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7章 你覺得他們會傷害朕嗎?

“陛下,周立春是有錢支付勞動報酬的,他只是故意拖着而已,即便是冬序之下,棉紗廠依舊是供不應求,並無什麼經營不利。”

“就是單純的藉着冬序說事,不想給錢。”盧忠看陛下陷入了沉思,補充了一個案件細節。

根據盧忠的走訪,大康號棉紗廠可謂是日夜不歇,而且周立春富得流油,銀庫裡銀兩堆積如山。

沒錢?

只不過是想朘剝罷了。

朱祁鈺嘴角勾出了一抹的殘忍的笑容,他本來還覺得大明律過於嚴苛,連坐家人,還連坐妻家。

周立春死的一點都不冤枉。

朱祁鈺看着張齊等一衆工匠的身影,開口問道:“張把頭,以爲咱這個處理如何?可有失公允之地?”

張齊立刻猛地搖頭說道:“陛下,陛下真是青天大老爺!”

張齊說不出文人墨客那種噁心人的馬屁話來,朱祁鈺卻滿意的點了點頭說道:“那就出去把工匠們帶回去,該上工上工,過幾日到松江府衙門找計省太監把工酬都領回去。”

“謝陛下,謝陛下!”張齊跪在地上,真的是千恩萬謝,磕了一個又一個,盧忠上前將張齊扶了出去。

朱祁鈺看着朝堂上的衆人,纔開口說道:“朕打算組建個工會,這個工會旨在爲工匠們主張權益。”

“皇叔說得好啊,咱們大明要麼是世襲,要麼是官選官,卻沒有民選官,認爲民選官,對這些勢要豪右們太過於有利。”

“朕也是這麼覺得。”

“但是這工會可以搞民選嘛,朕以爲很合適嘛。”

這個工會負責爲大明的工匠們主張權益,比如勞保、比如勞動報酬、比如工傷、比如招工、比如工作時長,比如工作環境等等。

朱祁鈺繼續說道:“這個工匠裡的頭頭腦腦必須全都是工匠,不能是咱們這些個官老爺們,兩個口一張就欽定了,每一個府都適合弄一個,每一個省選出一個工匠來,做工總。”

“士農工商,士林裡有百官,農民裡有縉紳豪強,商賈裡有商總,那咱們這工匠裡,有個工總不算過分吧。”

朱祁鈺終於邁出了這一步,指望着大明的百姓自發的搞出工會來,爲自己伸張權益,還不如盼望着太陽打西邊出來。

大明的百姓過於隱忍,能在苦難中嚼出甜味來。

朱祁鈺作爲大明百姓的君父,不給大明百姓們做主,他還做什麼君父呢?

大明已經有了匠爵,再加上這工會,纔算是有了點小農經濟向商品經濟蛻變的雛形。

“陛下所倡議之事,是不是可以細細商量一下?”李賓言還是那個性格,有一說一,在這松江府衙裡,在陛下氣頭上,依舊是直言不諱。

儒學士們,總是將秩序和穩定作爲最高價值。

朱祁鈺的眼神看了李賓言一眼,頗爲狠厲的說道:“李巡撫的意思是,非要百姓們自己鬧出大動靜來,咱們再做處理?”

“朕就是打算弄個工會,讓工會的工總們和這些商賈們談談條件,連談談也不行嗎?”

“就今天這個事兒,非要鬧到這兩千多好工匠們攻破了咱們松江府衙,朝廷顏面盡失,這些工匠們也落不到好才行?”

李賓言趕忙俯首說道:“陛下容稟,臣的意思是這工會按行業還是按地域組織?還是按官辦、民辦廠組織?這工會所耗又從哪裡出?是不是可以在松江府小規模試一試?”

“效果好,就推行,效果不好,就還是原先的按下葫蘆浮起瓢來。”

“臣這裡有本奏疏,還請陛下過目。”

李賓言呈上了一本捲了邊的奏疏,顯然是蓄謀已久。

朱祁鈺打開看了看,這奏疏顯然不是一天寫成的,在履任松江府之後,李賓言一直在思考着如何讓工匠階級擁有自己的聲音。

機緣巧合之下,李賓言終於能把自己珍藏四年的奏疏拿了出來。

這奏疏的封皮都快盤出包漿來了。

“啊,李愛卿這字寫得越來越好了,顏筋柳骨,筆走龍蛇,當真是一手好字,很好。”朱祁鈺看了一小段,先誇了誇李賓言的字。

濃眉大眼的李賓言,並不是要阻止陛下阻止工會,而是拿出了一個具體的章程來,來了個快進。

直接跳過了討論是否組建、如何組建的問題,直接拿出了一整套的方案來,大大的加快了工會的建設。

朱祁鈺合上了奏疏,笑着說道:“很好,李愛卿這奏疏寫的很好,既然思慮如此周全,那就按着李愛卿的奏疏來。”

李賓言不敢自己居功,趕忙俯首說道:“臣也曾請教於少保,於少保爲臣指點迷津,方有所悟。”

于謙擅長國家之制,李賓言搞出這個匠城也這麼久了,自然是多次請教於謙,最後纔拿出了具體的方案來。

朱祁鈺敲着桌子說道:“這個工會,既然是民選官,既然代表了工匠,但凡不是個工匠,就是沒有資格的做工總的,這一點,是朕的補充。”

“陛下英明。”于謙對這一點頗爲認同。

至德親王襄王殿下曾經指出,民選官就是誰佔據了更多的社會資源,誰就會掌控權力,在掌控權力之後,會累計更多的社會資源。

民選官非但不能抑制豪強兼併生產資料,還加劇了生產資料的集中。

把佔據了分配階級的肉食者,放到了工總的位置上,那這個工會還有什麼意義呢?

他不能代表工匠,甚至還背叛了工匠,做了工賊,那不就成了大明笑話了嗎?

朱祁鈺站起身來,無奈的說道:“朕把這周立春給砍了,諸公且看吧,朕又要被罵了,罵就罵了,朕被罵的多了,也不是很在乎。”

“是朕想砍他嗎?”

“他自己不和大把頭好好溝通,不肯支付勞動報酬,也就是咱大明的工匠脾氣好,沒把他直接吊死。”

“工匠們真的把他給吊死了,朕能怎麼辦?”

“法不責衆啊。”

于謙、徐承宗等人憋着笑,不好笑出來,他們是很專業的,一般是不會笑的。

在陛下這裡有法不責衆的說法嗎?

陛下牽連廣衆,那基本上是全天下共識。

雞籠島上,那麼多的人伐木墾荒,就是陛下法可責衆的鐵證。

朱祁鈺一遍走一遍說道:“朕呢,給他們找了個緩衝的媒介,這工會組建起來,工會找他們談,他們不肯談,就讓勞保局找他們談,如果還不肯談,那就沒得談了。”

“朕也是爲了他們好啊,這第一次談條件肯定是最好的,第二次談,那就稍微差了些。”

第三次?

沒有第三次了。

朱祁鈺的臉色頗爲輕鬆,還帶着幾分調侃的氣息,他是個俗人,解決了一個欺壓百姓的劣紳,解決了百姓熱切關心的問題,他就是開心。

俗不可耐。

緹騎在前方引路,打開了松江府衙的大門,朱祁鈺邁上了臺階,腳步一頓,極爲嚴肅的站直了身子。

于謙有些奇怪,看向了府門之外。

緹騎們依舊保持着原來的模樣,大楯放在面前,火銃填藥、弩拉上了弦對準了天空,保持着警戒的姿勢,防備着松江府衙外的工匠們衝擊府衙。

在松江府衙門前上,烏泱泱的跪着一大片的工匠。

“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山呼海喝如同海浪一樣撲面而來,震天的喊聲直衝雲霄。

朱祁鈺當了九年的皇帝,見了太多太多的山呼海喝,但現在聽聞這等呼喝之聲,仍然如遭雷擊一樣站定,頭皮發麻。

他緊握着手中的通政議政的牌子,再一次深切的意識到了,這是他能在無數謾罵聲中,還能坐穩皇位,最重要的助力。

這股力量叫民心,這股力量叫萬夫一力,天下無敵。

這股力量叫公德,這股力量叫人人相善,其羣者利。

他向前邁了一步,盧忠趕忙開口說道:“陛下…”

工匠們到松江府衙來討個說法,可不是赤手空拳,都是帶着吃飯的傢伙什,這要是那個工匠別有用心,或者說工匠裡面有壞人,陛下就太危險了。

朱祁鈺伸手示意無事,笑着說道:“讓緹騎們把路打開。”

“你覺得他們會傷害朕嗎?”

“這…”盧忠是陛下手裡最鋒利的那把刀,他負責保護陛下的安全,但是他不能左右陛下的決定。

緹騎很快散開。

興安已經急的滿腦門都是汗,他有些責怪自己,明知道陛下來看熱鬧,爲什麼不給陛下套上一副明光甲呢?

興安和盧忠只好亦步亦趨的跟着陛下,走向了工匠。

“起來,起來,不用跪了。”朱祁鈺走到了張齊的面前,將張齊扶了起來,大聲的喊道:“不用跪了。”

朱祁鈺走進了人海之中,耳邊都是百姓的呼喝之聲。

“你今年多大了?十五歲嗎?真壯實,好孩子。”

“好好,慢點慢點,婚配了嗎?還沒有,沒事,等朝廷給你們發一個。”

“勞保局的衙門在松江府文誠街十四號,就是松江府衙往東四十步。”

“有事就找松江府尹陳青天,陳青天辦不了就找巡撫李賓言,這倆人都是好官,都是青天大老爺。”

“看到那個高高的男子了嗎?那就是李賓言,找他。”

“不是那個,那個壯實的是唐興,是三皇子他外公咧,不是李賓言,那個瘦瘦的纔是,還帶着把金黃色的劍。”

“官廠一直在招人啊,就是得考校,有些一技之長的都能入官廠的,安心。”

“真的!怎麼不是真的,李巡撫弄了個官舍,就是給工匠們的家眷院。”

……

朱祁鈺在人羣中走動着,直到日暮時分,在錦衣衛的梳理之下,百姓們才緩緩褪去。

朱祁鈺站在街尾,看着人羣離去的背影,低聲說道:“百姓們,要的真的好少啊,天公地道的事兒,他們居然如此感恩。”

幹了活就該給勞動報酬,是不是天經地義天公地道?

有了冤屈,朝廷爲他們主持公義,是不是天公地道?

這都是天經地義的事兒,卻讓百姓們如此感激涕零。

大明的百姓的性情,總是隱忍的,稍微有些公道,就能嚼出甜頭來,他們勤勞,他們默不作聲,不代表他們矇昧無知,不知道對錯是非。

那他們爲什麼忍氣吞聲?

寧做盛世犬,不做亂世人,世道亂了,誰都好不了。

朱祁鈺站在街角,他和一衆朝臣們的背影被拉的很長很長。

今天這一幕,深深的留在了所有人的心底。

三日後,朱祁鈺收到了來自楊翰的飛鴿傳書,通過鴿路,朱祁鈺知道了九江府的具體情況。

朱祁鈺猜對了,在讓人失望這件事上,縉紳士林們從來沒讓人失望過。

朝士半江西的二百三十八所書院,是整個江西縉紳們的合力。

于謙在南衙廣泛推廣了農莊法,江西這地方是個老大難,江西把持了大半數良田的書院山長們,立刻馬上將手中的土地低租給佃戶們種。

以民意挾持州府,自古都不是什麼罕見的事兒。

姚龍鬥不過他們,甚至連明面上和對方鬥一鬥都不敢。

姚龍如同歷代方伯一樣,姚龍侵佔了青山鎮的良田,又悄悄的給了這二十三戶百姓路引,送他們去了南衙敲登聞鼓。

朱祁鈺非常的慶幸,姚龍沒有做孤膽英雄,而是在力有未逮的時候,動了腦筋,請了皇帝這個外援。

英雄在權勢面前,是拗不過的。

山東左佈政裴綸,在正統四年任會試主考官,面對客場舞弊盛行的情況下,裴綸大聲說不,裴綸算不算英雄?

當然算!

結果如何?

裴綸罷官回鄉,生活所迫修縣誌去了。

姚龍通過正經途徑上奏到朝廷,朝中那些從江西書院裡走出來的士子們,彈劾的奏疏,怕是能把二人給淹了。

朱祁鈺拿起了硃筆開始批覆,批覆之後,交給了興安說道:“伱讓於少保看看,他若是有什麼意見,就寫上便是。”

興安找到了于謙,于謙伏案看完了陛下的奏疏,沉默了片刻說道:“臣沒什麼要補充的了。”

狠,還是陛下狠。

陛下批覆的這封奏疏,總體來說就是拉攏一批、打壓一批、分化一批,個個擊破。

最重要的還有陛下諄諄不倦的教誨。

陛下專門給二百三十八所書院下了一道聖旨,告訴他們爲何要推行農莊法,推行農莊法之後的好處,承諾的補償條件等等。

這也是分化的招數之一。

朱祁鈺第一次和江西的大地主們談了條件,這個條件格外的優厚,和桐廬姚氏的補償條件大致相同。

作爲皇帝,不能不教而誅。

對於各大書院而言,朱祁鈺的農莊法最大的好處就是各大書院可以收更多的束脩,可以收更多的弟子。

百姓有了吃喝才能養孩子,能養得起孩子,纔會思考送孩子去好點的學堂上學不是?

想上學,不就得交束脩嗎?

農莊法不也給書院擴大生源嗎?

大明宗親是皇帝養的豬,這個豬不好養,但是勤勞能幹的大明百姓,事少吃苦耐勞還不鬧騰,這不是世界最好養的豬?

能把全世界最好養的豬,養的不想生育了,養到棄嬰、摔嬰,這也算是天下奇聞了。

陛下的聖旨裡言詞懇切,將合則兩利,分則兩傷的道理講的明明白白。

陛下還用水魚的關係,來形容百姓和書院的關係,有水纔有魚,水越大,魚越壯。

講道理有用嗎?

于謙笑了笑,陛下寫這封聖旨講了這番道理,真真切切的想勸這些書院的山長和他們背後的縉紳們,迷途知返。

可有些人,有些事,非要撞了南牆才知道拐。

陛下對此顯然也是知之甚詳,在下旨勸諭的同時,駐紮在南衙的三萬京軍已經開始向江西開拔。

這表明了陛下的決心,如果解決不了這二百三十六所書院,那就解決書院和書院背後的人。

所以于謙才說陛下更狠,因爲陛下料敵從寬的性子,是隨時隨地打算掀桌子的。

于謙看着窗外,滿是感慨的說道:“真的希望他們不要不自量力,螳臂當車。”

第970章 紙貴墨貴,書就貴,讀書就貴第三百四十章 趙輝伏誅 還有同謀第七十二章 我笑那于謙無謀,石亨無智第三百五十六章 不能再猶豫了,一定要出重拳!第二百四十一章 衍聖公,他有幾個團營?第四百五十八章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第四百六十五章 離線國王制之我在大明當琉球王第二百八十三章 總是和姦細有不解之緣的袁彬第793章 見龍在田,天下文明第685章 給他們機會,他們也不中用啊!第五百八十五章 大石先走我殿後!第911章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第833章 每天一個朝堂小妙招第六百三十九章 王者本多疑第918章 男兒不丈夫,天下皆苦楚第907章 與其說個人道德敗壞,不如說無能第三百六十一章 鈔法比錢法,更安全第十七章 騎白馬的朱祁鈺和于謙第五百八十七章 異姓王第五百一十九章 耳提面命 言傳身教第650章 論跡不論心,論心無完人第795章 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第二百五十二章 三倍利,則無法無天第三百六十九章 甚至包括肉食者第五十二章 英烈冊與英烈祠第六百四十一章臣于謙,從不說謊!第四百二十九章 從今以後,就是異父異母的親兄弟了第一百一十六章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第四百九十九章 莫道石人一隻眼第四百六十五章 離線國王制之我在大明當琉球王第874章 用糧草做餌?第六百三十四章 衣冠楚楚 豺狼虎豹第五百四十四章 有的時候,處罰也是一種保護第727章 膽小者遊戲和勇敢者遊戲推薦幾本書第二百四十一章 衍聖公,他有幾個團營?第957章 皇權特許,瓜蔓連坐第707章 你覺得他們會傷害朕嗎?第二百九十二章 京中有善口技者第787章 大軍凱旋,因功授勳第九十二章 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第三百七十五章 四萬裡水路第五十四章 可借瓦剌大勢施爲第763章 老虎 狐狸與驢第八十八章 跳着腳的作第三百零八章 你想辦法我幹活第912章 宣皇是誰?第970章 紙貴墨貴,書就貴,讀書就貴第819章 倭國亂不亂,我袁彬說了算!第721章 有道之國,務在弱民第四百一十九章 好人就該被槍指着第四百二十八章 撒馬爾罕的諮政院第三百八十五章 半數臣工朝天闕第三百八十七章 畏威而不懷德第五百九十八章 飛鳥盡,良弓藏第六百章 白麪、頭繩、門神第三百九十五章 不服王化,自然沉海第五十六章 大明皇帝,得支棱起來!第五百九十二章 腰纏萬貫進此地,身無分文雁拔毛第654章 正天下之不正,合天下之不一第一百五十六章 恐怖的壓制能力第五百二十章 這天底下最難得是兩個字是:知恥第748章 誰爲萬民操勞,誰就是萬民之主第三百一十八章 不會吧,不會吧!第一百三十二章 陛下真乃真武大帝轉世也!第三百一十五章 養寇自重 (賀“蜷縮被窩中”成爲本書盟主)第四百零七章 陛下不唱紅臉,也不唱白臉第六百二十八章 百官哀怨,沸反盈天第一百六十五章 下坡的時候,踩一腳油門第二十六章 逼朕殺人第二百七十六章 集寧城的泰安門第671章 存人失地,人地皆存第四百七十六章 民風不善,教化不明第999章 以自我爲中心的朱見治第923章 大明水師在剿匪第四百三十三章 葛朗臺看了想擁抱,嚴監生聽聞要落淚第四百八十八章 歷史給水泥的代號是石灰第八十四章 朱叫門迤北娶親第二百八十九章 鈔關商稅不能免第二百六十二章 勝利必將屬於我們!第五百三十八章 不求萬世,只爭朝夕第674章 亡國之君的亡國三策發新書了!第二十七章 于謙的長袖善舞第696章 大皇帝要不起的奇觀第二百六十一章 你也配姓孛兒只斤?第五百二十章 這天底下最難得是兩個字是:知恥第四百零七章 陛下不唱紅臉,也不唱白臉第834章 雖然沒有軍事天賦,但仍是優秀統帥第五百一十二章 臣于謙,大明養鴿人第791章 石景廠價值三十四萬銀幣的牌額第四章 退敵良策第五百八十二章 人生多歧路第四百零一章 陛下!什麼時候打倭國!!第951章 微雨見晴,六合清朗第一百一十八章 子嗣很重要(均訂加更)第650章 論跡不論心,論心無完人第一百三十九章 百姓最是狡猾奸詐(打賞加更)第三百四十章 趙輝伏誅 還有同謀第965章 萬方有罪,罪在朕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