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四章 全靠同行襯托

人間清醒埃萊娜,並不想讓孩子接受宗教洗禮,甚至不想讓自己的孩子皈依教宗,因爲當今的大明皇帝不喜歡。

埃萊娜清楚自己跋山涉水、遠渡萬里來大明,就是爲了來抱大腿的,找靠山的,所以一直在想方設法的討好朱祁鈺。

朱祁鈺和埃萊娜聊了幾句,又叮囑了幾句保胎的事兒,在是否繼續留任巾幗堂,朱祁鈺和埃萊娜有些分歧。

埃萊娜不想放下巾幗堂通事科教書先生的擔子,朱祁鈺的意思是安心保胎,最後埃萊娜說服了朱祁鈺。

因爲太醫院說保胎並不是臥牀修養,而是適當運動,保持心情愉悅。

既然埃萊娜不怕辛苦,朱祁鈺也沒有強行把埃萊娜圈在宮裡的打算。

“皇后千歲讓我來請陛下回泰安宮過中秋節。”埃萊娜站了起來,中秋節這幾日,陛下的心情都不大好,會留在講武堂。

可是這團圓的日子,還是得把陛下請回去。

朱祁鈺站起身來,點頭說道:“回宮吧。”

時至今日,大明依舊施行《大統歷》而非景泰曆書,自景泰八年起,新的歷書纔會正式推行,在此之前,新舊曆書並行。

泰安宮的中秋宴散了之後,冉思娘跟着陛下來到了寢宮,小心診脈,望聞問切之後,冉思娘才皺着眉頭,頗爲擔憂的說道:“陛下近幾日可曾酗酒?”

“有!”興安聽聞冉貴人如此詢問,嚇得渾身一激靈,難不成陛下的身體出了什麼問題嗎?!

“肝氣久鬱不解,失其柔順舒暢之性,故急躁易怒,氣機鬱結,則情志抑鬱。”冉思娘氣呼呼的說道:“少酌怡情,暴飲傷肝!”

“陛下現在春秋鼎盛,可以不當回事兒,染上這酗酒的毛病,戒都戒不掉!”

菸酒藥都是成癮物,冉思娘可是坐診良醫,他見過太多酗酒戒不掉,最後喝的肝功能障礙,病痛而亡。

冉思娘擔心陛下酗酒成性。

朱祁鈺看着滿是擔憂,甚至有些生氣的冉思娘,趕緊將冉思娘拉着坐下說道:“朕一年還飲不了一斤,以後不會酗酒了。”

“養生,是自己愛惜自己,陛下不愛惜自己,臣妾不過宮中一婦人,哪裡敢置喙陛下所言所行,身體是陛下的,犯不着跟我一個婦道人家說。”冉思娘依舊在生悶氣,嘴上說着言不由衷的話。

泰安宮內眷的病多數都是冉思娘診治的,這些年在太醫院坐診,冉思孃的醫術一日千里,在解刳院當值,這醫術不精進纔是怪事。

解刳院,大明醫倌們指定的龍場悟道之地。

如果醫術有經驗條的話,太醫院和解刳院無疑是大明最快刷經驗的練功房。

朱祁鈺不太擅長哄人,他更喜歡牀頭吵架牀尾和的套路。

冉思娘生悶氣,也不只是置氣他這個夫君不尊醫囑,酗酒傷肝,也是在生氣她自己不爭氣,連埃萊娜都有了身孕,可是她卻遲遲沒有動靜。

興安走時,便把宮燈給吹滅了,樂呵呵的離開了泰安宮。

次日的清晨,秋高氣爽,空氣中瀰漫着一股豐收的喜悅,而持續了將近月餘的皇室秘聞爭論,終於迎來了尾聲。

胡濙開始反擊,反擊的角度頗爲奇怪,居然是以君臣之義駁斥華夷之辯。

作爲大明的臣子,妄議君父家事,是不是不忠不孝?

胡濙的理論壓根就站不住腳,但是本來氣勢洶洶的衆多朝臣和筆正立刻就啞火了。

因爲胡濙太無恥了。

大明立國之初,各種元儒舊臣就是以君臣大義拒絕出仕,即便是出仕,也是人在大明心在元。

比如《送東陽馬生序》的宋濂,在給孔府立碑的時候,就用元朝年號,而非吳元年、洪武年號。

比如夏伯啓叔侄斷指拒絕出仕的案子。

當初元儒舊臣是怎麼用君臣大義駁斥華夷之辯,現在胡濙就怎麼無恥的勇君臣大義駁斥華夷之辯。

胡濙在邸報上,以君臣之義駁華夷之辯,壓根就不是爲了駁斥埃萊娜不配有大明皇嗣,而是舊事重提。

一旦有人和胡濙吵架,胡濙必然將當年那些噁心事兒翻出來,論個清楚,徹底撕破這些假道學士醜惡的嘴臉。

胡濙這種吵架直奔下三路揭老底的做法,討論皇室辛密的風言風語,立刻煙消雲散。

跟無德之人斤斤計較,實在是有辱斯文!

而此時的胡濙正在會同館接見了朝鮮使臣李氏朝鮮都承旨使姜孟卿,副使李氏朝鮮中樞院事金何。

“參見明公。”兩位使者十分的恭敬,這趟宣見,姜孟卿和金何已經知道了所爲何事。

大明正在籌辦海外市舶司,而大明看上了濟州島。

“免禮。”胡濙坐着,兩位使臣恭恭敬敬的站着。

胡濙笑意盎然的說道:“首陽君最近如何?”

首陽君李瑈,現任朝鮮王,之前的王世子李弘暐因爲不肯跪迎聖旨,大明不肯給出冊封詔書,最後鬧出了黃標政事的醜聞。

景泰三年首陽君李瑈出使訪問大明,景泰四年李瑈發動了宮變,囚禁了王世子李弘暐。

而後在六月份的時候首陽君李瑈再次出使大明,接受了大明皇帝的冊封,名正言順的成爲朝鮮王。

姜孟卿笑意盎然的說道:“我家大王自從上次入京朝見至今,未曾有任何怠慢之心,年年朝貢盡心竭力,親自照拂。”

“只是之前一直進貢的高麗姬,這停辦已經七年有餘,我家大王時常驚恐,時常書信催促,詢問何時復貢高麗姬之事。”

每年朝鮮要向大明朝貢少女七人,執饌婢十人,女使十六人,火者十人。

自景泰元年起,皇帝敕諭停了朝貢高麗姬之事,原因很簡單,這些人沒地方安置,泰安宮住不下,陛下也不缺暖牀的。

韃靼的海拉爾,朝鮮的高麗姬,都是一個待遇,大明皇帝都不要。

“陛下仁愛,看不得這少女們長途跋涉,身在異國他鄉受苦,此事無須再提,陛下不許。”胡濙頗爲無奈的搖頭說道。

姜孟卿神情黯淡了許多,高麗姬朝貢事,涉及到了方方面面。

比如刺探消息,往常年月,大明皇帝身邊都有這些朝鮮來的丫鬟,打聽消息也有去處,現在是很難刺探到了;

比如高麗姬賣不上價,高麗姬主打的特色就是尊貴,大明皇家御用,在某種程度上,這種認證,可以讓高麗姬擺脫賤婢,躋身高端品牌,這皇帝不要了,高麗姬就開始貶值;

比如高麗姬培養不易,這朝鮮國內圍繞高麗姬的生意是一條極爲龐大的產業鏈,這品牌貶值,直接導致了整個產業鏈有崩潰的可能,牽一髮而動全身,很難想象確切消息帶回國內,會是何等景象。

對於大明皇帝而言,失去的僅僅是一堆使喚的丫鬟,但是對於朝鮮而言,失去的卻是支柱產業。

所以明知道沒什麼希望,姜孟卿還是問了出來,得到否定回答後,姜孟卿和金何對視了一眼,看到了彼此的擔憂。

“陛下仁愛。”姜孟卿硬着頭皮說道。

胡濙推了推茶盞說道:“蒙頂甘露,嚐嚐。”

“最近聽聞首陽君凌遲了六個臣子,可有此事?”

首陽君李瑈這個皇位,是王世子李弘暐禪讓,大明皇帝親自冊封,而李瑈執行的基本國策是事大交鄰,討好大明。

可終歸李瑈是發動了宮變奪得的王位,人心不服。

景泰七年六月一日,首陽君李瑈在朝鮮王宮昌德宮宴請大明使者尹鳳,這吃着火鍋唱着歌,好端端的,卻傳來了李瑈頭號文臣成三問造反的消息。

成三問意欲扶持王世子李弘暐再臨王位。

李瑈逮捕了成三問等六位大臣,並處以凌遲。

姜孟卿不敢有任何的遺漏將此事事無鉅細的說了清楚,在《藩國儀注》中,明確規定了藩國國王在處死重臣的時候,應當詳稟上國,以備上國隨時垂詢。

胡濙的手指有一下沒一下的敲動着桌子,有些奇怪的問道:“可是這王世子李弘暐不肯跪迎聖旨至今囚禁在四夷館內,未曾離開。”

“這成三問等人造反成功,如何扶持王世子李弘暐再臨王位?”

“難不成是打算…劫獄?”

姜孟卿臉色數變,俯首說道:“並非如此,成三問等六人圖謀造反,等大事已定,便請求大明恩准王世子李弘暐回國。”

“有口供爲證,還請胡尚書明察秋毫。”

胡濙不動聲色的說道:“人都死了,口供還重要嗎?還不是隨你們編排?這首陽君快刀斬亂麻,就把人殺了,是心虛嗎?”

“你們朝鮮窩裡鬥,我們大明不管,可是事涉我大明,那就不能不過問了。”

“既然你們朝鮮這麼想要回王世子,明日回到津口,就把王世子接回去吧。”

胡濙終於圖窮匕見,他在威脅。

王世子李弘暐是當初首陽君李瑈送給大明的政治籌碼和禮物,這要是把人放回去,那朝鮮永無寧日。

“胡尚書,這可萬萬使不得啊。”姜孟卿有點張皇失措,推了一把金何,讓金何說兩句。

金何倒是看的明白,俯首問道:“懇請胡尚書成全,如何做,才能平息陛下盛怒。”

話題終於來到了彼此喜聞樂見的攤牌環節。

胡濙思忖了片刻說道:“我大明,禮儀之邦,怎麼會…算了,陛下要濟州島,你們盤算下,要從大明這裡換什麼,大明也不欺負你們。”

胡濙本來還想製造一種朝鮮主動獻土,大明推拖不得無奈接受的把戲,但是考慮到大明皇帝的性格,胡濙也懶得做什麼表面文章,直接說出了自己要的東西。

胡濙繼續說道:“其一:倭寇時常踏對馬島等岸侵擾朝鮮,致使朝鮮南部大部分地區的膏腴之地,無法耕種,陛下要濟州島可以承諾朝鮮,設巡檢司,清繳倭寇。”

胡濙扔出了第一個條件,治倭。

以朝鮮的國力,倭寇等岸侵擾,朝鮮也只能看着倭寇爲非作歹,倭患不平,朝鮮南部大部分平原地區,都無法安心耕種,成爲了朝鮮和倭寇的緩衝帶,爲此荒蕪。

朝鮮糧荒,每年都要靠朝貢交易大量的糧食回去,這件事胡濙這個禮部尚書知之甚詳。

胡濙老神在在的說道:“其二:朝鮮南部開墾之事,大明可以提供一定的幫助,大明需要大量的木材,開墾伐木耕種,大明都可以提供支持。”

大面積墾荒可是一個大難題,朝鮮成均館壓根就搞不定,在後世倭寇悍然發動侵華戰爭,扶持了僞滿洲國,在廣大而遼闊的黑土地上,折騰了十幾年,愣是沒有解決種地問題,年年求助大本營,鬧出了不少的亂子。

“其三,濟州將建市舶司,大明恩准朝鮮等同琉球,自由貿易,不受朝貢次數限制,貢舶商舶可隨時貿易,此事不宜聲張,各市舶司自會放行。”胡濙給出了第三個條件,自由貿易。

倭國、朝鮮、占城等諸國的貢舶和商舶,想要停靠大明市舶司,那都是需要朝廷特批的勘合,只有大明的船舶纔可以憑藉船證,自由通行。

隨着琉球的郡縣化,琉球貢舶商舶等同大明船隻,朝鮮求過無數次,但是大明這邊就是不肯鬆口。

這三個條件,一個比一個優厚,胡濙相信,首陽君和朝鮮沒有拒絕的道理。

大明人多勢衆,國力橫強,現如今就是大明搶佔了濟州島,朝鮮連個屁也不敢放,也奪不回。

但大明自有國情,高道德劣勢帶來了許多的不便,大明貿然侵佔不徵之國的土地,大義有虧。

胡濙自己都說服不了自己強取豪奪,更何況說服天下人,朝鮮未曾有不恭敬之心,大明無罪征伐,實乃不德之舉。

作爲禮部尚書,胡濙提出的這三個條件,不可謂不豐厚,即便春秋論斷時,也不能說大明薄待朝鮮。

姜孟卿並沒有馬上答覆,而是站起身來和金何到偏室商量了片刻,纔回到了案桌之前,姜孟卿頗爲鄭重的說道:“還要加一條,復貢高麗姬。”

復貢高麗姬誰的好處最大?

自然是那些在朝鮮佔據了分配地位的達官顯貴。

胡濙眉頭緊皺,他突然發現,他跟着陛下久了,似乎可能也許被陛下影響,他所思所慮皆爲朝鮮百姓,他的腚在朝鮮百姓那頭兒。

他提出的三個條件,都是爲了朝鮮長治久安。

可是朝鮮提出的條件,僅僅是爲了謀求肉食者的私利。

這種思考角度的偏差,讓胡濙這個老頭子有些恍惚,他點頭說道:“此事需稟明陛下。”

胡濙站起身來離開了會同館,站在街上,看着來來往往的大明百姓,胡濙有一種恍然隔世的感覺。

“大明得君如此,何其天幸,天佑大明。”胡濙自言自語了一句,坐上了車駕,奔着講武堂而去。

待到胡濙說明了朝鮮的條件,朱祁鈺滿是疑惑的放下了手中案卷,思考着前因後果,才眉頭擰成了結的問道:“循舊例,把這些高麗姬送到皇宮去吧。”

“告訴姜孟卿,復貢之事,朕準了。”

“朝鮮居然對治倭和墾種不是很有興趣?”

“倭患可是朝鮮頭號軍事威脅,而墾種涉及到了朝鮮糧食安全,乃是國之大事,他們居然問都不問?”

胡濙看着滿臉驚訝的陛下,只想說,朝鮮君臣所思所慮所行這纔是常態,大明這些年,也是這個樣子,陛下這種大道之行天下爲公的纔是奇葩。

大明皇帝爲何英明,全靠同行襯托。

(奇葩本就指奇特而遠超同類的美麗花卉,奇葩本身就是褒義詞)。

第四百五十七章 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第一百七十四章 炸第四百三十七章 一個名叫《管子集校》的幽靈第868章 當了這麼些年的狗,豈不是白當了?第四百八十六章 罪惡滔天、罄竹難書第四百二十一章 死後住金山陵園還是落葉歸根?第五十九章 朱祁鎮,陛下讓臣帶句話第二百三十四章 專業第三百三十二章 皇帝的兩個大嘴巴子第782章 多就是美,大就是好!第743章 再授奇功牌第三百零九章 胡尚書做事,朕很放心第五百七十四章 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後第724章 用愛消滅仇恨第四百七十七章 陛下不喜歡賺錢,只喜歡……第670章 敬神拜石 不如求我第五百零八章 沒有失去就沒有獲得第六十四章 援軍將至第三百四十二章 商舶稅十抽一,給銀再減四分第八十五章 朕的前半生第737章 村裡的狗,都能吃上皇糧!第二百一十五章 陛下有太祖遺風第四百八十二章 內外織染雜造局第二十六章 逼朕殺人第810章 蒙聖感化白鹿獻瑞,天下歸心四夷賓第749章 只要價格合適,絞死自己的絞繩也可第三百四十二章 商舶稅十抽一,給銀再減四分第六百一十五章 亡國五病 臃腫痿痹第九章 皇權更替,腥風血雨第三十六章 也先所求,無所不應第二百五十三章 于謙不咬餌第六百一十一章 文武百官親眷不得營商第一百五十一章 畏民與爲民第三百二十五章 天下利來,天下利往第五百八十二章 人生多歧路第十二章 吊!第829章 襄王欲奪大位效燕王事第958章 陛下承諾過的!第二百三十六章 吃不了兜着走的手段第822章 比殺了他還難受第四百七十七章 陛下不喜歡賺錢,只喜歡……第四百五十七章 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第四百六十三章 陛下造福船吧!第二十九章 真正的黑火藥第三百章 夫尊於朝,妻榮於室第842章 人生在世,最難的就是心安理得第二百四十九章 寒暑往來相繼,興衰周而復始第647章 三寸氣在千般用,一日無常萬事休第789章 南洋‘務工’的最佳人選第896章 沒有贏家,都是輸家第五百三十一章 按勞、按需、按資所得第三百零六章 歲不能災第三百五十五章 景泰通寶第五百七十章 朕和她清清白白,毫無瓜葛!第五十五章 真·朱棣遺產第967章 不動如山,侵掠如火第五百二十四章 殺人簡單,善後呢?第四百三十九章 四時之序,生機斷絕第965章 萬方有罪,罪在朕躬第二百四十七章 貪,萬惡之始第二百八十四章 敢殺我的馬?第657章 到底是誰把魚給驚了?第915章 問出奇怪問題的皇帝陛下第一百二十九章 直鉤釣魚第四百三十八章 生存和發展是一種奢侈第894章 必殺謙,始可和第767章 強龍硬壓地頭蛇第792章 夾帶越厚,問題越大第五百一十二章 臣于謙,大明養鴿人第三百二十章 外戚不得封爵!第一百九十三章 今日無事第一百零一章 朕躬安(求訂閱)第五百七十五章 圖窮匕見,荊軻刺秦第六十二章 大明皇帝在殿後第二百五十四章 密州市舶司第十二章 吊!第六百二十三章 百舸爭流千帆盡,波濤在後岸在前第834章 雖然沒有軍事天賦,但仍是優秀統帥第三百六十七章 看他煤山崩第四百八十三章 那個在海上飛的男人第708章 陛下在後院看庖廚殺豬第四百三十章 烏魯格別克天文表、六分儀第五百一十七章 面刺寡人之過者第793章 見龍在田,天下文明第四百四十章 銜令者,君之尊也第四百二十二章 人生有很多種選擇第五百四十二章 生老病死,時至則行第682章 斷人財路,如同殺人父母第四百零二章 貳臣賊子的一般下場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祁鎮:壞了,我成替身了第931章 跟餓肚子的人講禮法,是無恥的第二百五十九章 天子腳下的首善之地第五十六章 大明皇帝,得支棱起來!第三百七十七章 陛下要回京了!第992章 古怪的太子第二百七十二章 此乃亂命,臣不奉詔第五百三十二章 擁有於少保的君士坦丁堡,堅不可摧第九十七章 天無二日,民無二主第884章 第一站,峴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