他去給朱祁鎮送金銀衣物之時,見到過袁彬。

只不過,此時的袁彬,滿嘴是血痂,身上還都是血冰,極爲瘮人。

“來人!”季鐸抓着袁彬的手挎在肩上,將其扶起,大聲的喊道。

在袁彬被季鐸救起的時候,朱祁鈺卻帶着興安等人出玄武門,到了大明的煤山。

玄武門非常有名,因爲曾經爆發過一場慘烈的政變,而後大唐的玄武門之變情景復刻了三次,一共四次玄武門之變。

煤山,是存儲煤炭木料的地方,這裡也是皇家園林。

煤山,也非常有名氣!

這裡有一顆歪脖子樹,幾乎人人都知道!

因爲大明的最後一位皇帝,朱由檢,掛在了歪脖子樹上自縊而亡。

煤山,談起大明,自然會想到這煤山來,說到這個,天天看着正大光明殿的歪脖子樹了。

崇禎皇帝比朱叫門更有氣節,朱叫門被瓦剌俘虜了,連死都不肯。

這大冬天,爲何朱祁鈺要來煤山?

當然不是拴根繩,把自己掛上去。

因爲于謙的痰疾需要一味藥,那就是竹子。

竹子是南方的物產,北方很少有種植,而煤山作爲皇家園林,自然是有的,他帶着興安來,就是爲于謙伐竹取瀝。

皇家園林,自然是他這個皇帝來辦這事了。

“寒疾攻人寐不成,惺惺欹枕候天明,十朝九病非無藥,一刻千金浪得名。”朱祁鈺砍下了不少的竹子,放在了興安推着的小車上。

他可沒有朱祁鎮那麼大的排場,後面跟着一大堆的尾巴,除了錦衣衛外,也只有興安一人了。

不是不能有,是他懶得弄,自己又不是沒長手,沒長腳,非要讓人當高位截癱一樣的伺候着,才舒服嗎?

他剛纔讀的兩句詩,是于謙寫的《嗽疾達旦不寐》。

于謙因爲痰疾咳嗽,一整夜睡不着,靠着枕頭到了天明,也不是沒有藥可以醫治,但是忙忙碌碌,這病就慢慢落下了病根。

至於詩詞怎麼到朱祁鈺手中的?

朱祁鈺作爲皇帝,參觀下於謙的書房,順便拿了兩首詩,很合理。

于謙的痰疾嚴重的時候,會咳嗽的非常厲害,晩來扶病只強登樓,傍晚的時候,因爲這痰疾,上樓都困難。

鮮竹瀝,可以有效的化痰,也算是名藥了,是太醫院的太醫們開的藥方,太醫們除了給皇帝看病不靠譜以外,多數時間相當的靠譜。

正如於謙所言的十朝九病,並不是沒有藥,只是顧不上。

朱祁鈺要趕在於謙去宣府之前,給他熬點藥帶着,化痰雖然不能除根,但是可以大幅度的緩解症狀,至少讓于謙不那麼難受。

于謙本身身體也很健壯,能上陣殺敵,不壯實那是絕對不行的。

緩解症狀之後,這病慢慢也就好了。

“陛下,夠用了。太醫院沒要這麼多。”興安看着小推車上的鮮竹,趕忙說道。

“於少保此去少說也要兩個月,回來就過年了,山外九州未聞有種竹者,就是有,鮮竹瀝製備不易啊,還是多砍點。”朱祁鈺又伐了不少,才讓興安送去太醫院。

“那棵老歪脖子樹,現在就已經在了嗎?”朱祁鈺翻身上馬,看到了山頂的那棵樹搖了搖頭。

“是,陛下要砍了嗎?”興安還以爲朱祁鈺不喜歡那樹的模樣。

朱祁鈺笑了笑說道:“不用,回府。”

他走的御道,就奔着郕王府而去。

他處理了一些公文之後,興安就帶着藥回來了,裝在瓷瓶裡,白瓷瓶,裝在一個書桌大小的箱子裡,內襯軟布,倒是絕對顛不壞。

“不錯。”朱祁鈺認真檢查了箱子的包裝之後,非常滿意,大明能帶着瓷器遠渡萬里去做買賣,自然也可以帶着瓷瓶讓于謙有藥可用。

他鄭重的取了一個小匣子,笑着說道:“你推着箱子,朕拿着匣子,給於少保送藥去。”

朱祁鈺帶着東西,踩着雪,就奔着於府去了,今天的於府,可是九重堂,距離郕王府不到一里路。

相比較朝堂上的袞袞諸公,朱祁鈺更喜歡和于謙說道朝政。

朝堂上的有些朝臣,面目實在是可惡。

“參見陛下,陛下聖躬安。”于謙知道朱祁鈺要來的時候,朱祁鈺已經走到了前廳來。

“天寒地凍,於少保就不必拘泥於虛禮了。”朱祁鈺讓于謙平身,興安則是將藥交給了于謙的夫人董氏,反覆叮囑一日三次,一個瓷瓶可服用三次。

爲了服藥方便,興安還弄了幾個分藥的匙。

“倒到這個刻度的地方,就是一次,一瓶正好三次。”興安還拿起了茶壺演示了一次,生怕董氏不明白。

“這是何物?”于謙看着小匣子,裡面放着一疊物品,頗爲精巧。

朱祁鈺樂呵呵的說道:“此物名爲口罩,是朕名尚衣監用棉紗製成,裡外十六層,於少保此行西北,塞外風沙極大,此物可遮掩口鼻,有效濾塵。”

“一共兩百多副,於少保可放心取用。”

于謙是必然要去宣府大同,恢復軍屯,防止瓦剌人再次南下,佈置邊防,都需要于謙去做。

于謙沒有功夫在京師,在朱祁鈺賜下的大宅子的暖閣裡,修養身體。

但是朱祁鈺還是想盡力讓于謙已經有些脆弱的肺,有更多的保護。

他重生之前,得過鼻炎,而且有很嚴重的花粉過敏,這種棉紗口罩,雖然防不了病毒,但是防塵還是極爲好用的。

至少到了冬春交際戴上口罩,他的鼻炎和花粉過敏就再沒犯過了。

于謙帶上了口罩,並不覺得憋悶,卻忽然走向了室外,沒過多久,就又回到了廳堂,他摘下了口罩,滿是感慨的說道:“塞外將士有福,陛下此物造價幾何?”

“一支不足三錢。”朱祁鈺雖然有疑惑,但還是說道,三錢不是銀兩,只是三枚銅錢。

“大明將士有福啊!大明將士,有福啊!”于謙喃喃的說道:“陛下有所不知,此物甚好,甚好!”

第763章 老虎 狐狸與驢第五百一十四章 西羅馬的滅亡第一百一十四章 朕就是亡國之君(均訂加更)第四百一十四章 公車詣闕,上書鳴冤第838章 最該死的人第798章 錯把魯莽當勇敢第三百四十七章 吾願和南衙共存亡第一百八十四章 抓捕喜寧的超級長跑第三百九十九章 呂洞賓與狗,大明與番夷第748章 誰爲萬民操勞,誰就是萬民之主第一百九十四章 鑄幣不精美 等於不鑄幣第890章 地荒着不種,作大孽第四百零一章 陛下!什麼時候打倭國!!第五百六十二章 大皇帝的至仁之心第一百八十章 知我罪我,其惟春秋第六百三十章 冬序之下,反攻倒算第六百零九章 海外市舶司第四百二十一章 死後住金山陵園還是落葉歸根?第991章 火尋侯王復回京寫在十月末第一百五十章 國運之爭第二百零五章 酒池肉林亡國之君第953章 錫蘭女王第765章 日拱一卒第三百二十九章 造反就不交稅了?不,還得交雙份!第750章 土地是什麼?土地就是根兒第七十三章 京師保衛戰,大獲全勝第二百七十三章 只道當時是尋常第六十四章 援軍將至第二百三十八章 大明的主人只有一個第七十四章 亡國之君的模樣,越來越清晰第三百九十章 第一杆冠軍旗第854章 大丈夫,居於天地之間第二百八十一章 大石,於少保下來戰書!第809章 霍光傳不可不讀第741章 自生火銃和開花彈第四百三十八章 生存和發展是一種奢侈第986章 遠洋艦隊抵達珊瑚宮海第五百零七章 這一生,放蕩不羈愛自由第四百一十一章 還有這種好事?第四百七十九章 與時偕行、與時俱化第二百三十三章 外戚狷狂第828章 陛下是個好人啊第五百四十八章 陛下的大道之行第五百一十八章 哪有同黨?都是陛下的臣子(恭賀“打磨z”成爲本書盟主!)第782章 多就是美,大就是好!第729章 一貫作風,敢打敢勝第730章 無題第647章 三寸氣在千般用,一日無常萬事休第五百七十九章 脫脫不花在津口第三百五十四章 陛下的應對第922章 不裝了,攤牌了,爺,投明瞭!第980章 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第五百五十六章 一步錯,步步錯第四百三十七章 一個名叫《管子集校》的幽靈第四百六十章 景泰四年的奇功牌第四十七章 君以國士待我 我必國士報之第五百八十二章 人生多歧路第三百八十三章 暗流涌動的規矩第二百五十三章 于謙不咬餌第六百零一章 男兒有淚不輕彈第五百六十七章 天下最偉岸的大丈夫第三百八十五章 半數臣工朝天闕第978章 問渠那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第725章 當街殺之第669章 爲上者隱,爲尊者諱第二百七十二章 此乃亂命,臣不奉詔第869章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第二百一十三章 京察第775章 令人作嘔的罪證,觸目驚心的塘報!第九十五章 天寒地凍,來往不便第710章 官選官到世襲的橋樑第一百章 刺王殺駕(求訂閱)第一百一十六章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第六百一十八章 四時之序 凜冬將至第八十二章 十七歲,十七歲啊第四百五十章 繁榮和自由第823章 治國修身平天下,掃清天下不平事第923章 大明水師在剿匪第四百七十四章 瑕瑜互見,長短並存第二百五十五章 登島作戰第806章 金戈鐵馬的馬,原來真的是鐵馬第877章 快刀斬亂麻,辦個加急第932章 二十萬裡水路疏浚第820章 要麼不跪,要麼一跪到底第744章 公權和私權的界限第六十八章 士農工商,高低貴賤第十九章 是于謙要保你!第五百五十四章 你乾乾淨淨,我清清靜靜第五百二十七章 如何把好人變壞人,把好事變壞事第一百九十四章 鑄幣不精美 等於不鑄幣第647章 三寸氣在千般用,一日無常萬事休第985章 烈陽當空,正是好時節第873章 瓦剌人沒有武德第三百六十六章 看他煤山起寫在十月末第一百四十三章 大明守夜人——夜不收(均訂加更)第945章 太陽照常升起的安心第825章 敲打敲打,自然要連敲帶打第四十七章 君以國士待我 我必國士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