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7章 堂堂亡國之君,名不副實

朱祁鈺在加強大明朝堂對權力的掌控,權力可以對利益分配,利益朱祁鈺可以分給在海上冒險的勢要豪右們,但是權力絕對不會下放。

朱祁鈺坐直了身子,頗爲冷厲的說道∶“前幾天,錦衣衛們走訪,抓了幾個經紀買辦,得到了一件趣聞。”

“咱大明辦事就是體面,連收賄賂都收出了門道收的體面,之前是炭敬,冰敬,這住進了官邸,這眉目算是不能用了,但是這送錢收錢還是得體面,怎麼辦呢?”

“這些政治掮客們把銀票放進了信封裡,當着面拆信封總是不體面,但是這收賄賂的貪官污吏們這手一摸,就知道里面有多少了,比咱們石景廠裡的大工匠們驗配料還要準。”

政治掮客們送錢的時候都是包在信封裡,塞得就是寶源局出具的大明票證,這錢亮在明面上大家都沒面子,放在信封裡,有多少卻是彼此門清兒。

這送錢的放錢進去自然知道多少,這收錢的摸一摸就能知道,可謂是咄咄怪事。

這薄薄的一張票證纔多厚?但是這些收受賄賂的貪官們,只要一上手,就知道里面有多少錢。

可謂是奇聞一樁。

“說來也是奇怪,襄王殿下在京監國的時候,大家家門緊閉,別說貪腐了,連燕興樓吃酒的達官顯貴都少了很多,朕回京了,反而報復性的貪了起來,要不讓襄王坐這位子?”朱祁鈺環視了一圈冷冰冰的問道“報復誰呢,報復朕?還是報復自己兩年沒貪錢,手癢的很?”

朱祁鈺每到地方,地方官員都是如臨大敵,生怕被朱祁鈺給挑出錯了,現場宰了,都跟見了閻王一樣,謹小慎微。

京官則完全不同,他不在京的時候,京官們反而老老實實。

等到他回來之後,反而止不住自己的貪婪之手。

難道是他這個閻王沒有威懾力嗎?

自然不是,這其實不意外。

皇帝不在京,嫡皇叔襄王監國,這個時候搞貪腐稍有不慎,收到了野心家的斷子絕孫錢,這野心家要謀大位,搞出事來,必然要連坐,那就是抄家滅門的大罪。

幹什麼都行,千萬不能捲到造反事兒裡面來,贏不了,還得納兩遍稅,輸了人,也輸了錢。

但是陛下回京了,貪腐被查到了,也不過是貪腐查處罷了,這種案子辦起來,都是專案專辦,等閒不會牽連他人,即使審問的錦衣衛千戶們,也只讓他們交待自己的問題,不得胡亂攀咬。

朱祁鈺講貪腐的意圖太明確了,他就是要敲打一些傢伙,不該碰的地方,只要伸手就把爪子給他剁了。

既然要爲遮奢豪戶們說盡好話,那就不能怪他無情了。

王翱坐直了身子,反腐抓貪是他的職責範圍,清明吏治的核心手段,而且陛下交待要盤一盤翰林院這片地頭,王翱已經開始抽調人手和佈局動手了。…

有些事,就得繞個圈子,朱祁鈺在談開海事前,先繞了兩個圈子,先說了大明眼下工坊如何殘酷殷剝,致使脫離勞監的俘虜都求告到了原來的江淮廠,官廠生產力優勢是一種權力,而繞的另外一個圈子,則是貪腐事。

朱祁鈺這話裡話外,沒有一句說到大明海貿事的權力、利瀾分配,但是字字句句不離他今天廷議的中心議題。

“現在來談談最近鬧得最兇的兩件事,第一個是不是讓李賓言挪挪位置,第二個就是官船官貿。”朱祁鈺這才收起了氣勢,說起了今天的中心議題。

當官的要三思,這第一個就是思危,第二個就是思退,第三個就是思變。

思危,就是要想到做這件事可能的後果,自己是否能夠承擔,是否會影響前途;思退是要給自己找好退路,不能一個勁兒的悶着頭蠻幹;思變,是要考慮朝中局勢的變化,順勢而爲,不要逆勢而行。

思危、思退、思變,是當官要每天都要思考的三思。

陛下繞這兩個圈子,已經給足了體面,要是仍然不肯體面,那就只能大家都不體面了。

于謙終於等陛下把話說到了正題上,才向前探着身子說道“陛下,臣來淺談一下官船官貿的好處。

“這官船官貿規模再大,可這海貿事上的利兒,就像是那汪洋大海一樣,官船官貿,還能把大洋給吞了?”

“這官船所到之地,必然是大明水師所到之地,這海上討生活的,都命苦,這海上的買賣,那都是搏命的活兒,若是官船到了,水師到了,就是搏命,咱大明的船不也有優勢嗎?”

“這和在地上做買賣,一個道理,攔路搶劫的匪寇們遇到了官軍,還不是能避則避?”

官船官貿最大的好處是治安,眼下在海上漂,哪有什麼規矩,各個海商們,入港爲商出港爲盜,上岸彬彬有禮,下海就是凶神惡煞。

沒當過海盜,沒有被人搶劫的經驗,也好意思自稱下過海的海商?

說是做買賣,其實都是在玩命,但是官船官貿開始後,至少這治安一事,會變好很多。

有了官船官貿,至少商賈們跟着官船官貿一起出海,會安生很多。

議的是海貿,說到底,議的是權力。

“這次的官船官貿和永樂年間亦有不同,比如在永樂二年,文皇帝敕∶禁民間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爲平頭。所在有司,防其出入。今日官船官貿,亦未禁絕商舶商貿。”

“這種不同,還有很多,沈尚書以爲呢?”于謙提到了最重要的第二點利益相關之事。

那就是官船官貿並不壟斷,也不禁商船出海,這是景泰海貿和永樂海貿的最大區別。

永樂年間的下西洋是一種政治活動,核心在於利用大明的強橫國力和生產力帶來的豐富商品,輻射周邊國家,利用經濟槓桿,實現外交利益最大化,用後世的說法,那就是最惠國制度。…

同時,也可以利用堪和貿易體系,掌控主導經濟貿易權,建立對周邊國家的貿易體系,實現經濟羈縻,加強對藩屬國的控制。

而永樂年間興建北京、五徵漠北、收復交趾、穩定遼東、修官道驛路等等,這樁樁件件,哪一件不是糜費頗重,沒有下西洋的豐厚利益,那完全無法支撐。

那麼下西洋這樣一個給大明帶來了巨大利益的政令,最後落到人亡政息,必然有一些不合理的地方。

其中最不合理的地方就是用的公家的東西,最終都入了內帑。

無論是船隻的營建,還是商貨的供應,都是大明戶部在籌措,但是戶部傾盡國力籌措貨物,最後都換來了內帑的充盈。

所以有些翰林院的翰林們纔會抓着不放,說天下非天下人之天下,而是化公爲私的天下。

于謙問到了沈翼,沈翼眼睛裡都是血絲,昨天戶部上下又熬了個大夜,輕油噴燈的燈油都用了幾十斤,他聽到于謙問他,他稍微緩了緩神說道∶“官船官貿的船營建好了,是朝廷的船,屬於公產。”

沈翼言簡意賅,不通財會事的一些朝臣們聽了有些迷糊。

“沈尚書昨天熬夜沒講透,這船建好了是隸屬於戶部和工部,戶部統一調派管轄,工部掌握固定資財,而海貿所獲利盈餘一分爲三,內帑五成,國帑五成。”朱祁鈺開口說道,有些話沈翼不方便開口說,朱祁鈺就替他說了。

沈翼從胡淡那兒得到了二手消息是,皇帝仍然遵循舊例五五開,但是在沒有聖旨和口諭的情況下,沈翼當然一個字都不能提。

朱祁鈺索性直接把話,當着所有人的面兒,說開了講透了,省的大家有所誤讀,耽誤了政令的推行。

不禁私船、不盡歸內帑,是景泰年間和永樂年間開海的最大區別。

船的歸屬,就是託塔李天王手裡的那個塔,是一種保障,也是一種朱祁鈺對戶部、工部的一個承

諾。

託塔李天王李靖手裡的塔,是吳承恩對哪吒鬧海民間故事的一個改編。

在《西遊記》裡,哪吒鬧海後,李靖恐生後患欲殺哪吒。

哪吒知道後,割肉還母,剔骨還肉,還了父母精血,只剩下一點靈魄到了如來面前,如來便將碧藕爲骨,荷葉爲衣救了哪吒的命。

這哪吒得了正果,想要宰了李天王報仇,這李天王沒辦法求到了佛祖面前。

佛祖要是不幫李靖,這關係就走死了,李靖可是天庭的四大天王之一。

可是要幫忙,清官難斷家務事,讓還了肉骨精血的哪吒放棄怨恨?還是讓李靖引頸就戮?

佛祖就繞了個圈子,讓哪吒認佛做父,賜給了李靖一座玲瓏剔透舍利子如意黃金寶塔,讓哪吒對塔磕頭,而拿塔的人是李靖,其實哪吒磕的還是李靖。

這樣一來,就有了父子之實,哪吒也不用認仇人做父親,後來這李天王就變成了託塔李天王。…

這就和當年朱棣勸降鐵鉉,讓鐵鉉面北而跪一個道理。

佛祖爲什麼要繞個圈子給李靖一座寶塔,讓哪吒認佛做父,和現在朱祁鈺搞得官船官貿,讓官船在朝廷手裡,是一個道理。

至於改編不是胡編,這哪吒到底是太乙真人救的,還是佛祖救的,那隻能找吳承恩討論了。

“陛下英明。”沈翼從來沒想過能從陛下這裡得到親口承諾,而且還有官船這個手段去制衡,他趕緊送上了一句馬屁,熬了個大夜,一時之間也沒有組織好語言,該怎麼把馬屁拍的圓瀾一些。

朱祁鈺擺了擺手說道“諸位,都聽明白了吧。”

這制衡的手段聊勝於無,朱祁鈺說有用,那自然有用,他說沒用,還不是一紙詔書的事兒?

但是朱祁鈺給出了正經的承諾,而是對所有廷臣的承諾。

“那麼官船官貿的事兒,大家都說說自己的看法吧。“朱祁鈺詳細解釋了自己的政令後,讓朝臣們開始廷議。

在文華殿就是說話的地方,有反對意見就可以趕緊提出來,若是到了奉天殿上宣旨後,再搞什麼幺蛾子,那朱祁鈺作爲皇帝,也可以拿起非刑之正,以誅心二字,治大不敬、指斥乘輿這樣的罪名來搞幺蛾子。

反對自然也有,說辭也比較老套,還是那套與民爭利,多少站不住根腳,更說不出多少道理來,而最應該反對官船官貿的戶部,卻成爲了官船官貿的擁躉,本該爲先鋒的戶部尚書,搖身一變成了陛下的馬前卒,這廷議自然變得一邊倒了起來。

最終以二十四人支持,三人保留意見,通過了這項廷議。

朱祁鈺又說到了老大難的西域行都司事兒上,這是第十四次關於西域行都司的廷議,仍然是沒有什麼結果。

在西域行都司的廷議之後,是工部尚書王巹提議在北海北岸,建一座太素殿,用錫做材料,用於避暑納涼,朱祁鈺還以爲有什麼新技術,細細一問,才知道就是單純的建宅子。

泰安宮已經很多年沒有添宮殿了,堂堂亡國之君,不修宅子不修園子,實在是有些名不副實。

朱祁鈺一問要花二十萬銀幣,就立刻否決了此項提議,這修太素殿,是戶部出錢,還不是內帑,但這麼多錢,能修好幾裡馳道了!

對於尚節儉的大明皇帝而言,這二十萬銀幣修一座一年都待不了幾天的宮殿,實在是太過於浪費了。

而都察院賀章,鄭重的拿出了奏疏,要彈劾了一名邊將名叫李文,乃是西寧衛人士,青海西李土司李英從子,官至陝西行都司都指揮使,而彈劾李文的發起人,則是景泰二年的狀元郎柯潛。

都指揮使、布政使、按察使,是地方三司使,並稱三司,爲封疆大吏,彈劾陝西行都司的都指揮使,那自然要做到有理有據,證據確鑿。

而彈劾李文的第一大罪,是養寇自重,這可

是掉腦袋的重罪,但是柯潛來勢洶洶,連都察院的左都御史都把這件事拿到了廷議上廷議。

在景泰年間彈劾武將,而且是鎮邊武將,很有搞“興文匱武,的嫌疑。

“武清侯以爲呢?”朱祁鈺眉頭緊蹙的看着石亨問道。

石亨斟酌了一下詞句說道“土司世官不肯改土歸流。”

第六十四章 援軍將至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祁鎮:壞了,我成替身了第750章 土地是什麼?土地就是根兒第三百八十四章 陛下,臣請清田釐丁!第900章 人頭來見,再言和戰第二百四十六章 挖墳掘墓之仇第四百零一章 陛下!什麼時候打倭國!!第四百四十二章 大明皇家學會第三百二十三章 泰安宮受襲第五百七十五章 圖窮匕見,荊軻刺秦第十三章 拿去!第三百六十五章 看他宴賓客第三百零一章 陛下威武第三百二十八章 鏡像級復刻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閱第三百九十四章 天朝棄民是不是大明臣民?第二百八十二章 喪心病狂第五百八十四章 忠心耿耿王諮政第二百五十九章 天子腳下的首善之地第十九章 是于謙要保你!第二百五十九章 天子腳下的首善之地第771章 京軍是陛下的京軍!第四百九十四章 寒磣,很寒磣第二百三十五章 有些事不上稱,沒有四兩重第一百一十一章 螢火之光豈能與日月爭輝第970章 紙貴墨貴,書就貴,讀書就貴第六百二十二章 《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第753章 既要又要的道長困境第900章 人頭來見,再言和戰第六百零七章 格物致知,即物窮理第四百五十三章 拿來與大思辨第五百九十九章 顒顒十目窺,齪齪千人指!第752章 工匠貴族化?還有這種好事?!第三百二十六章 清君側,正朝綱第794章 成爲一個對大明有用的人第三百九十一章 當忠犬變成野狗第五十五章 真·朱棣遺產第720章 再見鐵鎖橫江第八章 有內鬼!第三百章 夫尊於朝,妻榮於室第732章 不能拼命啊,拼命還怎麼賺錢第五百七十七章 爭與讓第二百一十六章 欠債還錢,天經地義第十八章 我們的身後,便是京師第706章 大明百姓的性情大抵是隱忍的第649章 安內救民 慕外勤遠第946章 六十六車的儒教經典第一百三十八章 這裡是瓦剌大營!(月票加更)第三百四十一章 喪盡天良,該下十八層地獄第894章 必殺謙,始可和第三百零二章 禮法豈是不便之物?第894章 必殺謙,始可和第885章 最好欺負的便是佃戶第四百五十三章 拿來與大思辨第700章 換家戰術第二百八十六章 贈穎國公,諡武襄第二百七十九章 人妖物怪 洗心革面第一百三十一章 殺雞給猴看,卻沒有雞第三百四十五章 徐州是南京的門戶,應派虎將把守第六百一十二章 羅馬後繼有人第四百零七章 陛下不唱紅臉,也不唱白臉第三百三十四章 諮政院主政第二百一十五章 陛下有太祖遺風第二百一十章 授勳放賞!第三百八十章 養豬,到底是集中養殖還是散養?第789章 南洋‘務工’的最佳人選第859章 兩難自解,你看如何?第976章 一篇柴米夫妻言,道盡人間煙火氣第四百四十五章 是陛下抄襲我的理論!第894章 必殺謙,始可和第五百五十章 月吐青山倚艦樓,爲馳王事渡仙舟第三百五十三章 黛眉開嬌橫遠岫,綠鬢嚲濃染春煙第790章 大皇帝回到了忠誠的順天府第876章 貢院大火,九十貢生俱成灰第998章 大道之行,天下爲公第三百三十四章 諮政院主政第931章 跟餓肚子的人講禮法,是無恥的第三百四十二章 商舶稅十抽一,給銀再減四分第二百三十三章 外戚狷狂第665章 讓子彈飛一會兒第五百四十三章 先義後利爲榮,甲冑有勞曰襄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明皇家參謀部第790章 大皇帝回到了忠誠的順天府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明皇帝要出新書了第二百五十三章 于謙不咬餌第五百六十三章 朕,包藏禍心第741章 自生火銃和開花彈第三十二章 殺人,還要誅心吶!第二百零八章 國家用人之道第832章 和林,國家興王地第八十四章 朱叫門迤北娶親第997章 胡濙教育理論,于謙教育實踐第790章 大皇帝回到了忠誠的順天府第686章 記賬貨幣第716章 什麼是天命?第753章 既要又要的道長困境第一百七十二章 計劃委員會第四百四十二章 大明皇家學會第一百五十三章 五十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