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朱祁鎮,陛下讓臣帶句話

相比較之前的第一座,現在的第四座,已經由原來的前包吹熱空氣,變成了轉爐吹冷空氣。

現在熔鐵和吹鋼已經分成了兩個步驟,但是卻大大的提高了安全性,再沒有之前炸爐的危險,而且極大的提高了效率。

從第一爐的四千九百斤,到現在每天每爐可鍊鋼萬斤以上,這不是四座景泰爐的極限,而是因爲木炭燒製的速度太慢,供不應求。

現在景泰爐迫切的需要一種新型燃料,木炭燒製不易,而且木料因爲堅壁清野的緣故,短時間很多,但是木炭供應極其不穩定。

幾個人正圍在景泰爐之前,商量着如何尋找更好的燃料,但是西山的煤炭即便是經過精選之後,依舊無法達到標準。

朱祁鈺站在幾個大師傅的身後聽了很久,突然開口說道:“既然木柴燒製可以得到木炭,那麼煤炭燒製呢?會不會得到你們想要的呢?”

“朕聽聞博山玻璃坊,常有其臭者,煉爲礁以煮玻璃,博山玻璃坊坊主有云:煤則各處產之,臭者,燒熔而閉之成石,再鑿而入爐日礁。”

幾位大師傅才注意到朱祁鈺不知道什麼時候到了,趕忙行稽首禮說道:“參見陛下,陛下聖躬安。”

“陛下所言是燋炭嗎?”大工匠徐四七眉頭緊皺的說道:“我們家鄉那邊倒是有幾座燋炭爐,乃是自北宋所建,一直用到現在。”

“敢問大師傅家鄉何處?”朱祁鈺一愣,博山玻璃坊很有名,他們以燒製玻璃聞名,朱祁鈺本意是假借博山爐之名,啓迪老師傅們的思路。

他也只知道煤炭可以燒製爲燋炭,但是具體怎麼燒,他就不曉得了。

但是聽這個老師傅所言,大明居然有現成的燋炭爐?

徐四七眉頭緊皺的的回憶着,下意識的說道:“某老家大名府。”

“某想想那爐,爐爲圓頂鍋式,方圓八尺到一丈三尺不等,煤揀淨,水洗除矸,裝煤入爐築緊,爐的頂部用泥掩蓋並鑿通氣孔。”

“入爐燒煉的時間少則四五天、多則十數天,以煅之煙盡爲度,微水漬熄即成。”

“沒錯,就是這樣。”

朱祁鈺不是懂王,並不懂的煉焦,但是顯然大工匠徐四七他懂,這就夠了。

他點頭說道:“那就是試試吧,大概需要多少銀兩,報於工部報備即可。”

“草民領旨。”徐四七狂喜,長揖俯首。

朱祁鈺將其扶起說道:“以後可以自稱臣了,這是於尚書擬的匠爵,朕已着令工部、吏部、禮部督辦了。”

他讓石璞向着工匠們介紹着的大明的新匠爵體系,看着工匠們興趣盎然的談論着匠爵。

朱祁鈺悄悄離開了王恭廠,翻身上馬,說道:“去德勝門。”

錦衣衛開路,朱祁鈺帶着人向着德勝門而去,他爬上了城牆,拿起了千里鏡,看着十里外的小土城。

他側着頭說道:“盧忠,你告訴於尚書,防止瓦剌人偷襲,順便可以聯繫下脫脫不花,說瓦剌人大逆不道,朕有意封爵卻多有不便,令其通傳瓦剌戰報。”

“讓於尚書仔細甄別篩選情報,是否準確,看看脫脫不花的誠意再說。”

“末將領旨!”盧忠一攬掛在城頭上的繩索,便快速的向下滑去,到了城下,翻身上馬,向着德勝門外的民舍而去。

而此時御史王復、戶科給事中趙榮帶着龍纛大旗,向着德勝門外的小土城而去。

也先手裡拿着兩幅畫像,乃是于謙和石亨的畫像,雖然簡陋,但是一眼就能看出,來的兩個人不是他手中畫作上的人。

喜寧面色凝重的看着面前的王復和趙榮二人,他知道自己的計劃失敗了。

這代表着郕王的皇位已經穩固,城內支持自己主子朱祁鎮的人,已經做不了主了。

這是一次試探,也先和喜寧心知肚明的試探。

他們都想知道,朱祁鎮這個皇帝,對於大明朝而言,還有幾分價值,而現在顯然易見的看出,朱祁鎮,已經沒有多少價值了。

“參見太上皇,上皇金安。”王復和趙榮兩人重重的嘆了口氣,行了個稽首禮之後,便站直了身子。

王復挺直了腰桿,大聲的說道:“上皇,陛下讓臣帶句話!”

“社稷爲重,君爲輕。”

王復將這句話說完之後,再次行了個稽首禮,緩緩的退出了德勝門外的土城,他們的任務是朝見和帶話,既然朝見了朱祁鎮,也將話帶到,那他們自然不便再留下了。

朱祁鎮聽聞此句,面色鉅變,臉色一會赤一會白,最終訓斥的話就在嘴邊,卻遲遲無法說出。

他清楚的知道,自己可能不再重要了。

也先露出了嘲弄的笑容,站起身來,拍了拍喜寧的肩膀,向着大營走去。

也先回到了中軍大帳之內,將在土城之事,與帳中大將們從頭到尾講了一遍,大帳之內,諸將領,面色凝重。

他們意識到,事情不太好辦了。

他們來這趟兒,主要是爲了訛詐,看能不能利用朱祁鎮這顆棋子,破開大明京師,重塑大元昔日榮光。

將北京改名爲汗八里,再次成爲中原之主。

可是,貌似非常難。

退而求其次,敲詐勒索一筆,如果能夠抓着朱祁鎮談判,畫疆而治,得到河套、大同甚至是宣府,那再好不過了。

可是,大明一點談的意思沒有。擺出一副,來幹,乾死一個纔算完,不死不休的架勢。

孛羅站起身來,站在了一副巨大的堪輿圖前,頗爲無奈的說道:“大汗,太師,這是大明九門,其餘便門全被封堵,而這九門,我們昨日至城下已經開始偵查。”

“但是探馬回報,卻是讓人摸不清楚頭腦。”

“我們找不到大明軍隊的主力到底駐紮在九門的哪一門,于謙將兵力分散在九門之外,待機而動。”

“而且接戰的方式,也是避開我軍主力,採用小股襲擾,處處出擊的方略,我軍應接不暇。”

孛羅作爲也先的弟弟,打仗打了十幾年,就沒見過這樣的大明軍隊,他們神出鬼沒,處處都是陷阱,他們已經摺損了大約數百名探馬,但是完全無法探明情報。

這就是于謙在戰前會議上定下的基調:在戰役的主要方向,隱蔽主力,待機而動,小股襲擾,處處出擊,迷惑敵人,虛虛實實之間,讓瓦剌摸不着頭腦。

脫脫不花嘆了口氣說道:“大明軍隊如果那麼好對付,我們還要退居漠北嗎?我們和大明打了八十多年的仗,也就土木堡贏了一場。”

脫脫不花講的是實情,他更不願意跟大明打仗,打來打去,大明興師,揍得是他,瓦剌人一跑跑到西域去躲着,承受大明怒火的是他。

但是…他說了不算啊!

第五百二十一章 東羅馬帝國的落日第三百六十一章 鈔法比錢法,更安全第五百九十七章 宰相出現的必然性第一百零九章 一點微小的工作(均訂加更)第一百六十章 勳戚一體,勳戚互援第838章 最該死的人第五百六十四章 小狐狸和老狐狸對飈演技第841章 天下第一陽謀?第二百七十一章 如此苛刻,恐天下非議第四百二十六章 刀光劍影,你來我往第939章 引經據典等於懂的都懂第980章 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第一百四十三章 大明守夜人——夜不收(均訂加更)第二百三十七章 有什麼話,跟陛下說吧第一百六十九章 不僅要殺,還要有理有據第975章 迷失方向和心靈迷航第一百五十四章 兵推棋盤第757章 康國公被捕入牢第五百八十五章 大石先走我殿後!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明皇帝要出新書了第一百五十章 國運之爭第五百八十三章 權臣的誕生,是雙向奔赴第一百九十六章 來自太太團的支持第五章 皇上在叩關第918章 男兒不丈夫,天下皆苦楚第六百二十一章 九百萬牛之一毛第六百二十九章 死掉的瓦剌纔是好瓦剌第三百四十八章 英明神武的大皇帝陛下君臨他忠誠的應天府第七十九章 朕,要多生兒子!第二百六十章 勃勃生機第四百零四章 天的盡頭是什麼?第983章 岐聖門庭,醫者仁心第四百四十三章 墨子,是比孔子更高明的聖人第一百一十六章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第二百七十章 絲路有山水,更有財富第四百七十六章 民風不善,教化不明第七章 《帝範》李世民著第869章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第二百一十八章 朕寧願欠賬第二百零八章 國家用人之道第738章 軍備?哪有銀子來的痛快?第三百二十九章 造反就不交稅了?不,還得交雙份!第851章 當皇帝,天分重要還是教育重要?第851章 當皇帝,天分重要還是教育重要?第七十三章 京師保衛戰,大獲全勝第791章 石景廠價值三十四萬銀幣的牌額第843章 送解刳院,天公地道第二百九十章 貪利本是平常事,奸佞誤國豈得生第二百二十八章醫者刳腹 岐聖門庭第五十四章 可借瓦剌大勢施爲第三百零六章 歲不能災第三百七十章 公侯優遊享富貴 勢賈食租死安逸第一百零一章 朕躬安(求訂閱)第五百三十九章 英雄難過美人關第四百六十三章 陛下造福船吧!第九十五章 天寒地凍,來往不便第669章 爲上者隱,爲尊者諱第三百三十五章 陛下你改悔吧!第四百五十九章 三界靖魔大帝第六百零九章 海外市舶司第五百二十五章 王復點檢軍馬,大石天山狩獵第九十章 歷史的風會把垃圾吹乾淨第一百三十五章 那太子呢?第三百二十六章 清君側,正朝綱第三百六十二章 捨本逐末,禮樂崩壞第二百三十三章 外戚狷狂第一百六十八章 陛下要殺人第六十七章 各懷鬼胎第669章 爲上者隱,爲尊者諱第五百八十八章 利劍高擎 蕩塵滌垢第895章 惟願華夷一文軌第四百八十三章 那個在海上飛的男人第763章 老虎 狐狸與驢第三百三十二章 皇帝的兩個大嘴巴子第二百一十一章 有隙則明示之第八十八章 跳着腳的作第二百二十六章 見見百姓第946章 六十六車的儒教經典第十一章 誰給你的膽子第四百六十一章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第五百零九章 狼子野心,昭然若揭第一百二十六章 誇,誇上天去!(均訂加更)第869章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第二十三章 不得人心庶皇帝第五十五章 真·朱棣遺產第四百六十七章 泰安宮的經緯度第952章 望之頗似人君第764章 達則混吃混喝,衰則反咬一口第951章 微雨見晴,六合清朗第658章 人生就是生下來,活下去第二百八十五章 生老病死不饒人第二百五十二章 三倍利,則無法無天第五百九十九章 顒顒十目窺,齪齪千人指!第二百零九章 兵貴神速第733章 皇帝賜物,青兕獻寶第714章 大皇帝駐蹕九江府第666章 功名利祿動人心第八十三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六百一十五章 亡國五病 臃腫痿痹第五百三十七章 你想跟我火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