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朕有個想法

朱祁鈺用力的吐了口濁氣,低聲問道:“於尚書,有辦法嗎?”

“夜襲最爲混亂,上皇在陣中,怕是會有不妥,若是全部壓上,怕是會產生大規模的騷亂。”于謙滿是感慨着的看着西便門外的瓦剌人大營。

朱祁鈺點頭說道:“那就做,四門合擊,此乃戰機,稍縱即逝,朕以爲不用顧慮太上皇。”

“太上皇乃是我大明的皇帝,如果他知道得知能有擊潰瓦剌人的機會,也一定會贊同的。”

朱祁鈺已經替朱祁鎮做了合理的解釋,至於朱祁鎮是不是同意,那就無所謂了。

于謙無奈的搖頭說道:“太上皇在陣中,大規模夜襲,很容造成極大的騷亂,其實臣考慮的不是太上皇怎麼想。”

“而是會讓我大明將士們投鼠忌器,而不是臣等不願,實屬不能。”

“只能派出小股襲擾,以疲憊敵軍了。”

朱祁鈺用力的吐了口濁氣:“朕明白了。”

他可以不顧及朱祁鎮,于謙可以不顧及朱祁鎮,但是于謙手下的軍將呢?于謙手下普通的軍士呢?

那是曾經的皇帝,做了十四年的皇帝,對於軍士而言,那是做了十四年的君父的人。

投鼠忌器四個字,就是現在於謙最擔心的事,若是偷雞不成蝕把米,得不償失。

夜襲是偷襲,瓦剌人把朱祁鎮掛在杆子上,讓大明軍隊停火。軍隊怎麼辦?

偷襲變成了正面決戰,又要怎麼辦?

大明如果在家門口戰敗,又該如何?

朱祁鈺點頭說道:“那就小股襲擾,以疲敵軍。”

“臣領旨。”于謙站直身來,他當然看出了朱祁鈺內心那種不甘,明明因爲大好的勝機就在眼前,卻因爲朱祁鎮一個人,做不得。

“陛下抓到的俘虜裡有兩個人,一人名曰楊善,此人乃是禮部左侍郎,隨軍出征僥倖逃脫。原先是太宗文皇帝靖難舊臣。”

“一人名曰李賢,宣德八年進士及第,原先是吏部考功司郎中,扈從北征,師覆脫逃。”

李賢?這個名字有點熟悉。

“他們二人的經歷相似,又被瓦剌人所擒,只好隱姓埋名、裝傻充愣在民夫之中,今日在彰義門外才僥倖活了下來。”

楊善是永樂舊臣,這個李賢,似乎也是歷史有其名,號稱自三楊以來,得君無如賢者。

朱祁鈺想了想說道:“先去國子監做庶吉士吧,等到有缺員了再說。”

一個蘿蔔一個坑,他們的官職已經被別人佔了,再有才華,也只能等着了。

“李賢頗有才華,臣以爲是可用之人。”于謙鬆了口氣,他其實很擔心,兩個人在土木堡之戰中倖存,已經實屬不易,一個月多的時間,在瓦剌人手中苟延殘喘,纔回到了大明。

就於謙所知,只要他們肯,他們可以選擇暴露自己的身份,投靠瓦剌人,瓦剌人不會虧待他們。

從洪武三年開始一直到永樂末年的北伐,仁宣兩朝的圍堵,其實瓦剌人裡面讀過書的也只有勳貴了,其他的人大字都不識一個。

瓦剌人迫切的需要人才,比如改名爲賽因不花的楊漢英,就是典型的例子。

這些俘虜們在瓦剌人那裡過得並不好,朱祁鎮可以三日吃一羊,五日食一牛,那是因爲孫太后送去了豪禮換來的。

這些百姓俘虜們,可沒那麼好的待遇。

“這些俘虜準備怎麼辦?”朱祁鈺看着城下綁縛的俘虜,有些好奇的問道。

于謙十分確定的說道:“閹了之後,送到西山挖煤。”

朱祁鈺不是教條主義者,雖然優待俘虜,是後世一項功德之事,但是大明的情況完全不同。

哪怕大明之前的馬軍精銳,比如韃靼馬隊,就是蒙兀人爲主的騎兵。

土木堡驚變,死在鷂兒嶺之戰中的皇親恭順侯吳克忠、都督吳克勤率領的精騎韃靼馬隊,是大明的精銳。

他們負責“探虜聲息”,作爲斥候使用。

但是這一批膽敢攻打京師的瓦剌人俘虜,不可同日而語,他們既然敢來攻擊,自然要承擔戰敗的懲罰,挖煤已經是他們最好的下場了。

這是戰爭,不是婦人之仁的時候。

比如七下西洋的鄭和,就傳聞是雲南戰俘。

“刀快點。”這是朱祁鈺最後的仁慈了。

朱祁鈺又看向了那些被擡回民舍的大明軍士們,那些大部分都是大明軍士的屍首,收斂屍首,是勝利者一方的權力,戰敗的人,連打掃戰場的權力都沒有。

朱祁鈺忽然想到了土木堡大敗,那大明軍士們的屍體呢?暴屍荒野,被野獸拖食,或者腐朽之後,滿是蟲蟻無人問津。

朱他不由的打了個冷戰。

“大明這些軍士,有什麼撫卹嗎?”朱祁鈺問到了另外一個問題,軍士爲國而死,戰後撫卹乃是重中之重。

于謙聽到朱祁鈺的問題,趕忙說道:“陣亡病故軍給喪費一石,賜復五年,在營病故者半之。”

“士卒戰傷除其籍,賜復三年。將校陣亡,其子世襲,加一秩。”

“打仗的時候無論是陣亡還是病故,皆以戰亡算,給喪葬費一石米,賜五年餉做補償,若是非戰期間,就只有一半。”

“如果戰陣負傷,則除其軍籍,賜三年餉做補償,將校陣亡的話,嫡子世襲爵位,並且官加一個品秩。”

于謙解釋的非常明白,大明的戰亡撫卹,也是大明軍士們捨身亡戰的理由之一,他們的身後事不用太過顧忌。

于謙繼續說道:“緘竭節於國,有德在民,立祠賜額,建祠立廟祭奠,也是免不掉的,每年大祭之時,致祭哀悼祈福。”

“黃衣使者出京至戰亡之家,賑給之餘,令使者就家勞問。”

“戰傷,會免夏秋二稅兩料三年,若是戰亡則是五年免稅科。”

“如果家庭比較特殊,比如無弟而有父母若妻者,給全俸。三年後給半俸,一直到父母妻子去世之前都可領這半俸。”

收斂屍骨官葬、致祭哀悼祈福、建祠立廟、給喪葬費、派遣使者慰問、免賦役差科、蔭補子嗣、優給遺屬這些都是大明明文的規定,而且參軍之人都清楚。

“落實到實處,若有人敢在其中中飽私囊上下其手,依軍法處置,即便是勳戚,也有錦衣衛,不能讓我大明將士犧牲後無法安然長眠!”朱祁鈺的語氣很重,人死爲大,誰敢發死人財,朱祁鈺就敢讓他們去地底下享受去!

這是不能妥協的,就想于謙所說的那樣,保障大明的戰鬥力,得做到前面,如果這些明文規定又有人敢公然違背,那就要做好付出代價的準備。

“臣明白。”于謙長揖,他拱着上臺的這位大明新皇帝。

他其實想勸諫朱祁鈺,莫信讒言。

有些人覺得如此大費周章的撫卹一羣丘八,實屬靡費頗重,于謙還打算講講其中的道理,但是現在看來不用了。

陛下比他更在意對軍士身後事的照顧。

朱祁鈺猶豫了下說道:“朕有個想法,不太成熟。”

年輕的大明皇帝,想法很多。

第747章 羅馬笑話,枯井之戰第一百一十三章 重鑄蒙兀榮光!第二百七十九章 人妖物怪 洗心革面第905章 無情的權力遊戲第789章 南洋‘務工’的最佳人選第二百七十七章 得加錢第676章 火力仍然不足第793章 見龍在田,天下文明第901章 既然大明要這頭顱,那便拿去第825章 敲打敲打,自然要連敲帶打第945章 太陽照常升起的安心第四百五十一章 達則兼濟天下的快樂第750章 土地是什麼?土地就是根兒第十二章 吊!第二百一十七章根本還不起第653章 只是爲了身心愉悅!第六十六章 南下!南下!南下!第四十二章 爲陛下賀,爲大明賀第685章 給他們機會,他們也不中用啊!第六百三十二章 王諮政,知道錯了嗎?第四百五十四章 在景泰年間做奸細,多少有點大病第四百五十二章 羅馬正統在大明第五百七十三章 日月永照!殺!第二百六十一章 你也配姓孛兒只斤?第787章 大軍凱旋,因功授勳第三百七十四章 不如送於陛下!第664章 貫城塞擁 流言四起第二百一十二章 母子平安第700章 換家戰術第一百一十一章 螢火之光豈能與日月爭輝第一百四十六章 陛下家宅安寧第650章 論跡不論心,論心無完人第723章 大明水師需磨礪,可從交趾起第一百八十五章 違背祖宗的決定第四百五十二章 羅馬正統在大明第六十一章 開炮!第881章 昂貴二字都顯得廉價第四百三十章 烏魯格別克天文表、六分儀第745章 匠城存在的意義第二百五十七章 大皇帝必勝之決心第986章 遠洋艦隊抵達珊瑚宮海第五百七十二章 武,夫文止戈爲武第二百九十章 貪利本是平常事,奸佞誤國豈得生第一百八十三章 殺人必須誅心第四百四十九章 地獄就在人間第六百零五章 海洋會議——論海權第二十二章 合理?合理個…第二百九十九章 來人,取三尺白綾!第二百八十八章 恩澤後世的財富第968章 俱往矣,還看今朝第875章 大明軍該贏!第四十八章 歡樂的空氣第四百四十四章 這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第779章 唯唯諾諾唯命是從;鐵骨錚錚寧折不第793章 見龍在田,天下文明第六百三十九章 王者本多疑第二百四十七章 貪,萬惡之始第四百四十二章 大明皇家學會第九十八章 土木堡冤魂第874章 用糧草做餌?第一百六十一章 我就是酷吏!第四百八十一章 陛下是真的不坑窮人第945章 太陽照常升起的安心第五百五十章 月吐青山倚艦樓,爲馳王事渡仙舟第836章 跳出三界處,不在五行中第665章 讓子彈飛一會兒第五百二十三章 勢與羅馬同生同死第四百四十九章 地獄就在人間第662章 本地幫會很沒有禮貌第五章 皇上在叩關第675章 在一聲聲號子聲中,寶船下水第一百一十五章 磔!第667章 殿下,這可不興看啊!第二百九十五章 表現得好,也得配合得好第689章 某平生不善鬥,唯好解鬥第697章 陛下爲何謀反?第十一章 誰給你的膽子第五百七十九章 脫脫不花在津口第三百零七章 也先大悅!第一百九十六章 來自太太團的支持第900章 人頭來見,再言和戰第一百六十三章 明正典刑,再斬一遍第三百八十四章 陛下,臣請清田釐丁!第三百八十七章 畏威而不懷德第五百二十一章 東羅馬帝國的落日第一百六十五章 下坡的時候,踩一腳油門第四百三十六章 春秋有魯、樑之綈舊事第三百九十二章 逆子就是逆子,甚至不肯叫一聲君父第八十七章 朕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第五百三十四章 山野銀山的名主第773章 白花花的銀子給了窮人,造孽啊!第三百五十四章 陛下的應對第二十九章 真正的黑火藥第三十五章 朱祁鎮在陽和第742章 極其廉價的烹飪油第三百六十二章 捨本逐末,禮樂崩壞第一百一十八章 子嗣很重要(均訂加更)第一百八十六章 朕,大明戶部尚書!第755章 騎驢的夫妻和坐轎子的李白