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一章臣于謙,從不說謊!

于謙將自己和也密力火者談的內容複述了一遍,順便講了幾個大明賜名、給官、封爵的先例。

投靠大明的韃靼人很多,有普通人也有貴人,普通人中,比如同慶侯火裡火真,洪武年間就參加明軍,靖難之戰中,順利的封世侯,但是隨着淇國公丘福征戰塞外,戰死爵除,火真的子嗣世襲觀海衛千戶,吃喝不愁。

比如夏貴,原名曲倫臺,同樣是洪武年間投靠大明,在永樂年間曾經一度坐到了從一品的中軍都督府右都督同知。

貴人之中,比如吳允誠本是北元平章事,從一品高官,比如金忠,是前元一品親王恆陽王嫡裔,比如投靠大明的和勇,他的親爺爺是永樂皇帝朱棣的老對手阿魯臺。

阿魯臺就是一戰殺掉大明一公四侯的北元知院,也是明太宗朱棣大怒親征的原因之一。

大明從洪武年間至永樂年間,僅從二品以上的韃官,就有三十九人之多。

賜漢名、給官、封爵也不是大明首創,比如早在漢朝,本來是匈奴休屠部的王太子金日磾,歸附漢武帝,被賜姓金,最終成爲了漢武帝臨終的託孤大臣和霍光並列。

而唐朝的賜名胡將更是數不勝數,西域的有昭武九姓,最有名的莫過於製造了安史之亂的安祿山與史思明。

給也密力火者起名賜漢名、給官、封爵都是給投靠的人一個定心丸。

不同於雲貴川黔的流官,凡是賜漢名賜世爵的韃官,都居京師,隨時聽從大明調遣,等同大明世爵,所以不必要擔心胡將如同安史之亂那般造反。

朱祁鈺正準備寫下名字,疑惑了下說道:“也密力火者有沒有提到歸附之後,部族所有人的待遇問題?”

按照洪武年間慣例,投靠的韃靼人,即便是普通人也會恩賜絲衣一套、棉布十匹、鈔一百錠、米三石、牛二隻、羊五隻、柴五百斤的安置費。

到了洪武二十一年,藍玉捕魚兒海破北元朝廷,安置費就只剩下鈔了。

到了宣德、正統年間,因爲寶鈔氾濫貶值,連寶鈔都不給了。

朱祁鈺循例,也是不給來附之人任何的安置費的。

按景泰年間定俸,

也密力火者自己的待遇是該俸米十五石、棉、鈔、絹等,折銀幣約爲年六十枚銀幣。

于謙沉默了片刻,大明皇帝不愧是戶部尚書,這扣扣索索的模樣,和兩隻手嚴絲合縫的沈翼一模一樣,不該花的錢,是一分一釐都不給。

他想了想說道:“那倒沒有,都是要談的,看鴻臚寺談的條件,臣會和馬歡說明此事。”

這種談判的細節,哪裡需要大明皇帝親自問詢?

朱祁鈺點頭說道:“那就姓夏吧,名知義。”

夏哈普在阿爾泰語系中大多數表示星星的意思,作爲賜姓,的確比較合適。

朱祁鈺有些好奇的問道:“於少保,你們談到的那個癿加思蘭,有沒有遣使來到大明?或者收到消息?”

于謙搖了搖頭說道:“也密力火者,現在該叫他夏知義了,夏知義是和巡檢邊方兵科給事中柯潛溝通有無,在柯潛的反覆勸說下,才親自來到了大明朝貢請封。”

“至於癿加思蘭,和大明關係很差,多次襲擾大明商隊,襲擾營堡邊鎮,自然是不會遣使,因爲遣使也會被坐罪論斬。”

朱祁鈺對柯潛有印象,他本是景泰二年的軍生狀元郎,而後在翰林院做翰林,實在是不喜歡舞文弄墨,就跑去陝西行都司抓姦細,頭功牌拿到手軟。

景泰五年的狀元郎是寫了《大學衍義補》的海南人丘濬。

朱祁鈺頗爲感慨的說道:“癿加思蘭,路走窄了。”

于謙一樂,笑着說道:“陛下所言極是。”

朱祁鈺和于謙又關於海外市舶司的若干問題進行了一番溝通,主要圍繞濟州島設立市舶司和巡檢司的駐軍以及巡防之事。

答應了朝鮮王要保護朝鮮不受倭寇所害,那大明自然是言出必踐。

濟州島,對馬島,是朝鮮海峽的重要支點,只要拿下了這兩個支點,對朝鮮進行軍事庇護的承諾,就可以完全做到。

這個時候,問題就來了,濟州島駐兵的軍餉誰來出?

朱祁鈺的意見是,爲了保護朝鮮不受倭寇侵擾的駐軍,助軍旅之費自然是朝鮮王給大明朝廷。

于謙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勸了兩句仁恕之道,但是最後還是被陛下給說服了。

陛下給的理由很簡單,陛下首先是大明皇帝,然後纔是萬王之王、天可汗之類的天子,陛下要一切以大明利益爲先。

濟州島駐兵是一筆不小的負擔,對於朝廷而言,對於戶部而言,預算自然是能省則省。

“高麗姬這個不能讓步,朕不會要的,泰安宮不缺宮婢,爲了這個高麗姬的事兒,朝鮮的兩個使臣叨叨多少次了?說不行就是不行。”朱祁鈺對高麗姬進貢之事,敬謝不敏。

高麗姬長相都是優中選優,禮儀經過特別培養,與大明相同,知書達禮,琴棋書畫樣樣精通。

但是他這個皇帝的招牌,不是用在給販售舞姬站臺,也不是給朝鮮佔分配地位肉食者骯髒且齷齪生意站臺的。

于謙想了想說道:“其實陛下,這高麗姬生意,是朝鮮王李瑈的,所以他才如此上心。”

這不是什麼秘密,大明和朝鮮商舶往來頻繁,朝鮮王京距離大明京師約1900裡,而大明京師到南京的距離爲1800裡。

所以朝鮮一二事兒的傳播速度大約等同於南京新聞的傳播速度。

朱祁鈺這才瞭然,爲何這兩個使臣反覆提及此事,他對這位首陽大君李瑈還是非常滿意的,畢竟李瑈的執政理念就是事大交鄰,一切事宜大明優先原則。

“那就讓朝鮮繼續上貢吧,直接送到襄王府去,朕這位嫡皇叔可是至德皇叔,嗯,如此這般,既不讓朝鮮王寒心,也恩賜了皇叔,不錯,一石二鳥。”朱祁鈺做出了決定。

于謙有些哭笑不得的說道:“襄王殿下嗎?”

襄王府都快成了泰安宮的垃圾桶了,比如那些草原來的海拉爾、朝鮮上貢的高麗姬,還有一些推不了的宮嬪,都進了襄王府。

于謙是兵部尚書,這些事不歸他管,但他是少保,是百官之首,這些事陛下讓他去處理也符合章程,這就是于謙,有宰相之實,而無宰相之名。

朱祁鈺當初想要給於謙宰相的名號,但最後不了了之。

于謙頗爲嚴肅的說道:“朝鮮王割讓了濟州島給大明,還希冀幾件事。”

“一,是遣將官入大明海事堂學習戰技術;二,和大明水師組成聯合水師,共同護航朝鮮海峽;三,則是情報共享,希望大明可以在剿倭之前知會朝方,朝方扈從大明作戰。”

朱祁鈺嗤笑一聲,搖頭說道:“那李瑈長得挺醜,想的倒挺美,做什麼午時三刻的春秋大夢呢!不答應他。”

朱祁鈺本來還以爲這李瑈就是個酒囊飯袋,只知道做高麗姬的生意,可是這李瑈並非如此,他想的太好了,培養朝鮮的水師人才,組成聯合水師共同護航,情報共享,一件比一件過分。

“朝鮮和建奴一直不清不楚,建州女真諸部和朝鮮多有聯絡,即便是武德不振的大宋朝,也有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之言,朕爲什麼要答應朝鮮這種條件?”朱祁鈺還是解釋了下自己的原因。

“陛下英明。”于謙俯首領命,他也不同意這種養虎爲患的做法。

雖然朝鮮一直比較恭順,但那是建立在大明強橫的基礎上。

正統十四年土木堡天變,小小朝鮮王世子就敢站接聖旨,和大明天使關於《藩國儀注》進行爭辯,若是大明進入冬序勢弱,那估計又是一個東郭先生與狼、農夫與蛇、呂洞賓與狗的故事了。

“英明在哪?”朱祁鈺隨口一問。

于謙立刻說道:“陛下剛果善斷,能決大謀。常以四兩撥千斤,開闔如神,勵精勤政,威德遠被;守文致理,條理嚴密;又本之以堯舜文武之心,勳業甚盛,故曰英明。”

朱祁鈺眨着眼看着于謙,纔想起來,于謙也是正經進士出身,這種車軲轆的馬屁話,真可謂張口就來,他滿是笑意的問道:“認真的?”

于謙一臉坦然的回答道:“臣以剛直著,從不說謊,真心實意。”

朱祁鈺長笑了三聲,並不以爲意,在他看來,這不過是于謙的爲臣之道罷了,準備好些拍馬屁的話,隨時隨地應付皇帝。

他笑着說道:“好了,朕還沒到耳順的年紀,好聽話就不用說了。”

“臣…領旨。”于謙看着陛下的長笑,嘆了口氣,他說的是真的。

想做明君,首先就得勤政。

陛下整日裡在講武堂坐班、批閱奏疏、每日操閱軍馬即便是雨雪也不懈怠、每月初一十五都要宣耆老百姓百工面聖、每月都會抽時間帶着通政議政的七品腰牌跑到九門去體察民情。

而且陛下從不好大喜功,頗有些自私自利,只不過是對大明自私自利,一切以大明利益爲先,料敵從寬,更是謹慎至極。

稽戾王若不是好大喜功,安有親征釀土木堡天變的大禍?

陛下對財經事務尤其專精,自大明新貨幣政策以來,大明朝廷的財富,以一種不可思議的積累速度在加厚。

總有人說陛下是亡國之君,于謙則認爲,陛下英明。

他說的話是真的,奈何陛下不信。

“於少保要不要來下盤棋?”朱祁鈺站了起來問道。

于謙也站了起來搖頭說道:“兵推棋盤又有新的地圖了嗎?若是《反腐抓貪》臣不是陛下的對手。”

這是拒絕了。

朱祁鈺走出了御書房,奔着馬廄而去,一邊一邊說道:“走,給你演示下朕的反腐抓貪,把王翱也叫上,朕不僅僅擅長貪腐,還擅長抓貪。”

大明皇帝每個月都要抽出時間來體察民情,他七品的通政議政官職可不是浪的虛名。

最近,他就發現了一個賊窩,若是從這個賊窩入手,絕對收穫頗豐。

朱祁鈺有自知之明,他對自己的釣魚技術心裡有數,所以他準備把這個魚窩告訴反腐小能手王翱。

王翱很快就和陛下回合,向東城而去,在貢院之外停下。

朱祁鈺停穩了馬匹,翻身下馬站定,指着貢院的三條街說道:“這整個三條街的宅院,最低售賣十一萬五千銀幣,最高近三十餘萬,而且買賣得有經紀買辦擔保。”

“貴有貴的好處。”

“看到那邊了嗎?蒙學私塾,一共十二個私塾,西席先生最少都是國子監的學正,至少是同進士出身。”

“那邊是學堂,一共三座,學堂裡西席先生,最少也是翰林院的五經博士之流。”

“東行三百六十步,是京師三大書院,嘖嘖,這三大書院的幾個祭酒山長,朕還認識其中幾位,都是翰林院的講筵學士,給朕上完課,再到書院上課。”

朱祁鈺在這邊轉悠一段時間了,對這裡不敢說了如指掌,只能說如數家珍。

于謙和王翱這才意識到陛下真的是來反腐抓貪的,而且是早有準備。

朱祁鈺負手而立,開口說道:“兩位愛卿若是有了孩子,直接在這邊,從蒙學、儒學堂、書院、國子監或者巾幗堂畢業了。”

“朕有時候就在想,這些講筵學士,可是堂堂五品京官,給朕講筵的,身份地位自然不必多言,僅僅用錢帛就可以打動他們嗎?”

“朕以爲不然。 ”

于謙和王翱對視了一眼,陛下的問題預設了答案,並不需要他們回答。

能讓講筵學士屈尊紆貴的唯有真正的權貴。

講筵學士不大不小,是正五品,這是一個分水嶺,在皇帝的大宴賜席上,能夠入座的只有四品及以上。

朱祁鈺繼續說道:“這地方朕深入瞭解過了,這三條街,沒有一戶是不乾淨的,都是乾乾淨淨!”

“在廷文武沒有一個在這裡有宅院!”

“所有戶皆爲經紀買辦代持,這裡住的不是登記造冊之人,這裡如此的昂貴,即便是朕都爲之側目。”

“朕將大小時雍坊改建爲了官邸,還專門從萬歲山移植了園林樹木,好好的官邸不想住是吧,那就住天牢吧!”

“王翱啊,這個魚窩,就交給你了。”

第三百一十七章 咱們去哪兒?應天府嗎?第949章 英雄就是英雄,不是權力的工具第二百三十一章 他們總是緊密聯合在一起第一百一十一章 螢火之光豈能與日月爭輝第四百二十三章 諫治國君道臣義萬言疏第二百六十四章 在算學上,繼往開來第755章 騎驢的夫妻和坐轎子的李白第八十九章 你在教朕做事?第863章 沂王,琅琊王第792章 夾帶越厚,問題越大第659章 一騎絕塵妃子笑 無人知是荔枝來第九十五章 天寒地凍,來往不便第829章 襄王欲奪大位效燕王事第918章 男兒不丈夫,天下皆苦楚第697章 陛下爲何謀反?第二百二十六章 見見百姓第二百七十二章 此乃亂命,臣不奉詔第六十七章 各懷鬼胎第一百一十二章 滅虜上策第六百二十九章 死掉的瓦剌纔是好瓦剌第一百五十一章 畏民與爲民第739章 我只要足夠爛,你就不能王化我!第832章 和林,國家興王地第二百九十三章 戲子無情耍翰林,入戲貪嗔恨尋覓第868章 當了這麼些年的狗,豈不是白當了?第998章 大道之行,天下爲公第六百三十三章 此間樂,不思明第860章 能不能給稽戾王遮掩一二?第二百八十六章 贈穎國公,諡武襄第985章 烈陽當空,正是好時節第一百二十六章 誇,誇上天去!(均訂加更)第五百二十章 這天底下最難得是兩個字是:知恥第一百七十一章 還是做成了一鍋夾生飯第797章 鹽鹼地畝產千斤,不切實際第六百零二章 無毒不丈夫第869章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第847章 不守規矩朱祁鈺第三百五十三章 黛眉開嬌橫遠岫,綠鬢嚲濃染春煙第一百七十一章 還是做成了一鍋夾生飯第四百八十四章 平倭,刻不容緩!第二百二十七章 人間閻羅第四百七十二章 大明的地理大發現,自漂流鴨始第七章 《帝範》李世民著第五百四十五章 因私廢公,非朕之所欲也第二百八十章 爲大明盡忠第三百八十一章 安心求道能立命 知行合一得始終第四百一十八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781章 真武大帝懲妖孽,詭浪海牆斷巨舶!第891章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第五百八十四章 忠心耿耿王諮政第五百四十三章 先義後利爲榮,甲冑有勞曰襄第三百三十一章 魚不可脫於淵第五百八十三章 權臣的誕生,是雙向奔赴第二百一十七章根本還不起第四百五十八章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第五百六十六章 裝在套子裡的人第三百一十四章 天下焉有如此酷烈之法?第686章 記賬貨幣第一百零一章 朕躬安(求訂閱)第七十九章 朕,要多生兒子!第952章 望之頗似人君第650章 論跡不論心,論心無完人第869章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第814章 人類的悲喜並不相同,朕只覺得罪有第一百二十六章 誇,誇上天去!(均訂加更)第954章 古有溫酒斬華雄第三百六十四章 天賜的發財良機第一百八十三章 殺人必須誅心第二百九十九章 來人,取三尺白綾!第四百九十三章 廩盈法第一百八十八章 有病看病第一百六十五章 下坡的時候,踩一腳油門第四十四章 膨脹的也先第三百八十五章 半數臣工朝天闕第四百七十七章 陛下不喜歡賺錢,只喜歡……第三百二十五章 天下利來,天下利往第六百四十二章 八十錠紡車第五百五十五章 一分銀也不敢花啊!第972章 弗里敦總督在里斯本第730章 無題第三十三章 國體之根本第二百三十九章 陛下,有人造反了!第一百一十四章 朕就是亡國之君(均訂加更)第773章 白花花的銀子給了窮人,造孽啊!第六百一十四章 全靠同行襯托第三百八十一章 安心求道能立命 知行合一得始終第一百四十四章 以山石爲敵第八十二章 十七歲,十七歲啊第658章 人生就是生下來,活下去第784章 大皇帝訓子第859章 兩難自解,你看如何?第二百零八章 國家用人之道第681章 徐麒耀教子篇七條第二百三十六章 吃不了兜着走的手段第756章 懷死名之義,以沽名釣譽第五百七十九章 脫脫不花在津口第932章 二十萬裡水路疏浚第872章 人在家中坐,雷從天上來第912章 宣皇是誰?第四百八十章 人啊,最怕一點利用價值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