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6章 天下第三強軍

柳溥,一個喪家之犬,因爲謀反戰敗,叛逃到了黎越僭朝的大明人,帶着憐憫的表情,看着月臺之上的黎宜民和臺下的黎思誠兄弟二人。

唐興不懂,朱祁鈺也不懂,因爲他們都不是叛徒,而且還是忠於大明,並且致力於爲大明發展,發光發熱,不惜名,不惜身,爲了照亮大明前進的路,殫精竭慮。

所以他們不懂叛徒。

柳溥最大的落差,並不是失去了世勳的地位,而是不再是大明人。

連他的孩子和他的部曲,也不再是大明人。

而魏國公徐承宗、大明皇帝硃批的書信,讓柳溥擁有了新的身份,那就是大明的海外棄民。

海外棄民也是大明的棄民,只需要表現出自己的價值來,在大明漫長的國運之中,未嘗不會因爲在海外卓越的貢獻,再次成爲真真正正的大明人。

這就有了一個念想,人一旦有了念想,就有了力量。

這就是柳溥從一個垂垂老矣、混吃等死,已經完全喪失了雄心壯志的老朽之人,忽然要親自披掛上陣,剁掉阮熾頭顱的原因。

柳溥現在可以用大明棄民的身份,高高在上的憐憫黎宜民和黎思誠,高他們這些黎越僭朝的勳貴們一頭了。

一個沒有文化基礎,抄襲得到的政治制度,就如同浮萍無根一樣。

黎朝的政治制度全面仿明,也擁有自己的武勳、文臣、士林、士族、六部等等,可是越看就越是東施效顰的笑話。

黎宜民居然可以帶着一百人,就衝進了皇宮,殺死了很有名望的阮氏英和黎邦基,並且得到了政權。

而此時阮熾的腦袋就在大殿上擺着,爲了不讓這個僭越的朝廷毀於一旦,黎宜民和黎思誠,不得不接受這個結果。

滿朝公卿,一聲不吭。

黎宜民看了一圈,深切的感受了什麼叫人走茶涼,帶着幾分慶幸的說道:“嗯,既然沒有異議,元國公阮熾已經伏誅,那就以國公禮厚葬吧,禮部儘快出個諡號。”

對於黎宜民而言,他不敢殺阮熾,是怕舉國皆反,他無法收拾局面。

但是阮熾已死,他擔心的事情並沒有發生,至少目前沒有發生,他暫時坐穩了王位。

柳溥站了出來,厲聲說道:“眼下的當務之急是大明陳重兵於鎮南關,就連雲貴的大明軍隊都有云集的動向,我們是不是應該商量下,如何對敵?”

黎宜民眉頭緊皺的說道:“太尉思慮過甚,大明未必伐我。”

黎宜民曾經在萬國薈上見過大明的皇帝,雖然大明皇帝沒有明確的指示,于謙也一再否定,大明會在事後對他進行冊封。

但是黎宜民認爲,大明皇帝接見他,是一種默許。

“那萬一呢?”柳溥看向了黎思誠。

老四黎思誠是公認的賢王,黎宜民一個諒山王宮變得位後,最有力的競爭者。

柳溥看這一眼,意思很明白,如果黎思誠像永樂年間那般求助大明,如果黎思誠對大明許下更豐厚的條件,來換取大明的冊封。

大明真的派天兵來戰,該怎麼辦?

要知道,黎宜民還能坐在月臺之上,是因爲他向大明發去了請求冊封的國書,大明仍未迴應,大家都在等大明的態度。

“看我作甚!”黎思誠大怒,一甩袖子說道:“詩曰:兄弟鬩於牆,外禦其侮!當真我會因爲蝸角紛爭,唯利是圖的暗中勾結大明?”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黎越僭朝,國號大越,對外稱安南,國中只有漢文漢字,對大明稱臣納貢。

但是黎朝僭越爲皇帝,帶十二旒冕,可謂是不臣之心,昭然若揭。

黎思誠之所以獲得支持,就是他堅定的反對和大明媾和,力圖成爲麓川霸主,威壓麓川諸國朝貢,成爲小大明。

“就是看你一眼,那麼大的反應做什麼?”柳溥滿不在乎的說道。

柳溥的目的就是四處拱火,他才懶得管自己做事的後果,大不了也就是爛命一條。

若爲國事死,陛下不給他在英烈祠上名刻字,也會給他家眷大明人的身份,無論怎麼算,都是大賺特賺。

“凡有國家,必有武備。常於農隙之時,且停不急之務。聖上,臣以爲還是的建立京營,請敕旨建立升龍軍!”柳溥大聲的說道。

這就是柳溥爲什麼說黎朝是東施效顰,全面仿照大明制度,但是缺少了京營這一塊極其重要的壓艙石。

大明太祖高皇帝不建京營,是因爲天下的軍隊都是忠於高皇帝的軍隊。

而到了太宗文皇帝,大明就建立了隸屬於皇帝的班直軍,京師三大營。

可是黎朝自始至終,都沒有京營。

沒有京營,就沒有壓艙石,所以黎朝這條船,總是從頂上漏水,搞個宮變,跟鬧着玩一樣。

黎宜民聞言,目露喜色說道:“太尉所言有理,可是說得容易,做起來,就難了。”

衆所周知,辦事是需要花錢的。

錢從哪裡來?

黎朝的戶部在十五府建立了直屬於朝廷的條條,戶部清吏司。

而各地的戶部清吏司又直接受制於地方的框框,也就是三司使。

黎朝的稅賦因爲阮氏、莫氏、鄭氏佔據多數良田,很難收上來,連年鬧災荒。

黎宜民沒錢。

“要不讓臣來?”柳溥試探性的問道。

練兵是需要一整套完善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基礎的,比如眼下大明皇帝練兵,就將自己的御書房移到了講武堂去。

否則練着練着,就是黃袍加身情景復現,朱祁鈺被威逼退位了。

黎宜民猶豫了片刻說道:“諸位愛卿,孤以爲,還是各家拿糧納餉,爲我大越紓困纔是。”

黎宜民還是要掌控平衡之道。

此時朝中有組建京營能力的唯有柳溥,其他人都沒那個才能,但也要讓軍士們知道吃的誰家的糧,領的是誰家的餉。

丁烈,黎朝的戶部尚書,他站了出來俯首說道:“臣可以調度此事。”

丁烈和阮熾向來共進退,阮熾死後,丁烈不得不硬着頭皮站出來,代表他身後的莊園名主們爭取利益。

柳溥的神情極爲放鬆,眼神閃爍,手自然下垂,身體頗爲鬆懈,可見他非常的放鬆。

回來了,一切都回來了。

“那就由丁尚書主持籌措京衛糧餉之務,不得怠慢。”黎宜民看着丁烈,滿是溫和的笑着說道。

滿滿都是熟悉的味道,這個味道太正了!

柳溥嗅到了制衡的味道。

這是他最熟悉的領域,這就是正統年間的政治風格,相互制約,相對平衡。

在這種環境裡,柳溥可謂是如魚得水。

柳溥繼續說道:“臣有水陣軍令三十一條、象陣軍令二十二條、馬陣軍令二十七條、步陣四十二條,合計京衛升龍軍一百二十二條!還請聖上過目!”

“鑿海池以爲水陣,海池屈曲百里,於池中設翠玉殿供聖上觀陣,而池邊作講武殿,設壯士、神武、效力、殿前、五府、馬閒、馴象等司,肄習揀練水象馬步四陣十六衛!”

柳溥不僅拿出了京衛一百二十二條的軍紀軍令,甚至連場地都看好了,設五司做後勤,四陣十六衛的編制等都弄的有模有樣。

連大閱的翠玉殿都規劃好了。

黎思誠的眉頭擰成了一座山,在他看來,這都是老大黎宜民授意柳溥在說的話。

不要看他說了什麼,而是看他做了什麼。

阮熾的腦袋都在地上扔着,黎宜民和柳溥可謂是沆瀣一氣。

黎宜民向來暴躁,驕縱傲慢,喜怒無常,典型的一個無腦莽夫,但是黎宜民突然跟有了慧根一樣,居然要真的弄京衛升龍軍,而且還如此有章法,實在是讓人匪夷所思。

黎宜民看完了這一百二十二條,交給了內侍宦官,讓宦官傳閱左右。

黎思誠看着這一百二十二條,更加疑惑,這是黎宜民能整出來的活兒?

黎宜民要是能整出這種活兒,還能被廢了太子去做諒山王?!黎太宗都得撬開棺材板,從墳裡爬出來,跪在地上磕頭,叫他一聲聖上!

黎太宗黎元龍短短二十年的人生裡,都在致力於建立京衛,始終求之不得,最終不明不白的死了。

黎太宗始終無法建立京衛的主要原因,就是始終不得成法,無法形制,而這本厚重的奏疏裡,一百二十二條,把京衛升龍軍弄的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黎思誠不認爲是老大的功勞,而那個老當益壯的柳溥,纔是這一出大戲的主角。

“臣以爲善。”黎思誠沉吟了片刻,還是認同了這升龍軍組建的奏疏。

“好,好好!”黎宜民大喜過望說道:“諸公通力合作,朕希望早日在翠玉殿,看到這升龍軍!”

朝議的時間很長,柳溥順利的成爲了京衛升龍軍總兵官,在大明求之不得的京營總兵官,在安南國得到了。

散朝之後,柳溥開始搬家,他搬進了皇城之內,成爲了黎越僭朝的核心之一,本來就是太尉的柳溥,有了實權。

雖然這個實權,還是個空中樓閣。

唐興聽完了柳溥的敘述,他自有渠道去驗證柳溥所言真假,唐興看着柳溥問道:“柳溥,你這是打算作甚?做黎越僭朝的定國柱石?”

唐興聽完這升龍軍四陣十六衛,再看着那厚厚的京衛一百二十二條,心中對柳溥的懷疑就加深了許多。

這玩意兒一旦練成,那大明和黎越僭朝就有的打了。

“李指揮想說,一旦這升龍軍建成了,將是不弱於瓦剌的天下第三強軍?”柳溥爲唐興補全了他的心裡話。

唐興點頭。

柳溥卻頗爲淡定的說道:“李指揮啊!海池屈曲百里疏浚靡費,更遑論講武殿和翠玉殿營建,五司營建,徵兵等事。”

“就是建成了,發不出糧餉來,那這升龍軍對黎朝是福是禍?”

“那個黎元龍一直想建京衛,爲何沒建?建了也養不起。”

柳溥給黎宜民、黎思誠、丁烈等一衆黎越僭朝的君臣們畫了一張永遠不可能實現的大餅。

柳溥滿是追憶的說道:“李指揮在緹騎,吃的糧是白糧,用的銃是燧發手銃和鳥銃,出門就是大將軍炮、楯車,自然不知民間疾苦。”

“養一支善戰京營,很貴,很貴,以陛下的財力雄厚,京營的負擔還要分成三份,京師三座軍城耕種,戶部負擔糧草,內帑負擔犒賞。”

“李指揮可知道,大明京營一年的花銷折銀幣幾何?”

唐興看着柳溥,反問道:“你知道?”

柳溥伸出了拇指和食指一比劃說道:“我也是猜測,通過零零散散的消息推測,京營一年折銀幣得這個數兒,若是打仗動武,得翻一番。”

“八百萬銀幣?”唐興再問。

柳溥喝了口茶說道:“嗯,就是按通州糧價,也得八百萬銀幣,這還的是陛下和於少保坐鎮,沒人敢喝兵血的情況。”

“這麼鋒利的一把刀,幹養着,以正統年間的朝廷而言,根本負擔不起,稍微有風力鼓動,就是興文匽武。”

柳溥爲當年的興文匽武,找補了一下,時至今日,他依舊認爲當年的興文匽武,並非是因爲仁宗、宣宗目光短淺,聽信了三楊讒言。

而是實在是花費靡費,卻無用武之地。

陛下雖然沒有下西洋,但陛下收稅。

光是那鑄幣稅,就夠養京營了。

柳溥逃離廣州府後,一直在盤算着自己輸掉的原因,而且是深入了研究一番,最後他只得出了一個結論,那就是:時也、運也、勢也,陛下實乃天命所歸。

唐興看着柳溥,他猜測八九不離十,大明京營一年的消耗,折銀之後將近九百萬銀幣。

這其中大半是用實物,比如土地、柴米油鹽等物兌現。

唐興倒是奇怪的問道:“這黎越僭朝,就沒個明白人嗎?”

柳溥搖頭回答道:“一來,從黎利造反,到黎元龍,再到宣慈太后阮氏英,三十多年來,黎朝都在想要建立這樣一支軍隊,但是始終求而不得,有些魔怔了。”

政治正確這東西,什麼地方都有,黎朝的政治正確,就是建京衛,建了京衛,纔算是把大明學全了,纔算是有了體統。

柳溥繼續說道:“二來,他們沒養過,自然不知道花銷這麼大,我在奏疏裡也沒寫,這東西建起來貴,維護起來更貴!”

“三來,我還耍了一些小花招,以往的時候,黎朝每次議建京衛,報的價碼都是一個籠統的加碼。”

“我取了個巧,把這建京衛分成了七步,只列舉了前三步,疏浚、營建殿司、招兵買馬,這看起來花銷就沒那麼多了。”

唐興想了想說道:“朝三暮四?”

“然也。”柳溥點頭承認了他的花招。

朝三暮四雖然簡單,但是有用,唐興嘖嘖稱奇的說道:“得虧柳太尉到了黎朝爲官啊,在大明,柳太尉得是個多大的禍害啊。”

柳溥略微有些尷尬的說道:“李指揮說話,真是快人快語。”

唐興連連搖頭說道:“啊,李某是個軍伍中人,丘八一個,向來心直口快。”

“柳太尉,門外有丁烈門房遞來請帖,請太尉前往黛青閣一敘。”一個門房匆匆走了進來說道。

戶部尚書丁烈,和阮熾穿一條褲子的人。

唐興玩味的問道:“早上柳太尉纔剛殺了阮熾,此時柳太尉敢去赴約嗎?”

柳溥站起身來說道:“有何不敢!到時候大明天軍至,也會爲柳某報仇了。”

唐興拍桌而起說道:“好,那就同去!”

世界第三強軍是個老梗,按照原來的歷史線,書中的黎思誠會在四年後,下旨建立京衛(原文凡有國家,必有武備。常於農隙之時,且停不急之務,系每月望日,入番點目,量割軍人守門廊店草屋草象等役,餘於一二日以前,聽依官頒圖陣於本衛土分,整飭隊伍,教以坐作進退之法,聽其號令金皷之聲,使士卒諳習弓箭,不忘武備),洪德九年(1478)令諸軍習象陣於講武殿庭,洪德十二年(1481)鑿海池,其池屈曲百里,池中有翠玉殿,池邊作講武殿,肄習揀練兵象。洪德四年(1473)定御史臺該道、監察御史該知,三江、興化道監察御史該知:効力四衛、馴象四衛、馬閒四衛、西軍府、三江、興化等處三司軍民,洪德十二年(1481)指示監察工作,其中有壯士、神武、效力、殿前、五府、馬閒、馴象等衛司,經歷了數十年才建了京衛,建立京衛,可謂是黎朝矢志不渝的夙願了。求月票!!!嗷嗚!!!!!!

第五百八十一章 老虎不發威,就會有人把老虎當病貓第二百九十章 貪利本是平常事,奸佞誤國豈得生第901章 既然大明要這頭顱,那便拿去第三百一十章 戰前有動員、戰後要總結第六百三十九章 王者本多疑第936章 一個初步的小目標,日不落第683章 非常一般的高麗姬第828章 陛下是個好人啊第782章 多就是美,大就是好!第二十九章 真正的黑火藥第五百三十七章 你想跟我火併?第八十章 統統拖到午門外,斬首示衆第一百六十四章 勳章…又見勳章!第四百一十三章 我欲借劍斬佞臣,黃金橫帶爲何人第五百四十六章 大明真的失掉開拓性了嗎?第830章 什麼是天命?第六百零三章 都是有頭有臉的人,誰不要個臺階?第978章 問渠那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第六百零八章 小農經濟蛻變的必要條件第五百四十六章 大明真的失掉開拓性了嗎?第二百二十二章 解剖論第二百二十一章 京察和大計的抓手第686章 記賬貨幣第664章 貫城塞擁 流言四起第883章 哄擡糧價者,殺無赦第二百二十七章 人間閻羅第816章 朕輸了,但是也贏了第951章 微雨見晴,六合清朗第七章 《帝範》李世民著第四百八十六章 罪惡滔天、罄竹難書第五百八十三章 權臣的誕生,是雙向奔赴第二百四十五章 送太醫院第763章 老虎 狐狸與驢第669章 爲上者隱,爲尊者諱第四十一章 實踐才能出真理第一百九十八章 小了,格局小了第944章 解刳院雅座兩位第二百一十六章 欠債還錢,天經地義第四百八十三章 那個在海上飛的男人第986章 遠洋艦隊抵達珊瑚宮海第四百二十五章 令有緩急,物有輕重第四百三十四章 但凡有一點用,也不至於一點用沒有!第二百一十一章 有隙則明示之第726章 天下第三強軍第五百三十七章 你想跟我火併?第五百四十三章 先義後利爲榮,甲冑有勞曰襄第四百七十二章 大明的地理大發現,自漂流鴨始第992章 古怪的太子第712章 經營太甚違天命 莫把妄思損真性第647章 三寸氣在千般用,一日無常萬事休第989章 唐興,我李賓言與你不死不休!第768章 天底下第一號惡人第697章 陛下爲何謀反?第三十四章 朕,大明天子,金口玉言!第三百四十六章 不可明說的人間閻羅駐蹕兩淮第四百六十七章 泰安宮的經緯度第707章 你覺得他們會傷害朕嗎?第五百九十章 懷疑的種子一旦種下,便會生根發芽第七十八章 萬夫一力,天下無敵第668章 大自在,大逍遙,大快活第三百一十三章 朱門迷醉權貴喜,囹圄滄桑生民怨第882章 抄家一二事兒第五百八十七章 異姓王第776章 工業革命的本質就是燒開水第853章 有志報國,無財請師第803章 承認問題更需要勇氣第一百九十七章 發財的大好良機第三百七十三章 大明皇帝也不行!第744章 公權和私權的界限第五百六十二章 大皇帝的至仁之心第一百八十四章 抓捕喜寧的超級長跑第999章 以自我爲中心的朱見治第四百七十九章 與時偕行、與時俱化第662章 本地幫會很沒有禮貌第六百一十六章 《寰宇通志》第七十章 位極人臣,封無可封第935章 失道失道,即失此道第一百二十二章 胸章胸前掛(均訂加更)第五百零一章 是他先動的手!第731章 如何治好朕的精神內耗第二百七十七章 得加錢第七十二章 我笑那于謙無謀,石亨無智第724章 用愛消滅仇恨第三百六十九章 甚至包括肉食者第935章 失道失道,即失此道第一百三十八章 這裡是瓦剌大營!(月票加更)第927章 枯木怎逢春第692章 大明皇帝的蛇頭企劃案第五十七章 八百里分麾下炙第962章 自由之城—弗里敦第五百七十一章 紅顏薄命,公子無情第二百一十八章 朕寧願欠賬第十五章 忠心義烈,與日月爭光第874章 用糧草做餌?第821章 名曰亡國的循環第三百二十章 外戚不得封爵!第743章 再授奇功牌第667章 殿下,這可不興看啊!第六百二十章 大明財經事務的基本底色第790章 大皇帝回到了忠誠的順天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