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4章 雖然沒有軍事天賦,但仍是優秀統帥

朱祁鈺這些年一直沒有動用錦衣衛辦什麼京城的案子,多數都用錦衣衛辦一些地方處置不了的問題,比如江西的學閥,長江的私自設卡鐵鎖橫江。

許久沒有亮劍的結果,就是一些人只記得朱祁鈺是個好說話的人,忘記了他是朝臣們口中所說的亡國之君,一個暴戾之主,一個還未登基,監國時,就開始殺人的君王。

自李賓言起,到襄王,再到現在的戶部尚書沈翼,這一連串的謀劃,針對的是朱祁鈺比較倚重的一些朝臣,而這些朝臣的背後,都牽聯着天大的利益。

李賓言管着船證、松江市舶司,就管着海貿的滔天利益,而襄王在主持王化,那就掌控了大明的牲畜,馬匹、牛羊、皮貨等等都是晉商之前的囊中之物。

而沈翼更是掌管國帑,這些既是利益,也是權力的具體代表,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朱祁鈺一直在思考到底是誰,如此大的狗膽,居然要在太歲頭上動土。

這一連串的案子,好查嗎?

其實不太好查。

因爲許多的事情都是看似毫無關聯,就比如說散播朱祁鈺身世的謠言,就是街頭巷尾遍地都是;而彈劾李賓言和誇讚李賓言的奏疏,也不好作爲抓手,朝臣言事因言獲罪,還有人可以進言?

朱祁鈺在等,終於等到了要對京官動手的時刻。

他終於等到了這個藏在陰影中吐着信子隨時撲出來咬一口的傢伙,心急如焚的對京官動手了,露出了馬腳。

京城就是朱祁鈺的領域,他對順天府完全掌控,所以才能親征平叛,才能南下巡遊。

不動如山,動則雷霆萬鈞。

盧忠帶着緹騎們回到了錦衣衛衙門,很快,大明朝的另外一位東廠佐貳督主、講武堂提督內臣李永昌帶着一大堆的番子來到了錦衣衛衙門,配合盧忠行動。

李永昌曾經在正統十四年帶着陛下的聖旨趕到福建,宣讀了對福建前布政使宋彰處斬的聖旨,而後又回到了京師,前往了宣府,在李永昌的見證下,楊洪組建了大明的墩臺遠侯,而後回京出任了講武堂提督內臣,同樣負責大興石海子墩臺遠侯的家眷贍養之事。

時至今日,李永昌仍然是陛下身邊宮宦的三號人物。

李永昌帶着一衆番子一起辦案,自然是得到了陛下的敕諭。

李督主以爲這案子應該如何查起?盧忠客氣的問了一句。

李永昌搖頭說道:都是爲陛下做事,可是這查外廷的案子,自然一切以盧都督爲主,咱家只是前來配合,一些不方便盧都督出手的地方,都由東廠番子去做。

哪些地方,盧忠這個錦衣衛的左都督,都不方便出手的?

自然是京師大小時雍坊這個達官顯貴扎堆的官邸。

盧忠作爲外臣,自然也會有所顧忌,即便是找到了那條毒蛇,要是發生對子這類的事兒,陛下這把最鋒利的刀要是折在了這種小風小浪裡,可不是陛下想要看到的。

但是作爲陛下手下的瘋狗,番子們則是百無禁忌,錦衣衛不敢管的事兒,東廠敢管,出了任何問題,這些朝臣們只能去找陛下說理去。

有勞李督主了。盧忠這才坐定,準備辦案,辦這種陛下吩咐的案子,誰說了算,完全是看親疏有別,盧忠到底是跟陛下更加近些。

李永昌看盧忠一臉淡然的模樣,笑着說道:看來盧都督已經成竹在胸了。

盧忠笑意盎然的說道:這條毒蛇若不是在京師出手,就不會露出馬腳,我要是辦起來,也是麻煩,但是他竟然敢在京師對李尚書做什麼手腳,那此獠就是自尋死路了。

盧都督打算從哪裡出手?李永昌好奇的問道。

盧忠寫了兩個字,扣在桌上說道:從這裡。

李永昌拿起了筆也寫下了兩個字,扣在了桌上說道:咱家也以爲從這裡入手比較妥當。

盧忠和李永昌打開了彼此的寫的內容,相視一笑,答案一模一樣。

那就是大明消息最靈通的司務。

錦衣衛有幾個線人在做司務,東廠也有幾個線人在做司務,要追查到消息的確切來源,並非難事,順藤摸瓜,是盧忠等人最擅長的事兒。

在盧忠辦案的時候,朱祁鈺和于謙在下棋,爲了這次北伐,朱祁鈺也設計了兵推棋盤,這次的《景泰北伐》的兵推棋盤,大明擁有着極其充足的情報,以應對各種情況。

朱祁鈺手持大明,于謙手持阿刺知院,殺的難解難分。

阿刺知院要是有於少保的料敵於先的本事,這仗還真的是有的打了。朱祁鈺險勝一手,打出了《掃穴犁庭》的結局,才放下了手中的棋子。

于謙則是笑着搖頭說道:阿刺知院要是能從各種繁雜的消息裡抽絲剝繭的靜下心來思考,就不會悍然起兵謀反了。

他不知天命。

于謙用的是謀反,在於謙看來,在襄王前往和林並且和阿刺知院達成了共識之後,其實就等同於大明賜官,阿刺知院的作爲是反叛,大明軍的遠征和北伐,是平叛。

這是出師有名。

于謙對天命的理解,和襄王殿下有所不同,于謙認爲的天命,就是勢,因勢而爲,纔是順應天命,襄王殿下對天命的理解就比較簡單了,在襄王看來,天命就是陛下,陛下就是天命。

但是于謙又不篤信天命這東西,他要是信,就不會在稽戾王被俘之後,擁立成王、組織新京營、出城與瓦剌人決戰於野,最終還打贏了。

天意若是要大明亡,那于謙就會逆天而行。

興安有些失望,他準備洪水的絕招,結果陛下雖然和於少保的對弈之中,險象迭生,但最終陛下還是依靠大明軍的絕對優勢,取得了勝利。

得虧朕不是武將,否則這大明軍不知道被朕霍霍成什麼樣子,這麼大的優勢,還被朕打到這種地步,這本身就是輸了。朱祁鈺看着兵推棋盤,再一次肯定了自己沒有軍事天賦。

朱祁鈺和于謙換手,這一次朱祁鈺手持瓦剌,于謙手持大明,這一次就不是殺的有來有回了,而是單方面的碾壓,朱祁鈺左支右絀,顧首不顧尾,終於被于謙合圍在了杭愛山的山腳下。

興安看着陛下已經無力迴天要全軍覆沒,才悠悠的說道:雷聲千嶂落,雨色萬峰來。雷聲轟鳴,如千座高峰倒塌;暴雨傾注,煙雲滾滾,似萬座山峰迎面撲來;大明軍駐地被洪水漫灌,七軍皆沒。

興安久違的祭出了大招,終結了于謙前進的步伐,朱祁鈺趁勢反撲,打的于謙丟盔棄甲,最終打出了《無條件和議》的結局。

無條件和議,不是沒有條件,大約等同於大明承認了阿刺知院割據一方的事實。

興!安!大!璫!這是哈拉和林的杭愛山,哪裡來的洪水!于謙見無法取勝,聽興安如此說,看着興安一點點把他的棋子全都收走,咬牙切齒、滿心怒火說道。

這都十年了,這個大璫還來這手!

朱祁鈺笑着放下了棋子說道:好了好了,不下了,興安,這杭愛山不該有洪水的。

興安笑着說道:的確應該地裂。

于謙聽着主僕的話,就是氣的不打一處來,不過他思忖了片刻,慢也接受了這個事實。

朱祁鈺笑着說道:這有時候打仗,的確會碰到一些意外不是比如說關羽水淹七軍。

人生無常,大常包小常。

這打仗嘛,自然會有一些意外狀況。

于謙則是搖頭說道陛下,襄樊的水只淹曹魏軍卒,不淹蜀軍嗎?襄樊之戰,的確是關羽勝,但並非是關羽決堤,淹沒了曹魏七軍。

只是關羽準備的比曹仁、于禁、龐德更加充分一些,反應更快一些,是一個統帥在華麗戰績背後樸實無華的工作。

一如陛下,始終如一爲大明軍的征戰提供所有的保障,這纔是統帥,善戰者無赫赫威名。

于謙解釋着其中的道理。

陛下總是惱怒自己沒有軍事天賦,只能在棋盤上過過癮,但于謙總覺得陛下不必介懷,他有話要說。

陛下做的事兒,不是沒有意義,相反非常非常的重要,是一個統帥,統領三軍的君主應該做的事兒。

正如於謙所言,襄樊的水長眼,不淹蜀軍只淹曹軍?莫斯科的冬天,只凍德國人,不凍蘇聯人?

于謙解釋道:水淹七軍乃是演義,不過是爲了敗走麥城的華麗落幕做鋪墊罷了,讓轉折來的更加殘忍,觸動人心。

但在東漢末年的史書之中,于禁、龐德並沒有駐軍低窪的圈口川,而是駐軍高崗之地,但是仍然被大水圍困,曹軍不擅水戰,最終被俘。

建安二十五年,是襄樊連降暴雨,若是水淹七軍得以奏效,不僅是小看了關羽,同樣是小看了于禁和龐德。

于謙的意思很明確,關羽沒有決堤放水,而是老天爺下了大暴雨,而於禁和龐德在襄樊的戰敗,是不擅長水戰。

于謙接着說道:蜀軍就擅長水戰了嗎?關羽是山西人,蜀軍自川中來,也不擅長水戰。

但襄陽和樊城是兵家必爭之地,是江南門戶,是入川必經之途,如何攻取襄樊這個易守難攻之地,也是歷代兵家所謀之事。

所以關羽訓練水師,做了更多的準備,在天象有變的時候,才得以大獲全勝。

威震華夏的關羽給了爭奪襄樊的最優解,水師,誰的水師更佔優勢,襄樊之地的爭奪就更佔優勢。

于謙雖然說的是襄樊之戰蜀軍大勝,壓根不是因爲關羽決堤,而是因爲蜀軍準備更加充分,在天象有變,大雨傾盆之下,反應的速度更快,最終取得了戰場的勝利,但于謙說的也是陛下。

陛下的料敵從寬,給了大明軍更多的從容和進退的空間,無論是在戰場上,還是在朝堂上,都是如此。

所以于謙從來不覺得陛下對大明軍不重要,恰恰相反,正因爲有了陛下,有了陛下在華麗戰績背後那些默默的付出,纔有了今日戰無不勝的大明軍。

沒有提前發餉,軍卒們如何從下而上的反抗被吸血?沒有講武堂,沒有掌令官、庶弁將,又如何保證大明軍軍隊指揮如臂指使?沒有火銃、火藥、鋼鐵火羽、官廠,又如何保證甲冑、火器等充足供應?

這些難道不應該算是陛下的功勞嗎?

誰說站在光裡的,纔算英雄。

朱祁鈺笑了笑,左右看了看,他每天都要操閱軍馬雷打不動;對於發餉之事,緹騎十年如一日的走訪,他也會每月聞訊;他每天都在處置塘報,查閱堪輿圖,甚至每七天還要給掌令官們上一天的課,這些他早已習以爲常的事兒,看起來,也不是那麼沒有意義。

他不講軍事,只講政治,讓掌令官們,在大明軍取得軍事勝利後,取得進一步的政治勝利,朱祁鈺倒是很擅長這個。

興安和小黃門耳語了幾句,急匆匆的將一份塘報放在桌上說道∶陛下,陝西行都司指揮使李文,在來京的路上,遭遇襲殺…

朱祁鈺怒極,厲聲說道∶狗膽包天!居然膽敢謀害朝廷邊方大將!

陝西行

都司李文,被景泰二年狀元郎、檢閱邊方兵科給事中柯潛彈劾,在廷議中,石亨放棄了這位好朋友,因爲這位好朋友是世官,擋住了大明改土歸流的路,最終廷議形成了讓李文回京述職的決定。

這個處置,是朱祁鈺的偏袒。

只要朱祁鈺還沒有罷免李文,他就仍然是邊方大將的身份,居然幹出襲殺這種下三濫的事兒來!

興安趕忙說道∶陛下,人沒死,這些馬匪偷襲李指揮,哪裡是李指揮等一衆的對手,將襲擊的人擊殺大半,抓了十幾個俘虜,已經到了居庸關,明日可至京師。

朱祁鈺這纔打開了塘報,看了片刻,直接看樂了,說到底李文還是戎馬一生的軍將,雖然有五百馬匪襲殺,但最後還是李文贏了。

李文是朝廷冊封的高陽伯,有兩百鐵冊軍作爲護衛,想要襲殺大明的正規軍,五百馬匪還是太少了。

於少保也看看。朱祁鈺將塘報遞給了于謙。

于謙看完之後滿是疑慮的說道:陛下,此事蹊蹺,這馬匪求的是財,都是些欺軟怕硬之徒,李指揮帶着兩百騎鐵冊軍,那馬匪們但凡是長着眼睛,也不能把主意打到李指揮的頭上,這裡面,有問題。

當然有問題。朱祁鈺笑着說道∶沒問題纔怪,這些年振武,終究是讓一些人,坐不住了。-

第六十章 三千對八萬,優勢在我第三百四十章 趙輝伏誅 還有同謀第四百三十六章 春秋有魯、樑之綈舊事第二百一十二章 母子平安第一百章 刺王殺駕(求訂閱)第五百九十五章 如此君臣,天佑大明!第697章 陛下爲何謀反?三江感謝+上架感言+加更規則第五百一十六章 斷章取義也,小道耳第808章 秦馳道與黑土地第三百零九章 胡尚書做事,朕很放心第三百三十八章 推賢讓能,庶官乃和第五百五十四章 你乾乾淨淨,我清清靜靜第一百八十六章 朕,大明戶部尚書!第二百二十二章 解剖論第717章 陛下是仁君聖主第二百一十章 授勳放賞!第五十九章 朱祁鎮,陛下讓臣帶句話第734章 國之柱石?國賊也第三百四十七章 吾願和南衙共存亡第二百六十章 勃勃生機第二百三十二章 膽大包天第五百六十章 大汗,你想做什麼!第一百六十五章 下坡的時候,踩一腳油門第650章 論跡不論心,論心無完人第二百三十八章 大明的主人只有一個第三十六章 也先所求,無所不應第二百三十一章 他們總是緊密聯合在一起第五百四十八章 陛下的大道之行第六百零五章 海洋會議——論海權第二百七十八章 精忠演義說本第三百六十八章 拆分南直隸的必要性第667章 殿下,這可不興看啊!第四百六十七章 泰安宮的經緯度第二十四章 朱祁鈺的奇思妙想第四百零八章 喜事喪辦第四百八十七章 十萬銀幣換一塊奇功牌,換不換?第727章 膽小者遊戲和勇敢者遊戲第一百八十八章 有病看病第六百二十章 大明財經事務的基本底色第一百五十三章 五十兩!第九十八章 土木堡冤魂第774章 《詭辯二十四法》第768章 天底下第一號惡人第四百五十七章 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第863章 沂王,琅琊王第三十一章 兵權旁落之始第五百六十章 大汗,你想做什麼!第669章 爲上者隱,爲尊者諱第八十四章 朱叫門迤北娶親第七十五章 于謙,你比王莽還要王莽!第一百六十五章 下坡的時候,踩一腳油門第三百二十一章 爛泥扶不上牆的兵部尚書第931章 跟餓肚子的人講禮法,是無恥的第866章 忘記爲何出發,便是忘本第947章 諮政第二院第九章 皇權更替,腥風血雨第837章 就像是貓爪子在心裡撓一樣第一百六十七章 倒於不能涉及陛下第二百四十三章 至聖先師首善之地第二百八十三章 總是和姦細有不解之緣的袁彬第五百五十二章 大明今日好,明日好,日日好第二百六十六章 福祿三寶第882章 抄家一二事兒第一百三十三章 飛在天上了第821章 名曰亡國的循環第992章 古怪的太子第四百五十九章 三界靖魔大帝第四百零五章 禁暗殺、美人計、金錢收買第一百六十八章 陛下要殺人第930章 沒有界限的自由不是自由第三百九十八章 吾與大石同在!第一百六十三章 明正典刑,再斬一遍第666章 功名利祿動人心第五百零五章 千古悠悠,有多少冤魂嗟嘆第二十五章 登基後的一道考題第四百二十四章 這就是賢臣良相?第五百三十三章 雪花飄飄,北風蕭蕭第一百六十七章 倒於不能涉及陛下第981章 破門謬論第754章 醉生夢死渾渾噩,花天酒地昏昏沉第二百八十一章 大石,於少保下來戰書!第802章 信我者信,非我者非第八十九章 你在教朕做事?第五百九十四章 陛下乃至仁之君第五百八十五章 大石先走我殿後!第783章 一馬力的雙動活塞蒸汽機第六百四十一章臣于謙,從不說謊!第一百一十四章 朕就是亡國之君(均訂加更)第五百一十七章 面刺寡人之過者第二百六十八章 如有抵抗,格殺勿論第四百五十六章 候風地動儀的成功復刻第875章 大明軍該贏!第927章 枯木怎逢春第五百六十八章 打斷施法第704章 德,大明皇帝本就沒有第920章 禁牙行 禁菸 摘鈴鐺第一百六十章 勳戚一體,勳戚互援第五百五十七章 你能信任的只有陛下!第三百三十八章 推賢讓能,庶官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