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9章 只要價格合適,絞死自己的絞繩也可

“能有什麼辦法,讓黎宜民把涉及到他性命的禁衛,交到你的手中?”袁彬眉頭擰成了一座小山問道。

柳溥深吸了一口氣,極爲鄭重的、確信的說道:“給錢。”

“給夠了錢,黎宜民就肯把升龍禁衛的軍權,移交到我的手裡。”

“啊這…”唐興瞪大了眼睛看着柳溥,頗爲震驚的說道:“這不能吧,升龍禁衛,可不光關係到他的腦袋是否安在,還關係到他的王位是否能做下去,他能因爲散碎銀兩,就把升龍禁衛一萬三千餘兵權,他的命根子交給你了?”

“我不信。”

柳溥拿出了一份文書,遞給了唐興說道:“莫支是莫主,作爲從龍之臣,黎宜民的心腹,莫支給了黎宜民十萬兩銀子,得到了升龍禁衛的軍權。”

唐興看完了那薄薄一頁的文書,面色複雜的將文書遞給了袁彬。

袁彬看完了整個文書,這裡面詳細的揭露了關於莫支是如何賄賂中官宦奴,中官宦奴如何花言巧語勸說黎宜民,將升龍禁衛交到了莫支的手中。

而這十萬兩銀子,有九萬多兩,交給了黎宜民。

類似的通過賄賂中官宦奴獲得權力的還有很多,而在這本文書之中,刑部尚書範文巧已經確定,在下月中旬被革職,刑部尚書的官位將流轉到鄭氏手中。

安南國的一個六部尚書,明碼標價是兩萬兩銀子。

柳溥能拿到這份文書,是他在升龍禁城的耳目已經安插到了黎宜民的身邊。

他很擅長內鬥,如果正統十四年、景泰元年,他能夠回到京師做京師副總兵官,回到權力的漩渦中心,他同樣能夠做到這一步。

書證還有一個賬本,上面是安南文武賄賂黎宜民得到官爵的記錄,人證很多,參與這件事的中官宦奴可不止一個,最重要的是還有物證,柳溥連黎宜民藏錢的地方都找到了。

升龍禁城,被柳溥滲透成了篩子,黎宜民吃了幾碗飯,柳溥都知道的一清二楚。

唐興看着柳溥,孫忠、孫繼宗、王驥、柳溥這些南衙僭朝的人,就不該搞造反,而是進京搞政鬥,絕對都是好手。

搞造反,實在不是他們擅長的領域。

“賣官鬻爵啊。”袁彬看完,將手中的文書還給了柳溥。

柳溥有些失落的說道:“又一次證明,陛下是對的。只要價格合適,肉食者,會出賣絞死自己的絞繩。”

陛下總是時時刻刻證明,他纔是對的那一個。

柳溥若是能早一些認識到陛下是對的,陛下是英明的,他就不會成爲亂臣賊子,流落到安南,與這麼一羣蟲豸爲伍。

柳溥知道改悔了,可是再沒有回到過去的可能了。

古今中外、歷朝歷代,所知天下寰宇之下,有一個顛不破的道理,那就是:降將可納,叛臣不容。

柳溥面色古怪的說道:“如果要得到升龍禁衛的軍權,其實沒有那麼麻煩,我的人可以用點手段,一分錢不花就把這升龍禁衛掌握在手裡。”

“手段?甚麼手段?”袁彬問道。

柳溥揣着手說道:“其實很簡單,賄賂中官宦奴的銀子,不用實際交給中官宦奴,就是賬面上走一圈就行了,黎宜民沒工夫一兩一兩的去稱的。”

“賬面上有就行了。”

唐興眨了眨眼,一臉不敢置信的問道:“不是,連賄賂都不是現銀的賄賂,就走個賬?!那黎宜民萬一想起來了,去盤庫了怎麼辦?”

柳溥一臉平靜的說道:“有賊寇偷盜之類的理由便是了,或者說是五鬼搬運鬼魅橫行,再幹脆些,直接說不翼而飛了!”

“其實正統年間的朝臣們都這麼給王振錢的,後來王振發現收不到現銀之後,才用一千兩現銀吃一頓飯,收錢的。”

“正統年間正賦一石抵京,就要耗費三石糧食運送;各府庫的現銀到了這新知府、新知縣新上任之後,就是被五鬼搬運,盜賊頻出;各大織造局年年欠絹,少則數百匹,多則數擔(千匹);常平倉裡從來沒有糧食,只要盤庫就是火龍燒倉。”

袁彬和唐興互相看了一眼,他們知道柳溥說的是實情,他們都是過來人,也清楚正統那一十四年,到底是何等的糜爛模樣。

柳溥繼續說道:“貪腐越嚴重影響軍隊的軍紀,升龍城周圍的衛軍,四處徵糧徵兵,一言不合就直接劫掠,底層的軍士壓根拿不到軍餉,何以爲生?”

“只能去搶。”

“貪腐還會嚴重降低戰力,因爲軍械粗製濫造,軍士握着長短兵,他們最清楚自己的手裡的傢伙到底是什麼,兩宋的時候,北宋軍隊兩千多人被二十七個金人攆着跑,兩軍交戰,不戰自潰。”

“總體來說,軍隊的貪腐越是嚴重,軍隊就越不能打。”

袁彬深表贊同的點了點頭,瓦剌人除了怯薛軍之外,所有人都沒有軍餉,他們的報酬全都靠搶,他看了看柳溥問道:“柳太尉當年在大明,可曾做過這種事?”

柳溥也沒有隱瞞,點頭說道:“我曾經在京師之時,就弄過一批夾襖讓軍士們過冬,一件五兩銀子,其實民間採買才四錢不到,一架楯車十兩銀子,造價不過一兩,那幾年林林總總,弄了六七十萬兩白銀。”

“就像是皇宮裡的一個窗欄就要五千兩銀子一樣,在正統年間,貪腐猖獗無比,故此吏治昏暗。”

正如貪腐係數越高軍隊戰鬥力越差一樣,科層制的官僚貪腐係數越高,吏治也會變得更差。

吏治差是什麼後果?

福建百萬民亂,剛剛過去十年。

老四黎思誠在清化七府一國搞得親軍都尉府凌駕於有司之上,實在是沒辦法中的辦法。

“大明眼下怕是也有這樣的國之蛀蟲啊。”唐興連連感慨,這幫肉食者們的花樣是真多。

柳溥卻搖頭說道:“這種事免不了的,但景泰年間比正統年間,好太多太多了,有,但絕對不是滿朝文武皆爲蛀蠹。”

“皆因陛下說話算話。”

搞貪腐?陛下說殺你全家,連雞蛋黃都給搖散了,蚯蚓都刨出來豎着切兩半,誰不怕?

而且還不能說陛下酷烈,陛下先辦官邸,再行御製銀幣貨幣,給足月俸之後,還隔一段時間就定一次俸祿,纔開始大規模反腐抓貪。

官僚衣食住行皆爲官辦,僅此一項,大明官場上的忠心義烈、惟公道而自持之輩,就會增加很多有志之士。

柳溥失神的望着北方,喃喃的說道:“十年之期,大明煥然一新,真好啊。”

袁彬、唐興都是身在此山中,而柳溥則是旁觀者清,他能看到這十年來,大明的變化。

走個賬真的可以得到升龍禁衛的軍權嗎?

下午柳溥回到太尉府的時候,手裡拿着調兵火牌,袁彬和唐興直呼大開眼界。

“還得拜託袁指揮一件事,這升龍禁衛的訓兵之事,就交給袁指揮了。”

柳溥將火牌交給了袁彬說道:“至於錢糧,袁指揮不必擔憂,我一定會想辦法讓事情周全的,大不了把海池疏浚暫且停下,這一萬三千人的升龍禁衛,如此不堪,決計是扛不住的老四興兵討伐的。”

黎宜民讓莫支將升龍禁衛共計一萬三千人的兵權交出來的理由,除了柳溥走了賬的賄賂之外,還有其他的原因。

黎宜民把升龍禁衛交給莫支,可是莫支給他打出了一比十的戰損來,而且還是佔據了地利的偷襲!再讓莫支掌兵上下不服。

二來,這升龍禁衛可是黎宜民最大的安全保障!如此不堪,黎宜民自然也怕。

而之前一直不肯投獻的柳溥,終於開始按照他黎宜民的規則做事,這兵權移交給一個大明叛逃至安南的獨臣,就變得順理成章起來。

最讓黎宜民擔憂的是,莫支掌控的升龍禁衛獨走,引起了他對莫支的深深忌憚。

讓老四派出能臣前來和談,是黎宜民下的明旨,由大明天使從中斡旋,用的是大明的信用背書。

莫支爲了不讓和談達成,選擇了軍隊獨走,前往刺殺,這不僅是打了他黎宜民的臉,也是在打大明的臉面。

若是沒有任何的處置,那豈不是要友邦驚詫,國儀盡喪?

黎宜民貪,並不是蠢。

“朝中對和談之事,如何看待?”袁彬接過了調兵的火牌,就這幫升龍禁衛,不狠狠操練一番,哪裡是老四那個狠人的對手?

柳溥笑着說道:“根本不可能了。”

和談是不可能的和談,只有打的你死我活,才能維持統治的樣子。

莫支的獨走,是他個人的決定,同樣是整個升龍八府衛軍的共同選擇,如果真的和談,那這麼多的軍士還怎麼發財?

升龍八府的軍隊,並沒有那個膽量去戰場上拼命,去平叛,因爲經過偷襲丁烈這一陣,都知道清化親軍很是能打。

但是,藉着剿匪的名義斂財的膽子,還是有的,而且很大!

柳溥在這種環境裡,可謂是龍入大海,虎歸山林,能發揮出全部的實力來,搞政鬥這件事,安南滿朝文武加起來,都不會是柳溥的對手。

柳溥可是在正統年間的大染缸裡,殺出來的大奸臣!

袁彬走馬上任之時,才知道自己要訓練的不僅僅是一萬三千人的升龍禁衛,還有其他衛軍,總計二十萬人,而袁彬搖身一變,成爲了二十萬安南衛軍總教頭。

袁彬也是下了死力氣,在袁彬看來,安南的軍士並不缺少戰技術,更不缺少勇力,比他在倭國訓練的那幫倭人要強上數倍,但是和倭人一樣,他們的身上,總是少了一股子勁兒。

軍士根本不知道爲何而戰,這就是問題的癥結所在。

在封建帝制之下,軍士爲何而戰,通常解釋爲爲君主而戰。

可是黎宜民是個什麼貨色?足利義政什麼貨色?值得禁衛、倭人拼死嗎?

顯然是不值得的。

袁彬將最近安南發生的事兒,寫到了塘報裡,將畫好的一部分堪輿圖也送回了大明。

朱祁鈺此時的車駕剛剛從福州府來到了泉州府,而第一站是大明的英烈祠。

鄧茂七在正統十四年的時候,分兵四路攻打泉州府德化、永春、安溪、南安等縣,不到月餘,鄧茂七就攻陷了泉州府。

泉州知府熊尚初戰敗被俘不屈,面北絕食而亡。

而熊尚初的名字是否應該寫到英烈祠上,一直是朝廷比較爭論的話題。

按照大明皇帝對葉宗留、鄧茂七民亂的定性爲官逼民反,那麼作爲官僚的熊尚初是官,是導致福建民亂的案犯。

這個問題朝堂爭論不休,最後呈送到了皇帝面前。

禮部的意見是應該寫到英烈祠上,熊尚初英勇忠烈,爲大明而戰,被俘面北絕食而亡,不肯投降,不應該讓人求榮得辱。

清流言官的意見則是既然已經定性爲官逼民反,那福建上下官僚,都不應該在英烈祠上榜上有名。

朱祁鈺最後硃批了熊尚初爲大明英烈,這件事纔算是有了結果。

是朱祁鈺改變了英烈的定義?

還是他要改變福建民亂定性?

都不是。

鄧茂七的百萬之衆訴求就是懲處貪官污吏,所到之處,心裡有鬼的官僚跑得慢些,都要被吊死。

可是義軍俘虜了熊尚初之後,鄧茂七一直在勸降,這足以證明熊尚初的賢能與清廉。

這可是義軍認證過的廉潔官員!

還爲大明絕食而死,自己把自己餓死了,自然有資格登上英烈祠。

朱祁鈺在泉州府英烈祠上了香之後,才向着泉州府別苑而去,他在路上看完了袁彬送回來的塘報。

“這個老四,悔不該放過他,就該在南衙殺了他的。”朱祁鈺看完了塘報,知道了黎思誠在清化七府一國的所作所爲,面色凝重的說道。

興安眉頭稍蹙的問道:“他能成事?”

“恐成大患。”朱祁鈺將手中的塘報遞給了于謙說道:“於少保幫朕瞧瞧?”

于謙十分認真的看完了塘報,擡起頭說道:“臣倒是覺得,這黎思誠這全仰仗親軍都尉府治國安邦,必自食其果。”

“這一日一月一年還好些,左右不過是應急罷了,清冗疾急用尚可,長期以往斷斷不可。”

“時日稍長,必然是大臣不安於位、小臣不安於職、商賈不安於市、行旅不安於途、士卒不安於伍、庶民不安於業。”

“條例蒙塵人法事,國之安危未可知,法之涼也,國制亂矣。”

于謙非常擅長國家之制,而且錦衣衛治國這種事,本身也不可靠。

若是可靠,高皇帝就不會裁撤錦衣衛,文皇帝也不會恪守駕貼,紀綱辦了幾件白紙案,就將紀綱給殺了。

紀綱可是爲文皇帝鞍前馬後效力多年,可是白紙案,依舊是文皇帝絕對無法忍受的。

錦衣衛是對付誰的?是對付京官的。

錦衣衛是在陛下權威受到挑戰之時,掀桌子的利器。

黎思誠搞得親軍都尉府治國,在各州府縣設立衙司,是典型的倍之,擴大化的手段,是術,絕對不是道。

“朕覺得,老四離王天下只差一步了。”朱祁鈺含糊不清的說道。

于謙卻聽懂了陛下的話,感慨的說道:“這一步比登天還難,他黎思誠何德何能?”

興安在一旁,則是一臉的茫然,陛下和於少保說的這一步,到底是什麼?

第947章 諮政第二院第四百八十九章 得讓大明動起來!第一百八十八章 有病看病第890章 地荒着不種,作大孽第一百五十九章 臣等日夜懸切第712章 經營太甚違天命 莫把妄思損真性第五百七十五章 圖窮匕見,荊軻刺秦第二百三十章 朱見深朝拜賀歲,李貴人得償所願第671章 存人失地,人地皆存第671章 存人失地,人地皆存第725章 當街殺之第五百二十二章 旱地行舟第三百五十章 朕已經講的如此淺顯易懂了,你還不明白?第二百七十章 絲路有山水,更有財富第六百三十六章 黃袍加身,你情我願第809章 霍光傳不可不讀第二百章 高端洗地法第三百八十六章 陛下不愧是陛下!第二百一十九章 發現一個,砍一個第六百三十章 冬序之下,反攻倒算第五百六十五章 立皇嫡子爲太子第687章 銀莊不應成爲朘剝的利刃第二百四十九章 寒暑往來相繼,興衰周而復始第五百八十七章 異姓王第980章 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第三百一十章 戰前有動員、戰後要總結第二百八十四章 敢殺我的馬?第698章 靠騙,可以把人騙到當牛做馬!第734章 國之柱石?國賊也第四百二十六章 刀光劍影,你來我往第四百九十三章 廩盈法第993章 坐着火車去宣府第966章 結硬寨,打呆仗,橫碾硬壓第三百四十章 趙輝伏誅 還有同謀第887章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第四百二十五章 令有緩急,物有輕重第六百三十六章 黃袍加身,你情我願第一百九十三章 今日無事第二百九十一章 三根神針針穴療經第五百九十三章 大忽悠在和林第一百五十章 國運之爭第六百一十章 在草原,韃靼纔是主場第742章 極其廉價的烹飪油第五百六十五章 立皇嫡子爲太子第748章 誰爲萬民操勞,誰就是萬民之主第三百九十九章 呂洞賓與狗,大明與番夷第653章 只是爲了身心愉悅!第五百一十二章 臣于謙,大明養鴿人第二百三十一章 他們總是緊密聯合在一起第一百一十四章 朕就是亡國之君(均訂加更)第一百零五章 可持續性竭澤而漁(爲舵主“蝙蝠俠JoKer”加更)第921章 強龍硬壓地頭蛇第六百三十七章 戴白之人,不識干戈第二百九十章 貪利本是平常事,奸佞誤國豈得生第一百六十九章 不僅要殺,還要有理有據第四百六十三章 陛下造福船吧!第二百五十三章 于謙不咬餌第653章 只是爲了身心愉悅!第六百二十四章  時來頑鐵生輝,運去黃金失色第759章 他在撒謊,他在欺瞞,他在哄騙第817章 京宣馳道的若干問題第711章 世世相保,垂利無窮第684章 除了幫助以外的一切支持第二百零四章 進攻與防禦的成本第五百零一章 是他先動的手!第四百三十章 烏魯格別克天文表、六分儀第四百四十二章 大明皇家學會第685章 給他們機會,他們也不中用啊!第767章 強龍硬壓地頭蛇第二百三十四章 專業第770章 烈風捲髒爛,榮辱春秋斷第三百三十九章 初聞涕淚滿衣裳第785章 大道至簡 光明正大第991章 火尋侯王復回京第851章 當皇帝,天分重要還是教育重要?第二百八十二章 喪心病狂第三百零六章 歲不能災第五百五十五章 一分銀也不敢花啊!第三百二十三章 泰安宮受襲第950章 尤其擅長見縫插針第675章 在一聲聲號子聲中,寶船下水第四百四十章 銜令者,君之尊也第三章 待明日,權在手第三百七十七章 陛下要回京了!第四百零二章 貳臣賊子的一般下場第二百七十六章 集寧城的泰安門第一百三十七章 接着奏樂,接着舞第870章 就差臨門一腳第六百章 白麪、頭繩、門神第724章 用愛消滅仇恨第十章 大明,要變天了第二百九十四章 再不跑,他們就跑不掉了第806章 金戈鐵馬的馬,原來真的是鐵馬第929章 沒有人,比朕,更懂抄家!第三十三章 國體之根本第781章 真武大帝懲妖孽,詭浪海牆斷巨舶!第三百二十八章 鏡像級復刻第708章 陛下在後院看庖廚殺豬第四百一十六章 中亞優秀的匹配機制第830章 什麼是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