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1章 對和林龍庭,掃穴犁庭

大明在韃靼執行的王化極其嚴重的壓迫了瓦剌人的生存空間,面對大明的王化,面對大明的尺進寸取,面對大明朝的咄咄逼人,負隅頑抗的韃靼人、瓦剌人、兀良哈人,這些當年北元、胡元朝廷的擁躉們,要麼選擇束手就擒,要麼選擇拼死抵抗。

阿剌知院選擇了站着死,而不是被潛移默化。

而大明在韃靼的王化,是以一種持續高壓的狀態在進行,在哪個地方,有大明京營的整編團營駐紮,而且還要年年換防?

這種高壓的統治,最終逼迫不肯歸順的元裔們走到了一起,並且打算跟大明朝廷魚死網破。

魚必然死,網破不破,就要看楊俊的手段了。

“你打算如何處置?”朱瞻墡詢問着楊俊的意見,打仗這件事,朱瞻墡真的不是很擅長。

“請旨朝廷,對和林掃穴犁庭。”楊俊頗爲認真的說道。

戰爭,是摧毀敵方的抵抗意志,讓對方臣服於我方意志之下行事。

而掃穴犁庭,是一種極其強悍的立威手段,而對和林龍庭的掃穴犁庭,意味着大明要遠征漠北,要長途跋涉,這不是剿匪,是一場軍事行動,需要陛下的首肯。

襄王殿下當年帶着不到三百人,前往了和林,和留守和林的阿剌知院一番詳談之後,爲大明王化韃靼做準備工作。

受限於當年襄王殿下對阿剌知院的承諾,大明對和林不好用用兵,畢竟出師無名。

除了出師無名之外,大明在這些年裡,也沒有遠征的條件,因爲沒有騎兵的保護,大明的遠征就是給對方送士氣的活靶子。

就像是一根刺刺進了沙土之中,四面八方都有可能是來犯之敵。

大明不是沒有吃過虧,洪武五年,嶺北之戰,魏國公徐達中路軍戰敗,而曹國公李文忠東路軍白忙活,只有馮勝的西路軍取得了既定目標,但是發生了爭議頗大的馮勝棄地之事。

輕易遠征是對大明軍士的極度不負責任。

一旦作戰失利、失敗,則大明好不容易重新振武的風力,立刻就會重新變成了興文匽武。

處於種種考慮,大明的軍事行動一直侷限於大明領土,有着詳細的堪輿圖、有着周詳的計劃、所行之處都有着民心支持,但是遠征和林,是天時地利人和皆不在我的征戰,需要強橫的軍力以及充分的準備。

而現在,由阿剌知院帶領的瓦剌、韃靼、兀良哈抵抗勢力,準備對大明王化進行武力對抗,這便是師出有名。

“孤當年前往和林與瓦剌阿剌知院和議,其實一直擔心陛下心中擰出對孤的疙瘩來。”

“但是今日今時,已經不同以往,既然阿剌知院想要戰爭,那就給他戰爭。”襄王朱瞻墡同意了楊俊的提議,對和林進行掃穴犁庭,並且會聯名上書,請旨北伐。

朱瞻墡爲何擔心他的行爲會讓陛下心裡擰出疙瘩來?

其實他和阿剌知院的和談,某種意義上達成了一種和解,對土木堡之戰、京師之圍,做了一個了結。

陛下的被圍之恥,他一個臣子怎麼能說了結就了結呢?

可是爲了王化韃靼的順利推行,朱瞻墡把這個雷扛到了自己的頭上。

這裡面就涉及到了一個很有趣的怪圈。

要想對和林掃穴犁庭,就要王化韃靼,可是要順利王化韃靼,就得和和林的阿剌知院和解,可是和阿剌知院和解,就是對過往做一個了結,做一個交待,揭過那一頁。

襄王做出的艱難決定,是當年情況的無奈決定,但是他依舊擔心自己是不是做的不對。

現在好了,阿剌知院自己跳反了,把當年達成的和議親手撕毀,打算對大明軍展開偷襲。

這簡直就是瞌睡了送枕頭,恰到時候。

“殿下,你說怪不怪,這阿剌知院這都六七年了,一直老老實實,大明進他就退,他自己帶着一羣老弱婦孺,怎麼有膽子做這種事兒?”羅炳忠倒是眉頭緊鎖的說道。

朱瞻墡聽聞,愣了片刻說道:“這個問題問得好!他哪來的膽子?”

羅炳忠低聲說道:“我想到了賀章的那條胳膊,當年阿噶多爾濟和楊善聯合起來,泄露了接脫脫不花的大明軍,最終導致了賀章的胳膊掉了,上千軍卒埋骨塞外。”

“這次會不會是得到了什麼承諾,纔敢如此的造次?”

朱瞻墡看了看羅炳忠,無奈的說道:“中國某人給了阿剌知院什麼承諾,現在來看,這個嫌疑最大的就是孤了。”

“孤打算造反,自然要養寇自重,你看這不寇也來了嗎?再加上陛下身世的風力傳聞,嘖嘖,這套兒,孤不死也得退層皮。”

連環套,計中計。

朱瞻墡越發的發現,他掉入了一個陷阱裡面,但是他完全不知道,是誰在給他下這個套兒,陰險至極。

在政鬥之中,能做到明哲保身已經是人中龍鳳了,稍微運氣差點,就得經歷牢獄之災,強如於少保都進過詔獄。

朱瞻墡能夠依靠的只有陛下的聖眷了。

“這誰呀,這麼陰損的招數,就不怕斷子絕孫嗎?”羅炳忠低聲罵了一句。

一時間大寧衛寧王府的承運殿內,有些安靜。

朱瞻墡則是笑着搖了搖頭說道:“不管他,交給陛下便是,我們做好我們的事兒。”

“和林前兩天遣使過來,殿下還見嗎?”羅炳忠低聲詢問道。

朱瞻墡稍加思忖點頭說道:“見一見吧。”

彼此爲了和平,都進行了最後一次嘗試和溝通,當然這次的見面,並沒有談出個所以然來。

大明的訴求是對韃靼和兀良哈完全王化,而和林瓦剌的訴求則是希望可以有一個緩衝帶,作爲緩衝帶來緩和彼此之間摩擦。

這種根本利益訴求,直接導致了和談的失敗,雙方交換了意見後發現完全是驢脣不對馬嘴,沒有任何結果。

而楊俊也寫好了請戰的奏疏,朱瞻墡落金印後,將奏疏送往了京師,交給京師廷議。

朱祁鈺看完了奏疏,對着興安說道:“阿剌知院預計謀反,準備偷襲我大明軍,朝廷自然要應對,這個時候京營調動,京師守備空虛,而後襄王殿下從大寧衛五日趕至古北口,十五日就可圍困京師!”

“朕手中無一兵一卒,只能開城投降,恭迎襄王殿下上位,不對,甚至都用不到朕開城投降,想來襄王殿下等這一天很久了,肯定早就買通了守將。”

“到時候,襄王殿下寬仁,給朕留下一個全屍,郕王府滿門族誅,興安,你說是不是這樣啊?”

興安嚇得面如土色,這好好的一封奏疏,怎麼就成了這麼模樣?陛下和襄王這對叔侄,爲了大明殫精竭慮,襄王三讓而不就,天下至德,青史佳話,怎麼變了陛下說的要兵戎相見的地步呢?

興安急切的說道:“不是的,不是的!襄王殿下不至於這般…陛下…襄王殿下從無意大位,爲大明殫精極慮,鞠躬盡瘁,有恭順之心,更有親親之誼。”

朱祁鈺看着興安手忙腳亂的模樣,也是一樂,繼續問道:“你說襄王無意大位?朕這個位子,天下哪個人不想坐?爲了這個位子,自古至今,又流了多少血,掉了多少腦袋。”

“你也說了,襄王殿下爲了大明殫精極慮,鞠躬盡瘁,他要是不謀大位,爲何要如此奔波呢?”

興安急的滿腦門的汗,着急忙慌的說道:“不是這樣的,不是這樣的,陛下,臣以爲…臣以爲,可以趁着過年,召襄王殿下回京來,對對對,召殿下回來便是。”

興安認爲聖眷這種東西長時間不見面,就會寡淡起來,所以讓襄王回來一趟,大家見見面,這聖眷自然就回來了。

“嗯,不錯。”朱祁鈺滿意的點了點頭說道:“那就召襄王回京吧。”

“臣遵旨。”興安這才稍微鬆了口氣,但是依舊是擔憂無比。

陛下突然猜忌起了襄王,實在是讓興安不得不擔心。

“你想什麼呢?這馬上就要打仗了,襄王在和林,萬一被刺殺了,朕豈不是痛失皇叔?把他叫回來躲幾天,等打完了再回去繼續王化韃靼。”朱祁鈺不再逗弄興安,這把興安嚇出個好歹來,就不好了。

“啊?”興安慢腦門官司,陛下這話鋒轉的太快,快到他這個宮裡的老祖宗,第一大璫都沒接住。

“朕剛纔說的那些可能,都是下這個套兒的人,希望朕這麼想的,但是襄王那個人,朕還不知道?朕要是不抽着,他情願在襄王府裡載歌載舞。”朱祁鈺指着桌子上厚厚的奏疏說道:“這位置給他坐,他都如坐鍼氈。”

“景泰三年朕留下襄王監國親征平叛,襄王真的想奪位,最好的手段就是毒殺朕,但是他什麼都沒做,至德親王可是有德的。”

朱瞻墡能不能做到?他本人肯定不行,但是天下最不缺少的就是陰謀家,也沒有人能夠拒絕從龍之功。

朱祁鈺這位置就是給襄王,襄王都不要,五更天不到就起牀,每天操閱軍馬、主持朝議、勾心鬥角、體察民情,忙到子時都是尋常,一年到頭哪有歇着的時候?

襄王爲天下奔波,那是朱祁鈺後面鞭子抽的。

“這給臣嚇的,魂都飄了三丈遠,六神無主。”興安心裡的石頭這才落了地,如釋重負的說道。

襄王可是宗室裡的頂樑柱、活招牌,這要是因爲一些莫須有的事兒倒了,那去哪裡說理去?

興安忽然能夠理解宋高宗爲何會殺岳飛了,莫須有這種事,一不小心就會着了道,一些看似毫無關聯的事兒,不斷的增加的心理暗示,在這種情況下做出荒唐的決定來,便不奇怪了。

只能說宋高宗很蠢。

“召集朝臣軍將來講武堂商議下對和林的掃穴犁庭。”朱祁鈺看興安笑着說道:“這個套兒其實很高明,連環計,只要稍不注意,就會中這個圈套,只可惜,他們挑錯人了,挑誰不好,挑皇叔下套。”

這個計策唯一的漏洞就是落在了朱瞻墡的身上,朱瞻墡但凡是有一點野心,也不至於一點野心也沒有了。

“那是,襄王殿下是至德親王,那是有德行的。”興安趕忙應和着說道,而後去召集羣臣將領議事,又差人把襄王給請回來。

很快,朝臣武將們都聚集在一起,來的都是朱祁鈺的嫡系中的嫡系,大抵就是于謙、王文、江淵、王翱、石亨、朱儀等人。

衆臣見禮,朱祁鈺落座。

朱祁鈺環視一圈之後,才面色沉重的說道:“皇叔和昌平侯的奏疏,諸位也都看了,朕以爲時機到了。”

“朕等着一天,等了十年,埋骨土木堡的將士們等了十年,他們的親人等了十年,甚至很多都已經不在人世了。”

“興安,把御書房的那塊靈牌請來吧。”

興安趕忙去請靈牌,陛下親征帶着、南巡帶着,這十年,陛下每到中秋節都會上柱香,而後靜坐片刻,一年都沒有錯過,興安看着陛下等了十年。

這塊靈牌有些人知道,有些人不知道,能進御書房議事的肱骨之臣都知道這塊牌子,但是他們從來沒見過上面寫的什麼。

朱祁鈺看着那塊靈牌,繼續說道:“無論稽戾王如何荒唐,殺死大明將士的是瓦剌人。”

“朕想給他們報這個仇,做夢都想。但是朕做不到,斯人已逝,朕輕易北伐的結果,就是對生者的懈怠,對死者的褻瀆。”

“沒有騎兵,孤軍深入,四面八方皆是敵,朕就一直等着,等着王化韃靼,等着大明訓練騎兵,朕等了十年,他們也等了十年。”

騎兵是什麼?是機動力量,是戰場上最重要的籌碼,機動力。

朱祁鈺轉過了那個靈牌,上面赫然寫着:‘青山埋骨忠魂難眠,土木天變陣亡將士之位’。

于謙其實早就猜到了上面是什麼,他知道陛下心裡擰着一個疙瘩,而且是個解不開的疙瘩,今天陛下終於把這件事說了出來。

朱祁鈺自嘲的笑了笑說道:“說來也是可笑,朕不信佛不信神,更不語怪力亂神,但朕每次給這個靈牌上香,總能看到無邊無盡的冤魂,他們翻滾着,歇斯底里、面目猙獰而扭曲的無聲嘶鳴着,他們無聲的哭訴着。”

“這是假的,是心病,朕知道。”

“朕也勸過自己,但是朕治不好這個心病。”

“諸位,這病怎麼治?心病要心藥醫啊。”

怎麼治好陛下的病?

瓦剌人的血就是皇帝的藥,只有對瓦剌人掃穴犁庭才能治得好,只有瓦剌兩個字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裡,成爲一個歷史符號,才能治好這個心病。

瓦剌西進了怎麼辦?

那便追到天涯海角便是。

這個心病之前詳細描寫過,之前也一直一直一直在強調這塊靈牌,現在請出來了。求月票,嗷嗚!!!!!!!!!!!!!!

第七十六章 你甚至不肯叫我一聲…勳宗!第一百四十七章 京師講武堂,開堂了!第930章 沒有界限的自由不是自由第885章 最好欺負的便是佃戶第801章 國中有國,成何體統?第二百五十五章 登島作戰第五百七十九章 脫脫不花在津口第四百六十六章 等速、等距、等速度比螺旋線第751章 停工歇業 合乎法理第四百七十八章 朝廷敘事風格的小小變化第679章 這蠢話,把朕都給逗笑了!第六十五章 銃發太上皇者,郕王也!第651章 還天下萬民一個太平盛世!第六百一十章 在草原,韃靼纔是主場第二百六十八章 如有抵抗,格殺勿論第865章 由頭?由頭第一百二十二章 胸章胸前掛(均訂加更)第九十六章 興安的日常第五百零四章 松江造船廠第699章 山野袁公方實在是太貪婪了!第810章 蒙聖感化白鹿獻瑞,天下歸心四夷賓第721章 有道之國,務在弱民第七章 《帝範》李世民著第723章 大明水師需磨礪,可從交趾起第四百九十一章 登聞鼓響了第三百零七章 也先大悅!第727章 膽小者遊戲和勇敢者遊戲第三百章 夫尊於朝,妻榮於室第745章 匠城存在的意義第662章 本地幫會很沒有禮貌第808章 秦馳道與黑土地第867章 斷子絕孫的毒計第994章 走出去和帶回來第660章 老飯都餿了還在炒第一百六十四章 勳章…又見勳章!第五百八十九章 取之於民易,用之於民難第661章 《論權臣的自我修養》第一百四十六章 陛下家宅安寧第一百六十九章 不僅要殺,還要有理有據第二百零四章 進攻與防禦的成本第二百零一章 朕又成亡國之君了?第841章 天下第一陽謀?第859章 兩難自解,你看如何?第五百六十三章 朕,包藏禍心第三百六十四章 天賜的發財良機第898章 火併第899章 先炸他三天,看看效果第三百三十一章 魚不可脫於淵第954章 古有溫酒斬華雄第684章 除了幫助以外的一切支持第三十一章 兵權旁落之始第二百零四章 進攻與防禦的成本第五百二十七章 如何把好人變壞人,把好事變壞事第二百一十九章 發現一個,砍一個第924章 死罪可免,活罪難逃第二百五十五章 登島作戰第一百七十三章 天壽山正統陵寢第一百一十五章 磔!第837章 就像是貓爪子在心裡撓一樣第一百五十四章 兵推棋盤第一百零八章 別團等人齊(均訂加更)第五百一十一章 若力有未逮,必引頸自戮第二百二十一章 京察和大計的抓手第845章 開門,自由貿易第813章 賞罰利害,五刑之闢教之末也第五百五十二章 大明今日好,明日好,日日好第五百八十七章 異姓王第五百零六章 三皇子外公,能賣多少錢?第一百三十一章 殺雞給猴看,卻沒有雞第784章 大皇帝訓子第706章 大明百姓的性情大抵是隱忍的第695章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第752章 工匠貴族化?還有這種好事?!第一百三十五章 那太子呢?第六百一十七章 給你機會,你不中用第五十七章 八百里分麾下炙第五百六十章 大汗,你想做什麼!第六百零六章 海貿,比賭坊一直贏還賺錢第889章 由盛轉衰的共同特性第987章 天生的航海家完成了環球航行第六百一十二章 羅馬後繼有人第二百七十七章 得加錢第915章 問出奇怪問題的皇帝陛下第830章 什麼是天命?第三百六十三章 徹底摧毀敵人的抵抗意志第652章 公者千古,私者一時第二百七十四章 肉食者鄙,未能遠謀第三百三十三章 昂貴的軍費,昂貴的朝廷第939章 引經據典等於懂的都懂第二百四十七章 貪,萬惡之始第892章 黃雲遍野,玉粒盈艘,十九皆大姓之第968章 俱往矣,還看今朝第三百九十五章 不服王化,自然沉海第795章 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第919章 拳頭夠硬,才能立規矩第688章 康國公第785章 大道至簡 光明正大第七十三章 京師保衛戰,大獲全勝第八章 有內鬼!第九十八章 土木堡冤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