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七章 大明人的善良

這說法有一定的道理,但並非如此。

倭國有銀礦,而且很多,孔府已經在石見安營紮寨,那羣孔府餘孽,依舊在倭國有着舉足輕重的影響力,而大明的海商對倭國的銀礦垂涎欲滴,金濂臨終的時候,都對錢荒,念念不忘。

大明不是沒有開拓性,是大明已經拿到了能夠穩定統治的絕大部分的區域,而且一些不能穩定統治的地區,也是先佔下來,現在受限於條件不能穩定統治,但是不代表日後不可以。

比如在唐宋元時,無法有效統治的川藏、貴州苗疆等地,現在也在一步步的改土歸流。

川藏的兩條驛路也是證明。

當年洪武年間,修了甘藏驛路,永樂五年,開始修雅州烏斯藏驛路,兩條驛路設置了二十六個大型水馬驛,將近七十多個小的驛站。

朱祁鈺讓彭遂帶在船上,埋在各種島嶼上的石碑,也是這個道理。

所以,大明不是失去了開拓性,甚至爲了開拓和穩定統治,即便是神武如明太祖高皇帝,也受了許多的委屈。

洪武年間,南北分裂嚴重到了南北榜大案,北宋末年丟失掉了絕大多數的北方土地,自此以後南北割裂就成了這片土地上的常態。

朱元璋只能捏着鼻子認了忽必烈是草原真人,也是基於政治需要,也是基於領土需求。

朱祁鈺並不認爲埃萊娜的話是對的,只能說擴無可擴,大明已經把手腳伸到了能夠穩定統治的邊緣。

“其實應該讓胡尚書和尼古勞茲多嘮嘮嗑,看看羅馬的殖民地模式,大明有沒有借鑑的地方。”朱祁鈺看着興安說道。

世界的發展格局,大抵就是羅馬的殖民地模式,和中原王朝這種,普天之下莫非王臣,率土之濱,莫非王土,佔一地一城就是一地一城實實在在的領土。

興安笑着說道:“陛下,胡尚書整日裡和尼古勞茲辯經,這些事似乎討論過了。”

“只是胡尚書對這種敲骨吸髓的統治手段,相當的不屑,常與人言:其道短視,無長治,更無久安。”

朱祁鈺靠在藤椅上有些奇怪的說道:“其道短視,無長治更無久安,胡尚書,可真是一語中的啊。”

胡濙真的是禮法大師,這短短的幾個字,道盡了羅馬模式發展的侷限性。

這個道路只注重眼前的利益,對殖民地的人民進行慘無人道的統治和朘剝,最後爆發激烈的殖民地和宗主國之間的矛盾,不能長久治理,更不能長久的安定。

比如帶英帝國的後花園蘇格蘭。

朱祁鈺提出了一種可能說道:“殖民地不求長治久安,賺錢就是,按照華夷之辯的話,蠻夷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何必久安?”

興安想了想問道:“陛下,貴州也要做殖民地嗎?對貴州百姓極盡朘剝,等到榨乾了,然後棄之如敝履。”

“遼東、川藏、西域、漠南、漠北、交趾、占城,瓊州呢?”

興安問的這些地方,都是大明正在改土歸流的地方,在大明的話術裡,這叫王化。

朱祁鈺立刻搖頭說道:“那必然不可能!那是朕的領土,上面的百姓,都是朕的臣民!”

“即便是眼下,朕的王師暫時因爲種種原因,無法前往,但終歸有一天,是要去的!”

“都是朕的!”

興安滿是笑意的繼續忙碌着,也不再說話,陛下已經全然明白了。

興安的這個問題,在問陛下,能接受大明治下這般人間煉獄的模樣嗎?皇帝的答案是當然不可能。

這就是問題所在,在當今陛下的眼中,舊港宣慰司都是皇帝的後花園。

所以問題來了,皇帝的統治欲是沒有極限的,那麼殖民地模式,對大明而言根本不可能。

大明或者中原王朝的政治思維中,核心區域是必須緊握在手中,三國、東晉、南北朝、南宋,在傳統的價值觀裡,不算是大一統王朝,是要被唾棄的。

而邊方地區或者無力有效統治的地區,則是以軍事羈縻統治,設置宣慰司,派遣親王、國公,安定、統治一方。

邊緣地區,即便是無法設立宣慰司,也要讓他們俯首稱臣,逼着他們朝貢,任命他們的國王和統治者。

哈密王、瓦剌的恭順王、朝鮮的李氏朝鮮,倭國的室町幕府,都是基於此。

大明和羅馬的政治架構從根本上不同,就決定了這種鬆散結構,只求利益的殖民地模式,根本無法在政治上推行。

搞殖民地,皇帝第一個帶頭反對。

這還不算清流言官們的反對和基本的政治正確。

朱祁鈺想明白了其中的邏輯,對着興安說道:“讓胡尚書頭疼一下,和尼古勞茲多溝通,借鑑借鑑,胡尚書不是說了嗎?他們的是我們的,我們的還是我們的嗎?”

先摸着羅馬過過河,試試殖民地到底有沒有可行性。

大明的開海動力不足,李賓言一直想去天邊看看,走過羅經(geng)正峰,看看天邊究竟是何等模樣。

羅經正峰,是當年鄭和向西走的最遠的地方,走到那裡,羅盤的方向和山峰的走向,都指向了正北方向,在慢八撒的西側,在印度洋和大西洋交界的地方。

朱祁鈺的意思是,大明的核心區域,歸流區域、羈縻區域之外,是不是可以再多一個殖民區域呢?

這個殖民區域可以慢慢向羈縻區域,改土歸流區域轉變。

這就是朱祁鈺提出的訴求,他希望他的臣民能夠完成他的訴求。

胡濙收到了皇帝的訴求之後,就鑽進了自己的小小閣樓之中,那裡面都是各種各樣的書籍,這些書給他提供了的靈感,但是遠遠不足以完成皇帝佈置的課題。

早上天剛矇矇亮,胡濙就來到了會同館驛,找到了尼古勞茲。

尼古勞茲看着胡濙這個老頭,就是一陣頭皮發麻!

他完全想不明白,這個七十多歲的老人,精力爲何如此的茂盛。

“這才什麼時辰!公雞都還沒打鳴呢!”尼古勞茲滿腹牢騷,但是他很快便滿是笑容。

胡濙帶來了一包茶,是用明黃色的緹帛包裹,尼古勞茲知道那是什麼,那是大明朝的貢茶,是胡濙奇功牌每年十五斤的份額,這可是奇功牌之人才能拿到的好物。

胡濙詳細解釋了一下陛下的訴求,纔開口說道:“陛下希望我能夠借鑑你們羅馬的殖民地模式,建立大明的王化之地。”

殖民地三個字這種命名法,包含着無限的歧義,胡濙將其改爲了王化之地。

“皇帝爲何突然有了這種興趣?”尼古勞茲將茶葉小心的放在了櫃子裡,問出這句話的時候,手停在了半空中。

是埃萊娜。

埃萊娜不止一次和尼古勞茲討論過大明的強大,大明的富饒和大明存在着一些大明人看不到的問題,大明認爲那理所當然,但是在埃萊娜看來,卻是不利於大明的事兒。

尼古勞茲坐在了藤椅上,言真意切的說道:“大明皇帝胸襟之寬廣,就如同太陽照耀大地。”

“如此耀眼的君主,大明的朝臣是怎麼做到,閉着眼說陛下是亡國之君的?”

尼古勞茲這句話是真心實意的,他和大明的一些人,必然有些人是瞎子。

埃萊娜作爲羅馬的公主,嫁到了大明來,當着大明所有人的君父,說大明的壞話,這不是當着孩子父親的面罵孩子嗎?

這位以殘暴著稱的君主,居然首先思考這句話是否正確,而不是震怒之下,將埃萊娜送進解刳院之內。

坊間多流傳皇帝的殘暴,但是尼古勞茲從來沒有在任何事上得出這一結論。

這樣的君主,即便是在漫長的中原王朝的歷史上,也不多見。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胡濙笑着說道。

“我們生在這裡,長在這裡,自小到大,都是如此生活,身在廬山之中,又如何看的廬山的真面目?”

尼古勞茲認真的品味了一下這段話和這句詩詞,纔開口說道:“我爲之前的無禮而道歉。”

“我曾經狹隘的以爲大明沒有哲學,而且還對別人說,大明如此強大、如此富饒,卻沒有哲學,是哲學的蠻荒之地。”

“這是我的…”

尼古勞茲用的漢文,一時間有些詞窮,他不知道如何精準的表達自己的含義。

馬歡笑着說道:“不學無術。”

“你知道的,我真的是一位學者!”尼古勞茲頗有些激動,想要反駁。

他的確是不學無術了,大明不是哲學的蠻荒之地,相反,那些經過歷史沉澱留下的每一句,都飽含了智慧。

尼古勞茲和胡濙寒暄之後,開始了正題說道:“羅馬的殖民地模式是失敗的,當初凱撒收回了殖民地建立的權力,這惹惱了很多人,六十多位元老院的元老,一人一刀送走了凱撒。”

“凱撒被元老院所刺殺,但是收回殖民地建立的權力,是所有皇帝的使命,凱撒的養子屋大維,最終完成了這一使命。”

“殖民地無論換什麼樣的名字,都是潘多拉的魔盒,如果不把它關上,世間的所有邪惡,貪婪、虛僞、誹謗、嫉妒和痛苦,都源於此,也將終於此。”

潘達拉魔盒,是希臘神話之中的一則小故事,表示災禍之源,會引起種種禍患。

尼古勞茲十分確信的說道:“羅馬興於此,亦亡於此。”

“凱撒之所以是凱撒,就是因爲他的目光穿過了世間和空間。”

凱撒在羅馬的語境之中,類似於大明的皇帝,天子,表示皇帝的意思。

尼古勞茲這句話之中,第一個凱撒指的是凱撒本人,第二個凱撒指的是皇帝。

胡濙非常懂禮法,即便是羅馬法或者羅馬諺語,經過這麼長的時間交流,胡濙也能聽懂尼古勞茲表達的含義。

尼古勞茲的面色有些痛苦的繼續說道:“正如胡尚書常說的那般,殖民其道短視,不能長治更不能久安,是滅亡之道。”

“羅馬後來將殖民地換成了行省,但是並沒有改變羅馬對蠻族無限制的朘剝,最後讓羅馬和蠻族之間的仇怨無可化解。”

“最後西羅馬被蠻族和奴隸所消滅,東羅馬被奧斯曼所滅亡。”

“我誠摯的希望大明不要走上這條道路,乃是滅亡之路。”

對於尼古勞茲而言,承認自己的制度的失敗,是一件很難啓齒之事,他長途跋涉數萬裡之遙,尋求閃電歸來的希望,卻是越來越清楚,羅馬的亡國之禍,是羅馬自己本身。

復活一個本就該死的羅馬,尼古勞茲恍然之間發現,自己做的事根本沒有意義。

胡濙搖頭說道:“大明會走上一條完全不同的道路。”

尼古勞茲看着胡濙問道:“真的嗎?”

“我知道最近天象多變,給皇帝帶來了許多的苦惱,而大明的皇帝不希望他們的臣民餓死。”

“我知道大明皇帝一直在消滅朘剝,希望朘剝從大明的土地上消失,既然大明的子民不能被朘剝,自然要有被朘剝的對象,陛下的目光看向海外,有殖民之意願,也是情理之中。”

“但是以大明人的善良,殖民毫無意義。”

胡濙眉頭緊蹙的說道:“善良?”

尼古勞茲用力的點頭說道:“是的,善良。”

“這是我到大明之後,感受到的無限善意,這不是對我這個羅馬人善良,絕大多數的大明人,太過於善良了。”

“我記得胡尚書曾經說過,永樂末年,偉大的永樂皇帝下旨申飭草原蠻族的首領,爲了得到更多的永樂通寶,讓百姓苦難,並且停止了永樂通寶在草原的流行。”

“而永樂皇帝下這道詔書的時候,是因爲韃靼人生活苦難,沒有穿的衣服,沒有鐵鍋,沒有鹽,只能用皮囊煮白肉,邊人共憐之。”

“現如今,大明皇帝在草原上大肆發行銀幣,也遭到了朝臣們的口誅筆伐,甚至連大明元老們,都三番五次的提出停止景泰銀幣在草原的通行。”

“還有在倭國試行鈔法,陛下也是被罵了很多次。”

“這不是善良是什麼?”

“這種善良的普世價值,如何去殖民呢?”

“連財經事務的經濟殖民,都被視作暴戾之政的大明,如何去殖民呢?”

胡濙不動聲色的說道:“你說的很有道理。”

他通過和尼古勞茲的交談,已經全然明白了,大明的殖民之路,關鍵到底在哪裡,恰恰就是尼古勞茲所說的善良。

殖民區域改爲王化之地,絕對不是名字變化那麼簡單,它代表的內在的不同。

羅馬興於殖民,亡於殖民,這是一條死路,但是在胡濙看來,並非如此。

“胡尚書,你總是這樣!和我交流的時候,總是有很多的想法,但是你總是在承認我是對的,然後不表述你的觀點。”尼古勞茲有些惱火的說道。

尼古勞茲和胡濙打交道的時間久了,自然是知道胡濙又有了想法,但是每次胡濙都高度讚揚尼古勞茲的話,然後把自己的想法,藏在最深處。

什麼狗屁的哲學蠻荒之地,這樣的處世哲學,讓尼古勞茲根本不知道如何去應對,這種你的是我的,我的還是我的的大明禮法,對尼古勞茲來說,簡直是一種折磨。

他太想知道胡濙到底想到了什麼。

“你說的很對啊,我自然要贊同你,這邏輯難道有問題嗎?”胡濙再次贊同了尼古勞茲的說法。

尼古勞茲咬牙切齒的說道:“沒錯!”

這老頭,太折磨人了。

第五百六十九章 女子學舍第四百二十二章 人生有很多種選擇第四百二十二章 人生有很多種選擇第二百二十五章 判官筆和硃筆的重量第988章 生命的“薯光”第832章 和林,國家興王地第一百六十八章 陛下要殺人第九十四章 徙木立信,殺人立威第778章 十萬大山一條路 唯有諒山可通行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祁鎮:壞了,我成替身了第四百九十三章 廩盈法第六百章 白麪、頭繩、門神第920章 禁牙行 禁菸 摘鈴鐺第六百二十二章 《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第782章 多就是美,大就是好!第五百六十八章 打斷施法第974章 天生的航海家抵達古巴島第七十六章 你甚至不肯叫我一聲…勳宗!第四百零四章 天的盡頭是什麼?第732章 不能拼命啊,拼命還怎麼賺錢第五百章 到底是在救她們還是在害她們呢?第三百零四章 寰宇通志,隨時增補第一百八十八章 有病看病第670章 敬神拜石 不如求我第二百一十二章 母子平安第967章 不動如山,侵掠如火第734章 國之柱石?國賊也第一百五十章 國運之爭第一百七十五章 第一次鹽鐵會議第八十二章 十七歲,十七歲啊第二百六十二章 勝利必將屬於我們!第672章 文人曲筆,是非黑白顛倒說第一百九十三章 今日無事第782章 多就是美,大就是好!第六百一十三章 四格諷刺漫畫第一百九十八章 小了,格局小了第四百九十章 農莊發展三十二條綱要第四百五十二章 羅馬正統在大明第882章 抄家一二事兒第二百四十八章 戶部的燈盞,只有一根燈芯第四百八十五章 椰子殼丹書、慶功宴喋血第864章 說一套做一套第836章 跳出三界處,不在五行中第913章 金山銀山手頭過,一釐錢也不敢沾第848章 陛下,罪臣有話要說!第二百零七章 羣臣惶恐 京師非議第644章 四海宗盟魁首第759章 他在撒謊,他在欺瞞,他在哄騙第五百一十七章 面刺寡人之過者第770章 烈風捲髒爛,榮辱春秋斷第933章 海上唯一的規矩:誰的拳頭大,誰就第五百八十三章 權臣的誕生,是雙向奔赴第一百八十三章 殺人必須誅心第十四章 幫他們體面!第七十九章 朕,要多生兒子!第774章 《詭辯二十四法》第一百九十七章 發財的大好良機第792章 夾帶越厚,問題越大第二百四十三章 至聖先師首善之地第952章 望之頗似人君第八十二章 十七歲,十七歲啊第四百九十六章 陛下,奇觀誤國啊!第842章 人生在世,最難的就是心安理得第826章 跟朕玩權謀?第768章 天底下第一號惡人第783章 一馬力的雙動活塞蒸汽機第二百四十八章 戶部的燈盞,只有一根燈芯第五百七十六章 巾幗不讓鬚眉第一百六十章 勳戚一體,勳戚互援第934章 朕只要活着,就決不投降!第一百七十章 隨他們去吧第六百三十九章 王者本多疑第941章 玩歸玩,鬧歸鬧,不拿九族開玩笑第669章 爲上者隱,爲尊者諱第四百七十一章 很好,很有探索精神第992章 古怪的太子第805章 幾匹怪異的蒸汽馬第一百一十三章 重鑄蒙兀榮光!第911章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第四百二十九章 從今以後,就是異父異母的親兄弟了第四十八章 歡樂的空氣第898章 火併第二百五十二章 三倍利,則無法無天第三十一章 兵權旁落之始第808章 秦馳道與黑土地第999章 以自我爲中心的朱見治第三百七十五章 四萬裡水路第二百零六章 剿匪戰前會議第一百零七章 天下爲公(均訂加更)第六百三十四章 衣冠楚楚 豺狼虎豹第864章 說一套做一套第五百一十六章 斷章取義也,小道耳第694章 恨似高山仇似海第四百五十七章 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第二百五十六章 皇帝陛下的成長第六百零八章 小農經濟蛻變的必要條件第871章 先上一道開胃菜第二百零九章 兵貴神速第五百八十章 景泰十六姓第六百二十四章  時來頑鐵生輝,運去黃金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