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0章 換家戰術

此時要打魚的袁彬等人,船舶正在快速的向着堺港而去。

連大內氏和尼子氏都得到了三管領夥同室町幕府將軍足利義政,要討伐山野銀山的消息,掏了袁公方的老巢。

袁彬等人能不知道嗎?

他要打的魚,正是三管領和室町幕府。

堺港在難波京(今大阪)北部,因爲倭國要前往大明朝貢,而特別建立。

由於勘合貿易的利潤極其誘人,過於驚人,堺港遂成爲有實力大名的必爭之地。

這個堺港先後有大內氏和細川氏爭奪,大內氏和細川氏也因爲這個堺港結下了極深的仇怨。

大明皇帝的海外市舶司,共有四處,琉球的那霸港、朝鮮濟州島、澎湖市舶司以及倭國的難波京。

這四處海外市舶司,唯有難波京未曾確立。

袁彬披甲帶刀,兜鍪帶好之後,並沒有扣下,而是看着戰座艦劈開的波浪,出神的說道:“在倭國待久了,甚至還以爲倭國這樣的方式,纔是人間常態。”

“甚至認爲它比大明還要合理幾分。”

“嗯?”李秉用鼻音發出了自己的疑問。

李秉一直以爲袁彬是在迷茫陛下的態度,或者迷茫是否應該追逐權力。

但是現在看來,袁彬似乎有迷失自我的徵兆。

連倭國這種天下失序、羣雄蜂起、連年戰亂的地方,也能稱之爲人間常態?

甚至比大明還要合理幾分,這又從和說起?

“說說看,我很想聽聽你的想法。”李秉面色如常的問道。

給一個人解惑,不是完全否定對方的迷茫,而是深入他所思所慮之中,去思考他內心真正的想法。

袁彬大馬金刀的坐在甲板上,看着遼闊的海面平靜的說道:“室町幕府、三管領、守護大名、武士和普通百姓,都有很大的機率看不到明日太陽升起,百姓朝不保夕,室町幕府的將軍似乎也好不到哪裡去。”

“京都府的城頭王旗變幻,三管領也並非世襲罔替,那武田山名氏,之前還號稱六分之一倭國,現在不也龜縮在三個令制國內,瑟瑟發抖?”

“這權貴也好,富商巨賈也罷,守護大名又如何?該死還是得死。”

“死亡之後,騰空了肉食者階級,增加了上下階層的流動。”

“倭國地面,一揆和國一揆,如火如荼,驅逐了國主,最普通的百姓,也有可能一躍成爲守護大名。”

“今天你是國主,明天我國一揆之後,我也是國主。今天你吃香的喝辣的,明天就輪到我了。”

李秉聽了袁彬的第一個理由,沉默了許久。

正如襄王殿下所悟的那般,官選官總是在向世襲制轉變,而這代表着大明階層流動姓降低,也就是階級固化。

袁彬似乎說的有那麼幾分道理。

袁彬繼續盯着海面說道:“堺港是個很神奇的地方,這裡是倭國茶道盛行的地方,今井宗久、津田宗及是茶道宗師,甚至在堺港形成了風力。”

“茶道蔚然成風,每次大明貨船到港的時候,堺港的所有人,是所有人,爭相購買茶磚。”

“很多窮苦之家的百姓,也願意花費幾乎所有的身價,買一塊茶磚去享受。”

“因爲他們不知道明天還能不能活着,索性把錢都花出去,及時行樂。”

“伱再看大明,地主們恨不得糧倉裡的糧食,都爛在倉裡,恨不得銀子在豬圈裡埋到他們忘記。”

“爲何?還不是知道自己不會死,所以想要把錢存起來?”

“大明的冬序是錢荒,如果能把地主們圈在豬圈裡的銀子都挖出來,還會有錢荒嗎?”

李秉愣愣的說道:“不會,自從南宋初年開海之後,流入大明的銀子,數以億計,倘若這些銀子都在流通,大明何至於有眼下之冬序?”

李秉差點都被袁彬給說服了,這個平日裡五大三粗的猛人,居然思考的如此深刻。

袁彬繼續說道:“即便是這人死了,也不會給家人們帶來多少的傷痛,因爲所有人都是如此,連室町幕府的大將軍都有可能隨時暴斃,更何況百姓呢?”

“而且死亡,在倭國似乎不是那麼可怕,只要一死,就不用面對沉重而漫長的勞動僅僅賺到了一點口糧、不用憂心生活瑣事、不用每日惶惶不安,不知道明天和死亡哪個先來。”

“即便是死了,家人悲痛不已,其實也沒什麼大礙,那些個波斯商人,帶來了福祿三寶,也可以撫平家人們的傷痛啊。”

李秉嘴角抽動了下,倔強的說道:“你說的不對!人最基本的要先活着!你這都是什麼歪理邪說。”

“不對!你說的不對。”

李秉作爲士大夫、僉都御史,他本來是打算爲袁彬解惑,結果呢?

被袁彬給說的雲裡霧裡,還聽出幾分歪理來。

“不不不,李御史聽我說完啊。”袁彬嘴角浮現出了一些笑意,他繼續說道:“其實有一個問題,大明根本無法解決,那就是大明朝臣們,總說陛下是亡國之君這件事。”

“只要陛下不肯妥協,朝臣們就要一直說下去,勸諫下去,直到陛下成爲你們想要的模樣,而陛下又不肯投降,不會變成那樣,只能這麼僵持下去。”

“但是如果大明是倭國這種樣式的天下,那這個問題不復存在啊,因爲根本不必討論亡國不亡國的事兒。”

“因爲它始終處於亡國的狀態啊。”

李秉終於惱羞成怒的說道:“滿嘴胡言!胡說八道!”

“哈哈哈。”袁彬長笑了起來,他的確在胡說八道。

嶽謙、季鐸看着逗弄李秉的袁彬,也跟着笑起來,戰座船的甲板上,滿是快樂的空氣。

能把經學博士,用歪理辯倒,本身就是一件很好玩的事兒。

如果朱祁鈺知道了袁彬和李秉的對話,一定會讓德戾帝給袁彬磕兩個頭。

德戾帝也就是殺一殺猶太人,袁彬這邏輯,可是無差別,上到公卿、下到黔首,無差別的隨機死亡論,堪稱人類清除計劃。

袁彬看着越來越近的堺港,看着那海岸線出現在了眼前,眼神格外的銳利的說道:“陛下說,在被朘剝的時候,能活出些許甜味來,是萬世不竭的奴才。”

“那在隨時隨地可能死亡的世界裡,活出了甜頭來的人,品出幾分合理來,大約就是得了癲病!”

袁彬當然沒有瘋,他只是用讀書人的敘事風格,將胡攪蠻纏,發揮的淋漓盡致。

用一套看似合乎邏輯、實則狗屁不通的說法,把李秉辯的啞口無言,給枯燥無味的行軍過程,增加一些趣味。

袁彬握緊了手中的長戟,繼續說道:“我之前一直想不明白,爲何倭國的番衆會成爲一股重要的武裝力量,而且無法撼動。”

“後來我想明白了。”

“這種社會,唯一的問題是,這樣隨機死亡的世界裡,百姓們,他過得苦啊。”

“苦到死亡纔是解脫,苦到渴求死亡,苦到自己結束自己的生命,所以才求神拜佛。”

李秉終於沉默了下來,袁彬其實已經解惑了,只不過是把自己的感悟說了出來,也解釋了倭國爲何是這種稀碎的局面。

也解釋了爲何陛下對倭國置若罔聞,不聞不問,絲毫不在乎。

除了白銀,這樣的倭國對大明而言,絕對是負資產中的負資產,毫無價值可言。

袁彬扣上了兜鍪,嗤笑的說道:“那個細川勝元要掏我的老家,我也來掏他的老家來了。”

“撕破臉這種事,一定是細川勝元做出最錯誤的決定。”

“既然都是要死的,不如我來殺了他們好了。”

袁彬打算和細川勝元換家。

袁彬不在乎山野銀山,大不了再打回來便是,反正留在那裡的只有倭人。

但是細川勝元可以不在乎他的老家嗎?

堺港有細川勝元的夫人,堺港他的親族,堺港更是細川勝元的老巢。

袁彬換的起,細川勝元換的起嗎?

李秉看着全副武裝的數百人,又看看渾身煞氣的袁彬,似乎是想到了一個人,那就是白起。

“如果你要是在先秦的戰國時代,怕不是兵家,擅長以殺止殺。”李秉頗爲感慨的說道。

和這幫大頭兵呆的久了,李秉多少也變得豁達了許多。

大家都是樂子人,就是圖一樂,要是錙銖必較,那反而不是樂子人了,豈不是不樂了?

袁彬看着拋錨的戰座船,順着木梯下了艦船,重重的落在了木製棧橋之上,悶聲悶氣的說道:“那就以殺止殺!殺到他們不敢妄動爲之!”

袁彬等人的身影順着近三十丈的棧橋衝向了堺港。

而此時的山野銀山,是另外一副場面。

室町幕府將軍足利義政,帶領着三管領和一衆武士,趕到了山野銀山,卻不知如何是好。

一切預想中的順利進展,全都沒有如期發生,相反,事情變得相當糟糕。

山野銀山不知何時出現了一座城池…

城牆不算高,只有兩丈左右,但是這不規則的城牆上,滿是火炮。

很多的倭國黔首,站在城牆之上,手持火銃,瞄準了來犯之人。

袁彬征討安藝國,帶走了所有的軍卒,留在山野銀山的只有倭國窯民。

這些窯民面色黝黑無比,但是他們手並不顫抖,槍口對準了來犯的室町幕府衆人。

足利義政毫不懷疑,只要他向前一步,這些黔首們,就會點燃藥捻,激射的鉛子,會穿透他的胸膛。

窯民在山野銀山的生活是否苦楚?

的確很苦,大明索求白銀無度,他們就得日夜不輟的爲大明挖銀礦吹灰煉銀。

可是再苦,那也是活着。

窯民不用擔心明日就會死掉,也不用擔心被扔到石臼裡被搗的稀巴爛,變成別人的食物。

甚至那個不言苟笑的袁公方,還教授孩子們一些簡單的文字算術,那可是過往倭國的世家才能學習的漢學!

“他們哪來的這麼多的鐵炮!”細川勝元握緊了手中的倭刀,眼神中皆是驚疑不定。

情報無誤,袁彬五人帶着軍卒傾巢出動,山野銀山一個武士也沒有,只有一羣骨瘦如柴的窯民。

可是這羣窯民手中有火銃!還有火炮!

這些火銃,其實是大明淘汰的部分火器,都被袁彬請旨運來了倭國,守護銀山所用。

即便是大明淘汰的火器,那也是倭國少有的火器。

“要不找個人上去談一談?”足利義政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袁彬是大明人,這一點室町幕府清楚,山野銀山的倭人也清楚。

和談應該很順利,大家都是倭人,室町幕府作爲徵夷大將軍和日本國王,來接收屬於倭國的銀山,合情合理。

“嗯。”細川勝元點頭。

三五個人卸下了軍備,舉着一杆白旗就向着城池正門而去,立白旗於陣前,便知接應之處,乃是要求休戰、和談。

但是迎接這三五個人的是數十聲槍響。

淘汰的火器威力不足,火藥也並非大明新式火藥,掀起了滾滾黃褐色的煙塵,還有一股刺鼻的硝煙的味道瀰漫。

三五個人猝不及防被鉛子射成了馬蜂窩,導致了血泊之中,眼神中全是不敢置信。

這幫黔首窯民,他們怎麼敢對尊貴的武士大人開槍?!

細川勝元不再等候,大喝一聲,示意部衆向城寨衝去,他聲嘶力竭的大聲喊道:“殺!”

衝鋒開始了!

衝鋒很快就退了下去。

炒豆子一樣的聲音在山澗響起,衝鋒被鉛子迎面兜住,衝鋒在前的人,立刻步了馬蜂窩的後塵。

衝鋒一共持續了三次,每次都被火銃給擊退。

窯民其實不會使用火炮,兩發火炮炸膛之後,便不再浪費火藥,開始只使用火銃迎敵。

火藥並不是很多,擊退了三次衝鋒之後,數百名窯民手中的火銃已經沒有了火藥。

細川勝元發現了窯民沒有了火藥,精神立刻抖擻了起來,大聲的說道:“上!誰先打開城門,賜家臣食俸!”

細川勝元的指揮並沒有得到迴應,因爲窯民打開了城門。

要投降了嗎?

細川勝元嘴角浮現了殘忍的笑意,但是他很快就意識到了不對。

窯民非但不投降,還打開了城門,手持略顯寒酸的武器,打算出了城寨作戰。

之所以打開城門主動出擊,是因爲窯民並不會守城。

一個面色黝黑,處處皸裂的窯民,舉着手中一把磨得鋥亮的刀,大聲的說道:“山下,都是敵人!”

“今天,他們只能踏着我們的屍體,衝進寨子裡,殺掉我們的妻兒老小!”

“殺!”這個眼睛都有些渾濁的窯民,幾近於瘋狂的舉起了手中的刀,撕裂的聲音在整個山澗迴盪着,目眥欲裂、面目猙獰的窯民,第一個衝出了城寨的寨門。

在這個窯民的鼓動下,所有的窯民毫無章法的衝出了山澗,如同山洪一樣向山下的敵人撲去,漫天的煙塵之中,腳步聲和嘶吼聲直上雲霄!

惡鬼一樣的窯民從滾滾煙塵中猛地撲了出來,將一個個武士摜到了地上,這些窯民都是黔首,他們毫無章法,手中的武器也有點簡陋。

可是手肘、牙齒、腦門都是這些窯民的武器!

戰局正在以一種出人意料的方向發展,這些武士們根本抵抗不了窯民求死般的進攻。

“撤撤撤!”足利義政終於意識到了不妙,大聲的喊着。

窯民的士氣實在是太過於旺盛了,再打下去即便是贏了,也是損失慘重。

本來以爲傳檄而定,在自家地頭上,收回自己的銀山,那不是理所應當?

武士們開始撤退,窯民們也是憑藉着一時的悍勇,武士褪去,窯民也不敢深追。

那個爲首的窯民渾身是血,緩慢的站了起來,用力的吐了一口混着皮肉的血塊,看着狼狽撤退的武士們,露出了一個輕蔑的笑容,隨後直挺挺的倒下了地上。

這窯民被武士的倭刀戳了個對穿,全憑一股氣吊着,這股氣卸了,他便活不成了。

臨死時,他的笑容並未散去,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他最欣慰的是看到了高高在上的徵夷大將軍,倉皇逃竄。

足利義政有些懊惱的說道:“這是怎麼回事,不是說有內應嗎?不是說只要我們到了,他們便會開門投降嗎?”

細川勝元損失慘重,並沒有理會足利義政。

一個傳令兵匆匆的跑了過來,大聲的喊道:“報!報!報!將軍,那波京堺港被袁公方攻破了!”

“細川守護代的夫人春林寺殿,被袁公方給活捉了!”

細川勝元眼前一黑,上前一步,抓住了傳令兵的衣領聲嘶力竭的喊道:“不可能,絕對不可能!袁公方不是應該在安藝國嗎?”

傳令兵將一個髮簪和書信,遞給了細川勝元,牙關打顫的說道:“這是夫人的髮簪和手書。”

細川勝元緊緊的握着髮簪,看着信奉上略顯凌亂的筆記,那的確是她的妻子的手書。

“袁公方真的在堺港?”細川勝元顫抖的問道。

“在。”傳令兵不僅打了個哆嗦,袁彬那一行人的如同天上降魔主一樣的攻破了堺港。

細川勝元無力的說道:“回堺港。”

第三章 待明日,權在手第816章 朕輸了,但是也贏了第一百一十五章 磔!第二百六十六章 福祿三寶第五百四十一章 朕首先是大明皇帝第三百九十八章 吾與大石同在!第四百零六章 第一次海戰第731章 如何治好朕的精神內耗第926章 天子一怒,伏屍百萬,流血千里第889章 由盛轉衰的共同特性第六百一十一章 文武百官親眷不得營商第993章 坐着火車去宣府第680章 豺狼虎豹,吃盡血肉!第二百零五章 酒池肉林亡國之君第五百五十七章 你能信任的只有陛下!第四章 退敵良策第900章 人頭來見,再言和戰第四十五章 夜哭天明,能把瓦剌人哭死嗎!第813章 賞罰利害,五刑之闢教之末也第652章 公者千古,私者一時第五百三十七章 你想跟我火併?第五百四十章 說什麼狡兔三穴,哪能擋得住繡春刀寒芒乍現第878章 此間樂,不思黎第二百二十九章 生命的奇蹟第五百五十二章 大明今日好,明日好,日日好第四百五十九章 三界靖魔大帝第四百四十六章 舌戰羣儒,醉翁之意不在酒第一百二十六章 誇,誇上天去!(均訂加更)第八十七章 朕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第三百六十章 威逼利誘、文武並用第764章 達則混吃混喝,衰則反咬一口第五百二十二章 旱地行舟第三百六十四章 天賜的發財良機第五百三十九章 英雄難過美人關第二百零一章 朕又成亡國之君了?第三百零七章 也先大悅!第882章 抄家一二事兒第三百四十一章 喪盡天良,該下十八層地獄第五百五十三章 他想幹什麼!第一百六十章 勳戚一體,勳戚互援發新書了!第一百七十九章 送稽王歸京第873章 瓦剌人沒有武德第五百四十六章 大明真的失掉開拓性了嗎?第958章 陛下承諾過的!第二百五十一章 大皇帝陛下財務狀況良好第832章 和林,國家興王地第930章 沒有界限的自由不是自由第859章 兩難自解,你看如何?第六百四十章 西域苦,苦在沒有大明第五百四十二章 生老病死,時至則行第三百八十九章 翻譯翻譯,什麼叫心安立命!第二百五十四章 密州市舶司第四百九十三章 廩盈法第662章 本地幫會很沒有禮貌第二百六十四章 在算學上,繼往開來第944章 解刳院雅座兩位第四百一十七章 法不責衆,冤魂何以慰藉!第二百四十二章 臣請陛下殺人第二章 喋血奉天殿第二百五十九章 天子腳下的首善之地第719章 拋開立場不談,講個小故事第二百八十一章 大石,於少保下來戰書!第四百六十一章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第九章 皇權更替,腥風血雨第849章 到了時間,該死就去死第755章 騎驢的夫妻和坐轎子的李白第915章 問出奇怪問題的皇帝陛下第793章 見龍在田,天下文明第四十一章 實踐才能出真理第四百九十一章 登聞鼓響了第775章 令人作嘔的罪證,觸目驚心的塘報!第六十六章 南下!南下!南下!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明皇帝要出新書了第二十章 登基第877章 快刀斬亂麻,辦個加急第715章 開海一念起,剎那天地寬第674章 亡國之君的亡國三策第710章 官選官到世襲的橋樑第三百五十三章 黛眉開嬌橫遠岫,綠鬢嚲濃染春煙第九十九章 一曲忠誠的輓歌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明皇帝要出新書了第784章 大皇帝訓子第839章 讓你體面你就體面第三百九十三章 陛下更喜歡大明女子第四百七十三章 漢室江山,代有忠良第四百零七章 陛下不唱紅臉,也不唱白臉第七十六章 你甚至不肯叫我一聲…勳宗!第786章 我殺了我自己第六百二十六章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第五百六十八章 打斷施法第九十五章 天寒地凍,來往不便第七十六章 你甚至不肯叫我一聲…勳宗!第二百零七章 羣臣惶恐 京師非議第五百一十章 在流乾最後一滴倭國武士的血之前,決不投降!第三百二十一章 爛泥扶不上牆的兵部尚書第三百一十六章 天下罪朕,還是朕罪天下!第五百九十四章 陛下乃至仁之君第910章 作爲進士的自我修養第十九章 是于謙要保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