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6章 我殺了我自己

袁彬帶着黎宜民來到了刑場,此時的黎宜民蓬頭垢面,顯然這段日子過得並不順遂,他踉踉蹌蹌一步一步的走上了刑場。

死亡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等待死亡的時間。

當黎宜民看到了那明晃晃的鍘刀在陽光之下氤氳出了光圈之時,露出了一絲解脫的笑容。

終於要死了。

黎宜民咧開嘴,對着站在監刑臺上的一衆大明官僚,忿怒的喊道:“大明皇帝出爾反爾,不得好死!”

“今日我的死狀,明日就是他的模樣!今日安南之局勢,明日就是大明的局勢!”

“哈哈哈哈!”黎宜民仰天長嘯。

袁彬一言不發的看着黎宜民發癲,這是這個窮途末路的安南國王最後的下場,他一拳能打死黎宜民,但是他並沒有那麼做,而是將他摁在了鍘刀之下。

斷頭臺是經過精心設計的,將人的腦袋塞到了鍘刀之下,合上枷鎖,無論犯人如何掙扎,都無法掙脫。

而另外一側,鍘刀已經被拉起,等待着太監李永昌宣讀聖旨之後,就鬆開繩索。

“袁指揮!你說人的腦袋落地後,知道自己死了嗎?”黎宜民突然大聲的喊道。

袁彬十分確信的說道:“知道,死後大約可以眨二十四次眼睛,是可以看到自己的身體和從脖子噴出血來。”

解刳院對於彌留之際,人被斬掉了腦袋,還有沒有意識做過研究,曾經解刳院的院判陸子才,和一個斬首案犯約好,若是有意識就眨眼,一共眨二十四次。

陸子才答應了對方,死後把屍首縫合起來下葬,而不是落得個身首異處的下場。

袁彬這等悍勇之人,每次聽到解刳院的種種傳聞,都只感覺手腳冰涼,解刳院的那幫醫倌明明救死扶傷,可這種極度理性,讓袁彬不寒而慄。

柳溥服毒自盡之後,柳溥的兒子斬下了柳溥的腦袋獻於大軍進城,在埋葬之時,大明皇帝讓禮部出了諡號,身首異處的柳溥下葬的時候,是被縫在一起的。

“大明人,果然都是十八層地獄爬出來的惡鬼,連這個都知道!”黎宜民嘴角抽搐了兩下,他本來抱着我有你無的想法,炫耀一下即將死亡的經驗,結果大明卻知之甚詳。

袁彬嗤笑了一下,反問道:“如果我們是惡鬼的話,你又是什麼?你如此的殘暴,就不怕到黃泉路上,被冤魂撕得粉碎嗎?”

“大明要感謝你,不是你的無道,大明想要王化安南,還要等好久好久。”

黎宜民終於面露恐懼,面色煞白,猶嘴硬的說道:“你有一天也會死的!也會死的!”

恐懼來源於未知,而黎宜民即將前往那個未知的世界,而那個未知的世界裡,有無數的冤魂在等待着他。

袁彬立刻說道:“但絕對不是刑場。”

即便是黎宜民馬上就要死了,袁彬一點都不客氣,沒有一點死者爲大的覺悟,往黎宜民的肺管子上戳。

于謙看着臺上的黎宜民,沉默不語。

黎宜民殺死他的二弟和阮氏英上位之前,整個安南共計有千五百萬口,這是個大概的數據,不算隱戶和入山林的百姓。

但是入安南的這三個月,于謙看到的除了屍體還是屍體,整個安南預計還有九百萬口都得廟裡去燒柱香。

一個明明不缺糧食的地方,卻遍地都是饑民,四處都是悍匪。

李永昌讀完了聖旨,陳懋拿起了桌上的籤子扔到了地上,大聲的說道:“行刑!”

劊子手鬆開了繩索,鍘刀飛一樣落下,黎宜民的腦袋應聲落下,滾了幾圈,落到了臺下。

只有一個腦袋的黎宜民用力的眨眼,而後一條不知道從哪裡竄出來的野狗,叼走了黎宜民的腦袋。

在黎宜民之後,還有近千餘人斬首。

這就是黎思誠提的條件,黎宜民必須死,因爲只有黎宜民死,圍繞在黎宜民身邊的那些勢要豪右和走狗們,才能得到真正的審判,爲他們的罪行付出代價。

黎宜民第一走狗莫氏上下,被大明軍族誅。

黎思誠一直抓着太師椅的扶手,咬着牙口,一聲不吭的看着一顆顆的人頭落地,整個刑場血流成河。

一名來自大明皇宮的畫師,不停的在畫紙上勾勒着這一幕,黎宜民的腦袋被野狗叼走、百姓們振臂高呼、刑場上血流如注、監刑官們正襟危坐等等,在畫師手中出現了輪廓。

這一幕看似殘忍,卻是最大的仁慈和正義,弔民伐罪的正義。

在所有人頭落地之時,不遠處的升龍城忽然響起了煙花爆竹的聲音,戒備的大明軍還以爲槍響,面色極其緊張,以爲是有黎宜民的殘餘勢力在作亂,探明之後,才知道是升龍城的百姓在賀新歲。

過年點菸花爆竹是習俗,升龍城自然也有這樣的習俗,街頭甚至出現了舞獅,城中張燈結綵,不過對於升龍城,對於安南百姓而言,今天真的過年了。

圍觀斬首的升龍百姓,有的在狂笑、有的眉頭緊蹙、有的哭天抹淚,人生百態各有不同,絕大多數的百姓都是欣喜若狂。

“陛下既然下旨斬首黎宜民,言而有信,廣南國和清化七府今日歸化大明,希望大明能夠…善待安南。”黎思誠緊繃的身體隨着漫天的煙花爆竹升起終於放鬆了下來。

于謙站起身來,笑着說道:“自明日起,再無安南,只有交趾。”

黎思誠看着歡呼雀躍的百姓,用力的說道:“但願如此,從此以後,再無安南。”

對於安南而言,從今以後成爲大明人,似乎也是個不錯的選擇,畢竟背靠大樹好乘涼,當然前提是,這棵樹足夠遮陰蔽日。

黎思誠拿出了自己的安南國王印綬,按在了盟書之上。

緹騎們在袁彬的指揮下,按個點檢着死者的名錄,甚至被啃得只剩下半個的黎宜民腦袋,也被緹騎們找了回來。

緹騎們要保證陛下的意志得到了最徹底的貫徹,即便是腦袋落地,也要確認都已經死透了,並且進行最後一次驗明正身。

袁彬一直忙到了日落時分,纔回到了太尉府中,太尉府正在換牌額。

柳溥的兒子柳承慶要搬離太尉府,袁彬得到了敕諭,這太尉府換牌爲安遠侯府,仍然留給柳承慶作爲海外侯府。

郡縣安南之後,再無安南,只有交趾,交趾成爲大明的四方之地,按理來說,這柳承慶明明是海外侯爵,不得入明,柳承慶全家應該搬到六合、八荒之地纔是。

景泰十年大年初一,安南才改名交趾。

所以柳承慶的侯府的的確確、明明白白的建在了海外的六合之地,不是柳承慶不遵皇命回明,而是大明向安遠侯府而來。

這是柳溥知道了天命,竭盡全力爲大明做事,一死以報皇恩換來的。

袁彬和唐興不日就要啓程回到廣州府,便多叨擾了幾日,沒有挪窩。

“你這是…”袁彬看着唐興身邊的女子,搖了搖頭,這放蕩不羈的唐興,在辦完正事之後,又勾搭了個女人。

很顯然,唐興這樣的男人,真的是走到哪裡,播種到哪裡,不過稍微想想,袁彬也就釋然了,指不定誰勾搭誰呢。

唐興兩手一攤說道:“你清高,你了不起!那鄭氏女,說送人就送人了,我這不是被纏鬧的沒辦法了嗎?”

袁彬看着那靚麗女子一臉心甘情願的樣子,也只能搖搖頭,畢竟是唐興的私事。

“我今天聽到個傳聞,你想不想聽聽。”唐興神秘兮兮的說道。

袁彬一愣好奇的說道:“哦?說來聽聽。”

唐興低聲說道:“這老大黎宜民不是個東西,但是那老四黎思誠,嘖嘖,據說浚國公請黎思誠來升龍城監刑的時候,整個麓南諸國,都派了使者,到了清化府。”

“嗯?他們想幹嘛?”袁彬眉頭一皺,意識到事情並不簡單。

唐興坐直身子連連搖頭說道:“這個暹羅、真臘、老撾、緬甸,還有渤泥等地,這些人自然是不想看到大明在萬里海塘揚帆萬里,耀武揚威的,如果連安南都輸了,他們這些人更沒有抵抗的份兒了。”

“要不說這老四是個人物咧,這幫人到了清化府共襄盛舉,連那個丁烈都在勸老四,這老四隻了一句,就動身來到升龍城了。”

“這老四說:仗是在安南打的。”

安南上下都覺得老四是個人物,柳溥、唐興、袁彬也認爲老四是個人物,連陳懋、于謙也認爲老四是個人物,陛下也覺得老四是個人物。

這老四還真是個人物,他很是清楚,仗是在安南打的,再打下去,無論勝負,都是安南輸的體無完膚。

大明和安南,同文同種同宗同源,就連那第三等的越人,絕大多數都是秦漢魏晉隋唐時候的僑民,打的一地狼藉,不是讓一羣猴子看笑話是什麼?

“你怎麼知道的?”袁彬滿是疑惑的問道。

唐興看了看身邊的女子,笑着說道:“這位,丁烈的女兒。”

袁彬樂了出來,不住的搖頭,繼續寫着塘報。

而此時的陳懋和于謙,看着面前的交趾的堪輿圖,不停的比比劃劃。

“黎宜民死了,就是剿匪滅獸、勸百姓下山出林了。”陳懋看着堪輿圖上的一片片密林、一座座的山頭,只能感慨這黎宜民真的是作孽無數。

陳懋在福建積累了非常豐富的治理地方經驗,知道眼下的當務之急,安定民生,首先要清理各地的流匪,殺掉猛獸,要知道此時的交趾全境,即便是在升龍城都能看到鱷魚齜牙。

勸百姓下山是個細緻活,對於陳懋而言,這不是什麼難事。

總結來說,就是安土牧民。

于謙猶豫了下說道:“浚國公,陛下讓浚國公留在交趾,實在是無奈之舉,當年若是英國公留在交趾,也沒有這麼多事兒了。”

雲南有黔國公府,所以無論麓川如何反覆,雲南都是大明疆域。

把浚國公府留在交趾,是陛下對安南長治久安的思量。

這對浚國公府不太公平,交趾交趾,人的腳指頭的地方,自然沒有大明順天府和南衙富碩,在這邊就是爲大明戍邊。

要知道大明講武堂的勳軍們,若是想領兵,第一年考不過就要戍開平衛,再考不過就是戍交趾三衛。

這等同於流放之說。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陳懋笑着說道:“戍邊也挺好的,交趾得天獨厚,大抵是三個浙江了,人丁也和浙江大抵相同,不算貧瘠之地。”

交趾一年三熟,的確是稱得上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而且也算是地廣人稀,三倍浙江的面積,人數和浙江大抵相同,不是貧瘠之地,休養生息,發展幾年,交趾不會太差。

于謙的手在堪輿圖上劃了一下說道:“攘外必先安內,交趾十五府內部安定之後,要向西擴,一舉解決麓川反覆之事。”

想要大明的西南方向安定,必然要郡縣安南,這是穩定的一切基石,而後由雲貴南下,由交趾西進,方纔有徹底安定麓川的可能。

麓川安穩,則雲貴川黔的生苗就不會被人挑唆生事了。

大明郡縣安南的目的,也有平定麓川反覆、雲貴川黔生苗民變的意圖,打下安南,是大明開疆拓土的開始,而不是結束。

陳懋看着漫山遍野的山林無奈的說道:“這些樹木就是他們最好的僞裝啊,想進入麓南,難啊。”

于謙摸出一本題本,頗爲鄭重的說道:“此事不難,麓南,老撾、緬甸、暹羅、真臘等地,盛產柚木,而柚木是造船最好的木料,眼下大明需求極多,只需要大肆採買柚木,他們自己會把樹木全部伐光,麓南便沒有密林作爲依仗了。”

這都是郡縣安南之前,都已經有了粗略的計劃,也是大明政治勝利、經濟勝利、文化勝利的一部分。

“他們以密林遮蔽,怎麼肯自毀長城?這不是讓他們自己殺自己嗎?”陳懋看完了題本,眉頭緊皺的問道。

這些麓川小國宣慰司們,不就是仗着密林密佈,大明軍行軍不便,纔敢生事嗎?

我殺了我自己,在邏輯上,的確是個悖論,可似乎古今中外,都是如此。

第五百八十七章 異姓王第六百二十八章 百官哀怨,沸反盈天第924章 死罪可免,活罪難逃第一百九十章 火耗三成,如何分配?第706章 大明百姓的性情大抵是隱忍的第749章 只要價格合適,絞死自己的絞繩也可第850章 撫卹變嫁妝,孃親嫁了人第六百二十二章 《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第769章 滋生人丁,永不加賦第五百三十一章 按勞、按需、按資所得第四百九十八章 重病初愈上前線,心中大仁安地方第三百九十一章 當忠犬變成野狗第九十一章 臨時抽檢第五十六章 大明皇帝,得支棱起來!第三百七十八章 時代,變了第921章 強龍硬壓地頭蛇第一百二十七章 爲醫學研究持續做出貢獻第883章 哄擡糧價者,殺無赦第四百六十章 景泰四年的奇功牌第一百二十五章 什麼叫專業?第一百九十八章 小了,格局小了第八十章 統統拖到午門外,斬首示衆第772章 胡尚書的殺手鐗第四百九十六章 陛下,奇觀誤國啊!第960章 孤要上頭條!第870章 就差臨門一腳第922章 不裝了,攤牌了,爺,投明瞭!第722章 大明,向來重信守諾!第一百九十三章 今日無事第六百二十章 大明財經事務的基本底色第838章 最該死的人第八章 有內鬼!第一百八十三章 殺人必須誅心第四百五十八章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第五百一十六章 斷章取義也,小道耳第五百四十九章 王化的終極目的第四百三十章 烏魯格別克天文表、六分儀第926章 天子一怒,伏屍百萬,流血千里第六百三十七章 戴白之人,不識干戈第五百三十六章 在讓人失望的這件事上,從不讓人失望第903章 馬放南山,刀槍入庫第六百零七章 格物致知,即物窮理第747章 羅馬笑話,枯井之戰第五百五十三章 他想幹什麼!第791章 石景廠價值三十四萬銀幣的牌額第四百九十三章 廩盈法第880章 海道清寧,番人仰賴第四百二十四章 這就是賢臣良相?第一百一十一章 螢火之光豈能與日月爭輝第三十六章 也先所求,無所不應第三百四十五章 徐州是南京的門戶,應派虎將把守第931章 跟餓肚子的人講禮法,是無恥的第970章 紙貴墨貴,書就貴,讀書就貴第八十五章 朕的前半生第五百七十四章 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後第972章 弗里敦總督在里斯本第五百七十四章 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後第六百零七章 格物致知,即物窮理第一百四十四章 以山石爲敵第六十三章 朕不得不爲第五百九十四章 陛下乃至仁之君第一百一十二章 滅虜上策第五百一十一章 若力有未逮,必引頸自戮第997章 胡濙教育理論,于謙教育實踐第676章 火力仍然不足第一百三十三章 飛在天上了第829章 襄王欲奪大位效燕王事第685章 給他們機會,他們也不中用啊!第六百二十章 大明財經事務的基本底色第五百七十八章 他!不!配!第三百零二章 禮法豈是不便之物?第一百九十三章 今日無事第692章 大明皇帝的蛇頭企劃案第703章 雖然削減了待遇,但是獲得了自由第810章 蒙聖感化白鹿獻瑞,天下歸心四夷賓第977章 人力終有窮第四百六十二章 富得流油,遍地黑金第796章 讀書人的心比墨還黑第769章 滋生人丁,永不加賦第六百零五章 海洋會議——論海權第852章 你皇帝就一點點錯沒有嗎?第六十三章 朕不得不爲第794章 成爲一個對大明有用的人第838章 最該死的人第883章 哄擡糧價者,殺無赦第784章 大皇帝訓子第725章 當街殺之第六百一十四章 全靠同行襯托第一百六十五章 下坡的時候,踩一腳油門第一百二十九章 直鉤釣魚第十七章 騎白馬的朱祁鈺和于謙第962章 自由之城—弗里敦第九章 皇權更替,腥風血雨第977章 人力終有窮第四百二十章 過猶不及 舊事追罰第三百二十八章 鏡像級復刻第三百一十五章 養寇自重 (賀“蜷縮被窩中”成爲本書盟主)第一百七十二章 計劃委員會第五百零八章 沒有失去就沒有獲得第751章 停工歇業 合乎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