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5章 沒有孔府,山東煥然一新

朱祁鈺和于謙在討論的內容,歸納起來,無外乎歷史的螺旋上升。

歷史總是在循環往復的周而復始,看似沒有什麼變化,但無論軍事、政治、經濟、文化都在不斷的前進。

在山東的日子,朱祁鈺唯一的苦惱就是沒有進濟南府看一看趵突泉。

濟南府作爲山東首府,三司所在,對於皇帝的到來做了萬全的準備。

首先,當朱祁鈺的車駕按照預期到達了濟南府外的館驛之後,立刻就有鄉紳士民皆跪奏曰:伏祈陛下鑑萬民戀慕之情,暫停車駕數日!

這叫萬民書,請陛下駐蹕濟南府的的步驟。

山東布政使裴綸也是絞盡腦汁,希望能得到陛下駐蹕濟南府的機會。

但是陛下在濟南府外過了一夜,就跑去了泰安州,濟南府精心準備接駕的心,落空了。

山東布政使裴綸,是永樂十九年的進士,第一甲探花及第。

永樂十九年還有位進士名叫于謙,乃是當朝少保,大明皇帝的左膀右臂!

永樂十九年的進士裡還有一位叫薛瑄,現任的大理寺卿,就是河東文脈的魁首。

永樂十九年的進士裡還有一位叫做萬觀,是上一任山東布政司,被李賓言一網打盡給幹掉了。

景泰二年,山東按察司吉僉事趙縉、山東布政司左布政使萬觀、左參議劉渙、右參議趙全等一衆十二人,因爲參與到了孔府大案,落得個人頭落地,家人流放永寧寺的下場。

裴綸和于謙乃是同榜出身,當年也一起在恩榮宴上喝過酒。

至少在於謙面前提及裴綸這個名字,于謙知道此人長什麼樣,在哪裡做官,爲人如何。

在皇帝即將離開濟南府的時候,裴綸給於謙遞了拜帖。

不能放皇帝走了!

皇帝就這麼走了,他裴綸作爲山東父母官,沒辦法給山東的父老鄉親們交待。

山東到現在都沒有農莊法在推行,百姓們翹首以盼,連雲貴川黔、兩廣都有農莊法的試點,唯獨山東沒有。

顯然陛下心裡擰着一個疙瘩,不把這個疙瘩解開,山東在景泰年間,唯一的貢獻,只有一個直屬朝廷的密州市舶司拿得出手了。

山東不該如此沒落下去,至少不能在他裴綸手裡沒落下去!

對於裴綸找上門,于謙並不感覺意外,他通稟了陛下,得到了首肯之後,見到了裴綸。

裴綸依舊是那個瘦瘦高高的模樣,這個人做官就一個特點:得失不介於心,夷險不易其節。

裴綸和于謙不同。

于謙是不屑於鑽營之道,不是不懂,爲了大明朝局穩固,他可以答應陛下去給孫太后送賀禮,雖然只有那一次。

裴綸則完全不懂鑽營之道,他不會,而且不懂。

正統四年,裴綸是會試的主考官,當時主少國疑,稽戾王年紀幼小,張太皇太后把持朝政,朝中勳貴一窩張橫行無忌,楊士奇等諸多‘賢臣’也不遑多讓。

當時的會試科場舞弊,明碼標價,各種豪右都在打招呼,作爲主考官的裴綸,大門一閉,不肯開方便之門。

裴綸的女婿朱全祿,想借着岳父之名作爲靠背,取得功名。

裴綸得知女婿心意,大怒,居然不認女婿,女兒來鬧,也不認女兒了。

江淵是景泰二年的主考官,之後官至兵部尚書,榮升大明權力核心層,成爲師爺之一。

裴綸當會試主考官,會試結束,就落得個辭官回鄉的下場。

自此之後,裴綸不能說是官運亨通,只能說事事不順。

正統七年,家境不算殷實的裴綸,不得不在監利縣謀了個差事過活,他做了縣誌編纂。

這是一個不入流的文吏,算不上官身。

正統九年,楊士奇失勢,朝中風雲變化,作爲知名的違逆權臣的代表人物,裴綸回到了京師,再入翰林院做了翰林編纂。

一個探花及第的第一甲進士,會試的主考官,跑到家鄉的縣衙做不入流的縣誌編纂,裴綸這經歷自然算是大起大落。

按理來說,裴綸應當是改悔了!

但是回朝之後的裴綸,作爲御史言官,清流中的中流砥柱,他的第一炮就瞄準了宮中巨蠹—王振!

一篇‘親賢臣,遠小人’的奏疏可謂是蕩氣迴腸,從東漢末年十常侍開始引經據典,再到大明高皇帝在皇宮樹立‘宦官不得干政’鐵牌爲援引,大肆抨擊司禮監太監王振擅權,僭越神器。

這篇雄文的另外一名主筆,翰林院講筵侍講學士劉球,被捕下獄,在獄中被杖斃而死。

裴綸因爲名聲顯赫的緣故,不好明面上下手,但是裴綸也難免兔死狐悲,也不敢再得罪王振了。

裴綸如此做官,在景泰年間,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但是他在正統年間如此做官,自然是把自己官運給堵了。

“景宜治下,政通人和,百廢俱興,短短數年,再無響馬之害。”

“山東地面民風斐然,路不拾遺,夜不閉戶。”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於某佩服!”于謙見裴綸也沒擺出他少保的架子,先是寒暄了一陣。

景宜是裴綸的字,畢竟是同榜,雖然不在一個賽道上,但是于謙和裴綸都得罪過楊士奇,也都得罪過王振。

裴綸這七年來,在山東干的很不錯,上任山東後,就做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就是清理響馬,山東響馬甲天下,乃是山東特色流匪,被裴綸聯合密州市舶司京營給清剿的一乾二淨。

剿匪是個麻煩活兒,這裡面要甄別到底是逼良爲娼,逼上梁山的普通百姓,還是無惡不作、打家劫舍的惡匪。

這裡面最精細的活兒,莫要屬勸人下山了。

裴綸雖然有仰仗密州駐紮京營的因素在,但是能把人勸下山,的確是裴綸的本事。

政通人和,百廢俱興。

裴綸第二件事,是安民生。

裴綸藉着孔府大案的餘威,山東布政司和按察司聯手,開始對山東地方的貪腐問題進行查處。

朝廷查抄孔府田畝,山東官府手中的官田變多,能做的事也更多,裴綸沒有把這些變成自己的私田,而是仿照農莊法,集體耕種,收納流民,成果不菲。

裴綸圍繞密州市舶司、膠州灣,發展經營山東配套產業,發展極爲迅速,密州市舶司從一個十萬多的小城,逐漸變成了萬國來貿的百萬人口的大城。

物質基礎決定了上層建築,所以纔有了路不拾遺,夜不閉戶。

于謙對裴綸的認知是直氣勁節。

朝堂清朗,有他裴綸的容身之地,若是朝堂昏暗,這樣的人在朝堂爲官,可謂是步步驚心。

裴綸很擅長經營,山東被他治理的井井有條,就像是徐有貞一樣,裴綸不擅長站隊,不擅長朝堂狗鬥,在地方做地方官,卻能安土牧民。

于謙對裴綸的認知非常準確。

在原來的歷史線裡,景泰八年三月份時,裴綸已經死了,被氣死的。

景泰八年一月,明英宗朱祁鎮從南宮復辟。

裴綸二月聞訊,大悲極怒,積憤成疾,又束手無策,不久之後便撒手人寰。

裴綸的確不擅長站隊,甚至無法接受城頭王旗變幻。

裴綸趕忙行禮,俯首說道:“少保謬讚,在下不甚惶恐。”

于謙可以叫他字,但是他這趟來不是私事,是公事。

“我這次來拜訪於少保,是想讓於少保勸說陛下,入濟南府駐蹕。”裴綸開門見山說明了來意。

山東需要大明皇帝駐蹕,即便是沒有政策上的傾斜,至少也不應該落後。

比如這次的以工代賑,山東因爲經濟穩定,就排到了最後。

面對冬序,山東的壓力也很大。

陛下不肯駐蹕,京師的那些京官們,可是很會見人下菜碟,山東不得聖眷,到時候,山東不見得能撐下去。

于謙看着裴綸爲民請命的模樣,嘆息的說道:“陛下心裡擰的疙瘩,是我這等臣子能夠解開的?”

“不論當年鐵鉉千斤閘之事,李賓言巡撫山東,差點死在兗州府,陛下這個心結想要解開,恐怕不易。”

裴綸滿臉的急切,甚至急的額頭都冒出了冷汗,他想了想說道:“還請於少保教我!”

“我倒是有個法子,不知道好不好用。”于謙低聲說了幾句。

裴綸大喜過望,連連點頭,出了館驛之後,裴綸不得不感慨,於少保果然是陛下的肱骨之臣。

如何避免皇帝跟臣子賭氣鑽牛角尖,是于謙對國家之制的主要課題之一,他的主要工作就是勸諫,勸仁恕之道,想要陛下寬恕,那不能只做表面功夫。

陛下在山東地面行走,對山東的方方面面非常滿意。

尤其是沒有了孔府的山東,完全是一個不一樣的山東。

當初兗州、濟南府等山東舉子罷考,可是把大明上下嚇了一跳,雖然在尹旻等山東出身的官員多方努力之下,沒有釀成嚴重後果,但是足以說明衍聖公府在山東士林中的超然地位。

沒有了孔府的山東,並沒有文脈斷絕,也沒有聖人不出,天下不寧。

反而是變得更好了!

尤其是士林風氣變化。

比如山東提學官帶領山東士林編纂了一套新的二十四孝,在這新二十四孝之中,挑選了二十四位孝子事蹟,相比較舊二十四孝的神話色彩,新二十四孝是真實故事,更接地氣,可謂是:孝出了心意,也孝出了誠意。

比如山東布政司對曲阜孔府的千年老宅,進行了一番修整,供遊人觀光攬勝,將孔府、衍聖公這個神話IP,和傳國玉璽、泰山封禪一樣,徹底去掉了神聖性。

這些變化是讓朱祁鈺欣喜的,這些年山東一直沒什麼動靜,朱祁鈺還打算親自看一看,若是有必要,就邸報發文,發動一場搗毀孔家店行動。

大明的天只有一片,這孔家店還想凌駕在皇帝的頭上,豈能饒恕?

但是帝制之下,這些讀書人的抵抗意志,實在是超出了他預料的…弱。

他還沒開始發動鬥爭,這些讀書人就學會了滑跪。

“陛下,裴綸找臣是爲了請陛下駐蹕之事,準備倒是很充分的,陛下要去看看嗎?”于謙找到了陛下,稟報了裴綸的事兒。

朱祁鈺放下了京中來的奏疏,搖頭說道:“哦?準備聯合倭寇,給朕一個大驚喜?”

“看陛下說的,裴綸要有那個膽子,當初就刺殺楊士奇,毒殺王振了。”于謙愕然。

他知道陛下心中有心結,萬萬沒料到,陛下心中心結這麼重。

陛下這一句話,可謂是誅心至極,若是傳到外面,裴綸不死都對不起朱祁鈺的金口玉言。

當然,朱祁鈺既然敢說,就知道興安和于謙不會傳出去,這個把握他還是有的。

朱祁鈺就是擺在明面上,嫌棄就是嫌棄。

“量他沒這個膽子。”朱祁鈺依舊是不大高興。

他已經走到泰安州了,按照行程,七日後趕至徐州。

他不想駐蹕山東,尤其是濟南府、兗州府這些地方,他不喜歡這倆地方。

當年那個憨直的李賓言從京師巡撫山東,差點死在這裡。

李賓言是天使!是欽差!

官匪倭三方勾結,差點要了欽差大臣的命!

李賓言在山東連續高燒數日,若非太醫院有新調配的柳枝提取液作爲退燒良藥,李賓言就真的死了!

那是李賓言的命,同樣是他皇帝的臉面!

李賓言在山東、在松江府、在琉球做了那麼多事,尤其是在琉球這個新開闢的四方之地上,倭寇更多、殘餘勢力更強。

可是李賓言在琉球,可曾如此遇險?

根據唐興的奏疏,因爲琉球事不算多,李賓言居然胖了七斤有餘。

“裴綸準備了什麼新花樣?”朱祁鈺倒是好奇的問道,明知道皇帝不喜,還非要湊上來,這已經不是一般的勇敢了。

于謙俯首說道:“剿匪平倭英烈公祠。”

“這七年來,山東一直在平定響馬,頗有建樹,山東地面已經找不到響馬了,在大明十六省內,唯有山東地面可以說自己地頭上沒有流匪。”

“而密州市舶司是倭寇的眼中釘,肉中刺。”

“當初,倭國各大名田主,和孔府勾結,走私販私,因爲密州市舶司和巡檢司的存在,各大名田主,只能貢舶商舶,所以山東地方聯合密州市舶司,對倭寇進行了多次清繳。”

“這些年,剿匪平倭,死傷者衆,裴綸興修英烈公祠以紀英烈之功。”

走私販私不用納稅,貢舶商舶就得納稅,抽一成納銀六分。

但倭寇就是寇,他們當然不想納稅,這些年從未停止對密州市舶司的襲擾。

這就是裴綸上任山東辦得第三件事,平倭,經年累月,從不停歇。

朱祁鈺頗爲鄭重的點頭說道:“那真的是得去看看。”

“興安,改一下行程,逗留幾日便是。”

如果別的事,朱祁鈺自然不理會,但是剿匪平倭的英烈公祠的確應該上柱香。

朱祁鈺在萬民書上硃批,算是順應民意,駐蹕濟南府。

在孔府這個天子第一號案中,其實裴綸有別的選擇,比如倍之。

朱祁鈺要查貪官,裴綸就可以把山東官場攪的雞犬不寧;朱祁鈺要查孔府,裴綸也可以擴大打擊面,擴大查孔府的力度。

比如將整個孔府付之一炬,把整個孔府搗得稀巴爛,把孔夫子的塑像搗毀,取出孔夫子塑像肚子裡的《禮記》,從顏回的雕塑肚子裡取出《尚書》。

那是禮記?那是戰鬥檄文。

裴綸沒有那麼做,他選擇了堅定的擁護陛下。

忠誠不絕對,就是絕對的不忠誠。

古代塑像,比如廟裡要放經書,孔夫子的雕像裡是明初朱元璋賞賜的雕版《禮記》,顏回的雕像裡,放的是《尚書》,當初曲阜孔府被徹底搗毀,到底是擴大化的倍之,還是真就是奉天殿的決定,那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第786章 我殺了我自己第五百五十四章 你乾乾淨淨,我清清靜靜第792章 夾帶越厚,問題越大第二百八十一章 大石,於少保下來戰書!第二百三十章 朱見深朝拜賀歲,李貴人得償所願第二百九十七章 皈依者狂熱第五百八十二章 人生多歧路第737章 村裡的狗,都能吃上皇糧!第782章 多就是美,大就是好!第674章 亡國之君的亡國三策第二百五十五章 登島作戰第四百零五章 禁暗殺、美人計、金錢收買第866章 忘記爲何出發,便是忘本第七十一章 去南京!第二百九十一章 三根神針針穴療經第696章 大皇帝要不起的奇觀第四百九十七章 飛梭第二百七十五章 不僅要軍事勝利,還要政治勝利!第六百二十五章 皇帝陛下,不覺得羞愧嗎?第一百零七章 天下爲公(均訂加更)第六百三十一章最有權也最有錢第726章 天下第三強軍第994章 走出去和帶回來第二百九十五章 表現得好,也得配合得好第四百三十五章 人生,有很多的選擇第768章 天底下第一號惡人第四百八十章 人啊,最怕一點利用價值沒有第五百四十六章 大明真的失掉開拓性了嗎?第三百四十七章 吾願和南衙共存亡第938章 如此二十九載,直到大廈崩塌第六百一十八章 四時之序 凜冬將至第三百九十二章 逆子就是逆子,甚至不肯叫一聲君父第五百一十章 在流乾最後一滴倭國武士的血之前,決不投降!第三百八十五章 半數臣工朝天闕第七十四章 亡國之君的模樣,越來越清晰第二百七十八章 精忠演義說本第四百三十八章 生存和發展是一種奢侈第五百七十四章 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後第888章 此業一定,世世常安第723章 大明水師需磨礪,可從交趾起第一百零七章 天下爲公(均訂加更)第885章 最好欺負的便是佃戶第724章 用愛消滅仇恨第五百七十八章 他!不!配!第677章 孫孝子不甘枉送性命 唐國丈恭順巧獻第一百二十二章 胸章胸前掛(均訂加更)第一百八十八章 有病看病第二百零六章 剿匪戰前會議第五百九十六章 窮不過三代,因爲沒有第四代第794章 成爲一個對大明有用的人第三百八十四章 陛下,臣請清田釐丁!第740章 寓言兩則,羊與牧羊人第二百一十二章 母子平安第二百八十八章 恩澤後世的財富第三百九十二章 逆子就是逆子,甚至不肯叫一聲君父第四十六章 與敵接戰,天經地義第943章 魏景陽什麼東西,也敢用景泰二字?第七十九章 朕,要多生兒子!第五百四十六章 大明真的失掉開拓性了嗎?第十三章 拿去!第二百八十五章 生老病死不饒人第915章 問出奇怪問題的皇帝陛下第737章 村裡的狗,都能吃上皇糧!第694章 恨似高山仇似海第二百三十二章 膽大包天第696章 大皇帝要不起的奇觀第四百六十六章 等速、等距、等速度比螺旋線第964章 純粹數學和自然機械論第四百零三章 海的那邊是什麼?第一百七十五章 第一次鹽鐵會議第817章 京宣馳道的若干問題第四百二十八章 撒馬爾罕的諮政院第一百八十四章 抓捕喜寧的超級長跑第五百三十九章 英雄難過美人關第五百章 到底是在救她們還是在害她們呢?第三百九十八章 吾與大石同在!第四百七十八章 朝廷敘事風格的小小變化第二百二十七章 人間閻羅第957章 皇權特許,瓜蔓連坐第六百二十八章 百官哀怨,沸反盈天第四百一十章 袁彬去哪了?第四十章 景泰爐第四百四十章 銜令者,君之尊也第777章 鐵匠皇帝第969章 大明興衰疏第二十九章 真正的黑火藥第五百四十章 說什麼狡兔三穴,哪能擋得住繡春刀寒芒乍現第921章 強龍硬壓地頭蛇第四百一十章 袁彬去哪了?第800章 冤枉你的人,比你更知道你被冤枉第五百六十七章 天下最偉岸的大丈夫第四百八十二章 內外織染雜造局第二百二十六章 見見百姓第四百九十七章 飛梭第991章 火尋侯王復回京第二百四十四章 禮教吃人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明:已經吃的很飽了,別送了(打賞加更)第六百一十五章 亡國五病 臃腫痿痹第三百五十二章 讓那皇爺爺見識下咱們的厲害第970章 紙貴墨貴,書就貴,讀書就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